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涨知识知道吗?东周时期春秋和战国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涨知识知道吗?东周时期春秋和战国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0 更新时间:2024/1/22 14:35:51

[var1]

平王东迁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研究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在周幽王死后,申侯、鲁侯与许文公拥立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与此同时,虢公翰也在携地拥立王子姬余臣为王,称周携王。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平王得到郑、晋、秦、卫等诸侯国的拥护,被认作是周王室的正统,携王则相对孤立。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帮助周平王攻杀携王,周王室由周平王姬宜臼统一。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的卫护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建立了东周。东周初期周天子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 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var1]

春秋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这个称呼在春秋时就有了,由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变法。最早开始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在前445年继位后,师从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家人物,招揽了一大批人才。其中,法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李悝被文侯任命为相国,是文侯、武侯时期变法的关键人物。他吸取各国成文法的长处,编写了《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 他提倡“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勤劳耕作、提高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平籴法”则是他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在丰年官府向农民征收一定数量的余粮,遇上荒年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平价输出,以保证粮价稳定。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农民破产、流徙,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使魏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而秦孝公任用商鞅在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进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此次变法,充分利用了秦国的文化价值传统,尝试用公正的法治,取代世袭的宗法制度,在思想制度层面注入重公德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得秦国得以在思想和制度层面领先于东方诸侯,从而使得东方各国的人才得以自由发挥的舞台,纷纷入秦效力,使秦国后来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七雄时期的疆域: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var1]

战国

秦灭六国:这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 周赧王在位时,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韩、赵一分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为西周,仍都洛邑,以巩邑(今河南巩县)成周为东周,分别由东、西周公治理。周赧王八年(前307年),因赧王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被秦军逐出成周王宫。周天子由成周迁于王城,依附于西周公。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城,揭开了秦国统一战争的序幕。楚国避秦军威势,迁都于陈,诗人屈原痛感国家沦亡,投汨罗江自尽。前271年,客卿张禄(即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纳,于前262年出兵伐韩,切断上党郡与韩都城新郑的联系。韩国欲将上党郡割给秦国,但是上党军民不从,向赵国求救。赵派老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声援上党。前260年,秦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廉颇军在长平对峙,双方僵持达三年之久。秦施以反间计,使赵国以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赵括代替廉颇。秦国同时秘密调来大将白起。长平之战以赵军惨败,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为结局。虽然前258年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信陵君也于后来率军于函谷关外大胜秦军,但是这些已经无法阻挡秦国统一的步伐。前256年秦国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赧王病逝,周朝灭亡。前249年,秦相邦吕不韦又带兵灭掉了位于巩邑(今河南巩义)的东周公国。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前247)崩,十三岁的秦王赵政(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即位,他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秦王政五年(前242),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庞暖为联军主帅,共同攻打秦国。联军攻至函谷关时,秦军出击,诸侯联军败退。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 。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军粉碎了楚、赵、魏、韩等国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合纵对秦的军事进攻,还用反间计除掉了反秦最激烈的魏信陵君。至此,在疆土广大兵强马壮的秦国面前,东方六国君主形同于秦的郡县长官。秦王政九年(前238),平了嫪毐之乱后秦王嬴政亲自执掌政权,随即出动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国旧势力,史称“秦灭六国”。

[var1]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赵;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10位征东将军,皆为当世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张辽张辽是山西朔州人,自归附曹操,数从征伐,斩蹋顿、灭陈兰、馘梅成,所在有功。合肥之战,率八百将士袭击孙权十万大军,登锋陷阵冲杀击孙权麾下,吴人夺气,此战威震江东,有张辽止啼之典故,以功拜征东将军。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在《三国志》仅张辽、徐盛获此殊荣。以功迁前将军,封晋阳候,虽病犹为孙权惮忌

  • 吕不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每天我看电视剧《大秦赋》一连串五集看,看到了吕不韦的传奇故事,就去找到历史书去翻看,想了解一下吕不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政治家,他出生在卫国濮阳,据说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是一个“家累千金”的商家,吕不韦从小聪慧过人,生意上更是投机取巧高手,低价收进高价卖出,称得上“大商人”。

  • 毛遂成就了一条汉字成语,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毛遂是赵国平原君赵胜的3000门客中的一员。公元258年,秦国攻赵,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大败,哪里还有能力抗秦!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说服楚王,合纵抗强秦。赵胜要在门客中挑选20名舌辩勇猛之士陪同自己出使楚国。精挑细选,只挑了19名能人,再也选不出最后一名了,急得平原君脑门子上都冒冷汗了。这

  • 高顺为何既不被吕布重视,也不得曹操的待见?主要有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顺怎么跟随吕布的,高顺为什么不投降曹操,高顺

    高顺虽然是吕布手下头号大将,但高顺却活的很憋屈,其手下统领的陷阵营还被吕布交给了魏续。在后来的下邳之战中,吕布兵败被擒,高顺自然也被曹操抓住。那么,为什么向来爱才之心泛滥,想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曹操,却没有招降高顺,而是将高顺斩首了呢?先看看高顺其人据王粲《英雄记》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

  • 富国强兵,浅论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商鞅变法如何让秦国强大,商鞅在秦国多少年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不同程度的变法,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实现富国强兵,最终并吞其他各国,成为完成统一的王者。这一时期出名的变法活动有很多,不得不提的便是名气最大的商鞅变法。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是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变法前后秦国具体的变化。一、 国力变化——军队方面先来

  • “千古一帝”刘彻,登基这天竟然也是去世的一天,他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彻画像“千古一帝”是后世对皇帝的最高评价,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皇帝屈指可数。即使是汉高祖刘邦,也不能称之为千古一帝。为什么汉武帝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帝”?他有什么成就?年轻的刘彻四岁被任命为胶东王,七岁成为王储,十六岁继承帝位。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但对年轻的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权力仍然在

  • 府谷韩巨林:奖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巨林,宁夏审计厅韩巨林,府谷一等功

    韩巨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个非常崇尚荣誉的年代。那个时候,“劳动”是一个十分耀眼的词汇,一切荣誉都与劳动紧密联系着,而体现荣誉的主要形式就是奖状。可以说,奖状是对“劳动”二字最好诠释和褒奖。[var1]姐姐是生产队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员,但勤劳使她经常得到生产队、生产大队领导的表扬。后来,她被派去参加

  • 王莽的头颅竟被历代皇室当宝贝,收藏了272年,它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仓火,华惧所以成,私坚守,而后存之,故烦代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首级、孔子易等。华见宝剑飞进府中,不知往何处去。”——《晋书》公元295年,晋朝的武器库发生了一场火灾,被记录在了《资治通鉴·晋纪四》中。具体烧毁的物品则在《晋书》当中有更加确切的记载,具体包括王莽的首级,孔子的鞋子以及不翼而飞的宝剑。

  • 楚国最惨的王,想换太子却被儿子领兵包围,临死前想吃熊掌被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威王时的楚国有多强,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兵圣吴王宠幸楚国王妃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而属于楚国的则是楚庄王熊旅,其实在楚庄王之前,楚国还有一位国君已经带领楚国成为事实上的霸主,他就是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熊恽。[var1]熊恽是楚文王的小儿子,楚文王去世后,楚国国君之位由哥哥熊艰继承,熊艰怀疑弟弟熊恽有不臣之心,便决定铲除熊恽这个威胁,谁曾想熊恽竟提前得知

  • 吕布的方天画戟和宇文成都的凤翅鎏金镋,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凤翅镏金镋和方天画戟哪个厉害,宇文成都与吕布谁厉害,吕布武器方天画戟

    在冷兵器时代,有不少名兵(指兵刃),比如鱼肠剑、龙泉剑、干将剑、莫邪剑、湛卢剑、巨阙剑等……但这些都是佩剑,属于自卫性质的短兵器。而武将冲锋陷阵所用的重兵刃,有青龙偃月刀、沥泉神枪、丈八蛇矛、水磨禅杖、擂鼓瓮金锤等。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还有两件非常有名,一个是吕布所使的方天画戟,另一个就是宇文成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