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国纳高拍卖青瓷贯耳壶是不是南宋官窑青瓷?

德国纳高拍卖青瓷贯耳壶是不是南宋官窑青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06 更新时间:2024/1/16 11:29:43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纪绍先生收藏的德国纳高拍卖青瓷贯耳壶是杭州南官窑民间行家华雨农老师鉴定的,鉴定结论:南宋官窑青瓷

杭州华雨农老师:

↓↓↓ 此器为宋代官窑贯耳壶,通体施青乳浊釉,釉色温润,抚之如玉,釉面布满大小不一的开片,有“金丝铁线”之感,口沿处原有锯钉痕,后在传世过程中缺失,深为遗憾。底足处呈黑褐色胎体,工艺娴熟,修足十分犀利。浙江省杭州市郊坛下官窑窑址曾出土相似的标本,而提示其可能的产地。

德国纳高拍卖青瓷贯耳壶:

南宋官窑置窑之初所在的修内司即隶属于负责制造祭祀礼器的礼器局,此类南宋官窑仿铜礼器,多以《宣和博古图》为准绳,此件南宋官窑罐耳瓶器型出自商代青铜壶,青铜器为商代盛酒的礼器,《宣和博古图》中收录有一件商代青铜壶,与此件器型十分类似。南宋官窑窑工在设计时删繁就简,以口沿处横线的两道凸起的棱线代表青铜器上横排布的纹饰带,鼓腹下收,两侧完全按照铜器样式做贯耳,在仿古的同时,最大限度表达了宋人崇尚素雅的审美情趣,是宋时仿古礼器的典范。

青铜贯耳壶:

南宋官窑鲜见于世,加之祭祀礼器更是寥若晨星,同例可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例,唯尺寸略小,收录于《宋官窑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8年,第56页,编号12。同时收录数件南宋官窑仿青铜贯耳瓶礼器,大小尺寸不一,釉色器型各异,均为清宫旧藏。此类作品均为皇室典藏之重器,弥足珍贵,著录于《贵似晨星:清宫传世12至14世纪青瓷特展》,70页-71页,Ⅱ-4。

✅而此件器物为19世纪初期德国驻华领事Max Müller(1867–1960)旧藏,其先后驻任上海与武汉。

宋代官窑贯耳壶 尺寸:高20.5cm

来源:

  1. 德国迈克·米勒(Max Müller )旧藏

2.德国纳高拍卖(Nagel)2016年5月7日

德国纳高拍卖青瓷贯耳壶:

↑↑↑杭州旅游部门主任华雨农老师说:“ 2016德国纳高拍卖公司于昨天下午拍卖了一件南宋官窑贯耳壶残器(因有比较明显的“铁线”,也许有人会当作“传世哥窑”),残高20.5cm,如果完整应该是在25cm左右,是一件非常标准的器物,虽残,犹珍。贯耳上部,也许已经破裂,所以于贯耳齐平处切平了。底部被人打了一个圆孔,也许曾被当作灯具吧?拍卖前曾有人发图问过我,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东西大开门,可以放心买。据说是件作品是从1000欧元起拍,一直拍至16.5万欧元才落搥(加上佣金,应该在160万元人民币左右,价格还算合理,如果完整的话其价可能突破1亿呢。”

和以上德国纳高这件青瓷贯耳壶类似的器型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鲍氏东方艺术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中都有收藏。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鲍氏东方艺术馆: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苏富比拍卖:

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德国纳高拍卖青瓷贯耳壶上,从高清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的观察这件贯耳壶釉面各种细节特征以及它的釉色、釉质。↓↓↓

最早记述南宋官窑青瓷的古代文献是南宋叶寘《坦斋笔衡》和顾文荐《负暄杂录》,元代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窑器” 条所引《坦斋笔衡》文中记载:“ 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这是对南宋官窑最原始的论述,也是最为可靠的记载。自南宋以后,一般文献在记述南宋官窑时都是沿用叶、顾的说法。↓↓↓

南宋以后的历代文献中,对南宋官窑瓷特征有较详细的记述并有代表性的要数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该文献在 “古窑器” 条目中对南宋官窑瓷器的特征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伪者皆龙泉烧者,无纹路。” 曹昭显然比叶寘、顾文荐描述得具体。但问题是曹昭是明代人,而叶寘、顾文荐均是南宋人,南宋人说不清楚的事却在几百年以后让一个明代人说明白了,这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众所周知,南宋官窑是宋廷的御窑厂,它的产品专供皇室宫廷使用,官僚和庶民是无权使用的,因而制品不惜工本,制作工艺特别精细,即使是在南宋当时已是“为世所珍”。作为一般平民百姓恐怕连当朝官仿的瓷都很难见到,更不用说藏在深宫像南宋官窑青瓷这样特殊身份的瓷器。所以,明代人曹昭见到的是不是正宗货真价实的南宋官窑青瓷,不免让人怀疑。

明代高濂沿曹昭之说,高濂撰《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论官哥窑器」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又曰:「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微露紫痕。此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 ↑↑↑同样,以上明代高濂的研究对象是不是正宗的南宋官窑,也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明代人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中亦有同类的记载:“官窑在凤凰山下,其土紫,姑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乃器口上仰个,釉水流下,以周身较浅,故口露紫痕。此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也。”明以后的文献中有关南宋官窑的记述多是以上述文献为基础进行撰写的,如清代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清代陈浏的《陶雅》、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朱琰的《陶说》等。

↑↑↑ 从宋人的审美角度分析,“宋人尚青”,“宋瓷尚青”!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曰:“本朝(指宋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陆游《老学庵笔记》亦曰:“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所谓“芒”,实际上是指定瓷的色调及其过强的玻质感,故“不堪用”。这说明,从北宋中晚期开始,朝廷在重大礼制活动已经开始青睐青色瓷器,而排斥白瓷器,在陈设器具中也可能同样如此。这就是宋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以青为美、以青为贵”,即所谓 “宋瓷尚青”。 ↓↓↓

为何宋人“尚青” 呢?因为宋朝朝廷对瓷器的倚重,必然对其品质有更高要求。汝窑天青釉瓷器(即官窑型青釉)的出现,迎合了宋朝君和臣对“玉质感”的喜好。天青釉与传统玻璃质青釉不同,施釉较厚,具有乳浊感,更有“玉”的质感。

玉器在传统礼制中的地位以及为文人阶层喜爱的情形,自不待言。但是,宋代常见玉材并非来自西域的“白玉”,而是本土出产的“珉玉”,即“青玉”。所以,宋人认为“青”是玉的颜色,乳浊釉青瓷最能体现玉的质感。

青色的瓷器是祭祀天地典礼“尚质贵诚”的理想载体。宋人认为“玉色为青翠”,更认定青色为“象天之色”,即上天的颜色。

青釉是中国瓷器著名传统颜色釉。亦称“青瓷釉”。古代南方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古人往往将青、绿、蓝三种颜色,一统称为“青色”。例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中也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雨过天晴,钧窑、元窑之青,皆近蓝色。”“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为纯青耳。天色本蓝,有时为青。”

南宋人追求的是自然美,这是美学中的最高境界!因此,那种将瓷器釉面开片纹人工故意染成黑色,这种“画蛇添足”的愚蠢之事,绝对不是宋人所为!↓↓↓

德国纳高这件青瓷贯耳壶给笔者的最直观感觉就是从上至下器身遍布黑色的釉面开片纹。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判断,很明显这些黑色的釉面开片纹是经过人工故意染色形成的,黑色的开片纹绝对不是几百年自然形成的污渍,再加上青瓷贯耳壶的釉色是那种十分难看的黄灰色调,因此笔者100%确定这件青瓷贯耳壶并不是南宋官窑青瓷! ↓↓↓

宋人因为喜欢玉的质感与色泽,因敬天而崇尚青色,此为“宋瓷尚青”之由。显然,天青釉较白釉更接近“玉”的外观,更加符合祭祀天地“尚质贵诚”的要求。于是,天青釉瓷器成为朝廷的首选,白瓷逐渐被舍弃。你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理解南宋官窑青瓷为何如此孜孜追求青色釉的效果,致使工艺繁复到空前程度。 ↓↓↓

对于历代名窑、名瓷产品,从古至今,仿造作伪者相辅相成。后代仿前代,民仿、官仿,兼而有之,一并流传下来。南宋官窑也不例外,南宋官窑瓷一直是中国陶瓷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自南宋之后,历代文人墨客、古陶瓷爱好者及古玩商都对南宋官窑青瓷津津乐道,撰文著书者也不乏其人。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只有绝少数的几条文献可信并具有参考价值,许多历史文献都是对前朝文献的解释或凭个人的主观臆想、推断来记述的,可信度不高,没有参考价值。并且,历史上能亲眼见到并上手鉴赏南宋官窑真品的人是少之又少,所以南宋官窑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莫测的面纱。目前,拍卖市场上存在部分所谓的 “南宋官窑青瓷”,其实都是后代的仿品罢了,将后代仿品当作正宗南宋官窑真品收藏,这是无知愚蠢没有眼力的表现(国宝帮)。相关作文链接:《美国纽约佳士得 J. J. Lally(蓝理捷)旧藏青瓷胆瓶不是南宋官窑青磁 —— 真实价值仅50万元人民币左右》《2645万人民币成交的 “元哥窑倭角方洗” 真实价值仅20万元左右》↓↓↓

↑↑↑ 最后,笔者结合这几年考古工作者对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地层发掘的最新科研成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山东纪绍文先生花160万人民币从德国纳高拍卖买回来的这件青瓷贯耳壶是元末明初时期,元代杭州老虎洞窑生产的瓷器,即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哥窑条中说的 :“元末新烧者土脉粗燥,色亦不好”,这一类元末明初时期生产的垃圾货色,这件青瓷贯耳壶根本就不是正宗货真价实的南宋官窑青瓷。元代杭州老虎洞窑,其本质就是一座普通的民窑瓷器作坊,不是官窑性质,更不是南宋官窑!

外国人不傻,不会让你轻易捡漏!

元末明初杭州老虎洞窑青瓷(哥窑):

陶瓷是易碎品,不易保存。一件古陶瓷器,特别是一件南宋官窑青瓷,越完整越难得。如果破损了,就会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所谓 “瓷器长,不值一毫” 就是这个道理。现存世上的正宗货真价实的南宋官窑完整器也就几十件而已,可见南宋官窑青瓷的珍贵。你能拥有一件正宗货真价实的南宋官窑立件完整器,就可瞬间秒杀中国99%其他品种的古代瓷器,此生足矣圆满了!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才是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郭子兴的军队里朱元璋很实诚,不会藏锋芒,能力太强,还几次三番地救了郭子兴的命.本应该被提拔栽培,可是历史告诉我们有一个词叫做功高盖主,曾经的岳飞将军不也是被如此陷害吗?莫须有?功高盖主?这一次朱元璋也被冠上了这个词。性命危在旦夕。郭子兴向来不是大度的将领,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郭子兴的儿子也十分嫉妒

  • 李秀成被杀前对曾国藩说了16个字,听完后,曾国愣了好一会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评价李秀成,李秀成投降曾国藩原因,曾国藩为何处死李秀成

    李秀成被捕后对曾国藩说了十六个字“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图报!”(注1)来表达他的感恩之情。当然,这十六个字不仅是李秀成对曾国藩说的话,也是曾国藩给李秀成的印象,李秀成何等聪明的人,却对曾国藩的这一形象如痴如醉,可见十六个字影响确实很大,大到改变了李秀成的命运。而李秀成的这番话对曾国藩又

  • 他是朱棣夺皇的首席功臣,为何会在一夜之间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为此,朱棣当皇帝后,就对表侄子李景隆恩宠的很,俨然把他当成了自己夺天下的第一功臣。朱棣在封赏“靖难”功臣时,“公爵加禄受赏者一人”就是李景隆。《明史》说:“(朱棣)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增岁禄千石”,并且是“子孙世袭。其赏白金四百两,文绮四十表,钞四千

  • 明末最强武将,以身殉国,几百年后子孙报仇,颠覆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来也很奇怪,明朝名将孙承宗是文人出生。他之前是当家庭教师的,只不过学生有点牛,是当时的太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文官孙承宗一上战场便如蛟龙入海一般,攻城略地,不可谓不奇。在军中,熊廷弼、袁崇焕都是他提拔上来的,见面得毕恭毕敬地叫声老师。孙承宗是明朝抗清前线总指挥,建立关宁防线,阻挡八旗军数十年。他的

  • 嘉靖年间人称“鬼才”的严世蕃,为什么会成为公认的西门庆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鬼才”严世蕃何许人也?严世蕃号东楼,小名还叫庆儿。后世的人们推测《金瓶梅》为明代的大才子王世贞,王世贞的父亲与严氏父子之间有一段私仇,而王世贞为了报这杀父之仇,却苦于无权无势,只好提笔作书,把严世蕃的丑恶形象刻画成鲜明的人物,被人们流传至今。说到严世蕃这个人,人们多半会惦念起他奇丑无比的长相。严世

  • 光绪死前留下五个字,裕隆没听从,最后成了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死后,裕隆在他的砚台上发现光绪亲手写下的五个字“必杀袁世凯”的手谕,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即使裕隆在生前和光绪的关系不好,但是对于丈夫的遗愿还是要完成的。她悄悄的把这件事交给载沣处理,哪知载沣是一个没主意的人,想来想去,不敢杀死袁世凯,最后直接辞职回家了。裕隆虽然有为夫报仇的决心,但是缺少政治手腕

  • 历史上的冷知识系列——元朝忽必烈的历史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忽必烈对元朝的贡献,元朝皇帝对忽必烈评价,元朝忽必烈和成吉思汗

    有关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和元世祖忽必烈,文看忽必烈,军事看成吉思汗,忽必烈在历史记载中有着五大贡献,有大有小,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忽必烈在位的时候,在扩充疆土上比秦朝甚至其他皇朝还要优越,不仅仅是把以前皇朝的疆土收纳入内,还把青藏高原,也就是古代的吐蕃也归入了元朝的疆土之中。新蒙古帝国是所有朝代

  • 重庆磁器口汪精卫跪像“失踪”,4部门均不知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重庆磁器口古镇,有一座抗战无名将士墓,墓前摆放着双手被缚、跪在地上的汪精卫、陈璧君雕像。1月28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分别致电磁器口街道、景区游客中心、磁器口古镇管委会及管委会建设保护办公室,对方均表示不知道被谁搬离。大家都知道汪精卫和陈璧君夫妇是全中国出了名的汉奸叛国贼,抗战

  • 太平天国爆发之前,清朝社会情况,比周星驰演的《功夫》还夸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周星驰演的电影《功夫》,在这部电影中,描述当时的社会,黑道纵横无法无天。一个鳄鱼帮的老大为了自己的情人,就敢带着几个手下,到警察厅暴打警察局长。事后出门被斧头帮砍死在警察局门外,而满屋子的警察却头都不敢伸出来。《功夫》这样的剧情,很多人都认为是一种艺术的加工,有着非常浓重的夸张成分,

  • 历史上的今天丨为什么日本人如此崇拜郑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1. 公元1662年,郑成功2. 公元1757年,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3. 公元1881年,德国生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施莱登4. 公元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成立5. 公元1912年,“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图灵出生6. 公元1946年,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7. 公元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