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降清的明将中,也有口碑不错的,祖大寿就是最典型的一个。祖大寿最初跟着袁崇焕镇守关宁防线,是后金南下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祖大寿作为袁崇焕的副手,参加了宁锦大捷,自萨尔浒惨败以来,宁锦大捷是明朝对后金的第一次胜利,不仅重挫八旗军,连努尔哈赤都死在这次战争中。按理说,祖大寿跟后金应该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皇太极却没把这笔账记到祖大寿的身上,还许以他高官厚禄,希望他能“弃暗投明”。
祖大寿对明朝还是忠心的,即便他亲眼见识过袁崇焕的惨死,他依然没有抛弃朱由检投靠皇太极的心,不过现实的残酷容不下他的坚持。1631年,袁崇焕尸骨未寒,皇太极便马不停蹄地再次挑战关宁防线。祖大寿镇守的大凌河是皇太极重点照顾的要塞,皇太极大军将大凌河围得水泄不通,援军被阻,突围无望,祖大寿只能祈祷有奇迹发生。皇太极也不强攻,他围而不攻,一直跟祖大寿耗了三个月,城中弹尽粮绝,已经出现了吃人的现象。
祖大寿撑了三个月,实在等不了希望,于是想到了诈降,他假意投降皇太极,然后在伺机逃跑。他先派儿子祖可法去皇太极那作人质,然后自己开城投降,皇太极亲自来迎祖大寿,对祖大寿礼遇有加。可惜祖大寿并没有被皇太极的诚意所动,皇太极准备攻打锦州城,祖大寿说明军那边还不知道自己投降的消息,可以让他进城作内应。皇太极思索了片刻便答应了,当然祖大寿的儿子祖可法肯定要留下来当人质的。结果是祖大寿进了锦州城,从此再也没出来过。
皇太极自然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倒是不意外,毕竟祖大寿有诈降的可能。只不过此刻的祖可法心中,估计有数万头草泥马在奔腾,说好共进退,咋撇下祖可法,自个跑了。祖可法心里是拔凉拔凉,好在皇太极并没有拿他泄愤,祖可法也表示死心塌地效忠皇太极。然而这对父子的恩怨还没完,十年后锦州城再次被围,此时的明朝自顾不暇,也就无法驰援锦州了,最终祖大寿再次开城投降,这次的皇太极还是笑脸相迎,还封祖大寿为汉军正黄旗总兵,巧的是此时的祖可法正好是汉军正黄旗副都统,虽说两人品级相同,但祖可法是军中老资格,也算祖大寿的上级了。这也应证了那句老话:世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