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浅谈晋国的六卿制度

晋国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浅谈晋国的六卿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79 更新时间:2023/12/8 13:10:15

春秋战国,中国古代社会变动剧烈。自从周王室东迁,其政权便迅速衰落下来,西周的礼制也逐渐遭受破坏。

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甚至有些诸侯国已经开始行使周天子的权力,诸侯国的崛起同时也造成卿大夫势力的壮大。

卿族势力越来越强,其与国君之间的冲突也会愈演愈烈,一些诸侯国的卿族势力甚至逐步取代国君。

晋国经历曲沃代翼以后,为了维护君权剪除公族,扶植异姓势力。

虽然君权不在被亲族觊觎,但同时也失去了公室庇护,晋国六卿的出现即以此为前提。

晋国的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六卿制度如何实行?

一、六卿的形成背景

第一,曲沃代翼。在春秋诸国之中,晋国的政治颇具特色,《左传》、《国语》等史料中对晋国的记叙也最为详尽绵长。

想要了解晋国的历史,必须先了解曲沃代翼的发生。晋穆侯的夫人生下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仇、成师,成师即为后来的桓叔。

鲁惠公二十四年,晋昭侯将成师分封在曲沃,这片土地比当时的晋都翼还要大,为日后桓叔势力的壮大埋下祸根。

[var1]

自从桓叔被封在曲沃,晋国内乱不断发生,弑君之事屡见不鲜。

经过桓叔一脉三代的努力,曲沃武公终于成功取代晋缗侯,成为周釐王认可的信任晋君。

在曲沃代翼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实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晋文侯之后的六位国君相继被桓叔一脉或杀或逐,一方面说明晋都薄弱的防护力量,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曲沃势力的强大。

晋国国君屡次受到杀害,但历任国君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再加上桓叔本身机敏,善于笼络人心,使得曲沃代翼成为必然。

桓叔的后代虽然屡次失败,但他们从未放弃取代晋王的目标,每次被击退都整装待发,卷土重来。

经历六次国君被弑,曲沃武公终于登上王位,这一切的发生均来源于封桓叔于曲沃。

[var1]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曲沃代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优胜劣汰,因为曲沃代翼才有了晋国日后的强大。

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两面性,正是曲沃代翼的发生导致“晋无公族”,最终随着公室的衰弱被六卿擅权,落得三家分晋的结局。

第二,晋无公族。晋武公获得晋侯封号仅两年就去世了,其子诡诸继位,也就是晋献公

虽然曲沃成功取代晋国公室成为正统,但此时的政局极其不稳定,君权不断受到公室宗族的威胁。

为了扭转公族逼君的局面,晋献公不得不想方设法除掉桓、庄之族,谋士士蒍出谋划策,建议献公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var1]

桓、庄势力成功被晋献公消灭,但晋国的公族势力也遭受严重打击,紧接着便发生了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源于君位继承的问题,群公子被逐,晋献公死,骊姬之子也先后被杀,直到晋文公重耳重新回到晋国,局势才逐渐稳定。

但这场内乱无疑使晋国元气大伤,极大阻碍了晋国的发展。

骊姬之乱对于晋国公族来说打击甚大,晋公族这场动乱中几乎丧亡殆尽。

从相关史料来看,晋献公以后,晋国历代君主都有意识地排斥公室的势力,晋国公族也从此一蹶不振。

这实际上是公室的自戕,是公室力量迅速衰弱的原因,晋国在整个春秋时期都没有形成强宗大族。

这样的国情使得晋君失去公室的庇护,治国理政时只能选用异姓卿族,对异姓卿族的任用也成为晋国六卿势力强大的前奏。

二、六卿的形成和发展

六卿制初建于晋文公时期,此前位居晋国军事政治核心的是司空、司徒、司马、太师、太傅等官职。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被庐大蒐作三军谋元帅,晋国的六卿正式产生,《左传》中多次明确提及六卿之名。

如《左传·文公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

[var1]

最初的六卿只是晋国军事政治力量中的一部分,大权仍掌握在国君手中,六卿仅为辅佐之用。

六卿的主要职能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等事务中献策出力,执行国君的命令,战时也会制定方针政策,有时领兵作战。

如城濮之战中,晋文公想参与到争霸战争中,他的臣子先轸、狐偃为其定下争霸之策,君臣商议之下制定战略,最终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迈开晋国霸业的第一步。

在晋国的军事政治生活中,六卿的智慧思想处处闪烁,前期六卿仅是参与力量,到了后期渐渐成为军政事务中的核心乃至主导。

赵盾为政开始,晋国形势有了转变,六卿逐渐居于核心位置,专权的苗头也渐渐表现出来。

晋襄公去世之后,赵盾等人没有拥立晋太子夷皋,反以太子年幼为借口,欲立新君。

虽然在穆赢等人的逼迫下立夷皋,但显然这个时候赵盾已经开始专政,势力强大到能够左右国君的废立。

[var1]

君权和卿权的变化也体现在晋国的军权上,能否参与军事大事可以体现国君和六卿在国家事务中的权重和地位。

春秋之初晋国大几次战争中,国君常亲自参与,如城濮之战、崤之战,后期则变为仅六卿参与,指挥权全数落于六卿之手。

军事上,六卿作将佐,政治上,六卿又负责国家的治理,因此,晋国的六卿即是军制又是官制,拥有的权力极大。

三、君权和卿权的变化

一开始,六卿主要作为国家的辅佐力量,虽然是官制中的重要部分,但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国君手中。

此期国君仍是国家事务的主导者,六卿只负责出谋划策、执行命令、领兵作战等,几乎没有决定权。

主要体现在晋文公、晋襄公时期,这一时期君权较为强大,能够驾驭卿族,君主任命将佐并亲自参与到重要的军事行动中。

[var1]

自赵盾执政,六卿权力逐渐座大,对国家事务的决策权力更大,专权现象出现。

六卿逐渐取代了国君的权力,但与春秋晚期相比还握有一定权力。晋灵公时期,六卿已经脱离控制,灵公几乎成为傀儡,与赵盾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

灵公曾试图杀掉赵盾,不料被赵盾手下所弑,后来被赵盾迎立的晋成公则完全沦为傀儡,卿族的势力更加强大。

景公时期,君权与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曾灭掉先氏,赵氏也一度衰落,可以说是对其他卿族的警示。

晋厉公时期,君权与卿权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在谋臣的设计下,厉公成功消灭郤氏,但厉公最终也被杀。

晋悼公时期,君权强大,卿族弱势,晋国的发展形势大好,一度恢复霸业。

[var1]

虽然在晋悼公复霸期间,晋国的君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无法改变君权已是强弩之末的事实,晋国国君再无能扭转。

随后,晋国君权彻底衰落,卿权独大,晋国内部势力斗争的重心也转移到六卿之间,此消彼长中,春秋末期的六卿只存韩、赵、魏三家。

晋国君主与卿族、卿族与卿族之间的斗争从未终止,直至三家分晋,战国时代伊始。

四、六卿的主要职能

第一,军事职能。晋国初设六卿就是为了军事设置,六卿刚刚设置的时候,没有政治上的权力,仅作为国君的辅佐。

当国家参与战争时,六卿为国君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战术,随同国君领兵作战,到了春秋后期,国君几乎不再参与到战事,晋国的对外战争都由六卿指挥参与。

在这些战役中,六卿共同制定战略战术,为晋国霸业的维持作出突出贡献,战后积极订立盟约,很好地维护了晋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var1]

第二,政治职能。随着权力的改变,六卿的政治职能也有所变化。

最初的六卿仅是晋国政治体系中的一部分,接着慢慢成为主导,其政治权力也从最初的参政议政发展为决定晋国的一切事务,包括参政议政、处理政务、制定礼法、制定治国方略等。

遇到国家迁都这样的大事,六卿也会积极参与,为国君献计献策,发生争执之时,也会引导国君正确处理。

鲁成公六年之时,郑国在“秋千”外交政策之下背叛楚国跟从晋国,导致楚国征讨郑国,在是否与楚国交战的问题上,晋国的军队发生争执。

晋军分为两派,多数人欲战,少数主张还师,正卿栾武子思索再三,决议还师。

第三,外交职能。除了负责晋国军事、政治上的相关事务,六卿也负责维持晋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外交关系,如聘问、吊唁、会盟、嫁娶等等。

[var1]

结语

曲沃代翼使晋国历任君主排斥公室,导致“晋无公室”局面的产生,虽然公室对君权的威胁不存,但这样的国情也为异姓卿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不任用公室之人,晋君也不可能一人执政,于是异姓卿族开始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六卿制度随之产生。

最初的六卿仅为辅佐国君之用,但随着六卿势力的渐渐强大,晋君已无力控制。在君权与卿权的斗争之下,最终六卿余韩、赵、魏三家,掀开战国时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更多文章

  • 汉宣帝为何只给基层官吏加薪百分之五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碧翰烽/文令狐马撰书称:“汉宣帝是汉文帝和汉武帝的合体。他没有像文帝那般过于无为,也没有似武帝般折腾过头;他身上有文帝的亲和与仁慈,也有武帝的刚强和威严。那时候的汉帝国,兼具文景时代的富庶和武帝时代的刚强。它不像文景时代有内乱外侮,也不像武帝时代民怨沸腾、财力告罄。如果说汉朝在什么时候最为强盛,我想

  • 揭秘楚国“问鼎中原”的背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意思是说,只要把楚国兵器上的锋刃摘下来,就足以熔铸为九鼎。从楚国背靠铜绿山而迅速崛起的轨迹中完全可以证实,楚庄王一点没有夸大其辞!一、贫弱立国西周分封制下的楚国的开端极其的卑微与弱小,在封赐时仅仅是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级:子,疆域不过五十里,小得可怜。当时熊绎被封为楚子后,

  • 吕布和赵云单挑谁更厉害?其实曹操一句话就道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曾经评价过赵云说他的能力外吕布之上,但是由于当时刘备是有求于赵云的,因此对他的评价有偏差也是正常的。此外,曹操也曾经对两人做过评价,由于他对两人都抱有揽入麾下的期望,因此曹操对他们的评价更加客观一下。再说这个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他俩的战绩。吕布作为三国第一单挑王,他曾经与刘关张三兄弟战作一团也相

  • 战国七雄争霸时期秦国第五任秦庄襄王-嬴子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子楚个人资料,战国七雄秦国的历史,大秦帝国子楚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81年),嬴异人出生,在兄弟之中排行十一,生母夏氏为嬴柱的姬妾。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庚子,公元前261年),因母子二人不受嬴柱宠爱,24岁的异人被送往赵国邯郸为质子。时值,秦、赵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身为质子的异人倍受冷遇,生活十分困窘。卫国大商人吕不韦至邯郸做生意,

  • 同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遇害的时候,张良为何不救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和张良是什么关系,张良卖剑访韩信的故事,刘邦对韩信张良萧何的评价

    在汉初时,刘邦曾问群臣,“我为什么会得到天下?”没有人给出正确答案,刘邦于是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子房;镇国抚民,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杰,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因此,有了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既然同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遇害的时候,张良为何不救他?先来看看汉初三杰的关系。

  • 战国七雄之田氏代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在陈国灭亡后逃到齐国,为避姓改为田氏。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田氏掌握齐国国政,拉开了“田氏代齐”的序幕。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政变,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

  • 韩信和诸葛亮对此起来,谁要更厉害一些?后世已经有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倘若让韩信穿越三国时期,他和诸葛亮对此起来,谁要更厉害一些?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如果让当年的韩信穿越到三国时期,那么他跟诸葛亮对比起来,谁要更厉害一些呢?另外韩信在历史上留下如此辉煌一笔,只是因为他会带兵打仗吗?带着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事。想要让他们两个分出胜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谁让

  • 战国最强兵-秦锐士,其实是魏武卒的升级,战国特种部队粉碎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武卒vs秦锐士,秦锐士简介,战国四大兵种谁最厉害

    最著名有四大部队:赵边骑、齐技击、魏武卒和秦锐士。齐技击是战国时代最早的特种部队,号称单兵最强,因为招募的个个都是武林高手。之后是魏武卒,魏武卒是流水线生产的特种部队,主要依赖先进装备和严苛训练——重装、重甲,刀枪不入、无坚不摧。赵边骑则是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基础上,吸收少数民族骑兵战法而组成的精锐,

  • 虎牢关前,如果曹操派出六将群殴吕布,结果如何?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布虎牢关杀了几个大将,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虎牢关打吕布,虎牢关怎么打吕布

    在虎牢关前,曹操也有六员大将,如果他派出这六员大将群殴耀武扬威的吕布,结果会如何呢?说出来你别不信,曹营六将不是吕布的对手。先看看吕布在虎牢关前的战绩虎牢关前,吕布奉义父董卓之命,大战十八路诸侯,先后斩杀方悦、穆顺两人,击败武安国、公孙瓒两人,又和刘关张三人爆发大战。第一个上去的是张飞,五十回合不分

  • 战国七雄争霸时期秦国第三任秦昭襄王-嬴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嬴稷,又名则,诸侯争霸时代秦国第三任王。其父为秦国首任王秦惠文王嬴驷,其兄是秦国第二任王秦武王嬴荡,其母则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宣太后’芈氏。秦惠文王十三年(丙申,公元前325年),嬴稷的父亲嬴驷自称为王,成为秦国首任王。同年,嬴稷出生,年幼时曾被送往燕国为单方人质。秦惠文王十四年(庚戌,公元前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