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不是应该想着被后代年年祭祀,让自己的后辈以自己为荣才对吗?那你就肤浅了,这正是司马懿高明之处;那么他为什么要低调下葬呢?这样做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司马懿出道即巅峰
司马懿的家族很显赫,他祖父为颍川太守,他爸爸是京兆尹,妥妥的官三代。《晋书·宣帝纪》中,对司马懿的记载是这样的:小时候就体现出了独特的情操,十分聪明而且还有谋略,学问高、见识多,还是个有信仰的人。另外很多名人,如杨俊、崔琰都对司马懿夸赞有加,胡昭更是在司马懿与人结怨而被谋害之时,不顾一切救他的人。由此可见,司马懿名声好而且人缘也不错。
曹操是个爱才的人,他也想让司马懿为自己所用,但司马懿推迟不来,甚至还开始装病。可以说比三顾茅庐的诸葛亮还难请,但曹老板还是很有手段,直接下命令:再不给面子,就直接抓起来。司马懿被吓得不得不乖乖出山效力,随后在曹操的提拔下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曹操、司马懿
他也富有谋略,成功挑起孙、刘关于荆州的矛盾,不仅解了关羽对襄樊的包围,还使吴蜀两败俱伤。不仅如此,他还击退了东吴的入侵,擒杀了叛变的孟达,平定了辽东。当然最经典的是与诸葛丞相打得有来有回,最后虽然耗死了诸葛亮,但也因“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而被人留了笑柄。
留下奇怪遗嘱
这么一个战功显赫的人,能力又出众,为何最后却要在下葬的时候默默无闻呢。其实原因有很多,第一就是他害怕被人报复。因为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同时也架空了曹魏势力,为自己的子孙司马昭、司马炎篡魏打下基础。除了曹爽他还击杀了很多敌人,他害怕曹魏的后人或仇家得势后,报复他对他开棺鞭尸,所以他想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别人找不到他的埋葬之地。
其次,司马懿怕有人模仿自己走相同的道路,成为权臣,然后为子孙夺取大权扫清障碍。我们知道司马懿受曹魏集团的猜忌,毕竟曹操曾觉得司马懿“狼顾之相”,不是甘为臣下的人。要不是曹丕极力保他,以及司马懿自身表现好,让曹操对他放心,后果是什么也不得而知。当然猜忌归猜忌,面对诸葛亮北伐,曹魏军团还是派出了司马懿来抗拒诸葛亮。
司马懿
毕竟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可以说诸葛亮也成就了司马懿。当诸葛亮最后病逝五丈原时,司马懿内心是复杂的。一来,很感谢上天这个难缠的对手不在了。二来,惋惜这么好的对手以后难见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司马懿也很难得到重用,他也有能力让曹魏觉得他们需要他。
于是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成了托孤大臣,但曹爽缺乏智慧,最后被不仅大权丢失还饮恨西北。除此之外,他还有其它削弱曹家的手段,可以说和当年曹操削弱汉献帝的操作基本相似。司马懿也怕自己的后代遇上一样的情况,为了不被后世王朝毁坏自己的陵寝,他选择低调安排。不得不说这的确高明,虽然历朝历代毁坏先朝皇帝陵寝的朝代很少,但元朝是一个例外。
他同样也害怕,他怕高平陵政变的手段会落到自己后代身上。毕竟魏帝就是祭拜先帝时,被司马懿找准时机发动政变,最后曹爽被诛曹氏大权旁落。当然这也因为曹爽太蠢,但司马懿能保证自己后代没有蠢人吗?所以为了不让高平陵政变重演,导致司马氏大权旁落,所以他不想让后人去祭拜他。
高平陵之变
综上,司马懿之所以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去祭拜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他因为自己的立场以及不甘臣下和许多人结仇,尤其是曹氏集团,毕竟诛杀了曹爽。为了防止这些人得势后会对自己进行报复,比如开棺鞭尸,他选择低调。
当然他也不想让高平陵政变重演,保不齐自己的子孙后代去祭拜自己把家族命运丢了,因此他立了遗嘱子孙不得为他扫墓。所以不得不说。司马懿是真的老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