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硃乐号曰四友。——《晋书》
如果与未来的皇帝有了布衣之交,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呢?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韦小宝、曹寅等等。然而现在有句话说得极好,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人生的一小段路程而已,哪怕皇帝与你同行,到最后你还是你自己。
关于这样的故事,史书上也曾有过很多真实的记录。而其中关于晋宣帝司马懿布衣之交的故事,大概是比较鲜为人知的一段。依据史料记载,当曹操想要司马懿出来做官的时候,起初他并不愿意。因为他觉得曹操出生低微,同时还有可能谋夺汉室江山,不愿意跟着曹操做乱臣贼子。然而曹操在的威逼之下,司马懿不得不出来跟着曹操做事。而司马懿的才干,让他迅速在曹家的班底里冒了尖儿。司马懿很快就被任命为太子中庶子,并且深得曹丕的信任,还与陈群、吴质以及硃乐号称“四友”。
后来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不想做乱臣贼子的司马懿,最后自己做了乱臣贼子,把曹家的江山给夺了。那么与他一起号称“四友”的陈群、吴质以及硃乐,他们可是与两任皇帝同行啊,先是魏文帝曹丕,后来他们的哥们司马懿也做了皇帝,他们三个的人生结局又是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牌面最大的陈群,玩过三国志的朋友们估计都对这个名臣印象颇深。只要派他出去当太守,这厮就好像开了挂一样的疯狂暴兵,并且能够飞速地将一个小城变成拥兵20万的巨城。不得不说,游戏里的设定是非常尊重史实的。因为历史上的陈群,不仅家世好明王高,而他的得意之作,就是给曹丕奉上了“九品中正制”这一选官制度。
虽然这一制度相对后来的科举制度仍有巨大的缺陷,然而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进步了。因此这一制度在当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有了“九品中正制”,曹魏政权得以将官员任命的权力收拢中央,强化了中央集权,而吏治的强势最终让曹魏政权拥有了一统天下的本钱。在这四友里面,陈群结局算是非常好的了,不仅谥曰靖侯,还获得了从祀于曹操庙庭的荣耀。
看完陈群的经历,估计大家会问了,这结局不错啊,有功劳有荣耀,有什么值得唏嘘的呢?慢来慢来,因为除了司马懿和陈群之外,剩下的吴质和硃乐,结局都不怎么样?
我们先说说吴质,按说吴质立下的功劳一点儿也不比陈群小。在帮助曹丕稳固“太子”的方面,献计献策,并且还屡次收获奇效。比如曹操出征之前,曹植献上了一篇华丽异常、文采飞扬的长赋,使劲拍曹操的马屁;曹丕呢,在吴质的建议下,他伏地痛哭说自己不孝,累的君父大把年纪了还要亲上战场。吴质这一招“表孝心”收效奇佳,立马就把曹植的长赋碾压得无地自容。
然而吴质这人虽然有才,但是为人却非常投机。在魏明帝曹叡主政期间,看着司马懿势大,竟然跟曹叡说:司空陈群并没有什么才干,司马懿才是真正有才干的人。都是当年曹丕夹带里的兄弟朋友,吴质为了讨好司马懿居然这样诋毁陈群,其人之无耻真是令人不齿。不过因为得罪的人太多,吴质最后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死后被谥为“丑侯”,说白了就是皇帝想要羞辱他。
不过吴质还算是好的,先不说丑不丑,毕竟还算是个侯,只是名声不好听而已,接下来的硃乐才真的是令人叹息。他也曾深的魏文帝曹丕的信任,并且和司马懿、陈群、吴质并称“四友”。然而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就只有这么一句而已,之后他就消失在漫长的岁月里。他是哪里人,为人如何,辅佐曹丕做过什么,与陈群、吴质以及司马懿相交的时候,做过什么事,统统都没有记录。
这样一个陪伴过两任皇帝(司马懿和曹丕)成长的人,就这么消失不见了。真的应了朴树的那句歌词:雪一直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参考资料:《晋书》、《三国志》
备注:文中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不妥,烦请留言告知作者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