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才是真正的哥窑的“金丝铁线”之美

这才是真正的哥窑的“金丝铁线”之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15 更新时间:2023/12/19 19:19:33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

釉为失透的乳浊釉,泛一层酥光;

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

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叶脉纹”、“武片”等。

传世哥窑瓷造型以仿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为主,见的有鼎式炉、簋式炉、耳瓶等,也有盘、碗、洗、罐之类。

哥窑特色

润泽如酥

哥窑釉中气泡密集,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犹如一个个小珍珠堆集在一起,俗称“聚沫攒珠”。

这些气泡能使射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令釉面光泽莹润、泛酥油光,如人脸之微汗,即谓“润泽如酥”。

金丝铁线

传世哥窑瓷器釉层肥腴,釉面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在焙烧后却时形成同角度的冰裂纹片。

这本是釉的一种缺陷,工匠们将其巧妙利用,转变为釉面装饰。其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有“金丝铁线”之称,亦有称“百圾破”或“百圾碎”。

紫口铁足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外底錾刻有乾隆皇帝咏哥窑御制诗),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外底錾刻有乾隆皇帝咏哥窑御制诗),故宫博物院藏

“紫口铁足”是传世哥窑瓷的另一特点。

由于烧造哥窑瓷的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

哥窑的历史发展

传世哥窑瓷细致、精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名瓷而进行仿烧。明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着重仿釉色开片装饰,造型既有常见的哥窑瓷式样,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如笔山、水丞、象棋等文房用品,以及花觚、葫芦瓶、杏圆瓶、琮式瓶等陈设器。

哥窑精品欣赏

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传世“五大名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且多数藏品属于原清宫旧藏,可谓流传有序、自成体系。

2010年至2015年,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曾先后举办了官窑、 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今年,又隆重推出此系列展的收官之作:“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

故宫不仅拿出了自己的众多优秀馆藏,各地方博物馆也都将其精美的哥窑藏品借调至故宫博物院。

这不仅是一次国内外陶瓷学界一流学者大聚会,而且也是哥窑视觉上的一次盛宴。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仿哥釉碗

明成化仿哥釉贯耳瓜棱瓶

清雍正 仿哥窑鼠耳簋式炉,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哥窑碗

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贯耳瓶

哥窑八方碗

仿哥窑釉叶式洗

仿哥釉碗

仿哥釉八方高足杯

哥窑葵花洗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扁壶

南宋 哥窑米黄釉贯耳壶

南宋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南宋 灰青釉三足尊式炉

南宋 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鬲式炉

南宋 哥窑灰青釉罐

南宋 哥窑米黄釉葵口碗(底刻乾隆御制诗)

南宋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官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哥窑米黄釉大盘

南宋 哥窑米黄釉大盘

南宋 哥窑青釉大盘

哥窑灰青釉凸弦纹瓶

南宋

高20.1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南宋

高14.2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贯耳八方扁壶

南宋

高14.9厘米,口横4.8厘米,口纵4厘米,足横4.8厘米,足纵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贯耳瓶

南宋

高11.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南宋

高9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9.6厘米

故宫博物院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穿带扁壶

南宋

高24厘米,口横9.8厘米,口纵7.1厘米

足横10.2厘米,足纵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八方杯

南宋

高4.2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2.9厘米,口径12.1厘米,足径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南宋

高7.8里面 口横14.6厘米,口纵12.5厘米,底横7.4厘米,底纵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南宋

高8.3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9.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盘

南宋

高4.1厘米,口径20.2厘米,足径7.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

南宋

高4.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鼎式炉

南宋

高12.5厘米,口径13厘米,足距9.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南宋

高13.8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4.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贯耳壶

南宋

高14.8厘米,口横4.8厘米,口纵4.1厘米

足横5.4厘米,足纵4.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贯耳壶

南宋

高17.2厘米,口横4.7厘米,口纵4.4厘米

足横6.7厘米,足纵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三足樽式炉

南宋

高7.9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鬲式炉

南宋

高5.2厘米,口径7.9厘米,足距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罐

南宋

高7.8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双耳簋式炉

南宋

高5.3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南宋

高9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仿哥釉鱼耳簋式炉

高9.2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7.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

南宋

高3.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7.3厘米,口径19.5厘米,足径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7.9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碗

南宋

高3.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4.8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3.3厘米,口径11.6厘米,足径8.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4.5厘米,口径11.6厘米,足径3.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碗

南宋

高7.5厘米,口径19.8厘米,足径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7.6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7.2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碗

南宋

高7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6.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浅盘

南宋

高1.8厘米,口径15.3厘米,足径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盘

南宋

高2.8厘米,口径15.3厘米,足径5.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盘

南宋

高3.2厘米,口径16.9厘米,足径7.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

南宋

高3.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盘

南宋

高3.1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2.5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7.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盘

南宋

高4.1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2.5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五足洗

南宋

高9.2厘米,口径18.8厘米,底径7.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杯

南宋

高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八方杯

南宋

高4.4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3.3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6.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2.5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7.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盘

南宋

高2.9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5.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3.1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5.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3.2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7.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腰盘

南宋

高4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折沿盘

南宋

高2.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5.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3.4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8.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3.5厘米,口径11.9厘米,足径9.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洗

南宋

高2.9厘米,口径12.1厘米,足径8.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3.8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7.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3.2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8.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高4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哥(官) 窑型灰青釉葵口盘

高2.9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5.9厘米

官窑灰青釉贯耳瓶

南宋

高12.8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5.2厘米

1952年青浦区重固镇任仁发家族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哥(官) 窑型米黄釉双耳三足鼎式炉

高17.5厘米,口径13.2厘米,足距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冤杀爱国将领岳飞后,宋高宗赵构都干了些什么?他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亦是该年农历大年三十(除夕)的前一天,宋高宗赵构批准赐岳飞死,并将被秦桧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的岳云,亲手改判为与岳家军骁将张宪一同处决。《宋史·岳飞传》记载,判决书张榜公布后,“天下冤之”,南宋士民、宋军将士乃至老幼妇孺、贩夫走卒均为之

  • 电影《满江红》疑似洗白秦桧?再看岳飞被害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满江红岳飞与秦桧,满江红电影主角是秦桧吗,满江红电影里秦桧去秋陵渡干嘛

    岳飞为谁所害?岳王庙前的四个铁铸的跪像似乎指明了这一点。这个观点千百年来一直为主流所认可,但实际上很多人认为幕后另有其人,目标指向不言而喻。只是在封建王朝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也就是在近代以来赵构才被推向了前台。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归根结底,还是自感皇权遭受到了威胁,权衡之下,选择了杀岳飞而不惜臣

  • 《清平乐》里的宋仁宗在历史上实际是个可怜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宋仁宗的家庭生活说起。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先后育有五个皇子,但无一例外都夭折了。宋真宗忧心皇位无人继承,所以宗室濮王赵允让被送进宫中抚养,于是赵允让一家与皇位继承的羁绊越来越深。但是不久之后喜讯传来了,皇妃李氏诞下了皇子,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既然有了皇子,也就不需要备胎了,

  • 《清平乐》中的苗心禾,其历史原型是否受到宋仁宗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苗心禾品性娴静如水,温润如玉。她温柔体贴,与世无争,就连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福康公主下嫁给志趣不投的驸马李玮,她都选择默默承受,从不给仁宗赵祯添堵。面对柔情似水的苗心禾,仁宗赵祯流露出的更多的是亲人般的疼爱,而不是像给予张贵妃那般的宠爱。苗心禾的历史原型就是仁宗赵祯的苗贵妃。那么,在历史上,苗贵妃是否得

  • 明朝第一位权宦王振,是如何以一己之力,让明朝从巅峰走向深渊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朱棣为了表彰有功的宦官,开始对宦官进行重用,宦官参政由此在明朝出现。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宦官的权力,他在宫中设置内书堂,让翰林学士教宦官读书,并完善了司礼监,让宦官代替自己在奏章上“批红”,宦官干政由此变得合法化。司礼监,作为内廷二十四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机构,不但是

  • 妲己相貌复原图,究竟多美?果然不愧为“狐狸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复原图大家大家都应该认识,那可是著名的狐狸精,在神话故事中她一直充当狐狸精的角色接近的纣王,我们都知道,妲己是个不可一见的美人,纣王为了她荒废朝政言听计从,古装剧中的妲己无一例外都非常美艳,专家对她面容进行了复原,那么,他到底是有多好看呢?妲己是苏氏的公主,原本就很高贵,在国语中记载,封神演义里也有

  • 中路财神爷王亥,以及其他商朝恢宏的14代先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上甲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商太祖成汤。 关于上面几代人,咱们前面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契 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丘任命为司徒,赐“子”姓,因久居于殷,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昭明 契之子。昭明成为商

  • 考古学界在河南偃师发现夏朝遗址,他们的文明及文化相当的发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初有很多中国历史受到西方史学影响,西方认为要想一个朝代在需要有几个特点,比如:首先需要有文字记载,需要有考古发掘,有一些文物能够实物来例证;当时中国历史学家就受到时政历史观影响开始质疑中国是不是有夏代? 后来考古学界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夏朝的遗址,发掘出了很多青铜器,发现夏朝在中国中原地带,

  • 西周是因烽火戏诸侯灭亡的吗?西周的灭亡是必然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西周灭亡的历史,西周时期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军事改革措施,那就是“作戎车”。别小看这一项举措,这是作战工具的革新。从此,宣王的战功开了挂,“三年,王命大夫仲伐西戎。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皞狁,至于太原。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六年,召穆公帅师伐淮夷。王帅师伐徐戎,皇父、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王归自伐徐。”短短几年间,宣

  • 这批战国竹简,揭示了“烽火戏诸侯、美女褒姒覆国”是个杜撰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真知新坐标#“烽火戏诸侯”是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西周幽王为了博取高冷的爱妃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们赶来救驾。后来犬戎攻打西周国都镐京时,幽王点燃烽火告急,而诸侯们已不相信,结果幽王被攻杀、亡国。随即,幽王的儿子把国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时期。这个故事透露了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