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朝的灭亡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朝的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4 更新时间:2024/1/4 10:57:42

扩廓与孛罗之争

自至正十五年脱脱被害至二十八年元政权退出大都,十余年间,妥欢贴睦尔为声色所好,更加厌于朝政。起用右、左丞相凡十余人,或为奸佞小人,或为军阀武夫,或为无能之辈,结果都祸国殃民,加速了元朝的灭亡。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旷日持久,而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之间的斗争,既是一场拥兵自重的军阀之间的争斗,又是宫廷内部争权白热化的表现。

脱脱死后,哈麻拜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为御史大夫。“国家事尽归其兄弟二人矣”(《元史·哈麻传》)。哈麻谋立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事泄遭贬,途中被杖死。妥欢贴睦尔起用搠思监主政,搠思监贿赂公行,贪声著闻,甚至印造伪钞,政治更加黑暗。而妥欢贴睦尔与秃鲁帖木儿等十“倚纳”益加放肆,行大喜乐,演天魔舞,又热衷于自行设计、自行建造房屋和龙舟,对政事益加厌恶。皇太子与其母奇皇后一直谋求内禅,使宦官朴不花喻左丞相太平,太平不允,终于被皇太子和搠思监逼令自杀。搠思监与朴不花“构相表里,四方警报及将臣功状,皆壅不上闻”(《元史·搠思监传》)。

他们根株盘固,气焰熏灼,内外百官趋附之者十九。又宣政院使脱欢,与之同恶相济,为国大蠹。朝内大臣恨之入骨,纷纷上疏弹劾。御史大夫老的沙是妥欢贴睦尔的母舅,意图利用群臣弹劾朴不花来达到排挤政敌的目的,引起皇太子和奇皇后的不满,便唆使妥欢贴睦尔将他封为雍王,逐回高丽。老的沙行至大同,跑到孛罗帖木儿军中躲避。于是一场以孛罗帖木儿和扩廓帖木儿为主角的新的内讧即将爆发。

元末军阀争权争势始自察罕帖木儿和答失八都鲁。答失八都鲁出身于蒙古珊竹带氏的功臣世家,自以为是正宗蒙古贵族;察罕帖木儿出身内迁的畏兀儿家庭,以布衣集义兵,凭战功成为统帅,很不甘愿位于答失八都鲁之下。答失八都鲁总制河南军马,但在冀、鲁一带屡战屡败;察罕帖木儿奉命由关陕入河南,再入冀、鲁,侵占了他的势力范围。答失八都鲁忧愤而死后,其子孛罗帖木儿总领其军,退守河北井陉口,后进驻大同,与察罕帖木儿争夺冀、鲁之地,双方之间屡有争战。至正二十年(1360)九月,朝廷命以冀宁(今山东大同)交孛罗帖木儿,察罕帖木儿不从,双方又展开交战,元廷命各还本镇。

至正二十年(1360),察罕帖木儿在山东被起义军田丰、王士诚刺杀,其养子扩廓帖木儿袭父职。这时,孛罗与陕西军阀张思道(又名良弼)相联结。至正二十三年(1363)六月,孛罗乘扩廓忙于山东战事,南侵扩廓守地,并遣将竹贞袭据陕西。扩廓亦不示弱,遣部将貊高合李思齐兵攻竹贞,竹贞战败投降扩廓。

自从老的沙留在孛罗帖木儿军中后,军阀之间的交战与宫廷内部的矛盾开始结合起来。右丞相搠思监、宦官朴不花与皇太子结成一伙,以扩廓帖木儿为外援,强令孛罗交出老的沙,孛罗不遣。二十四年三月,搠思监、朴不花遂诬称孛罗与老的沙图谋不轨,由妥欢贴睦尔下诏,削孛罗官职,令其解兵权归四川。孛罗知道此诏非皇帝本意,遂拒不奉诏。朝廷下令命扩廓帖木儿出兵讨伐孛罗。这时,宗王不颜帖木儿等出面上书,替孛罗辩解,且很快出兵与孛罗会师。妥欢贴睦尔怕局面不可收拾,降下圣旨,“以搠思监屏诸岭北,朴不花窜之甘肃,以快众愤。孛罗帖木儿等,悉与改正,复其官职”(《元史·搠思监传》)。然而,诏书虽下,而搠思监、朴不花仍留居京城。这样,孛罗进兵京师就找到了借口。四月,孛罗派秃坚帖木儿率军进攻京师。秃坚本为知枢密院事,因得罪皇太子,逃奔孛罗军中避祸。秃坚兵入居庸关,败京师军,至清河,皇太子逃奔兴(今河北承德西)、松(今辽宁赤峰西),京师空虚。妥欢贴睦尔命达达国师、蛮子院使去秃坚军营劝解,秃坚声称必得搠思坚、朴不花,妥欢贴睦尔被迫交出二人,孛罗杀之。秃坚帖木儿浩浩荡荡率军入京师,妥欢贴睦尔以孛罗帖木儿为太保、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守御大同;秃坚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退出京师。

是年五月,皇太子回宫后,忿怒不已,命扩廓帖木儿调动军队,分道进攻孛罗。扩廓命白锁住守京师,命貊高、竹贞为中道、关保为西道,合击孛罗于大同,扩廓亲驻太原,调督诸军。七月,孛罗与秃坚、老的沙等以“清君侧”名义再次进攻京师,皇太子逃到太原。孛罗等入京师,妥欢贴睦尔命孛罗为太保、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老的沙为平章政事;秃坚帖木儿为御史大夫。孛罗主政后,杀“倚纳”秃鲁帖木儿、波迪儿等,罢三宫不急造作,沙汰宦官,减省钱粮,禁西蕃僧人佛事,并多次遣使请皇太子还朝,使者至太原均被拘留。

至正二十五年(1365)三月,皇太子在扩廓帖木儿军中下令,调遣岭北、甘肃、辽阳、陕西各地军队,共讨孛罗帖木儿。孛罗调兵抵御,败绩,于是郁郁不乐,终日与老的沙饮宴,荒淫无度,酗酒杀人,喜怒无常,人皆畏之。妥欢贴睦尔对孛罗的行为也极为不满,密令威顺王宽彻普化子和尚刺杀孛罗。和尚雇杀手于七月二十九日刺杀孛罗帖木儿,老的沙携孛罗家眷逃遁至秃坚军中,与秃坚共奔赵王王傅府(今内蒙古达茂联合旗阿伦斯木),鼓动赵王起兵,赵王缚老的沙、秃坚二人送至朝廷。孛罗帖木儿党至此被彻底清除。

当妥欢贴睦尔密谋杀害孛罗之时,扩廓乘机进攻大同,取之。皇太子联络也先及魏、辽、齐、吴、豫、豳诸王准备进京。皇太子在太原时,想用唐肃宗在灵武称帝的故事自立,扩廓等不从。现在进京,奇皇后传令扩廓以重兵拥皇太子入城,企图威胁妥欢贴睦尔让位。扩廓知其用意,兵至京城30里处即下令分散,不入京师,皇太子怨恨在心。既入京,妥欢贴睦尔命老臣伯撒里为右丞相,扩廓为左丞相。居两月,扩廓请南还视师。二十五年闰十月,封扩廓为河南王,总天下兵。十二年六月,抵河南,驻军彰德(今河南安阳),调遣诸将准备南下江淮。但关中李思齐、张思道、孔兴、脱列伯四将各怀异见,要求别立一军,不受调遣。他们共推李思齐为盟主,各令本部曰:“一戈一甲,不可出武关,王保保(扩廓别名)来,则整兵杀之。”(《庚申外史》)扩廓遣其将关保、虎林赤西攻张思道于鹿台,而思齐与思道合兵抗之,双方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

至正二十七年(1367)八月,妥欢贴睦尔见诸军互伐,不得不下诏命皇太子亲出总天下兵马。又命扩廓以其兵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以其兵自凤翔以西,进取川蜀;秃鲁以其兵与张思道、孔兴、脱列伯等取襄樊;王信以其兵固守山东。诏书虽下,皇太子竟止之不行,扩廓等也拒不受命。扩廓自恃兵强,日益跋扈,又杀皇帝派来调解的诏使天下奴,其部将貂高、关保十分不满,宣布脱离扩廓。两人又罗列扩廓罪状上奏朝廷,并发兵攻扩廓。当时,皇太子用侍御史李国凤等计,立大抚军院,总制天下兵马,专防扩廓。是年十月,扩廓被免职,以河南王食邑汝州(今河南汝南),其所总诸军分由各将统领。

至正二十八年(1368),朝廷命左丞孙景益分省太原,关保驻兵防守。

扩廓遣兵攻占太原,尽杀朝廷所置官。妥欢贴睦尔下令削夺爵邑,令诸军共诛之。于是,一场新的军阀混战又重新开始,扩廓退守平阳(今山西临汾),双方相持良久。这时明兵已到达河南,思齐、思道率兵西归,而貊高、关保进攻平阳甚急。扩廓夜袭其兵营,俘貊、关二将。妥欢贴睦尔见扩廓势大,立即罢大抚军院,下诏复扩廓原职,领兵准备南讨。

自扩廓、孛罗构兵以来,元廷整整花费8年时间用于内耗之中。这8年中,朱元璋从容备战,次第削平群雄,最后挥师北伐。元廷的**统治,为它自己挖掘了坟墓。

明师北伐和元朝灭亡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吴元年,1367)十月,朱元璋在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后,即着手挥师北伐。他对徐达等说:“自元失其政,君昏臣悖,兵戈四起,民坠涂炭。予与诸公仗义而起,初为保身之谋,冀有奠安生民者出。岂意大难不解,为众所附,乃率众渡江,与群雄相角逐,遂平陈友谅,灭张士诚,闽、广之地,将以次而定。尚念中原扰攘,人民离散,山东则有王宣父子,狗偷鼠窃,反侧不常。河南则有王保保,名虽尊元,实则跋扈,擅爵专赋,上疑下叛。关陇则有李思齐、张思道,彼此猜忌,势不两立,且与王保保互相嫌隙。元之将亡,其机在此。”又提出北伐的战略部署:“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太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明太祖实录》卷二五)朱元璋的这一席话,充分说明他对全国形势和战局了如指掌,以后形势的发展果然不出他所料。在长期的战争环境里和激烈的战斗中,朱元璋已经锻炼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

是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政事常遇春为副将军,率25万大军由淮入河,北取中原。临行,又召见诸将士,叮嘱他们“所经之处及城下之日,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二十三日,发布北伐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明太祖实录》卷二五)的口号,这一口号对当时的汉族地主阶级有很大的号召力,对分化瓦解蒙汉各族上层贵族联合统治的元政权起了很大作用。

北伐的第一步是“先取山东,撤其屏蔽”。十月二十四日,徐达率军抵淮安,遣人往沂州招谕王宣、王信父子。察罕帖木儿死后,王宣父子利用扩廓帖木儿打内战的机会,攻掠山东全境。徐达派人招降后,王宣父子投降,王信被授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未几,王宣父子复叛,王宣被徐达镇压,王信逃遁。徐达率军先后克复营州、滕州、益都、东平、兖州、济南、济宁、密州、登州、莱州、东昌等地。由邓愈率领的偏师也由襄阳北略南阳,进展顺利。

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北伐的第二步是“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洪武元年二月,徐达等率师进入河南后,首先进攻汴梁。当时元汴梁守将李克彝、陈州(今河南淮阳)守将左君弼、安丰守将竹昌均屯兵汴梁。左君弼原是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脑,长期占领庐州(今安徽合肥),至正二十四年(1364)降元。明军抵达陈桥时,左君弼率先投降,李克彝奔河南(今洛阳)。明军占领汴梁,次第攻克河南各州县。同时,由冯宗异率领的偏师攻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扼潼关,西略华州(今陕西华县),以防李思齐军。五月,朱元璋抵汴梁,召集诸将确定北进大都方略。

七月二十九日,山东诸将自益都、徐州、济宁会师东昌,前锋分兵渡河。闰七月初二日,徐达等自汴梁发兵,自中滦渡河,进取彰德、磁州、邯郸。十一日,徐达会诸将于临清。十四日,常遇春克德州。北伐的第三步“进兵元都”正在顺利进行中。

这时,妥欢贴睦尔如梦初醒。闰七月十九日,罢大抚军院,复扩廓帖木儿官职,命其出援京师,勤王御敌。扩廓故意自平阳绕道大同,尽管元都危在旦夕,他依然观望不进。

闰七月二十日,明军下长芦,趋清州。二十三日,徐达兵抵直沽,水陆两路向大都进发。元中书右丞相也速望风逃遁,元都大震。二十七日,妥欢贴睦尔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城。二十八日夜半,妥欢贴睦尔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等,开健德门北奔上都,左丞相失列门等扈从。八月初二日,徐达等率至大都,攻齐化门,命将士填濠破城而入,执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等,杀之。至此,统治了百余年的元皇朝终于被推翻。明朝改大都为北平府。

妥欢贴睦尔于八月十五日至上都。当时元朝残余势力仍不可忽视。扩廓帖木儿拥数十万军屯驻山西,李思齐、张思道等盘踞陕西,辽阳有兵10万,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守云南。明廷视扩廓帖木儿为头号劲敌,陕西李、张已有“贰志”(刘佶《北巡私记》),故克大都后不久,明军即兵分两路进攻山西,迫使扩廓撤至甘肃、宁夏。洪武二年(1369)正月,妥欢贴睦尔命扩廓为中书右丞相。四月,元军见明军主力西攻陕西,遣将分道攻北平,被常遇春击败。六月,妥欢贴睦尔逃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常遇春克上都,徐达在陕西也势如破竹,李思齐投降。至明年四月,扩廓帖木儿由宁夏北奔和林,残元势力基本上退至漠北。四月二十八日,妥欢贴睦尔因患痢疾,病死于应昌。朱元璋“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号曰顺帝”(《元史·顺帝纪十》)。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为其父谥号惠宗。五月,明将李文忠来袭应昌,爱猷识理达腊退居和林,改年号宣光。和林的残元政权史称“北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朝和高丽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和高丽是什么关系,元朝流行高丽服装,元朝册封高丽

    十世纪初,新罗王朝衰微,朝鲜半岛又分裂为三国。918年,后高句丽将领王建推翻其王自立,建国号高丽,定都松岳(开城),先后并、灭新罗和后百济,完成统一。王氏高丽典章制度皆仿唐朝,与宋、辽、金朝都有频繁交往。到第23代高丽王王■(高宗,1213—1259年在位)时,蒙古兴起于中国北方。12年,东京(辽阳

  • 诸葛亮死后一千四百年,一农民违背诸葛亮的话,差点改写明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建议,为了保证奇袭成功,他带兵秘密穿越秦岭中子午谷,直扑魏国关中地区,由于魏国主力此时都在西路祁山前线,关中布防空虚,魏延带兵穿越子午谷后,可以兵不血刃毫无阻碍地到达魏国西北重镇长安城下。只要蜀汉奇兵进展迅速,长安城守军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蜀汉有极大把握把长安一举拿下。如果蜀军攻占长安城,则关

  •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创下的6大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多厉害,成吉思汗在历史上到底多厉害,成吉思汗是历史上最牛逼的时期么

    成吉思汗在世65年,在这65年里,成吉思汗一共创下6大记录,至今无人能破。1,发动人类历史规模最大的战争其实整个蒙古帝国也就只有三十多万的军队,但是仅凭着三十多万的蒙古铁骑,蒙古帝国却进行了50多年的东征西讨,先后消灭四十多个国家,征服七百多个民族,被他消灭的军队数量,更是超过百万。所占领的土地,拥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忽必烈时代,蒙古统治集团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战争破坏因而日益减少。“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方针获得部分实施。在中原汉地,元政府也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扭转长期战乱所造成的残破局面。元朝社会经济由战时的衰敝状态渐臻恢复乃至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恢复乃至发展,在全国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佛教在元代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统治者最先接受的佛教,似为中原汉地的禅宗。1214年,蒙古军陷宁远(今山西五寨北),禅僧海云当时只有13岁,曾于“稠人中亲面圣颜”。1219年,成吉思汗在西域传诏,命海云及其师中观统汉地僧人,免其差发。1242年,海云又北觐忽必烈,说佛法大意。蒙哥汗时期,中原佛教势力迅速从金末所遭受的惨重打击中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伊斯兰教在元代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从唐代开始,伊斯兰教即在留居中国沿海地区的波斯、阿拉伯商人中流行。泉州的“圣友之寺”、扬州的礼拜寺(明代重建,今存)及其创建者补好丁(今译普哈丁)之墓(地在今扬州东关对河),都是两宋时期伊斯兰文化的见证。但迄于两宋,其传播规模一直很有限。蒙元时代,中亚各族居民大批徙居内地,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伊斯兰教徒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伊利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伊朗承认伊利汗国吗,伊利汗国服饰,伊利汗国全盛时期版图

    伊利汗国是元朝西北诸藩之一,其极盛时代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与察合台汗国和印度为邻;西临地中海,领有今小亚细亚半岛的大部分,与埃及和欧洲相望;北至太和岭(高加索)和花剌子模,与钦察汗国接壤;南濒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都城先后在蔑剌合(今伊朗阿塞拜疆之马腊格)、桃里寺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两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对泰定帝具有吸引力的一项中原王朝制度,是册立皇太子制。泰定元年三月,泰定帝在册封皇后八不罕氏同时,立年幼的长子阿剌吉八为皇太子,并命朝臣摄祭太庙以告。致和元年(泰定五年二月诏下,改当年为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半个月后,阿剌吉八便以储君名义,与皇太后联名降旨谕安百姓。他的正式登基,似乎只

  • 历史上真实的元朝-“惟和”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惟和”政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天下粗安的局势,但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朝廷政争和社会对抗。在成宗从世祖手里接过来的中书省班底里,首相完泽“小心慎密”,遇事敷衍推诿,得过且过;其他成员则大都是精通回回法的理财家。至元时期的回回名臣赛典赤之孙伯颜,世祖末年起入为中书平章政事中的第一人,并被赐予其祖父的旧

  • 南宋冷知识-隆兴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隆兴六年,隆兴的意思,南宋隆兴府丰城县富城乡

    采石之战当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施全谋刺秦桧未成的前一个月,金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金副相(平章政事)完颜亮刺杀金熙宗后夺取帝位(死后降封海陵郡王,本卷行文称完颜亮或海陵王、海陵)。完颜亮在帝位稳固以后,决定破坏“绍兴和议”,企图消灭南宋。金贞元元年(1153)由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