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的名望怎么炼成的?养士建功名,照侯嬴建议做,博魏王恩爱

信陵君的名望怎么炼成的?养士建功名,照侯嬴建议做,博魏王恩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76 更新时间:2024/1/26 5:55:48

前边讲到,魏安釐王的立场摇摆不定,明明已经派出了晋鄙统率十万大军开赴邯郸,援赵抗秦,却被秦国一通吓唬,连忙叫停晋鄙,观望一下局势再说。而如果魏国不敢开罪秦国的话,楚国春申君的援军也就没法借道魏国,驰援邯郸了。

这个局该怎么破呢?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桥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精彩展开的。

《资治通鉴》先简单交代了一下燕国的权力交接。

[var1]

燕武成王过世,燕孝王继位。事情并不重要,一带而过即可。接下来就是信陵君的重头戏了,司马光首先追溯信陵君和侯赢的相识经过。这段内容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大家在中学语文课里都学过的,但今天我们重温这段故事,把它放进一个大尺度的时空背景里,感受应该会有点微妙的不同了。

话说信陵君礼贤下士,门下养了三千食客。《史记》说当时天下诸侯忌惮信陵君不但本人能干,而且手下人才济济,所以十余年间不敢对魏国用兵。这显然是夸大其词,我们沿着《资治通鉴》的编年记录一路看下来,没少看到魏国挨打。

但魏国的挨打记录难道司马迁不知道吗?

如果知道的话,为什么要这么吹捧信陵君呢?

原因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战国四公子”当中,司马迁特别偏爱信陵君,对另外3位都颇有微词。

在《史记》的“列传”部分里,“四公子”各有一篇列传,我们只看标题就能够感到司马迁的态度:另外三位的列传标题分别是《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申君列传》,而信陵君的传记不叫《信陵君列传》,而叫《魏公子列传》。如果比拼血统,孟尝君和春申君虽然不方便被称为公子,但平原君比信陵君更有被称为公子的资格。

[var1]

再看每篇传记的结尾,都有一段“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传主的简短评语,说孟尝君“好客自喜”,把封国薛邑糟蹋成了古惑仔大本营,说平原君“未睹大体”、“利令智昏”,说春申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唯独对信陵君全是好话,说他“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意思是说,真心结交地位低下的人,跟对方平等相待,不像孟尝君他们只是拿出优渥待遇豢养工具人,所以信陵君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赢得了至高无上的声誉,这不是虚名,而是实至名归,就连汉高祖刘邦都特别欣赏信陵君。

信陵君的名望,是和他的门客们交相呼应的。在信陵君的全部门客里边,最闪亮的一位就是侯赢。侯赢是魏国的一名隐士——当然,所谓隐士,是采取君子视角而言的,如果采取世俗视角,他不过是个70高龄的穷老头子,在大梁夷门当个看门人。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司马迁曾经亲自走访过大梁故城,向当地人打听夷门的所在,说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结合历代文献和考古发掘来看,可以推断夷门的位置就在今天开封市铁塔公园里铁塔所在的位置。

侯赢作为夷门的看门人,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身份低微,但在那个养士成风的时代里,身份低微倒也不算什么,只要有本事,就不愁没出路,所以真正的难题只有一个:年龄。

侯赢都已经70岁高龄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还能怎么发光发热呢?

[var1]

看看“四公子”,孟尝君肯定不愿意白养老头子,显然这些人连鸡鸣狗盗的用场都派不上;平原君也不会愿意,如果带侯赢出使楚国,生怕他老人家禁不起舟车劳顿,哪天忽然死在半路上;春申君一样不会愿意,人家的门客要讲仪容仪表,必须一站出来就能给主君长脸。所以,这个时代虽然养士成风,但侯赢这样的老人家其实没什么出路可选。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侯赢真有本事,在这个遍地都是机会的世界,怎么混到古稀之年都还只是一名看门人呢?又穷又老又卑微的人有那么多,凭什么认定他侯赢是隐士,其他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穷老头子呢?如果说侯赢是隐士,为什么他没有像我们刻板印象当中的隐士那样隐居山林,而是生活在大都市里,还给自己找了一份谋生的差事呢?

这就需要谈到儒家在做官和隐居之间的折衷方式了。孟子讲过,做官虽然不是为了牟利,但有时候为了养家糊口,也不妨出来谋个官做,这种时候就不该追求高官厚禄了,而要“辞尊居卑,辞富居贫”,不做高级职务,专做低级职务,最合适的就是“抱关击柝”之类的差事,只要赚口饭吃就可以了。所谓“抱关击柝”,就是看门和打更,而侯赢的自称刚好就是“夷门抱关者”。

[var1]

以君子的操守来看,虽然不应该和乱世同流合污,但如果躲不开乱世的话,倒也有没必要因为坚守气节就把一家老小活活饿死,那么权宜之计就是在乱世当中谋个低级职务。这样的人,称得上儒家标准里的隐士。所以侯赢作为隐士,即便仍然年富力强,也不可能直接投靠信陵君,而信陵君要想用到侯赢,唯一的办法就是纡尊降贵,亲自去请。

这就见出信陵君的与众不同了,如果换作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他们,最多做到来者不拒,就算要去请谁,也不至于降低姿态去请侯赢这样的人。

信陵君还有更加出人意料的举动——按说礼贤下士并不新奇,不妨学一学传说当中的商汤王请傅说,周文王请姜太公,或者学一学战国初年的魏文侯请段干木,只需要摆个态度,拿出诚意而已,但信陵君还要搞出行为艺术的味道来:某天大宴宾客,等大家都落座了,忽然一切暂停,先不忙喝酒吃肉了,信陵君亲自驾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去夷门迎请侯赢。信陵君的这辆车,原文说的是“虚左”,意思是空出左边的位置,这是给侯赢留的。

前边讲过,车厢定员3人,驭手,也就是驾车的人,永远都要居中,这是由功能性决定了的,在打仗的时候,左边的人称为车左,负责射箭,右边的人称为车右,负责持戈。这样的组合,不但既能远攻,又能近战,还可以保持车厢稳定,不容易发生侧翻。如果有地位尊贵的人,比如国君或者主帅上车的话,车左的位置就变成了老板位,车右充当警卫员的角色。

[var1]

在当下的场景里,以信陵君的身份如果亲自驾车,在车厢里“虚左”的话,迎接的就只能是魏王一级的大人物。结果,车驾到了夷门,如此隆重的阵仗,来接的竟然是侯赢这么一个糟老头子。这个场面太有戏剧性了,可能马上就能成为当时大梁城里最有话题性的新闻事件。

再看侯赢,一点都不怯场,也一点都不谦让,整理了一下破败的衣冠,直接就上了车。而信陵君握着缰绳,态度越发恭敬了。

如果我们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对侯赢一定产生不了任何好感。但侯赢还有更气人的举动,他对信陵君说:“麻烦车子绕个道,先带我去买肉的市场上见个人。”

好吧,人都请来了,那就绕个道吧。就这样,最高规格的车队盛大地开进了市场里,停在肉铺旁边,信陵君亲自手握缰绳在车里等着,侯赢大喇喇下了车,去见屠夫朱亥,两个人还越聊话越多,存心把信陵君晾在一边。但在聊天的间隙里,侯赢悄悄观察信陵君的反应,只见他一丁点都没露出烦躁的神色,简直比出发之前还要和颜悦色。

[var1]

侯赢的各种作妖,显然是为了观察信陵君的态度,但凡信陵君露出一丁点不耐烦,那就一拍两散。那么问题来了:站在信陵君的角度,明明一番盛情,却受到了这样一连串的不近人情的对待,真能想得通吗?如果想不通的话,信陵君是怎么把情绪控制做到那么完美的呢?

在我们熟悉的三国故事里,刘备三顾茅庐,是有迫切需求,但信陵君对侯赢毫无这种需求,怎么就能把礼贤下士“下”到这种程度呢?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下一讲再见。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魏国为何在安釐王死后,亡国这么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个疯狂应该多少也跟领土面积确实偏小有关,之前三代魏王的经历可能告诉安釐王,无论怎么斡旋在两强之间,最终在两强对抗态势不那么强烈,其中一强对魏国开刀的情况下魏国终究会大亏一波(伊阙之战,宋地被楚国抢)所以安釐王越来越倾向“干一票大的”,伐齐和拔管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魏安釐王晚期迫害失去男

  • 杨修曾是曹操的得力干将,后来何故杀了杨修,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修为什么被曹操杀,三国杨修聪明绝顶,杨修是什么人物

    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各人怀着各人的目的,都想在这乱世分一杯羹,捞点油水。有资本拉帮结伙成了一个大集团,没有本事又有点才学的人往往为生活所迫,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几两碎银,投身某个有势力的派别,奉献自已本领,施展自已平身所学,实现自已的人生抱负。有的人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领报国无门,那实在是有些悲哀,有的人

  • 谋逆也有遗传吗?-闲聊吴国权臣孙峻、孙綝(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吴国君臣合谋诛杀权臣孙綝,看上去是胜券在握,却因有人告密而失败,究竟是谁泄露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呢?有两种说法:一、全皇后。全皇后是全尚的女儿,母亲是孙峻的姐姐。二、全尚的妻子,即孙峻的姐姐,也就是孙綝的从姐。起事前,孙亮先找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商量,说:“孙綝专权,轻视我。我现在

  • 桃花夫人倾国倾城 三国君主争风吃醋,是贤妻良母还是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桃花夫人故事还要从楚国说起,楚文王熊赀,是楚武王的儿子,公元前689年任楚国国君时,已是人到中年,他继承父志,一心尚武,要使楚国更加强大。上任后,首先是修筑郢城并迁都,接着灭了申国和邓国,扩大了楚国版图。楚文王忙于国家大事,不仅没有三宫六院,身边竟然连一个夫人都没有。楚文王上任第六年时,楚文王接到息

  • 1000多年了,守护曹操高陵的是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副研究员周立刚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又发表新的研究成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初年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曹操高陵及建筑遗存发掘区位置曹操高陵的发掘与认定曾引起广泛关注,此后发掘调查工作一直在进行当中。2010年夏季,

  • 楚庄王与老霸主晋国决一死战,最终奠定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庄王和晋国之战,严姓是楚庄王后代吗,楚庄王三年不鸣的典故

    在问鼎中原回去以后,又灭了周边的舒国,至此周边的小国都成了楚国的势力范围,更大规模的北进军事行动即将拉开帷幕。[var1]公元前598年,因为夏徵舒杀了自己的国君陈灵公,庄王为显示自己的霸权,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帜攻打陈国,并杀死了夏徵舒。攻下陈国后楚庄王想让陈国划为自己的一个县,群臣都来祝贺胜利,唯有

  • 东汉五大刘姓州牧刘繇、刘虞、刘焉、刘表、刘备,他们都是谁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焉和刘表谁辈分大,古代刘焉跟刘备是什么关系,刘表和刘繇

    东汉末年刘姓官员太多,他们身上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标识——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为了便于阅读,我先介绍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再介绍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 “诸刘”之间的血缘关系 01.刘岱、刘繇:刘邦庶长子齐王刘肥之后 刘岱和刘繇是亲哥俩,刘岱官居兖州刺史,刘繇是扬州刺史,后被加授“扬州牧”,成为东汉末年

  • 楚国并非根正苗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的先祖是五帝时期颛顼帝高阳的后裔,而高阳是黄帝的孙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楚国的先祖是黄帝后代则是确定的。[var1]高阳生下称,称生下卷章,卷章生下了重黎,也就是说重黎是高阳的曾孙。重黎是五帝时期帝喾时的火正,火正是官职名,到底管什么呢?用现代话来说祭祀火神、钻木取火、教人用火等等。可以说重黎立下了

  • 是什么样的文化,培养出曹操?既“自私”又“恶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文化,曹操为人处世有什么特点,曹操有哪些性格特点

    我们不得不说曹操的贡献,不论是从整个历史还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曹操都是可歌可泣的,为国的面积可以说是最大的,军队也是最强的,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二十万大军,靠的是诸葛亮的计谋,撇开其他因素,曹操实力最强,但由于不是刘氏后代,如果登基做皇帝的话,曹操说完全有实力,但会为自己以及后代落下篡位的骂名,所以一

  • 为什么说大泽乡的一场大雨,敲响了大秦帝国的“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是牛逼的人,大家都想反,但又都希望别人是第一个造反的人,其实都不是笨蛋,第一个造反的肯定没有好下场。他们将会受到大秦帝国全方位的绞杀,没有种的人是不敢跳出来造反的。但是,天下还就不缺不要命的人,有种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在帝国新占领的楚国占领区,一对造反基友开始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