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是怎样灭亡的?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商朝是怎样灭亡的?商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32 更新时间:2024/2/4 17:27:43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自此建立。商朝自汤以武建国为始,至武丁时期国力达到巅峰,后在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后亡于周朝,是一个历经兴起、强盛、衰败三大转折的朝代。朝代的更迭往往是最引人瞩目的,商作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它的灭亡对于后世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那么商朝究竟是如何灭亡的呢?它的最后一任君主又是谁?

商汤灭夏

是夏朝的最后一任君主,桀在位期间,重用奸佞,打压贤良,致使民不聊生,人间哀鸿遍野,夏桀王朝摇摇欲坠,大厦将倾。由于桀的残暴统治,所属诸侯国渐渐脱离夏朝掌控。商国在这种情况下顺势崛起,汤继位商候以后,面对夏朝的日渐衰败,灭夏取而代之的心思逐渐强烈。

1、迁都以备

商族最先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商丘,因此商丘一直作为商族的都城,在汤继位以后,积极谋求灭夏大计,为了创造灭夏条件,汤将都城由商丘迁到毫城,在毫城筹备钱粮、秣兵历马,积蓄力量。

2、拓土强国

夏桀的统治虽然引起许多诸侯国的不满,但还是有不少追随者的。商国的邻国葛国就是夏桀王朝的追随者之一。由于两国相邻,商国的所有行动都在葛国的注视之下,商国若想偷偷准备灭夏的力量,葛国就是一大绊脚石,因此商汤迁城后第一件事就是灭掉葛国。灭葛之后,商汤继续攻灭夏朝其它追随者,不断地灭掉顾、韦、昆吾等国,不断削弱夏朝军事力量。同时在不断的征伐过程中,商军的实力得到大大增强,商汤的威望越来越高。

▲夏、商两国疆域

3、灭夏建商

商汤对内任用伊尹、仲虺等贤臣,对外征伐夏朝属国,与反对夏朝的诸侯国建立盟约。终于在公元前1666年,商汤见时机成熟,便在景毫举行誓师大会,商汤列举夏桀的种种罪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双方交战之时正值雷电天气,商军士兵不惧雷电,愈战愈勇,最终大破夏军。夏军战败,桀被流放,自此夏朝结束,商朝开始。商朝的势力范围远远地超过了夏朝,整个黄河中下游都纳入了商朝的版图。由于夏朝残酷的统治下民生凋敝,汤建商朝后首件事就是恢复民生,他下令实行缩减征收、鼓励生产、抚恤百姓等系列举措,使得社会逐渐稳定。

▲商朝前期疆域图

武丁中兴

商朝在建立以后,局势一直处于动荡,经常因为争夺王位发生战争,都城也不断搬迁,而且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因此选定一个好的都城是非常要紧的事。商朝的第十九位国君盘庚继位,面对天灾人祸,盘庚有心改变这种局面,他选定殷这个土地肥沃的城池作为都城,在此实行仁政,安抚民心,使社会终于稳定下来。迁都殷城可以说是商朝的转折点,自此奠定了后期武丁盛世的基础,为整个商朝的强大提供了契机。

1、盘庚迁殷

盘庚继位之初是一个刚刚经历“九世之乱”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力不断衰退,再加上黄河水灾,天灾人祸之下的商朝已经岌岌可危。盘庚继位后誓要改变乱局,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因此改变应当从都城开始。盘庚选定殷地为迁都之所,但盘庚继位之前,商朝已经迁都五次,仍无固定之所,因而百姓怨声载道,官员也不愿再次动迁。盘庚将迁殷的优势告诉官员和百姓,最后挫败反对势力,成功迁都。自此,商朝又称“殷商”。迁都之后,盘庚实行仁政,恢复生产力,缓和各族矛盾,整个局面逐渐稳定。

▲盘庚画像

2、武丁盛世

自盘庚迁殷后商朝国力逐渐呈上升趋势,可是好景不长,盘庚死后,小辛小乙两朝统治无方,商朝再次走向衰弱。在小乙之后,是盘庚的侄子武丁继位,面对衰弱的国家,武丁决心富民强国。他任用贤能,以甘盘为师、任傅说为相,开创了“天下咸欢,商道复兴”的繁荣局面;他赏赐功臣,于国家有功之人尽皆封赏,有征伐之功者可赐予封地,对于臣服的诸侯国赋予征伐的权力;他开疆拓土,在位期间向北部、东部、南部、西部进行四面出击,降服了周边国家,夺取大量疆土。在对外征伐、对内大治的举措下,商朝国力达到鼎盛。

▲盘庚迁殷后疆域图

3、黄金时代

武丁在位的59年里,对内实现了民众安居乐业,对外实现了开疆拓土,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为重要的是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丁之后便是祖庚祖甲两朝,两朝共四十余年,国力持续增强。并且两朝时期对外作战次数大大减少,几乎无大战,一派和平盛世的景象。武丁、祖庚、祖甲三朝统治将近百年,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商朝的巅峰,可以称作是商朝的黄金时代,同时,这也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大盛世时代,其意义极其深远。祖甲之后距离商朝灭亡约有130余年,直到灭亡商朝的国力虽然无法和武庚时期相比,但整体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由此可见,武庚盛世为整个商朝带来的影响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因此武丁被后世尊称为“高宗”,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高宗”尊号的君主。

▲武丁画像

末代暴君

商朝自祖甲后历时六朝传至帝辛,这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商纣王”。他是商朝最后一任君主,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继位时的商朝已经趋于没落,然纣王继位后仍不顾国力,大兴土木,征战连连,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他还重用奸佞,残害忠良,研究出多种残忍的处罚方式,导致诸侯的反叛,为亡国埋下了隐患。

1、平定夷方

帝辛继位后的商朝,由于国势日衰,出现夷方大规模的侵略现象,帝辛为了巩固统治,先后数次征讨夷方,最终将夷方平定,并获得了大量的俘虏。在征讨过程中,还伴随着游猎,因此这场平定夷方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帝辛画像

2、荒淫暴戾

帝辛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极具聪明智慧,又勇力过人,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若倾心治国,必有一番作为。可帝辛却沉迷酒色,宠爱妃嫔妲己,对其言听计从。因其嗜好饮酒,竟命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这就是著名的“酒池肉林”;因为喜好淫乐,竟命男女不穿衣物,赤身追逐相互嬉戏;帝辛在此环境下,乐此不疲,通宵达旦。

▲宠妃妲己画像

除了沉迷酒色,他针对反对的人研究了一项处罚方法:命人强制抱着烧红的铜柱,活活烙死,这就是历史有名的“炮烙之刑”,也被人称为取悦妲己的一种方式。除了处罚以外,帝辛还将反对他的九候剁成肉酱,鄂候被制成肉干。而作为帝辛的叔父,商朝的贤臣比干也难逃帝辛的魔爪,帝辛以“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为由,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在如此残酷手段之下,君臣离心离德,百姓怨声载道,亡国之兆已愈加明显。

▲比干画像

3、武王伐纣

姬昌是帝辛手下的诸侯,被封为西伯,因见九候、鄂候被处罚而叹息,后被帝辛囚禁,幸得属下以金银美女贡献帝辛而被获得释放。后姬昌向帝辛谏言废弃炮烙之刑,并以自己的土地作为交换,获得了帝辛的应允,并赐给姬昌征伐他国的权力,自此姬昌成为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在治理周国期间,勤政爱民,任用贤能,使得周国国力日渐强盛,为讨伐商纣奠定了基础。

▲西伯侯姬昌图像

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此时的帝辛日渐残暴,武王认为兴周灭纣的时机到了。于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在孟津与众诸侯进行会师,前来会师的诸侯竟有八百路之多。武王在大会上列举纣王的罪责,使得军心大振。商周两军决战于牧野,商军虽多,然军心涣散,军士又多奴隶,因此无法抵挡勇猛的周军,商军大败,纣王见此局面,最后登上鹿台自尽而死,自此商朝正式灭亡。

▲牧野之战局势图

总结

商朝亡于末代君主的残酷统治,根本原因在于纣王的统治不得人心,最终导致诸侯和百姓将其推翻。在商朝五百余年的历史当中,衰弱是占据大多数时间的,真正繁荣的时间也不过一百多年。在纣王继位之时,距离武丁盛世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继任君主大多享受着盛世留下的福音,因此大多无所作为,也就造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到了纣王这一时期,并没有意识到国势日衰,对内没有体恤民生,没有任用贤臣;对外继续征伐消耗国力。纣王对臣子的残害和荒淫无度更是让人民感到绝望。而此时的周朝实施仁政,任用贤能,爱民如子,深得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周得民心而商失民心,这就导致了最后的灭亡。因此,民心才是国之根基,实施仁政以民为本方能安稳。倒行逆施必将灭亡,商朝的灭亡为后世敲醒了警钟。

参考文献:

《史记·殷本纪》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

《中国战典》

《史记·周本纪》

《列女传》

更多文章

  • 你以为张飞只是个屠夫粗人?事实上张飞不仅颜值高,还擅长画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张飞的字。在目前的《三国志》现行版本中,张飞的字都是“益德”,而非《三国演义》中的“翼德”,这可以理解为:罗贯中老师希望张飞的字听上去更加威武,所以有此改动。不过,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由于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志》是千百年来互相传抄而来的,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而或许罗贯中创作演义时还是“翼

  • 夏朝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对,它存在!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的奴隶制有多可怕,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10大美女

    有人说,夏朝充满了谜团,也许是先人杜撰之物;有人说,夏朝无据可考,也许是人们想象中的起源之国;也有人说,夏朝或许是个原始时代末期大一点的部落,比真正的国家还要离得很远;许多人,有无数的猜测,但我相信,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国度,是华夏族从原始时代走向农业时代过渡的标志。首先,夏朝承上启下,在中国古文明中占

  • 诸葛亮临终前曾点燃49盏灯,表面是为续命,实则暗含两大“毒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一首短诗,几乎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都囊括了。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将仁义和智慧融汇于一身的诸葛亮,诸葛亮也由此成为智慧的化身。其实纵观《三国演义》一书,罗贯中不仅塑造了一个机智超乎常人的诸葛亮,还塑造了一个悲情英雄——诸葛亮。说诸葛亮机智超乎常人,这一点我相信但凡对《三国演义》有一些了解的人的共识

  • “烽火戏诸侯”不是历史真相,周幽王亡国还要被造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烽火戏诸侯的剧情,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派人点燃烽火狼烟,各路诸侯十万火急连夜买了站票,赶来救驾,谁知到了现场,敌寇是一个都没有!笑得如花乱颤的王后倒是有一个。诸侯一气之下纷纷返程。 不料周幽王一招鲜吃遍天,在往后的日子,又乐此不疲地把此剧演了几个来回。最后

  • 在刘邦的带领下,韩信才是顶级名将,战略能力甚至超越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韩信之前的对手加起来也不够项羽打的,而唯一一次交战,还是韩信占据绝对优势,所以要是让韩信一人对抗全盛时的项羽,很难说胜败。韩信一生以少胜多如家常便饭,唯独面对项羽不敢托大,30万对10万优势,韩信老老实实退回来用优势兵力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就这样还能让项羽突出重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韩信军事才能没

  • 他是夏朝最后一个王,荒淫无度,为人暴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最后一个王叫做桀,他是有名的暴君,荒淫无度,为人暴虐。商汤便起兵把他给灭了。商汤通过“伐谋”、“伐 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这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此历时500年的夏王朝宣告灭亡,商朝建立。后来商朝中期,把都城迁到了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因此就叫做

  • 三国中,此人斩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爱将,为何曹操不敢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演义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又要反曹操,救了曹操却被曹操杀的人

    被低估的猛将张绣,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一个曾让曹操无情鄙视的人,结果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一战秒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儿和心腹爱将,令曹操颜面扫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得从董卓祸乱汉室开始!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掌权,开始针对宦官。原本以何进的实力,打压宦官乃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何进的妹妹何太后,却

  • 历史上真的有妲己这个人吗?她把商纣王迷成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次见面,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和妲己,妲己和纣王的故事是真的吗

    影视剧中的妲己说起妲己,马上就会想到影视剧中那个精通妖术,邪恶歹毒的形象。历史上真的有妲己这个人,古书记载,妲己本人是绝世美人,商纣王沉迷妲己美色导致王朝覆灭,妲己多美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也不会让看惯了美女的商纣王神魂颠倒。商纣王是历史有名的昏君,昏到什么程度?整体饮酒作乐,不务朝政,当朝一些

  • 徐庶进曹营后,给曹操出两个计策,其中第一个使刘备伤亡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庶进曹营后的下场,徐庶为曹操献了多少计谋,徐庶给曹操出谋划策吗

    曹操经过打探得知,刘备之所以能够战胜曹仁,主要是军师徐庶的功劳。他于是想得到徐庶,增强己方实力,削弱刘备的实力。在程昱的谋划下,曹操将徐庶的母亲强行“请”到许都,程昱模仿徐庶老母亲的笔迹写了一封信,将徐庶骗来许都。徐庶是一个大孝子,虽然疑虑重重,但是不得不前往查看。徐庶不远万里到了许昌,见到母亲之后

  • 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军事家、政治家-妇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妇好是商王朝第二十三代王武丁六十位妻⼦中的⼀位,也是武丁的王后。武丁被称为中兴君主,是盘庚的侄子。武丁执政期间改革祭祀制度,加强王权,对周边的方国部落进行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胜利,国力强盛,而辅佐他中兴的就是妇好。妇好的名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的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上,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