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成名之战:18岁独闯敌营救父,仅率20骑击退数万清军!

吴三桂成名之战:18岁独闯敌营救父,仅率20骑击退数万清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4/2/20 0:02:08

没想到康熙技高一筹,他怕吴三桂会行阴谋,遂派韦小宝前去查探。

韦小宝临走前,康熙告诉他:识别吴三桂很容易,只看哪个侍卫常摸鼻子。

果然,依靠康熙的提点,韦小宝稍用计谋便找出了吴三桂。

以上,是影视剧《鹿鼎记》的一个桥段。

那么,这个桥段是不是虚构的呢?

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其事。

据《庭闻录》记载,吴三桂摸鼻子是个改不了的习惯,尤其是他和别人谈话不投机时,便会下意识的用手“自扪其鼻”。

其实,吴三桂摸鼻子并不是因为他癖好古怪,而是他鼻子上有一道伤疤。

对这道伤疤,吴三桂可谓是又恨又爱。

恨的是,这道疤破坏了吴三桂“美丰姿”的容貌;爱的是,这道疤打开了吴三桂的富贵之路,让他从一员默默无闻的小校一跃成为了明末著名的边塞大帅。

说起这件事,还要上溯到崇祯三年,即一六三零年二月的一天。

当时,18岁的吴三桂随同父亲吴襄以及舅舅祖大寿出长城执行军务。

很快,大军就开到了今凌源一带。

可是,祖大寿一行却未寻到后金军,即清军前身的踪影。

为了向上峰复命,祖大寿乃命妹夫吴襄继续带兵前行查探。

没想到,吴襄运气不佳,在途中遭遇了数万后金兵。

这帮后金兵看出吴襄等人是尖兵,便想用围而不攻的战术,引诱其主力增援。

吴襄发现了后金军的企图,忙率铁骑与之脱离接触。

哪知道,后金军在其后紧追不舍。

吴襄率兵急驰,后金军就急围;吴襄率兵缓奔,后金军便缓围。

这一僵持,就到了建昌城下。

祖大寿和清军打过多次交道,深知清军用兵狡诈且战力强悍。

他怕贸然出兵会落入敌军圈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只能狠心放弃救援。

吴三桂此时也在城头观望战局,他听说舅父要放弃救援,立即泣涕交加地跪了下来,恳求祖大寿发兵救援。

“我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归”,吴三桂几番恳请,祖大寿就是不答应。

“总爷不肯发兵,儿请率家丁以死相救。”

于是,没等祖大寿明确答复,吴三桂便带着二十名家丁出了城。

注:明代“家丁”,是将领于正式军队外自费组建的护卫武装。选拔的武士,皆是孔武有力的剽悍之卒。为了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出力,将领们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会给其最好的待遇。1592年,壬辰战争爆发,先期援朝的李如松之所以能以劣势兵力屡创日军,靠的就是家丁的拼死效力。1644年,数十万大顺军进犯北京,崇祯召见吴三桂之父吴襄商讨战事,吴襄竟胸有成竹地告诉崇祯:若调拨百万两军饷,吴家三千家丁便可荡平流贼。

后金军常年和明军作战,对明军的战斗力很是瞧不起。

见这支人数很少的明军小部队奔驰而来,未做多想便将其裹入阵中。

出乎意料的是,后金用引以为傲的短兵交锋不但奈何不了这几十个明军,反而被他们杀得阵型松动。

再这么打下去,如果城内的明军主力压上来,岂不要腹背受敌?

于是,后金统帅遂派出了一员大将,意在解决领头的吴三桂。

吴三桂眼疾手快,他见敌将奔驰而来,忙引弓搭箭,用尽平生力气将其射落。

不料此人重伤未死,他趁吴三桂不备,猛然间拿起短刀,砍中了吴的鼻梁。

好在吴三桂年轻,身体忍耐力极强。

他强忍剧痛杀死敌将,随后便裹伤上马继续冲杀。

后金军暂时吃不掉这股明军,又怕祖大寿突然杀出,一时不敢奋力堵截。

趁这个空挡,吴三桂顺利找到吴襄,带着他冲出了重围。

以极度劣势的兵力冲乱数万后金阵脚,这在明清战争初期是极其少见的事。

因此,吴三桂救父使皇太极极其震惊。

而明朝?也需要这么一员彪悍的将领参与辽东战事。

再加上祖、吴这两家豪强和朝中权臣有着藕断丝连的利益关系,因此吴三桂的仕途在这件事的催化下,旋即迅猛地发展了起来。

截止到1639年,吴三桂用了不到八年时间,由游击而参将,而副将,再升为团练总兵,终于成了明末边塞著名的封疆大吏。

参考资料:《庭闻录》、《吴三桂纪略》

更多文章

  • 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吗?他是如何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是几子夺嫡,江华雍正九王夺嫡结局,17爷在雍正夺嫡中的作用

    雍正的皇位到底来路不正吗?有人认为胤禛改了继位诏书,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不可能的。像诏书这种文书,改动一个字都会让全文变得不通顺,更何况,大清的诏书,可不仅是汉字啊,还包括满文,如果想要同时改动文字,那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是如何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第一,雍正懂得韬光养晦在九子夺嫡中,雍正并不出众。

  • 古代商人地位一直很低,到了清朝为何突然成了人上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济宁商人沙闻英,清朝广东商人徐润,清朝商人对客人的称呼

    这种现象在现代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众所周知,如今的大商巨贾们都是风云人物,坐拥巨额财富,坐飞机开游艇,住别墅穿名牌,出手阔绰享尽荣华,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在古代却如此吃不开?不仅吃不开,还要受到皇帝们的种种打压和限制,地位低下,着实让人搞不懂怎么回事。 其实这种特殊现象之所以形成并维持了几千年,自

  • 历史上真实的义和团运动原来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山东义和团历史,义和团运动思维导图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来到东方攫取利益,他们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华开通口岸、开设工厂、修建铁路等等。在此过程中,他们与普通百姓不可避免的因为土地问题产生矛盾。许多西方的传教士修建教堂,通过教会进行思想渗透,一些教民狐假虎威,与当地的民众发生冲突。山东的民众气愤不过进行反击,义和团运动就此展

  • 她是大清最无可挑剔的皇后,生2嫡子2嫡女,心地善良下场却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史上唯一的二婚皇后,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五位皇后,大清最悲哀的皇后

    而整部剧,唯独只有一个人,从始至终初心不改,坚守底线,令人敬佩,她就是富察·容音。富察·容音是《延禧攻略》中唯一没变的女人,无论后宫争斗如何惨烈,富察·容音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从无害人之心,身为中宫皇后,她雍容大度,保护后宫的妃子,保护皇帝的龙嗣,不嫉妒,不争宠,虽然有时候她会活得很累,但是她并没

  • 清朝必须要留辫子,那秃顶的人该怎么办呢?说出来你都不一定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人为啥要留辫子,美女剃清朝男人阴阳头留长辫子,秃顶留辫子

    细想一下好像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啊,但是那也总不能就这样被斩吧,还是得想个办法才行啊,首先想到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了却红尘,去做一个僧人,剃度出家,毕竟对于僧人来说有没有头发都要剃度的,更何况没有头发还省气了呢,也不会违背了没有头发这一制度,但是那也总不能是秃头的就都去出家吧,那也不太合适,不太现

  • 皇太极驾崩,他最有希望称帝,却因为说了八个字,丢了皇位和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极驾崩,独步天下皇太极驾崩,孝庄秘史皇太极称帝

    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清楚,历史上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发动政变,更换皇帝这个建议是绝对不能自己提的,即便权臣们已经总揽朝纲,想当皇帝也必须大臣们三请四奏,皇帝还不能一口答应。魏文帝曹丕想称帝,底下的大臣们请了六次,连汉献帝都连续请求禅让,可曹丕依旧客气回绝。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为了给自己脸上贴

  • 乾隆是宠女狂魔,喜欢别人闺女就抢来养,还想传位给自己闺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自诩是十全老人,他自认为凭着自己的十全功业,比之雍正康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实历史对乾隆的作为评价都不高,乾隆是个好命皇帝,但他也不是昏君,守土之责他还是尽心尽力的。后世谈论乾隆皇帝,大多喜欢聊乾隆皇帝之外的作为,比如说后宫争宠,比如说屡下江南,总之都是些风流韵事。小编发现乾隆皇帝还有另一项特

  • 大清最郁闷的皇后,封后4个月就被废除封号,儿子的皇位也被人抢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清史上唯一被废的皇后,清朝皇帝最惨的皇后,大清地位最尴尬的皇后

    说到这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她就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阿巴亥在11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努尔哈赤,她比努尔哈赤小了整整31岁,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影响她和努尔哈赤的感情,阿巴亥以年轻美艳的姿容和聪慧的头脑赢得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她的肚子也很争气,很快就为努尔哈赤连生3个儿子,即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

  • 甄嬛根本斗不过宜修皇后,雍正赐封宜修一个字,证明宜修远胜纯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纯元皇后和宜修皇后,宜修与纯元,纯元让宜修罚跪流产了吗

    说到这乌拉那拉氏,大伙第一印象就是蔡少芬那张“臣妾做不到”的表情,剧情里头乌拉那拉氏的形象和历史上的乌拉那拉氏实在相差太大了。首先乌拉那拉氏并不想电视剧里那样形单影只,她的家族也是相当显赫的,乌拉那拉氏母亲那一脉,和爱新觉罗的子孙,都留着满清始祖努尔哈赤的血,如果真要算起来的话,雍正皇帝是努尔哈赤的

  • 清朝第一贪官并非和珅,而是他,遗产惊人,子孙至今都是亿万富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最大贪官和珅,和珅子孙后人姓什么,和珅到底是不是贪官

    文/侃侃史话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传奇故事,有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有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绝,也有的故事令人恼羞成怒……但无论怎样,历史终究是历史,无法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就像《旧唐书·魏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