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楚争霸长达80年,最终楚国被吴国攻灭,为何只有秦国发兵助楚?

吴楚争霸长达80年,最终楚国被吴国攻灭,为何只有秦国发兵助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214 更新时间:2024/2/21 9:36:37

[var1]

但是秦国与晋国的领土却是处于犬牙交错的态势,而且两国之间的边境在公元前506年吴王攻破郢都时很明显是晋国强压了秦国一头。晋国不仅扩张到了黄河以西之地(黄河以西,洛河以东),还将国境线推进到了一望无垠的关中大平原。也就是说如果晋国高兴,可以一个加速度就推进到秦国都城家门口,而且还是悄无声息地。诚如商鞅秦孝公所言:“秦之与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非秦并魏,秦即并魏。”

[var1]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破楚都郢都时秦晋边界

[var1]

三家分晋后,魏国控制了原晋国的河东、河西以及淆涵要道。

为了遏制晋国不断地进犯,秦国必须联络楚国,以达到两线夹击晋国的目的。

当然,秦楚结盟开始的时间是在秦军惨败于崤之战后(公元前627年),因为之前的秦晋两国素来和睦,且有秦晋之好的美谈。当然,这种婚姻不过是秦晋两方为了争夺地盘采取的策略,换句话说秦晋两国出嫁的女人不过是政治家的牺牲品。即使秦穆公三定晋君(公元前651年扶持晋惠公、晋怀公、公元前636年扶持晋文公),但是秦穆公还是没有得到东出的机会。根本原因在于晋国死死地挡住了秦国东出的大门——淆涵要道。同时,这段要道对于晋国来说是性命攸关的战略要地。

[var1]

为了东出,秦国曾做过一次尝试,那就是冒险穿过淆涵要道长途奔袭千里攻灭郑国(新郑),以取得秦国在中原的一个落脚点,而后达到东西互通的目的。不巧的是,秦军的作战意图被郑国发现了。更倒霉的还在后面,秦军在返军途中,途径险峻的崤山时又被晋军与陆浑戎的联军伏击,激战之下,秦军3万精锐尽丧崤山,自此秦晋结仇,两国开始频繁地兵戎相见。

[var1]

恰好,此时秦国可以联络一个强大的盟军合力打击晋国,它就是在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早于崤之战五年)被晋国击败的楚国。

春秋初年(公元前770年)直到吴国破楚(公元前506年),中原诸侯与楚国之间的争斗一直是东周前期的历史主旋律。此期间,不断北上与东进的楚国连续吞并了汉水流域与淮河西部的诸侯国们,国势一时无两,完全可以称其为南霸天。

[var1]

[var1]

所以,春秋时代其实就是中原诸侯与楚国争斗的年代。除了春秋首霸齐桓公能遏制楚国北侵之外,中原大国只有晋国可以继承齐桓公的大业。城濮之战后,晋国更是扛起了抗楚的大旗。因此春秋至战国初年,晋楚之间发生的战争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春秋史。

[var1]

虽然楚国败于城濮之战,但是楚国占据着富饶的江汉平原,所以仅仅经过20余年的休养生息又恢复了强盛。到了楚庄王时代(前613—前591年),楚军再次北上,并于泌之战(公元前597年)中击败晋国,并侵入洛阳王畿之地,遣人询问九鼎大小轻重。当然,晋国不复当年之勇,与秦国频繁骚扰晋国,牵制晋国部分兵力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直到公元前599年晋景公继位后情况才稍有好转。因为此时晋国学习秦楚联盟,也使出了一招联盟战术,即联络吴国夹击楚国。

[var1]

因为此时由太湖开始北上以及西进的吴国也开始了扩张,正好迎头撞上了向东扩张的楚国。晋景公具体做法如下:派楚国叛臣申公巫臣(此人拐跑春秋第一美女夏姬后逃奔晋国,楚国随后将其全族诛杀,申公巫臣自此与楚国不共戴天)前往吴国教练吴军车战和步战之法,以增强吴军战力,迫使楚国进入两线作战。果然,自公元前584年开始,楚国开始频繁受到吴国的骚扰,此时的楚国不但要对付以晋国打头的中原诸侯联军,还要对付经过申公巫臣调教后的擅长水战、陆战、车战的吴军。公元前575年,晋楚大战于鄢陵,楚军大败;20年后,楚国又在湛阪之战中被晋国击败。

[var1]

于是,困于晋军打击与吴军日渐频繁的骚扰,楚国遂减弱了扩张势头。公元前546年,楚国长期陷入两线作战搞的国力十分疲惫。无奈之下,楚王接受宋大夫向戌提出的弭兵之会。同年,晋、楚、齐、秦、鲁、卫、陈、蔡、郑、许、宋、邾、滕等14国在宋国结盟,春秋争霸战自此停止。

更多文章

  • 厕所的四个典故,第二个造就长平之战,最后一个影响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记秦赵长平之战,长平是现在哪里,长平

    厕所,古称溷(hun)厕、溷轩、圊(qing)溷,又因古时农家厕所只用茅草遮蔽,故又称“茅厕”。到了近代至现代又被称为卫生间、洗手间。当然,自古至今,在任何场所谈论厕所都是个不雅的话题,但是上厕所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事。遍观中国古代的正史、野史以及笔记小说,里面经常出现“如厕”一词,而且此词出

  • 长平之战罪首另有其人,此人一个错误决定,成就白起人屠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平战役白起坑杀多少人,白起赴长平,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var1]其实不然,长平之战作为秦赵两国的决战,绝对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左右战局的,先不说两国国家实力的悬殊,就算纯粹作战场上的分析,第一个决定性的错误也不是赵括所犯,而是老将廉颇。赵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其军事实力不能说傲视群雄,至少不会任人宰割。但是此时赵军的战力却出现了偏科现象,赵军擅突袭

  • 春秋战国时,此国疆域占天下一半,优势占尽,却把自己给玩残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韩国疆域,战国时期中山国疆域图,春秋战国国家的疆域变化

    [var1]楚国有892年的建国史,是春秋各大诸侯国中最古来的国家之一。最初的楚国并不属于周朝的势力范围,楚国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周成王时期,楚人的首领熊绎向周天子称臣,楚国被正式纳入到周王朝,楚国也正式成为一个周朝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作为外来户,最初是不被其他诸侯

  • 战国时期的大忽悠张仪,他仅凭一张嘴就获得六国封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但这么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竟是个通晓纵横之术,独揽天下大智的奇人。鬼谷子教出来的徒弟,孙膑、庞涓、苏秦、范蠡等人,也个个都是战国时代的天王巨星。后来,张仪下山之后,游说诸侯列国,在楚国相府中当了一名普通门客。一日,张仪有幸参加了,楚相举办的一场宴会。临散席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楚相的

  • 长平之战,廉颇为什么让秦军轻易攻破防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顺着河流更能清晰看出这两块盆地与上党高地的关系。曹操铜雀台建在邺城边上,邺城却紧邻着一条从上党高地流下来的河流——漳河。它的发源地就是如今的长治盆地。漳河分为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条河流于合漳乡地区汇合,一起从太行山脉流到河北平原。清漳河对于今天的主题明显不在一个频道,所以重点解答的是浊漳河。相对

  • 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孙武叫孙子,为什么李耳要叫“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什么孔丘叫孔子李耳叫老子,孙武孔丘,孔丘与李耳视频

    [var1]猜测一:李耳是小名据说,老子原名叫老聃,小名叫“狸儿”(老虎的意思),人们叫的叫的狸儿便成了李耳,大家都认为李耳是他的名字,李耳这个名字就这样被传了下来!猜测二:“老”和“李”古语同音[var1]李耳所在的那个时代,“老”和“李”同音,而且李姓也是由老姓发展而来,李耳应该读作“lao”耳

  • 武将出身却有帅才的三位三国名将,蜀独占其二,吴国一个都没捞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关二爷那点事咱们并不陌生,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国演义把关二爷吹得神乎其神,但大多只体现了关羽的武力值,却很少看到关羽用脑子打仗。其实这对关二爷并不公平,历史上刘备入主益州,荆州就成了蜀汉的第一战略要地,关羽能镇守荆州十多年,

  • 秦灭六国皆因两大法宝,一个令其有钱,一个令其敢打,至今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灭六国的过程图,六国合纵抗秦电视剧,秦灭六国读后感

    [var1]只能说地利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还得看制度,秦国有两大在当时看来优越于其他六国的制度:郡县制和军功爵制,这两大制度一个帮秦国解决了钱的问题,一个解决了人的问题。而且时至今日,我们的很多制度都是以这两个为雏形设计的。[var1]秦以前,各诸侯国大多使用的是分封制,国君们精力有限

  • 曹丕答应曹操4件事,可保魏国400年,因没有去做,使魏国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临死试探曹丕,曹操给曹丕的八条忠告,曹操临死前和曹丕说的话

    [var1]其实并不是这样,曹操曾怕自己死后,祖宗基业保不住,后来有一个近臣献上几条计策,还说到,用这几个计策说不定能保400年基业。曹操给曹丕留下了4条政策,因曹丕没有去做,使魏国迅速灭亡。小编现在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var1]四大政策其一,过于信任世族,曹操在位的时候,极力的去限制着世族的发展

  • 曹操最想得到的3位人才,吴国一人,蜀国二人却不是诸葛亮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最厉害的三个武将,曹操一生最想得到的3大名将,曹操最厉害的五大谋士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而且称雄的君主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而曹操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不仅仅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不是英雄却被世人成为枭雄,尽管曹操对待自己的敌人十分的狠毒,但是对于跟随自己的人又十分的信任,就好比擒拿了关羽又把他放了,在长坂坡上看到赵云的忠义,便让自己的手下不要放箭。曹操一生都想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