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对景帝的执政影响
汉景帝刘启,汉惠帝刘盈七年(公元前188年)出生于代地中都(原父亲刘恒的代王封地,现山西平遥县);公元前180年4月,被汉文帝刘恒立为太子;公元前157年至公元前141年在位。
可以说,从刘启8岁被立为太子,到31岁即位,在长达23年的太子生涯过程中,他都在父亲的一言一行中,感悟君王之道、学习治国之术。
所以,在景帝执政的16年中,无论是与民休养,还是平定七国之乱、巩固朝廷集权,或是勤俭治国,或是福祉民生等执政理念,大都含有父亲的执政思想在内。也因此,他在执政期间并无太多的创新与建树,但是在与民休养、积蓄国力、平稳过渡等方面,所做出的功绩却是是值得世人称赞的。
最大功绩,平定七王之乱
想要平定七王之乱,可不是件容易之事,这毕竟是从父辈那里遗留下来的一大顽疾,而且匈奴一直虎视眈眈。但是,景帝却想将这样的顽疾一举铲除,为儿子留下一个稳固、殷实的江山。
①七王之乱的起源
早在文帝上位之时,因其并无深厚的政治背景,原本没有任何的即位机会,却被一批老臣拥立登上皇位,因此多数宗室认为他是个幸运的“摘桃派”。
当时,他为了巩固朝局,稳定社会,实行了无为而治的执政策略,从而令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坐大。至此,皇权与诸侯王权的矛盾日益激化。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武装叛乱,文帝调遣大军前往镇压。不久,刘兴居被俘自杀,叛乱遂平。
文帝六年(公元前171年),淮南王刘长又打算起兵叛乱。由于朝廷提早发觉,刘长当即被罢免封号,发配蜀地,却于路途绝食而死。
对此,贾谊曾献《陈政事疏》(即《治安策》),建议:“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其实,这一策略也是主父偃献给汉武帝“削藩策”的主要内容,大有盗用贾谊之策的嫌疑。结果,文帝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实行,便因病驾崩,也从而导致了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②七王之乱的导火索
文帝时,吴王太子刘贤入宫朝见皇上,他本着和皇太子刘启处好关系的目的,相陪一同饮酒玩乐、棋艺争锋。然而,由于少年人的血气方刚,刘贤一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结,或是认为自己是诸侯王太子,身份高贵,因此就做出了一些对太子极为不敬的举动来。从而引发太子大怒,随拿起木制棋盘,当头砸下。当时,好巧不巧,棋盘一角正好砸在刘贤的太阳穴,刘贤当即一命呜呼。
对此,文帝也深感有愧,先将太子刘启严厉叱责一番,后遣人将刘贤的尸体送回吴王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北部),欲出资厚葬。然而,吴王刘濞愤恨不已,对着长安护送灵柩的人大声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该埋在长安,何必将尸体给送回来。”因此,他打发护灵人员将灵柩原封不动地又运回去,文帝只好将刘贤安葬在长安城外。
此后,刘濞再也不遵从诸侯对于天子的礼节,常常称病,不再入朝述职。
③七王之乱的平定
到了景帝时期,刘濞依旧称病不朝。为此,景帝派人前去看望,却发现其身体健康,并无病痛。因此,景帝将刘濞派来朝中代其述职的官员抵押。
刘濞闻知后,心下惶恐,遂上书景帝,言自己装病是不对的,请皇上给自己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景帝看在同宗同脉的份上,没有再行追究,至此后刘濞却愈加骄横跋扈。
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眼看朝廷皇权与诸侯王权已发展到难以调和的地步,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上疏《削藩策》,陈述诸侯罪过,建议削减各诸侯国封地,收回旁郡。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冬,楚王刘戊进朝面圣,却被人举报在薄太后服丧期间偷偷淫乱。因此,被景帝削去东海郡,以示惩戒。接着,景帝又和群臣商讨,打算削去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
刘濞听到消息后,当即谋杀了朝廷设在吴国境内的二千石以下官吏,接着串通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共七国诸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各征召辖地14岁以上,60岁以下男子全部入军,聚众30万余人,公开武装反叛。
景帝启用周亚夫、窦婴、栾布、丽寄等人进行平叛,结果用时三个月,叛乱便被朝廷平定,进而为汉武帝“削藩令”的推行扫清了障碍。
次要功绩,传位刘彻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选择一个对的接班人,可能比作对十件、百件对的政绩还要管用。因为,如果接班人没有选好,之前的所有付出,可能都会“腹水东流”。
刘彻从小天资聪慧、机智过人,景帝可是非常的喜欢。但是,当时景帝已立太子刘荣,就算想换也并非简单之事。
当时,景帝已有薄皇后,而薄皇后又是文帝母亲薄姬的族人,身份可谓非常显贵,只是没有孩子。因此,栗姬的儿子刘荣成了景帝的长子,这才被立为太子。
正所谓:母以子贵。馆陶长公主刘嫖便想要巴结栗姬,并欲将女儿阿娇配其子为妻,但是栗姬却根本看不上她的女儿,所以很不客气地拒绝了。这下可把长公主气得不轻,遂找到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双方瞬间结成攻守联盟。
对于这一切,景帝岂能不知,相当于变相默许了王夫人与长公主共同对付栗姬和太子刘荣。因此,当长公主向景帝进言,贬低栗姬母子时,他也就顺水推舟地相信了。同时,栗姬又急着想当上皇后,便唆使亲信大臣给景帝上书进言。这下,惹的景帝大怒,遂将刘荣太子废除,改立为临江王。接着,景帝便顺理成章地将刘彻立为太子,不久废掉薄皇后,立刘彻母亲王娡为皇后。
所以说,真正废掉太子刘荣的幕后推动才是汉景帝刘启。
最大污点,挟私报复
一日,文帝背上毒疮发作,红肿流脓,皮肉溃烂,疼痛钻心。虽然,吃了御医亲煎的汤药,但是依旧不见好转,很快便疼晕了过去。见此,宠臣邓通却扑在了文帝背上,一口一口将脓血污秽吸出。很快,文帝的疼痛便明显减弱了许多,人也悠悠醒了过来。他一看是邓通,大为感动,两人便闲聊起来。文帝问邓通:“你说,天下谁最爱我?”邓通道:“自然是太子了。”
正说间,太子刘启前来问安,文帝便叫太子来给自己吮疮。太子皱眉跪在榻前,望着文帝背上的烂疮,刚将嘴巴凑上去,便深感恶心,当即呕吐出来。文帝见之,心下不悦,将其训斥一通后,令其退下。但是,当他得知邓通曾为文帝吸疮,又愧又恨。因此,当景帝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罢免邓通官职,追夺铜山经营权,抄没家产,最终致其饿死街头。
因为这一切应为个人私怨引起,所以当为其人生最大的污点。
至于逼死周亚夫,或为污点,但其所作可能和后世朱元璋的目的一样,想为儿子扫清一切执政障碍和风险,勉强可以接受。至于腰斩晁错,以一人之死,让天下看清“七王之乱”的真实意图,便于平叛,从而保证了国家和百姓尽快进入修养生息之中。虽然颇显冷酷无情,但死一人,而还天下太平,岂不很值。话又说回来,自古帝王,又有几个能算是好人、善人了。
所以说,虽然汉景帝并非一个好人,但他却是一个知人善用、御人有术,从谏如流,爱护百姓、鼓励农桑、轻徭薄赋、百姓安居、生活富足……的好皇帝。
参考资料:《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汉书·文帝纪》、《史记索隐·孝文本纪述赞》、《汉书·武帝纪》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