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猇亭之战”为何称“夷陵之战”?刘备、毛泽东为何都要改地名?

“猇亭之战”为何称“夷陵之战”?刘备、毛泽东为何都要改地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24 更新时间:2024/2/20 7:21:00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 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 (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此战为而后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猇亭之战——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作为蜀吴之间的猇亭之战,也称“夷陵之战”,不过,在古代历史地理文献从未使用“夷陵之战”之类的称谓。最早正式使用“夷陵之战”这一概念,乃是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

“猇亭”首次见于陈寿《三国志》。

“猇亭”原属宜都郡夷道县一处亭级区划,辖境内置有一处邮亭,本非名猇亭。刘备到前线视察军营路过此邮亭时,看见诸多“虎像”“虎迹”而联想起了先祖封地猇亭,便心血来潮将青州猇亭迁移至此,代替原有邮亭名和政区名,取“猛虎下山”“虎虎生风”“骁勇善战”等含义,以壮蜀汉军威,激励蜀汉将士一举打破对峙僵局击败吴军。

之所以如此,因为伐吴之战本是刘备、诸葛亮等执政者试图夺回荆州战略基地的重大行动,关系到蜀汉国家命运。

出征前,蜀汉大臣对伐吴多持反对意见,这其中有赵云等忠勇谋国的有志之士,也有贪生怕死、不愿辛劳奔波、对蜀汉大业漠不关心的保守者,更多的是心怀鬼胎、缺乏蜀汉家国情怀的益州土著人士。如汉嘉太守黄元乘刘备病重、诸葛亮离开成都前往永安之际,便举兵攻临邛县。

刘备东征前安排诸葛亮、吴壹等亲信重臣辅佐刘禅坐镇成都,令魏延马超马岱等名将镇守汉中,令赵云镇守江州,无疑考虑到安定政局、把关守隘以防生变这一因素。所以,刘备不让诸葛亮等智谋之士随军行动,不让魏延、赵云、吴壹等名将参战,而仅率一批勇敢的荆襄派愣头青奔赴前线,实属无奈之举。刘备需要用一个地名来激励蜀汉全军,斗志昂扬,不怕牺牲,拿下荆州,直捣建康。

岂料陆逊突然发起反击,火烧连营,蜀军全军覆没,刘备丢尽了颜面,以致他更名的“猇亭”完全落入吴国手中而不被吴人承认,“猇亭”之名只能被封存在蜀汉政府档案中长达六七十年,直至陈寿翻阅蜀汉档案并写入《三国志·先主传》等传记中,“猇亭”才渐渐进入后世历史地理学家的视野,又经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精彩描写,之后三国猇亭驰名天下。

毛泽东使用“夷陵之战”而不用“猇亭之战”,主要有两点因素:

一是考虑到大众化问题,“猇亭”对于当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军队将士和一般群众而言,比较陌生难认,不便于宣传与普及文化知识;

二是毛泽东熟悉中国古代史籍,使用“夷陵之战”这一称谓,亦有其历史依据和科学之处。猇亭之战范围广阔,几乎涵盖了整个鄂西地区,不仅猇亭、马鞍山等地是吴蜀双方激战之地,夷陵城、西陵峡、秭归城、夷陵道、上夔道等地同样是战场。夷陵是鄂西地区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政区名,又是鄂西政治和文化中心,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毛泽东使用“夷陵之战”来指称发生在鄂西地区的吴蜀战争,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两千年前刘邦赐了八个怪姓,只有这一个流传下来,与田姓是一家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姓为什么不改回陈姓,田姓皇帝一览表,山西田姓的来历

    早在战国初期,陈国公子陈完为避免国内动乱,投奔去了齐国。陈完后人在齐国改为田氏,从第五代开始,通过打压政敌和拉拢民心,完全把持了朝政,可谓权豪势要。齐宣公时期,齐国有70余座城池,一把手“大夫”几乎都为田氏。齐康公时田氏传到第八代,代表人物是田和,他把齐康公赶到海上的一座小岛,篡取了国君之位,并得到

  • 百战百胜的名将白起,最终还是稀里糊涂地输给了苏秦的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康白起真人照片,白起死后儿孙下落,苏秦和白起哪个厉害

    (苏秦 形象)战国时期有位仁兄,叫做苏秦。要说明的是,苏秦并不是本篇文章的主角,但如果要展开故事,我们就必须先讲到他。《史记》: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根据苏秦自己的口述,他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老家洛阳城外有两亩地种,春种秋收,早出晚归,做一个殷实而富足的农民。不过很可惜,

  • 刘病已从囚徒直接当皇帝,他如何从霍光把控的朝廷中成功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病已为什么杀霍光,老梁讲霍光,霍光是怎么崛起的

    后来,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汉昭帝)继位后,21岁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当时统管朝政的权臣霍光等人,就商量着把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迎到长安立为皇帝。但是刘贺从接到皇帝印玺后的27天里,连干了1127起错事。霍光等人又把他给废了。废了后,打听到监狱里的刘病已还不错,就把他从监狱里接出来当

  • 青楼女子当上皇太后,寡居多年意外怀孕,儿子驾驭六国却管不住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青楼女子怀孕后果,历史上第一个入青楼的太后,古代青楼女子的避孕措施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但是关于他的身世则很少有资料提起,特别是关于他的生母赵姬的过往,赵姬最初是吕不韦的妻妾,之后转身成为秦庄襄王的王后,等到嬴政即位之后,又成为王太后。[var1][var1][var1]战国末期,商鞅变法让秦国兴盛起来,唯一能与之对抗的就是赵国,但是赵国在廉颇的率领之

  • 枕戈寝甲,谈谈春秋时期吴国霸兴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霸权迭兴。郑、齐、宋、晋、秦、楚等国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各领风骚数十年,成就春秋千变万化的国际局势。到了春秋末期,吴国发挥其地缘优势,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破楚、臣越、制齐、威晋,一时间呈崛起之势,但最终却为越国所灭。从灭亡到勃兴,吴国的历史不过百余年,霸兴与灭亡与其谋霸战略的

  • 刘禅有兵有粮草,各路援军正在路上,为何要开城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者荣耀刘禅穿插安琪拉,国服第一刘禅孤王出装铭文,刘禅七个儿子下场

    首先蜀国不占天时,灭亡是早晚的事。魏国作用三分之二天下,地广物产富饶,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多为平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蜀国位于益州,蜀道艰难,多为山地自行车丘陵,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也只有四川盆地土地肥沃。从军事上将,蜀汉虽然易守难攻,但却也不利于行军,粮草供给也是问题。从人才上看,魏国城池众多

  • 千古一帝秦始皇,幼年时宫闱混乱,不记名的爸爸就有好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后,可以说她的存在给中国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关于她的传闻最多的就是和吕不韦之间的故事了。那么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小编聊一聊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赵姬是一位能歌善舞、容貌俊俏的大家闺秀,吕不韦是一个做珠宝生意的商人,二人结为夫妇,然而赵姬却被丈夫当礼

  • 楚风起兮7:楚国终于建立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的诸侯爵位共分为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的封地都以国相称,获封者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爵位可以世袭。子爵虽然地位不高,但却跻身于周王朝的诸侯之列,实现了几代楚人建国的理想,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熊绎感慨万千,庆幸自己押对了宝,他和族人们载歌载舞,一连庆祝了好几天。狂欢过后,熊绎冷静

  • 盘点三国7大“神”将,有一人很低调的杀了关羽,还射死了黄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关羽黄忠大战,三国黄忠厉害还是关羽厉害,三国不同版本的黄忠关羽

    TOP、7潘凤潘凤是冀州牧韩馥部下的上将,擅使大斧,以“无双上将”的身份出场,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他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潘凤长得极为威武雄壮,袁绍见后颇为赞赏,认为其能斩杀华雄,结果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典型的被主公坑了…

  • 柏举之战:孙武的封神之战,吴国如何以少于7倍的兵力战胜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武吴楚之战,柏举之战运用了哪些兵法,柏举之战楚国为什么失败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鲜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var1]而吴国能有此实力与楚国一战还得亏晋国的扶持。春秋争霸时期,面对日益强大的楚国,晋国采取了联吴制楚的策略。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经济实力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公元前584年,为和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吴军的水陆大军齐出,一举拿下了楚国的淮河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