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夕夜,80岁的乾隆突然召77岁的愉妃侍寝!

除夕夜,80岁的乾隆突然召77岁的愉妃侍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71 更新时间:2023/12/26 1:47:45

太监越想越不明白,乾隆爷刚刚纳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妃子,这大除夕夜的,怎么会想到和愉妃一起呢?

愉妃接到传召,也是颇感意外,但是细细思量一番后,也就了然于心了。

于是,愉妃认真梳妆,仔细整理服饰,便欣然地前往皇帝的寝宫。

去寝宫的路上,愉妃感慨万千,已经不记得上次侍寝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自己早就不奢望什么了!

此时的愉妃,是陪伴乾隆时间蕞长的妃子。她在妃位的时间已经有46年,早在乾隆当皇子的时候,愉妃就嫁给他了。

那时,乾隆已经有八位格格了,愉妃并没有什么存在感,无论是容貌还是家世,她都平平无奇,自然也没受乾隆的关注。

好在她心性淡泊,不喜欢与人争宠。

乾隆继位后,府中的福晋和格格们,纷纷获得恩赏,她也顺带被封为海常在。

进宫后,海常在依然过着平淡的日子。在她看来,没有恩宠才能安稳度日。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性格,反而引起了乾隆的注意。

作为皇帝,乾隆早就厌倦了嫔妃之间的争宠,觉得只有海常在这里,才能远离纷争,让身心都归于宁静。所以乾隆经常找海常在饮酒聊天,共度良宵。

在乾隆的恩宠下,海氏生下了皇五子永琪,被晋封为愉嫔,之后,又升为了愉妃。

“愉”这个封号,是乾隆专门为她挑选的,在满文中,是温柔温和的意思,乾隆认为这个含义,正好是她的性格特点。

永琪的出生,愉妃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对他悉心教导,陪伴他读书学习。

永琪也很听额娘的话。勤勉好学的他,不仅学会了汉文、满语、蒙语;还擅长骑马射箭;就连天文历算也十分精通。

为此,永琪颇得乾隆的喜爱,在乾隆的影响下,他还习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不仅如此,蕞难得的是永琪生性纯良,特别有孝心。

1763年6月, 52岁的乾隆带着众人去圆明园过端午节。不料,乾隆所在的九州清晏殿突然起火,火势迅猛。

永琪见乾隆被困在大火之中,无法脱险,他就冒着危险冲进火海,把乾隆背了出来。这一刻,乾隆的内心是震撼的,惊魂未定中更多的是感动。

从圆明园回宫后,乾隆对永琪的恩宠便无以复加了,经常把对永琪的夸耀挂在嘴边。甚至,在外国使节面前,他都不忘夸赞永琪。

随后,将永琪册封为和硕荣亲,这一年,永琪年仅24岁,是蕞早获有封号的皇子。

而“荣”这个字,在满文里的含义是光荣显耀,彰显出乾隆已有立储的深意。

一时间,朝中很多大臣开始向永琪靠拢,想要提前在接班人面前极力表现。

同时,乾隆也不断地赏赐愉妃,让愉妃成为妃位之首,并协理后宫。

只可惜,天妒英才。

在册封的四个月后,永琪还没来得及一展宏图呢,就突然病逝了,只有25岁。

面对爱子的英年早逝,乾隆很难接受现实,他将永琪葬入太子陵,永琪在他心里早就是储君的人选。

不仅乾隆悲伤不已,更痛苦的人则是愉妃,她失去的可是自己惟一的骨肉。

乾隆为了不睹物思人,不愿再看到愉妃,愉妃也就淡出了乾隆的视线。丧子又失宠的愉妃,可谓是双重打击。她本想一死了之,随儿子而去的,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不过,还有荣王府一大家子要靠她维系,永琪的正福晋和侧福晋还指着愉妃的照拂。于是她把对儿子的爱和思念,全部转嫁到孙子身上。

乾隆格外开恩,准许愉妃可以亲自抚养孙子绵亿,以缓解愉妃的丧子之痛。

绵亿是双胞胎中,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绵亿也很争气,随父亲一样聪明好学,他不仅熟读经史,还擅长书法绘画,这让愉妃很欣慰。

之后,愉妃在后宫中,独守空房25年,没再得到乾隆的宠幸。

直到1791年的除夕夜,80岁的乾隆在团圆的日子里,想起儿子永琪、想起温顺的愉妃,不由地思绪万千。

乾隆觉得愧对愉妃,有很多话要对她倾诉,此时传召愉妃只是想聊天,无关宠幸。

在77岁时,突然得到皇帝的召见,让愉妃百感交集。她虽年华老去,心里却有些悸动,与乾隆见面后,更多是回忆过去,而话题总绕不开儿子永琪。

在两人的内心,是同样的酸楚与惋惜,这一刻瞬间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往事沉浮如梦里一般。

数月后,愉妃无牵无挂地安详离世,享年78岁。

愉妃去世后,乾隆为她大办了丧礼,让她走得十分风光,还追加了贵妃的称号,只是这份殊荣,愉妃并未切身感受到。

愉妃的前半生平淡安稳,儿子的出生给她带来了很多欢乐和荣宠,可是她的后半生却是凄苦哀怨的,儿子的早逝对她的打击很大。

如果没有永琪的出生,愉妃很可能一辈子无波无澜地度过。

也正是因为愉妃娴静淡然的个性,才有时间和精力教导儿子。

永琪的优秀与愉妃的精心培养有关,还和母亲的性格有关,愉妃温和如水的性子,使得儿子心性纯良。

好在生命的蕞后阶段,愉妃得到了乾隆的召见,重新感受到了温暖,她无憾而终,也算是人生圆满吧。你觉得呢?

更多文章

  •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67-573年-陈帝被废,北齐三贵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西梁:天保六年,首都江陵(荆州),孝明帝,萧岿,24。南陈:天康二年,首都建康(南京),陈废帝,陈伯宗,16岁。北齐:天统三年,首都建邺(河北省临漳县),高纬,11岁。北周:天和二年,首都长安(西安),周武帝,宇文邕,25岁。1、陈帝陈伯宗被废陈帝国始兴王陈伯茂,眼看皇叔安成王陈顼专权独裁,心中愤愤

  • 《知否、知否》明朝有多重视礼仪?看盛华兰嫁入袁家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盛华兰袁文绍,知否盛华兰出嫁,盛华兰原著相貌

    盛家嫡女盛华兰嫁入伯爵府的袁家嫡次子,这段姻缘可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而华兰也很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未嫁入袁家,已经是做好了当主母的准备。原本是说好了伯爵夫妇两人亲自来下聘,以示对华兰的重视,但最后下聘,伯爵夫妇却没有来,只是派了袁家嫡长子和其夫人来。这让盛大娘子非常生气,觉得袁家不重视华兰,

  •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62-563年-陈帝诬杀侯安都,北周大举入侵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梁:大定八年,首都江陵(荆州),梁元帝,萧詧(cha,察),44。南陈:天嘉三年,首都建康(南京),陈文帝,陈蒨,41岁。北齐:河清元年,首都建邺(河北省临漳县),武成帝,高湛,26岁。北周:保定二年,首都长安(西安),周武帝,宇文邕,20岁。1、西梁皇帝逝世西梁帝国(首都江陵〔湖北省江陵县〕)皇

  • 大唐第一勇将,尉迟恭都自叹不如,但玄武门之变后却销声匿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演义》里面经常把秦琼和尉迟恭放在一起对比,演义里面说秦琼是左天蓬大帅转世,而尉迟恭是黑煞神托生,黑煞神害怕左天蓬,不愿意下凡。后来玉帝说,黑煞神一出世,就让左天蓬带三分痨病,这样两人就可以杀一个平手。秦琼与尉迟恭两人武艺,到底谁高谁低,演义里记载有“三鞭换两锏”的故事,尉迟恭挥出三鞭,而秦琼只

  • 历史上的五位神兵天将,赵云薛仁贵未上榜首,第一竟是小孩儿智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很多人认为他能够胜过关羽,在三国中是仅弱于吕布的猛将。当然很多人会说他曾经没有打过文丑,可是笔者想说赵云打文丑时还处于战力未成熟的时期,当时他还年少,对战经验不足。关羽当时则是处于最佳战期。无论是百万敌军中救主,还是打得张郃徐晃毫无还手之力,打得东吴丁奉徐盛落荒而逃,他称得上勇猛。典韦,面目虽

  • “抓钱手”的张居正,和“不上朝”的万历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他不过就是明朝末期的一个聪明的“抓钱手”而已。他的“改革”,有什么政治意义吗?改变了明朝末期,一路向衰的社会生态吗?他不过就是搞到了一些钱,满足了明朝末期朝廷财政上的苟延残喘的需要而已。下面,我们就来好好地掰扯掰扯这个事。张居正的“改革”,又称“万历中兴”,是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未成年时期,由宰相张居

  • 唐代白瓷“新官”款扣银云龙连托把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吴越国地处我国东南,建都杭州(时称西府或西都),全盛时期共领十三州一军,即杭州、越州、湖州、温州、合州、明州、处州、衢州、婺州、睦州、秀州、苏州、福州及安国衣锦军,范围相当于今浙江全境、江苏南部以及福建北部和上海的部分地区。由于吴越国历代统治者奉行“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和“善事中国”的治国方略,兴修

  • 通读《资治通鉴》公元561年-北齐帝高殷被杀,北齐再换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齐高殷,资治通鉴描写北齐历史,北齐乾明元年

    西梁:大定七年,首都江陵(荆州),梁元帝,萧詧(cha,察),43岁。南陈:天嘉二年,首都建康(南京),陈文帝,陈蒨,40岁。北齐:乾明元年,首都建邺(河北省临漳县),孝昭帝,高演,27岁。北周:保定元年,首都长安(西安),周武帝,宇文邕,19岁。1、北齐帝高殷被杀北齐帝高演发动政变,铲除杨愔、燕子

  • 隋朝和尚率五十人起兵,立尼姑为皇后,做了三个月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朝三大功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反思,隋朝靠山大王杨林

    一、和尚起兵581年,隋文帝杨坚称帝,他立即改变了北周武帝灭佛的政策,大力弘扬佛教,在各地修建寺院、佛塔。原来,杨坚自幼由尼姑智仙抚养长大,所以对佛教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由于隋朝实行崇佛的政策,所以各地都有寺院,信徒也很多。上谷郡怀戎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怀来境内,也有着一座非常大的寺

  • 远征小勃律:唐朝军队在克什米尔高原的山地战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中国军事史上,有关山地战的成绩向来不够好看。无论是来自草原的游牧精英,还是习惯于防守反击的农耕捍卫者,都很容易在狭长的山谷间遭遇突然翻车。甚至不得不在某些时段忍受屈辱,以便刻意回避这一类的棘手问题。 但正所谓凡事皆有例外。唐朝名将高仙芝的远征小勃律之行,就是不可多得的山地战取胜案例。不仅迫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