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战略部署上的失误,看李自成为何丢天下?多尔衮堪称战略奇才

从战略部署上的失误,看李自成为何丢天下?多尔衮堪称战略奇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4/1/23 1:35:34

经过了十几年的起义征程,也让他成为了中原作战地区的核心人物,1644年的时候李自成攻进了北京城还将崇祯皇帝逼死在了煤山,明朝也就此覆灭。然而最后建立起新王朝的却不是他。

一、被人们所误解的李自成丢掉天下的原因

其实人们对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说法,但是实际上有不少都是受到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认知,所以在说他为什么会失败之前我们也应该先看一下之前我们对他的理解是否也存在这错误的地方

1、清军实力过于强大

其实有很多描写明末清初时期的影视剧作品中,不管是正派还是反派清军都还会被描写得非常强大,甚至用无敌来形容都不夸张。事实上那时候的清军战斗力的确够强,八旗子弟们从小都会经受非常严格的训练,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他们的骑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但是他们也有人数过少的弱点,就算是当时多尔衮倾巢而出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七八万的兵力,就算加上他们留守在沈阳的少数兵力,清军整体作战的人数最多也就只有十万左右。而李自成当时的大顺军,虽然比单兵作战的话要差很多,可那个时候他的军队也正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攻陷北京之后又吸收了大量投降的明军,所以数量也有上百万人了。其中还有不少都是之前和明军作战的骨干人员,作战能力也不差。就算清军的实力再强击败百万大顺军队也非常的困难。

2、大顺军腐败不堪痛失民心

有不少人都认为李自成的军队攻打进北京城之后就开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才导致失去了民心。而失去了百姓支持的大顺政权肯定是不能继续立足下去,这才最终到了失败,可事实上这也是错误的。

在大顺军队进入到北京城后,确实有很多皇亲国戚以及朝中大臣都遭到了他们的严刑拷打,并且还有大量的家产被收走。可是对于广大百姓来说,大顺的军队却没有做什么。就算是有个别的人做出了扰乱百姓生活的事情,也并没有影响到整体的形象。哪怕就是在李自成撤离北京的时候还有不少明朝的官员和百姓都选择跟随他一同离开,可见他并没有失掉民心。

3、李自成的骄傲情绪导致失败

其实在攻下北京以后,李自成等一些领袖人物确实是有一些骄傲情绪的,但这其实也是他们对清军的的了解不足,但是他们也很快就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吴三桂原本是投靠了李自成的,但是由于他并没有将吴三桂当回事并且还在北京执行“追赃助饷”运动波及到了吴家,最终才导致吴三桂占据山海关之后又投降了清军。但在这之后大顺的政权还是有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甚至还发起过反攻,因此这也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4、大顺政权其实是“流寇”

还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李自成从始至终都只能算是“流寇”从来都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但其实在最后的那几年里,他在河南以及湖北等地是有比较大型的根据地的,并且还有军队驻守。

并且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李自成一攻占下襄阳就立刻建立了政权,所以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大顺的军队就已经不再是“流寇”了。所以这其实也并不是他会失败的根本原因,反而是他在各地分散了兵力,才会让他在山海关战役中失利。

二、真正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战略部署的失误

1、逃至西安却没有在山西地区布防

实际上自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之后,就带着他仅剩下的残余部队,匆忙地来到北京走了一遍登基的程序,然后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他就带着到到处搜刮来的钱财仓皇的逃去了西安。

但是在他逃跑的路线上山西是一条必经之路,可令他都没有想到的就是,在他着急逃跑的时候,竟然没有对山西任何一个地方做好相关的部署,最后却导致了大量官员投降多尔衮的情况。

其实当初他在经过山西地区向北京进攻的时候,就曾经在山西遭受过非常顽强的反抗。特别是在代州与周遇吉的一战一打就是十几天,期间大顺军队伤亡惨重,甚至一度打击到了李自成进攻北京的信心。然而在他击败了周遇吉之后,许多当地的官员都相继投降,所以一直到进入北京李自成都是畅通无阻的。

可由于当时山西地区投降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他干脆就安排这些人依然就任在原来的职位,帮着一起镇守城池。可也就是这样一个错误的安排才导致了后来的一些列问题,在他逃走之后山西所有重要地区都是明朝的那些降将在守着,他们既然能够那么迅速的投降李自成,那么再投一次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才会失去了对山西的控制,剩下的领土也在他撤退的时候相继失守了。

2、兵力分散无法守住潼关

其实在李自成退回到西安的时候,多尔衮就已经率领着大军追了上来。那个时候清军一方面由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从南方猛攻,一方面又让自己的弟弟多铎从南方往北进攻潼关。实际上这两支队伍的实力是很悬殊的,多铎的战力要远比阿济格强很多。

可李自成就是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当时他的手里有两支比较优秀的军队。其中一路就是刘宗敏的主力军,还有一路就是李过的三万人马。可实际出兵应敌的时候李自成没有对对方的两只军队进行分析,而是直接就让手里的两只队伍分头行动。

实力分散之后阻挡阿济格还很容易,但抵挡多铎就非常难了,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除了失去了西安,两支队伍也被分离无法会合。

3、放弃荆襄根据地

最终导致他彻底失败的错误的战略决策就是放弃荆襄根据地,这里其实是他早起开辟出来的根据地。如果要是以此作为大本营的话,或许还有很大的机会可以东山再起,但是这个时候他却选择放弃这里,转而去进攻南京城。没有了根据地的他又成为了流寇,没有了任何翻身的资本,最后只能凄惨地死在了九宫山。

三、多尔衮的战略成就

1、让多铎北上合力围剿大顺部队

要说李自成失败自然也是和多尔衮在战略上做出的正确选择有很大关系的,而这第一个非常精明的战略决策就是让多铎北上攻打潼关。

其实多尔衮一开始并不是占据上风的,但是他在战略部署上实在是太优秀了,虽然一开始他手里的兵力并不多,可降将却不在少数,事实上他夺得天下的主力军有大部分都是降将。

其实调多铎去进攻潼关这并不是一开始就计划好的,只不过当他发现原本的战略似乎不太行时,就立刻做出了调整,而这种反应的速度也是令人感到钦佩的,也正是他的这一决策彻底地改变了战局,要是没有多铎李自成击败阿济格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一旦被他保住了这里那以后就不好办了。

2、和南明若即若离

事实上在崇祯之后,明朝剩余的皇室逃到了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原本多尔衮是准备灭掉南明的,可是南明却先向多尔衮求和希望他们可以合作共同剿灭李自成等流寇。

他们还表明事成之后可以两家一起平分天下,多尔衮知道这件事以后索性就将计就计,暂时留着南明。可实际上他并没有点头答应,也没有彻底拒绝,再加上多尔衮成功策反了一部分人,最终让整个南明政权都活在了自己的幻想当中。

3、不给敌人留有任何机会

不得不说多尔衮是一个非常果断的人,自从李自成逃逃跑之后,他就一天都没有放弃过对他的追击。一路下来李自成从来都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这让他们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再加上其在战略上的多次决策失误,才最终使得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杀,事实上真正杀了他的不是当地的民兵武装,而是多尔衮的非要置他于死地的决心,导致其内心崩溃。

结语:

其实要说李自成失去天下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战略上的问题。我们要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双方的战力还算得上是五五开的。那时候的多尔衮对李自成也多有忌惮。可就是因为李自成在后期一次又一次地在战略决策上做出错误的决定,才会导致自己步一步地走向灭亡。那么多尔衮每次做出的决策就一定都是正确的吗?

也并不都是,但因为他能够及时地调整战略方式,在关键额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成功地帮助大清打下天下。

更多文章

  • 五个清朝冷知识:太监还有太监节,而他是中国第一个拍x光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十大太监名单,太监被太监总管打二十大板,老太监给小太监验身

    第一个:太监还有太监节。说节日,那可就多了去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除夕,端午等等,而传到我国的外国节日也不少,什么圣诞节,元旦等等,但是在清朝的时候,太监们也是有属于自己的节日的,而这一天他们一般定为,农历的四月二十八,因为这一天是药王爷的生日,也是太监们为了感谢药王爷的日子。 第二:康熙皇

  • 乾隆:对当今影视行业贡献最大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益信为政者,仁民最先著 要说谁是现在霸屏的皇帝,那肯定是乾隆了,不仅有那“铁三角”动辄几十集的好几部电视剧,还有很多相关的影视作品支撑,而现在占有荧屏半壁江山的宫斗剧,至少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可以说,乾隆是对当今影视行业贡献最大的皇帝当不为过。如果依照电视剧来评价好坏,当然是贻笑

  • 乾隆的两任皇后一个东巡而死,一个南巡断发,原因居然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的断发皇后,乾隆八年皇帝东巡盛京,乾隆东巡

    乾隆,爱心觉罗~弘历,年满25岁便登基,在位六十余年,前后立了两位皇后。一位是足不出阁的大家闺秀,也就是弘历登基前的嫡福晋——富察皇后,一位是家族中曾出过中宫皇后,对乾隆一往情深的福晋——辉发那拉皇后。说来也是奇怪,第一任皇后在随乾隆东巡时去世,第二位皇后在随乾隆南巡时断发。难道这是天意? 历史上,

  • 乾隆时期的官场潜规则:一千见面,两千吃饭,三千射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18岁少女被乾隆纳入后宫,风流乾隆,乾隆一天睡几个小时

    在乾隆时期,很多人都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时期,但是不当家布置柴米油盐贵,乾隆的多次下江南,包括修建各种各样皇家园林,结果导致国家的国库已经十分的空缺。尤其是到了乾隆晚年的时候,甚至连皇帝都开始大肆的敛财了,而这样就给了很多的大臣压力,他们也只能去压迫其他的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捞到不少的好

  • 乾隆在路边吃西瓜,不停的称赞瓜农,走了后却马上下令: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的一生是6次迅游江南,5次西迅五台山,三次东讯泰山,古代出行时极其的不便利,不像现在有高铁飞机,所以乾隆出去一次基本上最少也有数月。乾隆之所以六下江南,是有着很多的原因的,一是江浙一带官员盛情的邀请,二是江浙地区是当时最繁华富饶的地带,乾隆去考察民情也是最方便的,三就是乾隆和他的母后都非常的喜欢

  • 和珅处处打压朱珪,对方隐忍五年,最终报仇雪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珅朱珪,朱珪个人资料,朱元璋儿子朱珪

    说到和珅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我们也经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和珅的形象。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贪官,和珅靠着乾隆的宠爱走到了高位,不过与此同时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在打压同僚方面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很多人在受到和珅的打压之后一蹶不振,但是朱珪却是一个例外,在隐忍五年之后他成为了笑到最后的人,他也借自己学

  • 民国邪教往事:教义无下限却吸引大批高知信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邪教现状,建国初期反邪教,民国初年邪教电影

    【本文是手机百度独家约稿,严禁转载抄袭】1923年的时候,中国出现一种宗教,其教义中有“敎人不吃饭而吃自遗之粪”的规定。据称四川信众就已达13700余人。1923年9月14日,上海《申报》刊发题为《吃粪教》的文章评论此一奇闻,作者“觉”慨叹说:“饭可吃而粪不可吃,虽极愚之人亦知之……在创此邪敎者之谬

  • 民国一男子从大楼顶楼跳下,用生命控告军阀家属,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中国虽然在名义上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但是国家的大片疆域依然被北洋将领为首的军阀所统治,这让中国的民主革命得不到有效的推行。在这些军阀控制的地区里,他们犹如过去的封建皇帝,依然将生杀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个人手中,如果有人胆敢稍稍违逆他们的意志就会受到迫害甚至失去性命。与此同时只要能够讨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900多字的“说明书”,只说了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吃巧克力,康熙的饮食规则,康熙第一次吃洋人进贡的巧克力

    如今人们开始遵循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希望人们的思维与能力能够更加开阔,不会只拘泥于某一方面,正因如此才会使得华夏文明的丰富程度引人望尘莫及。千年的历史当中华夏文明的璀璨无可比拟,老祖宗坚定不移地认为让文化产物逐步多元化,才是令华夏文明打开国门走向全世界的第一步。只是封建王朝昌盛了太多年,可依然不可

  • 清朝县衙中有多少人,当时县令为什么会被架空,这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相对于面积更大,人口更多的郡。县才是最重要的行政基本单位,因此在古代的时候县衙中的官员也被百姓称为父母官。由于古代时交通并不发达,因此县衙作为地方行政的基本单位,是拥有较高自主权的,毕竟有许多突发情况是来不及向上级政府请示的,这让县衙的工作十分繁忙。那么在古时一个县衙中究竟有多少办公人员,他们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