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的黄巢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唐朝末年的飘零乱世中,一群衣食难继的贫苦农民,不甘心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在一代英雄黄巢的带领下,发动了席卷天下的大起义。黄巢雄才大略,指挥起义军纵横天下,横扫千军,甚至一度攻克了唐朝国都长安。然而黄巢在当时的文人墨客眼中,却被视为一个魔头式的人物,对他既恨又怕,避之唯恐不及,更别说与他合作。
但世事无绝对。《全唐诗》中记录了唐朝有名有姓、有作品传世的诗人,一共有两千多人,他们之中有一人,就曾参加了黄巢起义,成为农民起义军的一员,其为人之特立独行,在唐朝诗人中独树一帜,堪称诗人中的另类人物。此人就是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
皮日休,湖北天门人,出身贫寒,自幼苦读诗书,是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唐懿宗咸通年间,皮日休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历任唐朝著作佐郎、太常博士等职务。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关心着唐王朝的国家命运,写过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诗歌名篇。鲁迅先生对皮日休极为推崇,盛赞他“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和锋芒”。
皮日休的代表作是《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修筑大运河一直被视为隋炀帝一生的大错误,一般都认为他劳民伤财,逼反了天下百姓,最终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却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沟通中国南北方的交通大动脉,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几乎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论。这首诗曾经入选语文教材,很多人会背。从这首诗可以看出,皮日休是一个特立独行、不肯人云亦云之辈,眼光独到且敢作敢当,实事求是地为隋炀帝平了反。
乾符年间,黄巢攻克长安,其他文武大臣纷纷作鸟兽散,皮日休再一次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风格,认为黄巢是救民水火的仁义之师,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了黄巢起义军,被黄巢封为翰林学士,成为唐朝诗人中唯一敢参加黄巢义军的人。
可惜的是,黄巢空有爱才之名,却并未真正意识到皮日休的价值,并未给他以足够的信任与尊重。黄巢让他写一首类似于民间歌谣的诗歌,宣传一下黄巢义军的形象。皮日休欣然命笔,写下一首“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诗中用字谜的形式,歌颂黄巢是救世圣人,“田八二十一”是“黄”字,“果头三屈律”是“巢”字。
谁知他高估了黄巢的水平,黄巢不但没理解诗的含义,反而疑心诗中的“果头三屈律”是在讽刺他的头型不端正,因为“巢头丑”,火冒三丈,一怒之下把皮日休杀了。一代诗人就这样殒命。黄巢缺乏知人之明,不知道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参考史料:《唐才子传》《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