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他自己很有作为比较勒勉,而且与他身边的臣子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雍正时期能人还是很多的,比如张廷玉、年羹尧、隆科多、李卫等等,相比较之下李卫结局是比较好的,在雍正继位初期年羹尧和隆科多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年羹尧不但有一位妹妹是雍正的宠妃,自己更是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军功,但是后期的年羹尧功高震主,并且自不量力,目中无人。
雍正的四大宠臣的说法,不知是哪里来的,像早期的隆科多、年羹尧,督抚李卫、田文镜,以及雍正遗诏指定为顾命大臣、死后配享太庙的张廷玉、鄂尔泰,都是著名的雍正宠臣。所有这些人中,所谓善终,结局最好的,还真是只有李卫。
乾隆帝曾说过:“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蕉窗雨话》卷十),而说这话时,是田文镜死后,乾隆帝对其不满时所言:“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通过给国家捐钱,做了一名员外郎
当时的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看李卫聪明能干,就将其收入府中做事,李卫也没有辜负四爷的期望,所交之事,件件都办的很完美,外加李卫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在哪做官,都能时刻体察民间疾苦,深受四爷赏识。
李卫是以聪明而出名的,李卫这个人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李卫却喜欢学习,总是向一些有能力的人请教问题。李卫在处理问题上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能力的。李卫特别善于缉捕盗贼,在浙江任职的时候,当时浙江境内有很多盗贼,李卫率领兵丁严加管理,斩首了当时最有名的盗贼甘凤池,使得浙江境内安定下来。
其他那些宠臣之所以不得善终,是因为得到权力之后,私欲膨胀
比如年羹尧,比如隆科多。他们都太贪了,最后都在为自己考虑。而反观李卫,他一直在为皇帝做事,为老百姓做事。这样的官吏,得到善终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卫之所以能善终,是因为他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是臣,而没有非分之想。也或许正是因为他是捐官出身的,他自己本来是没有多少学识的。他一生都很尊重文化人。
而隆科多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隆科多本来是雍正皇帝的亲戚,雍正皇帝曾经亲切的称隆科多为自己的舅舅,隆科多还曾经帮助雍正皇帝成功登基,但是隆科多也和年羹尧犯了一样的毛病,觉得自己是雍正的功臣,行为不再收敛,多次贪污敛财,雍正皇帝对这位舅舅非常头疼,可是隆科多还是不当回事,最终被雍正皇帝圈禁,定隆科多四十一条大罪,幽禁于畅春园。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