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别再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亡国的锅,还得他爸背

别再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亡国的锅,还得他爸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1/15 18:27:02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西周的君王——西周王朝第十一代君主周宣姬静。他拥有后世盛赞的美名,被誉为中兴之主,很多大佬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比如司马迁就说:“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意思是周宣王坐上王位之后,就勤修政治,效法他的那些贤明的祖先们,诸侯们看到之后,都被感化了,纷纷赶来朝拜!在周宣王的努力下,周王朝恢复了生机。

这种现象,史称“宣王中兴”。

但也有人认为,他压根儿就配不上这样的好评:穷兵黩武,丧师失地,而且在他手上,埋下了西周灭亡的祸根。

东汉名臣黄琼就说:“周宣王这个人,不按照老祖宗的传统籍田礼,不亲自种田,虢文公因此对他破口大骂,最后又发生了姜戎的叛乱,损害了他中兴的好名声。”

明朝的史官们则这样评价:“不亲自耕种农田,军队大败,杀害大臣,不听劝谏,他所谓的‘中兴’的美名,根本没有持续下去啊!”

这一来一回的评价,为什么看上去一个天一个地,两极分化如此之大?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1.成也打仗,败也打仗

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就一直在搞事业——打仗!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周宣王姬静,他的日常生活,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去打仗的路上。

为什么周宣王要不停地打仗呢?

首先是客观原因,在西周的四周,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就是所谓的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这些人不怎么听话,还经常来西周骚扰。为了保卫西周王朝,周宣王就命人打兵打仗。

其次,打仗能够提高宣王个人的威望,树立起他在诸侯和全国人民面前高大威猛的形象。于是,周宣王开了他漫长的打仗生涯!

宣王三年,即公元前825年,周宣王命令大夫秦仲去打西戎,结果秦仲打了好久,却打了个败战,人还被俘虏了。这还得了,周宣王气急败坏,派了秦伯的儿子继续打,这次终于打赢了,周宣王很开心!立马给人家加官进爵,封了大儿子为“西垂大夫”,后人也称他为秦庄公

有了成功的经验,宣王五年的六月份,周宣王又让大臣尹吉甫带人讨伐西北一带的猃狁。《诗经·六月》是这样说的:“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我们的吉甫是个大大的人才,文武双全,他去打猃狁,直接把人家打到了大原,打得他们跪地求饶,发誓从此以后规规矩矩办事,老老实实做人!

打完了猃狁,周宣王觉得不过瘾,八月份他又让方叔领兵去征讨南边的荆楚。关于这件事,《诗经·采芑》记载到:“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荆人啊,真是太愚蠢了!竟然敢跟我们大周叫板,活腻了吧!我们的方叔,那可是一等一的将军,他一出马,战争毫无悬念,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到了第二年,宣王又让召穆公征讨东方的淮夷。这淮夷人也不是傻子,打不过就向徐夷求救。周宣王知道后,亲自带领军队杀向徐国,结果一路上摧枯拉朽,打得淮夷和徐夷都服服帖帖的,乖乖臣服西周王朝。

此时的周宣王可以说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了,把周围的都打服了,名也有了,利也有了,人心也归顺了,要是他在这时候懂得休养生息,继续勤政爱民,好好发展GDP,拉动国内经济增长,那么带领西周人民奔赴小康之路就指日可待了!

只可惜!人的心一旦野起来了,就收不住了!周宣王既没有他的祖先们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那样的资本,也没有他们那样的能力,却偏偏想要干出一番比他们更厉害的事业!

可这个时候,军队因为常年征战,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在周宣王的后半生,他对外的所有战争,几乎都输得一败涂地!而且,还是那种越打越烂,屡败屡战,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战斗力,一股脑就想往前冲!事实证明,当时周王朝的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支棱不起来了!

宣王三十三年,即公元前795年,宣王攻打太原的蛮夷。失败!

宣王三十八年,周宣王拉起晋国的军队,一起去打条戎、奔戎,结果毫无意外,再次失败!

第二年,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又跑去和西戎的一支——姜戎打仗。这次的战争,后来成了周宣王难以忘怀的噩梦!这次战争中,周宣王损失惨重,不仅没了战车粮草,没了核心部队,还丢了天子的威严,算是赔大本了。总的一句话,周宣王靠打仗发家,但也因打仗而毁了自己的名声!

2.干啥啥不行,搞事第一名

除了热衷打仗,周宣王还喜欢搞事!

前面我们说了,周宣王打仗打输了,丧失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这可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要是没有大量的物资准备和充足的兵力,以后要是敌人来了可就麻烦了。

周宣王要想继续打仗,为此,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料民太原”!

什么叫“料民”呢?就是人口普查!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可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呢!可在当时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大臣仲山甫知道这件事之后,连忙劝告周宣王说:“民众的数量是不能查清的啊!无缘无故查人口,这是上天厌恶的事,对国家是不好的!求求您,收回成命吧!”

为什么仲山甫要强调“料民”是一件很不好的事呢?

“料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查户口的工作。在西周,常规性的人口调查,国家有专门的机构去做,也有专门的官员管这事。

既然有专业人员,为什么周宣王还要亲自下场呢?可能是因为反对者太多,他必须亲自出马,才能把命令推行下去。或者是西周的基层机构已经奔溃,无法正常执行这一工作了。

总之,周宣王要亲自出马来查户口。堂堂天子,去做基层工作人员做的事,影响肯定不会太好。仲山甫主要反对的就是这个:之前因为打仗死了很多人,现在明明知道人口已经减少,还要大规模进行人口清查,这不就是公开告诉其他诸侯,我们百姓的数量正在减少吗?天子的实力正在削弱吗?

但周宣王表示,就算如此,他还是要查户口。

周宣王的逻辑也很清晰、简单:他要查清的,是能纳税和当兵的人,只有掌握了这些人的基本信息,国家才能向他们收税,充实国库,征发兵役,组建军队。毕竟已经损失了很多兵马,如果不征集部队,接下来怎么办?

仲山甫对此还是反对:本来人民的负担就很重了,国家还要给他们施压,这肯定会造成社会恐慌。人民是国家的根基,要是老百姓惊恐害怕,这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社会根基都不稳了,又谈何振兴国家呢?

双方各持己见,最后周宣王还是“料民”。可见,他非常的固执己见。历史上对“太原料民”的评价都不高:可以理解,但影响不好。不过还没有到了动摇国家基础的地步。真正麻烦的是下面这件事。

有一年,鲁国的国君鲁武公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国都朝拜。大儿子叫姬括,小儿子叫姬戏。也不知道为什么,周宣王一看到姬戏,喜欢的不得了,立马要求鲁武公改立他为鲁国的继承人。

这个要求一出,炸锅了。西周最著名的制度就是“封建制”,而“封建制”的基础就是奉行了数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按照礼法,大儿子姬括才是鲁国的合法继承人,但他却凭着个人喜好,强迫改成小儿子,作为天子你带头不遵守礼法,这样好吗?

除此之外,在封建制下,天子管天子的事儿,诸侯管诸侯的事儿,天子不会随意干涉诸侯国的内政。但周宣王这么做,可算是赤果果地干涉人家鲁国内政了。总之,周宣王是个规矩和制度的破坏者。

很快地,他就看到了自己破坏规矩的下场:在他的要求下,姬戏确实是当上了国君,但十年都没撑到。在登基的第九年,姬括的儿子姬伯御成功发动政变,侄子干掉叔叔,自己当上国君。

周宣王得知此事,气得不得了,等到姬伯御“篡位”第十一年,周宣王率军过去讨伐。他带着一大队人马,气势汹汹地跑到鲁国去,把姬伯御给杀了,然后了姬戏的弟弟姬称做国君。这件事让天下诸侯都很不爽:你周天子不是瞎折腾吗?

从此,周宣王的威信值就开始下跌了。但他还要继续惹事。

周宣王又把目标瞄准了他的亲家申侯。早些年,申侯把女儿嫁给了周宣王的儿子姬宫湦当太子妃,结为亲家。申侯看到周宣王每天只想着打仗,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西周迟早要败亡的,所以他好心劝谏,甚至不惜在朝堂上发生争执。

谁知道人家周宣王根本不领情。心想,呵,好你个申侯,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我还需要你来教我做事吗!于是,周宣王当众羞辱了申侯,气得申侯当场辞职不干了!

申侯回到自己封国的申侯,便一心一意搞发展,以此抵御别国的侵略。谁知惹来小人的妒忌,他们背地里向周宣王打小报告,说这个申侯,不老实,偷偷发展军队,想要起兵造反呢!

周宣王马上发兵申国!没想到,一战下来,反而是申侯赢了。

申侯虽然打赢了,但他也不是真的要跟周宣王作对的,他马上派使者去跟周宣王打招呼,说亲家呀,你怎么这么不明事理啊,我的女儿还在你们皇室里待着呢,你想想啊,我怎么可能害自己的亲生女儿呢,你千万不要听那些小人的话,他们都是胡扯的,你这样随随便便出兵攻打诸侯国,会给国家带来灾祸的!

也许是申侯适当给了周宣王台阶下,也许是他自己想通了,反正周宣王最终打消了再次攻打申国的计划。不过,这个申国和西周皇室的纠纷并没有消除,后来到了周幽王时期,就是这个申国勾结了外敌,直接灭了他们西周的。

3.原来一切都是错觉

明明是个穷兵黩武的帝王,为什么后世会有这么多人来吹他的彩虹屁呢?说到底,这还得靠同行衬托!

周宣王上有一个被老百姓赶下皇位的老爸,下有一个“烽火戏诸侯”亡国的儿子,这祖孙三代放在一起比较,他是相对正常的人,大家的评判标准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周宣王,好努力,好勤奋,好了不起啊!

众人拾柴火焰高,周宣王被捧上了天,还给起了一个“宣王中兴”的口号!于是,人们只记住了周宣王的好,逐渐忘记了他的糟糕之处。

南宋的林之奇曾评价过周宣王,他的话就很中肯,他说:“以周宣王观之,当其侧身修行任贤……固已无愧于文、武、成、康矣。惟其盛德之高明光大也,如此,故能复受天命,以中兴周室,……迨其末年,遂至不藉千亩,料民太原,而浸不克终。”

这段话很好理解的,就是说,周宣王早期是很努力的,他创造出来的功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人无完人,他晚年一直打仗,不听劝谏,破坏礼制,滥杀无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西周王朝的没落已经是可以预见了。

事实上,周宣王的结局也不好,据说是被人刺杀的。但幸好他死得早,西周没有亡在他的手上。他自己还得到了一个“中兴”的美名,把亡国之君的名头丢给了儿子周幽王。

但周幽王之所以亡国,与他爸周宣王还是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路读编辑部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原创文章,禁止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女性:一代妖姬妲己,从善良到恶毒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少女时代的妲己妲己不姓妲,就好比西施不姓西一样,妲己姓己,名妲,又因为她是苏部落酋长的女儿,所以又姓苏,叫“苏妲己”。人生有幸有不幸,妲己的美既是她的幸运也是她的不幸,更何况在男权社会作为女人一出生就意味着不幸,如果妲己是个美男她的命运就会截然相反。据说妲己一出生就不同凡响,特别是一双眼睛,水汪汪的

  • 嫪毐易贵,王翦难封:历史上的秦始皇真将分封制一废到底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此段对应的秦始皇废除两千年实封贵族制度之举,除时间点不对(统一六国后)之外,乃史册所明载,王翦也的确说过“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的话,貌似证据确凿。但小白脸嫪毐都受封长信侯并以山阳为邑,千古一帝对王翦会这么小气吗?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

  • 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古中国、埃及、希腊、罗马全都有过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奴隶制社会里,法律承认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有权任意使用、奴役甚至是杀害。奴隶为主人付出劳动的同时,还得看主人的脸色生活,是极其悲惨的命运。在古代,本来没有人天生就是谁的奴隶,但随着部族、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些战败被俘的人就被迫成为了奴隶。在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周边的蛮夷戎狄、敌对方国在与中

  • 历史上真实的后羿,夏朝第六任君王并非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疆域图因为部落处于黄河下游,就地理位置而言,利于人类的居住和生活。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部落百姓都很尊敬后羿,愿意听后羿的发号施令。夏王朝的帝禹是一代圣君,第二代帝启也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明君,但是第三代的太康则是一位昏君。对政事一点都不敢兴趣,但是特别喜欢打猎。太康继承了父亲

  •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文武双全、开疆拓土、一代雄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商纣王真实历史,关于商纣王的历史评价,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并不是像《封神演义》里边的那个样子。商纣王实际上是被“黑”了数千年的一代雄主,原来我们都错误地理解商纣王了。一、文武双全的商纣王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他从小就长得目清眉秀、比较帅气,并且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精通十八般兵器。商纣王长大之后,据说是力气非常大,在文的方面也是很有才华

  • 历史上的巫蛊之术是怎么发生的?西汉史上最大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的巫蛊之术,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老梁说巫蛊之术完整版

    汉武帝刘彻一、事件的背景公元前91年,汉武帝晚年期间,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当时的丞相公孙贺的儿子被人告发使用咒术诅咒汉武帝,还和公主通奸,汉武帝派人调查罪名属实,丞相公孙贺被灭族,同时还牵扯到皇太子刘剧的卫式亲族,包括诸邑公主和大将军卫青的儿子卫伉,全部被坑杀。对于这个事我本人很怀疑,公孙贺的老婆是

  • 中国历史上的高光时代,一代雄主汉武帝治下的汉帝国(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第一雄主汉武帝,汉武帝的历史最大贡献,汉武帝简介及功绩

    北击匈奴扫荡王庭,南破褚国设立郡县。文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内儒外法”为历代中央王朝所效用。真可谓是古今罕见的雄主。咱们今天开始来看看汉武帝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以及那个伟大的时代,我在写作的形式上会采用类似编年体的方法,也就是像资治通鉴那样,按照时间顺序去讲述当时发生的事情,以汉武帝的人生轨迹

  • 东汉末日:虽是司徒施巧计,论功首属女英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汉司徒,东汉司徒司空司马哪个大,东汉演义绝妙精句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春季,霪雨至六十余日,尚未晴霁,司徒王允与孙瑞、杨瓒等登台祈晴,觑着一息空隙,再提前谋。孙瑞上前说道:“自从岁暮至今,太阳不照,霖雨积旬,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时若不除奸,后患无穷。愿公速图,毋再迟延!”王允点头会意,回至府中,踌躇多时,自思从董卓义子吕布着手方好进步,乃取家

  • 曹操高陵发现疑似宋代守陵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元时期遗存发掘区出土的娱乐用具。宋元时期遗存发掘区出土的部分瓷器。图据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郑州2月1日电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近日发表新的研究成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张良一生到底都做了什么?历史上谋臣那么多,为何只有他能称谋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为什么有千古谋圣,谋圣张良完整版,谋圣是鬼谷子还是张良

    要说在汉朝的建立过程当中刘邦手下的那些臣子做出的贡献最多那毫无疑问是被称之为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三人了。而其中韩信擅长于军事,刘邦正是依靠其优秀的指挥能力才得以和项羽抗衡,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萧何擅长于治政,整个国家的运行和前线军队物资保障都离不开他的功劳。而张良擅长于谋略,刘邦的整个称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