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0年前西周王室的财源有多广?除王畿内收入,还有这些额外收入

2000年前西周王室的财源有多广?除王畿内收入,还有这些额外收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59 更新时间:2024/1/21 22:22:44

引言

历史悠久的周族,新石器时代生活在黄河中下游。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族向东迁徙,定居于今陕西一带。此后,他们摆脱以往的采集、狩猎生活,并向东继续发展,最终以强大武力战胜商王朝,建立起世界东方最为强盛的奴隶制王国。

西周统治的三百年间内,农业、商业、手工业经济呈现欣欣向荣局面,整体处于良好态势,促进西周王室财源广进。除了王畿内的收入,还有这些。

一、税收事关国运,征税巩固经济

一个王朝征收纳税通常与命脉息息相关,与王朝由盛转衰节奏一致,不同时期正征收纳税会截然不同。

建立政权之初,周王室百废待兴,征收纳税制度有待建立;兴盛时期,征收纳税受到人民尊重,因而出现繁荣景象;由盛转衰时期,税收与人民产生尖锐矛盾,征收纳税难以推动;衰落趋势下,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王朝日益漠视纳税人民;末世时期,纳税人民与税收矛盾爆发,产生强烈反抗力量。

对于周王室而言,当时本就是善于农耕的部族,所以比较崇尚农业。在王田、公田、私田之间,实行了合理税收制度。所以在文武、周公统治时期,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景象。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拥有众多官员的周王朝需要财政经费。为满足朝野支出需要,西周王朝通过纳贡和赋来征税。贡来自于各个诸侯国,或向与周王室建立朝贡关系的邻国征收。赋则主要征之于王畿,主要有九种:邦、四郊、邦甸、家削、邦县、邦都、关市、山泽、币余。

这些大多数由征收区域划分,再结合缴税人的具体地位,进行具体分类。而当时的“万民”则被大概划分到九种王事之中:三农、园圃、衡,薮牧、百工、商贾、嫔妇、臣妾、闲民。

“任农以耕事,贡九谷”。

何为三农?三农即为耕作山、地、泽的农夫,此类人为主要纳税人:这其中提及到的农业、商业、手工业、林业、牧业、渔业等,我们可以在先秦《诗经》中寻其踪迹。

在文武、周公的积极治理下,太平盛世来临。成康之治,正式动第一场大治,也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早的太平盛世,是周王室最鼎盛、最繁荣的时期。

成康之治符合关于盛世的所有标志:繁荣、和谐、安宁、稳定。兵纷马乱过后,人们往往渴求和谐稳定的太平盛世,以便享受世俗之乐,正是成康二王,满足百姓的美好憧憬。这也为百姓们认同征税纳税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后期征纳关系融洽,合力推动治世进行。

二、天子重社稷,藉田祭先农

周王朝崇尚礼乐,后期将农耕文明也发展至“礼”的高度——即代代相传的藉田之礼。它是周天子、诸侯用来征服民心、树立威严的田。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每逢开始耕作之前,周天子与诸侯皆躬耕籍田,来表示对大自然的尊重。

有学者研究表明,藉田就是井田:将田地范围进行划分,主要为以下三种:公田,私田,王田。公田在“井”字中间,私田在“井”字周围。

公田由奴隶耕作,其中所获得土地收入,作为上层贵族或者周王室的税收,所以被称为藉田。

私田则是农夫自己耕作,以便维持日常生计的土地,但是为了获得私田需要付出一定代价。

“昔者神农氏始尝百草,教民种植。今寡人之兴此田,将欲以拟乎治国,非徒娱耳目而已也。”

在周人以农为重的理念下,主要有两项农事活动:首先,为周天子完成藉田,其次,完成自己的私田。二者合理分配,先完成藉田以表尊崇天子,再完成私田来维持日常生计。于是,西周时期,呈现一片“千耦其耘”的繁荣景象,不仅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也促进征税纳税关系的建立。

对于一般贵族来说,除了按等级分封田地之外,其中在周王室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还要在田地里“分田制禄”——即按各自职位,取得田地作为俸禄。除此之外,卿大夫家族还需向周王室缴税纳贡,其所缴纳的贡税,大概为农业收入的十分之一。可见,农业是西周王室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长期的集体劳作生活,使“藉田”成为西周百姓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们在如此和谐的农耕社会之中,相处融洽而又温馨。而后,几十年如一日,藉田公社内,逐渐出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太平盛世景象。

其实向前追溯,周王朝打败商朝,藉田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姬发创立”帝藉”制度(其实就是藉田),并且扬言“帝藉”的产出,全部供奉神仙,此举正是为了吸引迷信的商国人。谁知商纣王却不屑一顾,并不迷信,但大部分商国人依然迷信。于是周武王宣布:投奔周国的商国人,只要将帝藉耕好,就可以获得收入,且不用纳税。

此帝藉制度,成效确实卓尔不群。商国大多数人为底层劳动人民,深受暴君纣王压迫,要以有叛国之心,而又恰逢其时,纷纷从商国逃往周国、投靠周国。

就这样,周王不攻不打,仅仅凭借制度,就俘获民心,使不少商国人民不战而降。帝藉一经推出,俨然成为商国的“离心机”。商、周二国开战之时,其政治基础多源于此。因此,与其说周国战胜商国,倒不如说藉田打败了商国。

“春耕于藉田,郎中令侍寡人焉。”在藉田和私田的合理搭配中将农民捆绑在土地之上谋求“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园之乐,诗经中颇有反映。作为最高级别的“地主”,周天子拥有千亩土地,而这片王田被称作“藉田”,由奴隶耕作。

周天子崇尚农业,每逢春季率领百官去耕藉田,每人都象征性的推田,就算作尊重农业,类似于如今的形式主义。其目的也很明显,旨在鼓励广大民众耕作,来年为国家带来更多财源收入。

三、天人和而共生,自然创造财富

西周时期,就已有专业的林业行政管理。具体体现为,周天子特别设立林业官员,加强伐木管理。林业为周王室带来丰厚经济,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坚实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其次,西周“天人合一”的森林政策更为重要。

森林政策主要包含两项内容:官员、政策。主要内容为,周天子和诸侯,吩咐下人定期采伐森林资源。不过不是无序开采,而是有计划的进行开垦,并且合理保护森林环境。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林业发展提供先天客观优势,直接影响了周王室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其资源利用深受统治思想影响,周天子认为,所有制度和特权都是“土地所有权”性质,这种统治思想和如今的自然财富观相符合。

如今自然财富观为:“土壤中有高山和河流,而金钱是用来从中赚钱的。”可见,森林资源是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

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林官,为森林资源开发特别设立森林官员,加强伐木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良好作用。周王子将林官分为以下两种:中央林官和地方林官。由此,西周时期的森林管理机构基本完备,林业官僚机构建设也基本完备,为森林资源开发以及林业资源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林产品利用政策也直接反映在手工业上。其中,以制作弓弩、马车为主,产品工艺境内,并且规模宏大。除此之外,西周时期的青铜冶铸原料,主要就是木炭。(木炭是一种加工过的燃料,燃烧木炭所消耗的能源是木材的三倍以上)不难看出,青铜铸造业需要消耗大量木材,其发展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也不言而喻。

西周王朝大力开采森林资源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西周统治者还明确规定山林开放期,其具体内容为限制人们砍伐森林。

周王朝在长期伐木积累丰富管理经验:首先,计划性采伐,奖罚分明。除固定伐木期外,还规定树木生长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周天子和诸侯十分注重植树造林活动,首先身体力行,封山育林,营造绿化氛围;其次说服人民植树造林。

另外,林业发展也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农业用地范围包含森林,因此,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森林开垦,这样不仅可以收获丰富的森林资源,还可以扩大坑底面积。其基本指导思想为”治国本国”,林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为周王室带来可观收入。

西周时期的森林政策直接推动手工业发展。正如前面所说,除了将木材作为冶炼青铜器的主要燃料之外,在车轮、弓弩、房屋、马车等生产中,森林资源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官方也直接进行了大规模生产。大多手工艺品作坊,直接使用山区森林木材,正是木制手工业繁荣的关键。

结语

西周是一个崇尚求利的时代,非常重视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藉田制度和林业开发是西周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求利正当性”是西周伦理道德的基础。与此相联,宗法贵族所掌握和支配的经济,是构成奴隶制经济的主要成分。

参考文献:

《礼记》

《周易》

《史记》

《诗经》

《国语》

更多文章

  • 西周到底是怎么灭亡的?为何有人说烽火戏诸侯其实并不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周在位的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叫褒姒的美人。然而这个褒姒入宫之后,却始终不曾笑过。为了搏美人一笑,周幽王想尽了办法,满世界寻找奇人异士,来给褒姒表演节目。但结果,褒姒仍是不笑。后来,周幽王为求褒姒一笑,更是悬赏千金,想要求一个好点子。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虢石父的奸臣,知道这事之后,就主动

  • 秦始皇唯一放弃的领土,居民至今留战国习俗,方言被美国带上太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古代的封建皇权,以及中国的政治版图,可以说秦始皇嬴政奠定了基础。是他创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使得后世传承,并沿袭两千多年。而他首次将当时整个“中国”版图进行地理上的统一,以及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使得朝代无论怎样演变,但总体的版面面积基本没有变,而且“大一统”的观念一直贯穿后世。但秦始皇派遣的秦军也不

  • 商朝最后一代帝王—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一听到商纣王,想到的就是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他俨然成为暴君的代名词,更是商朝的亡国之君。公元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商朝的继位方式又发生了改变,不是禅让也不是世袭,而是兄终弟及,君王死后先有弟弟再有子辈。汤在位30年,归天以后,因为汤没有弟弟,长子太丁又早逝,皇位有次子外丙继承,外丙3年后去

  • 曾经攻灭西周的西戎到底是什么来头?原来他们和周人同出一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戎周天子,西戎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西戎文化纪录片

    早在先秦时期,羌人就和中原王朝发生了联系。这里我们就要提一下戎,《说文解字》说戎为:“兵也,从戈从甲”。不过在民族学上,戎是华夏民族对西方民族的泛称,《礼记·王制》:“西方曰戎”。如此来说,西戎和西羌,实际上同属于一类。羌语中的“戎”和“陇”都指山谷,古羌人生活在甘青河谷之中,所以也称为“戎人”,甘

  • 昔日战国七雄的都城,如今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韩国都城发展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七雄韩国历史记载,战国韩国都城是哪座城市,战国时期韩国在哪里

    春秋战国时期,战火连连,最终大秦帝国一统天下,结束了七国鼎立的局面。千年时光,转瞬即逝,战国七雄,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了,让人不禁发问,昔日战国七雄的都城,如今又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呢?[var1] 秦国都城—咸阳 秦国,作为七国中最后的胜利者,它的都城咸阳,自然也是七国都城里地位最辉煌的。秦朝时期的

  • 拉丁美洲历史上的印第安人奴隶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非洲的“角色”包括运输、剥削和新世界奴隶制中数百万人的苦难,而印第安人则被描述为大量死于疾病,幸存者面临被剥夺土地的命运。这是殖民主义历史上的一个基本套路——忽略了故事的一个关键方面:大量美洲原住民被奴役。这种排斥不仅扭曲了殖民主义下美洲印第安人的遭遇,也表明需要重新评估拉丁美洲海外扩张的基础和性质

  • 一部春秋、半部晋史,晋国凭啥独霸春秋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晋国简介,春秋时晋国各个家族地盘地图,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展史

    从桐叶封唐到献公称霸河东晋国分封的唐地,不愧是表里山河、战略要地,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进可称霸河东,退可保全山河。晋国就在良好的地缘政治的基础上,再加上和周天子的特殊关系,开始了开拓争霸之路。晋国最早分封之地方圆百里[var1] 西周时期晋侯攻伐千亩和条戎 [var1] 春秋初期晋国占据河

  • 三星堆人究竟什么来头,为何商朝一灭亡就烧掉国宝?考古有新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蜀国在历史上给人的感觉就是四个字“神秘莫测”,知道他们历史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学者想要从历史记载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古蜀国的兴衰似乎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虽然说文字方面关于古蜀国的记载少之又少,但是在文物方面三星堆人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物。看着那些仿佛是外星人所铸造的精美青铜器,不由得在沉醉于古

  • 一生讲究仁义的宋襄公,为何最终却死在了自己的信条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宋国不仅土地肥沃,而且人民非常善于经商。因此宋国虽是小国,但人民十分的富足,甚至一些大国都无法相比。但很可惜宋国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尤其是宋襄公,本有称霸天下的资本,最终却输得一塌糊涂。那宋襄公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呢?[var1] 宋襄公 宋襄公名兹甫,是宋国的第二十位君主。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

  • 亡商的,不仅是一个纣王帝辛,看其帝系传承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前情提要:1、禹从尧舜旧都,应居于太原。2、太康失国之后,唐叔封于夏虚,夏虚是尧的旧都,所以晋国的初始封号为唐,或叫夏虚3、少康复国之后,应未再迁都旧址,应已在河南,因为夏桀被灭时,都城是阳城(今河南登封)由此推测,商应是由西方崛起。1、商始祖叫契,受封于商,今陕西的商县。2、传14代到汤。依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