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时,刘邦曾问群臣,“我为什么会得到天下?”没有人给出正确答案,刘邦于是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子房;镇国抚民,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杰,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因此,有了汉初三杰,即张良,萧何,韩信。
既然同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遇害的时候,张良为何不救他?
先来看看汉初三杰的关系。这三个人都各司其职,张良是运筹帷幄在刘邦身边,萧何镇国抚民,在后方,韩信在外打仗攻略城池。所以这三个人基本见不到面,除非有重大要事才能齐聚一堂。
查看史料,这三个人之间的对话也是少之又少,交集之处更不要说了。
韩信早就是刘邦的心头之患。当初韩信请求封王,刘邦起初是不同意的,是张良说不封后果严重,刘邦才迫不得已封了韩信为王。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刘邦和韩信之间关系也不好。
张良为何会在这时候帮韩信说话?并不是因为他们关系好,而是张良考虑了前因后果,最终还是为了刘邦。换句话说,张良要是和韩信关系好,张良肯定会先找韩信,让韩信委婉中折,如放弃封王,毕竟张良知道如果韩信封王了后果是怎样的。这也是对韩信好。可事实并不是如此。
其次韩信在遇害时,张良也是自身难保,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邦作为开国帝王,他会对所有功臣“一视同仁”:猜疑。
就像韩信,先被贬职,又被软禁,最后杀掉。这一套流程下来,让很多人都心惊胆战。
还有萧何,他对刘邦也是忠心耿耿,但依旧被刘邦猜测,以为萧何在民众心中地位比自己高。开国后,萧何也被抓过,幸好萧何人缘好,才逃过一劫。
张良作为运筹帷幄的谋士,他肯定知道自己的结局,因此才会主动辞职,闭门在家。虽说如此,他还是不得不防刘邦。
而且在韩信被萧何与吕后骗杀之时,张良已经有了未来的保障,就如吕后的信任。
如果这时候,张良为了韩信去求情,那么肯定会被吕后、刘邦猜测,甚至有可能会被拉下水。
因此,张良没有理由去救韩信,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