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体重330斤的安禄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暴虐的他死在了儿子手里

体重330斤的安禄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暴虐的他死在了儿子手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25 更新时间:2024/1/22 10:01:07

谁也不会想到,盛唐会被一个体重330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又极度暴虐的胡人,搞得差点亡了国。

更让人想不到,这个使盛唐由盛转衰的胡人,最后不是自然死亡,也不是兵败被杀,而是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如此反差,令人唏嘘!

这位使盛唐衰落,最后又被儿子杀死的胡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乱”的制造者——

安禄山。

生逢其时

略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大灾难,它一举终结了歌舞升平、花团锦簇又醉生梦死的盛唐,开了长达百余年的兵连祸结的乱世。

作为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大动乱的制造者,安禄山从此成为史官笔下乱臣贼子的代表人物,被史书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来统治者引以为戒,也被封建文人唾弃、谩骂。

起兵反唐前,安禄山是玄宗最宠信的大臣,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帝国藩镇三分之一兵力,达十八万精兵,是唐帝国兵权最重的封疆大吏。

然而,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他的出身其实非常卑微。

安禄山未发迹前的经历可以说是古代版的三毛流浪记:

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只留他孤苦无依,吃百家饭、捡垃圾度日,后为生计,流落异乡讨生活,混迹市井,干过小买卖,当过偷羊贼,曾被人五花大绑押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公堂上,被痛恨偷鸡摸狗的张守珪下令乱棍殴打,差点死在公堂之上……

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不仅走上了帝国政坛的巅峰,而且还用一场动乱把盛唐彻底埋葬,把唐朝历史拦腰斩断。

造就他的贵人,就是玄宗朝南阳郡公——张守珪。

安禄山成年后,为求生计,因其精通六种番语,便在边境的贸易市场做了“互市牙郎”。

所谓互市牙郎,就是为胡汉各族商人提供翻译和中介服务的经纪人。

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生来就没有财富运,安禄山善于揣测他人心理,也精通多种番邦语言,干了十几年却仍是囊中羞涩,钱袋空空如也。

为了能有钱买房置地,安禄山动起了歪心思,铤而走险,做起了偷羊贼。

只可惜,安禄山既不是做生意的材料,更不是当贼的料。

只是干了几票,他就被人发现,然后五花大绑押到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公堂上。

张守珪生来就对这种不安分守己,尽干些偷鸡摸狗的市井流氓深恶痛绝,得知他是偷羊贼,当即命人将他乱棍打死。

就在安禄山即将横尸公堂之上时,他突然扯起嗓子大喊:

“大人不是想消灭奚和契丹吗?奈何打杀壮士!”

当时,奚和契丹常年入寇唐朝的东北边境,搅得帝国边境终日不安,边民不宁,是帝国的一大边患。

张守珪之所以被帝国派驻幽州,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这两个凶悍又不服管教的异族。

张守珪驻守幽州期间,以帝国强悍实力镇压两代异族动荡不得,却苦于没有悍勇之将可以直入奚、契丹地,灭其族,吞其地。

安禄山这一喊,使一心想要灭掉奚、契丹二族的张守珪对其生起兴趣。

安禄山生来膀大腰圆,看起来颇有猛将之姿,又颇有胆识,张守珪见他敢说自己是能灭奚和契丹的壮士,遂起了收为己用的心思,当即留下他一命,收入麾下。

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的安禄山,就这样捡回了一条命,并在张守珪的麾下阴差阳错的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生逢其时,这四字是对安禄山最好的诠释。

安禄山生在了对异族最为包容的唐朝,生在了对异族最为重用的玄宗朝。

若是生在其他朝代,安禄山即使能参军,能做官,也绝对做不到掌军之将、郡王之荣,更不可能执掌帝国三分之一的兵力。

唐初以来,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东北的奚、契丹等族,时附时叛,内侵频仍,给帝国边境造成极大威胁。

玄宗朝,历经数代唐帝的励精图治,加上玄宗前期又是圣明之主,帝国国力空前强大,走上极盛时期。

国力强盛,接下来自然是要开始解决民族安全,使四夷宾服,唯我独尊。

要想四夷宾服,除国力强盛,还需统兵大将。

西汉武帝朝为何能灭南越、闽越、东越、朝鲜等,降伏车师、楼兰、大宛、西羌、西南夷等,除了强大的国力,还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举世名将。

然当时玄宗朝却无可统兵征战国门之外的大将,为征得统兵人才,玄宗皇帝曾开过运筹决胜科、将帅科、武足安边科、智谋将帅科,但始终未发现真正的人才。

究其原因在于参加科举之人多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天朝上国应该要有大国气度,和睦友邻,以德服人,不应以大欺小,以势压人。

受其思想局限性,他们知兵却不会用兵,不会统兵,别说是出谋划策,不阻止就算好了。

彼时,帝国重臣对玄宗关于民族安全的施政方略就颇有异议。

宰相张说就反对玄宗对吐蕃用兵,认为“至仁不残”;

奚、契丹入寇渔阳,幽州都督宋璟闭城不出,认为用兵伤民,不管不顾,使边民被异族掳掠。其升任宰相后,更是故意打击边将,“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竟生心侥幸”;

王中嗣领四镇节度使,非但不整军备战,反而以持重安边为务,甚至弓藏于袋,以示不用。

玄宗部署夺回吐蕃占领的石堡城,他认为牺牲太大,“所得不如所失”,“今争一城,得之未制于敌,不得之未害于国”,因此他对玄宗命其配合别部攻石堡城的旨意置若罔闻,故意拖延所部行军,致使“过期不克”,“师出无功”。

由此可见,玄宗朝当时面临着严重的有兵有粮却无良将的尴尬局面,朝中那些掌军的将领多是儒将,对于民族保卫事业,儒将不达时务,被禁于儒家的迂腐思想,不是纸上谈兵,就是斥为穷兵黩武,别说是支持、帮助玄宗对外用兵,不添乱便是万幸。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一心要想让四夷宾服又苦于无将可用的玄宗,开始大力提拔底层且支持自己对外用兵的文臣武将。

开元二年,“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屡为边患”,左军节度薛讷奏请出师讨伐,宰相姚崇等表示反对。玄宗得其奏请,龙颜大悦,当即将薛讷升为宰相,“总兵击奚、契丹,议者乃息”;

游击将军张守珪,其任上坚决抵御契丹的内犯,使契丹数年不敢犯。张守珪到东都献捷,玄宗亲自为他举行饮至之礼,后命其移镇幽州,迁任幽州长史、兼御史中丞、营州都督。

为完成四夷宾服的雄心壮志,玄宗不仅大力提拔中低层官员,更是不分民族,只要是支持自己对外用兵,即使是异族,也重用之。

高丽人高仙芝,在西域立下战功,保卫了帝国腹地关陇的安全,玄宗任命其为安西节度使;

突骑施人哥舒翰,抵御吐蕃内犯,收回石堡城,玄宗升任其为河西、陇右节度使,更是册封其为西平郡王。

玄宗不分民族,只分忠诚与否的重用,使一批适应玄宗政策需要的蕃将,见重于朝廷,受到种种恩遇。

生逢其时的安禄山,就因此走上了辉煌之路。

作为支持玄宗用兵政策的张守珪,他对玄宗的喜好自然一清二楚,且也是鼎力支持的。

安禄山加入其麾下后,便展现出了极强的军事天赋,多次立下战功,使张守珪刮目相看,并将其收为养子,想将他培养成帝国举重若轻的边将之一。

有了张守珪的大力提携,加之玄宗对蕃将的重用,安禄山的仕途由此也是一帆风顺,短短不过数载,便成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

安禄山发迹的第二个贵人,便是帝国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所谓 “满招损,谦受益;满必益,骄必败”,仕途一帆风顺的安禄山,小人得志,难免骄傲自大起来,身为统兵大将,最忌讳的便是骄傲自满,一人便可累及三军。

升任平卢讨击使不久,安禄山奉张守珪之命讨伐奚和契丹,因为这些年未尝一败,又是新官上任,其便犯了骄傲轻敌、贪功冒进的忌讳,结果被奚和契丹军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回。

大败而归,按理说作为战败主要责任人的安禄山,他逃不过被军法从事的命运,然张守珪念其劳苦功高又骁勇善战,不忍诛杀,就把他送到东都洛阳,交由朝廷发落。

送往东都洛阳时,张守珪也在给玄宗的奏章中直言安禄山在对抗异族沙场上的功绩。

其所举,无外乎是知道玄宗对对抗异族的蕃将的看重,知道他一旦得知安禄山是位骁勇善战的蕃将,定会留他一命。

事实上也的确如张守珪所想。

安禄山被押到东都后,宰相张九龄亲自审问他,两人对答许久,张九龄深感此人绝非善类,就在案卷上写下批语: “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

意思是按照军法,张守珪本来就应该把安禄山就地处决,现在就算把他交由朝廷处置,也不可能从轻发落,还是要军法从事,逃不过一个死字。

关键时刻,玄宗发话了。

玄宗看到张守珪上的奏章后,觉得安禄山此人有大用,不但对边境各族的风土人情和山川道路了如指掌,且很有领兵的才能,所以便下旨免除他死刑,只须免除官职,戴罪立功。

玄宗的旨意,张九龄坚决反对,他说:

“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不得不说,张九龄作为一个久经官场,阅人无数的宰相,他看人真的很准,仅凭直觉看出安禄山“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的本性,继而断言此人日后必反。

如果玄宗这时听从张九龄的话,下旨将其诛杀,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帝国或许也就能强盛更久。

然而历史终究没有假如——玄宗最后还是把安禄山放了。

起兵谋反

因祸得福,这就是安禄山被送往朝廷受审后的结局。

偌大的大唐帝国,像安禄山这种级别的武将不知凡几,玄宗熟悉的也就是那几位,且都在后来受到了重用。而安禄山因触犯死罪而受到皇帝的注意和关照,不是因祸得福又是什么呢?

这次死里逃生,既让安禄山得到玄宗的关照,也让安禄山明白了一个道理:

光靠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是没有用的,即便拿命换来一官半职,一着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满盘皆输。他明白要想出人头地,不仅要会打仗,更要学会怎么做人。

怎么做人呢?那就是学会花钱。

只有和帝国重臣搞好关系,才可以既做官又升官。

从此,安禄山一边打仗,一边不遗余力地贿赂前来视察的每一个钦差大臣。

“上(玄宗)左右至平卢(营州)者,禄山皆厚赂之,由是,上益以为贤。”

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升任平卢兵马使。

次年御史中丞张利贞出任河北采访使,赴平卢视察军情, “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利贞归朝,盛称禄山之美。”

张利贞接受安禄山的重贿后,回朝便拼命在玄宗面前说他好话,使玄宗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旋擢升他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兼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天宝元年正月,为统一帝国边境力量,保护民族安全,玄宗将整个帝国边境从西到东、由北至南划分为十大藩镇,设置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九大节度使,外加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

安禄山被玄宗擢升为平卢节度使,负责镇抚室韦、靺鞨,治营州,统辖平卢军、卢龙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管兵三万七千五百人。

自此,安禄山强势崛起,成为手握重兵、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成为九大节度使之一,除了有玄宗的关照,还有满朝文武力推。

在安禄山的重贿下,不但是出巡在外的钦差们说他好话,就连宰相李林甫、户部尚书裴夸、礼部尚书席建侯等,甚至连玄宗当时最宠爱的武惠妃,都众口一词盛赞安禄山。

此时的安禄山,在满朝文武的力推下,被本就对安禄山很有好感的玄宗视为“镇清边裔”的“万里长城”。

从天宝二年开始,玄宗频频传召安禄山入朝拜见, “宠待甚厚,谒见无时。”

随着入朝次数的增加,玄宗对安禄山越来越倚重。

玄宗的倚重,换来的自然是官运亨通。

天宝二年,安禄山加骠骑大将军;

天宝三年,代裴宽为范阳节度使,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同时兼任河北采访使、平卢节度使;

天宝六年,兼任御史大夫;天宝七年,赐实封三百户,封柳城郡开国公;

天宝九年,进封东平郡王,成为第一个封王的节度使,管兵五万五千人,此时安禄山管兵高达十八万三千九百人,并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天宝十年,原河东节度使韩休珉升左羽林将军,安禄山兼之;

天宝十三年,加左仆射,兼闲厩群牧都使、群牧总监。

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藩镇节度使,又兼任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河北道采访处置使、闲厩群牧都使、群牧总监等数职,安禄山的权势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其手握的十八万,相当于全国藩镇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当时帝国十大藩镇的总兵力约为四十九万人),而当时帝国掌控的中央禁军仅十三万,只为安禄山手握兵力的三分之二。

除此,河北采访处置使,其职责是考察辖区内地方官员的政绩,手握河北各州县官员的政治前途,而御史大夫又有弹劾河北各州县官员的权力,如此河北几乎就是安禄山说了算。

再加上其手握的藩兵,安禄山就是河北的皇帝,玄宗的话在河北都未必有安禄山管用。

对于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说法,但总结而言无非就是实力够了,已经到了不反也会被逼反的地步。

手握如此雄厚的兵力,又是河北的“皇帝”,不反才怪!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集结麾下的所有部队,并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计15万人,号称20万,于范阳起兵谋反。

是日,安禄山命节度副使贾循留守范阳,然后亲率15万兵从蓟城出发,兵锋直指东都洛阳。

一场彻底改写唐帝国历史,并深刻影响整个中国历史的安史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下场凄惨

安禄山起兵之初,在玄宗的“助攻”下,一路势如破竹,直取东都洛阳。

占据东都洛阳后,安禄山于次年正式登基称帝,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

五月,南阳太守鲁炅率领荆州、襄州、黔中、岭南兵卒十万多人,在叶县城北边的枌河跟叛军将领武令珣作战,唐军全军覆没。六月,哥舒翰被擒,潼关破,唐玄宗逃往西蜀避难。

此时,对安禄山而言,形势一片大好,不出意外,半壁江山可得。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玄妙,天命在唐而不在燕。成为大燕皇帝后,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长年长疮疖,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这时完全失明,且全身长满块状毒疮。

安禄山本就是一个暴虐之主,现在又饱受病痛的折磨,性格更是喜怒无常,动辄对身边的人使用刑罚,连身为谋主的大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使得重臣与他离心离德。

除此,失明后的安禄山只对幼子十分宠爱,大有立他为储君的意思,发晋王安庆绪不满。最终,安庆绪联合严庄等燕国重臣发动宫廷政变,安庆绪指使宦官李猪儿杀死了安禄山。

一代枭雄,就这样惨死在了亲生儿子的手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吐蕃这个国家政权的概念,是在贞观十六年(642年)才开始形成的。巧合的是,在吐蕃国家体系形成的前一年,松赞干布向大唐求亲,唐太宗李世民安排了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以此来稳定西边的吐蕃,而文成公主和亲一事,带去了两样重要的东西,一是文成公主本身,二是大量的汉文化和佛教文化。唐太宗的这份“嫁妆”给

  • 春节堵车,从唐朝就已经开始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商隐是西昆体诗派崇拜的偶像,他的诗作和骈文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李商隐所做。而对春节堵车这件事,他也早有描述。李商隐在他的《观灯乐行》一诗中,对西安的堵车情况做了介绍。这也是在特定日子发生的。当时是春节期间

  • 这个家族天生反骨,朱元璋令其后人为奴为娼,还不准后人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家族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我国的很多俗语中这一观点都得到了体现,例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而如果家族繁荣的就话,那么其子孙自然能够受益,但是如果家族中出现了败类的话,那么其后的子孙也是会被世人所唾弃的。在我国就有这样的一个家族,此家族可谓是天生反骨,因为这个家族的卑劣,所以朱元璋让其子

  • 武则天第一天侍寝李世民,发生了什么事?竟让李世民爱而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侍奉过李世民吗,武则天刘晓庆版李世民,大唐情史李世民武则天

    这位传奇女皇究竟有什么手段,居然能够侍寝李世民,让李世民爱而不得?武则天并不是平民家的孩子,她是隋朝贵族杨达的孙女,武则天的母亲从小也是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武则天很好的继承了母亲的这些优点。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武士彟开始是一个商人,但是在中国古代等级划分严格“士农工商”,武则天的父亲就是最低的

  • 万历三大征之首:宁夏之役!愚蠢文官和桀骜武将搞出来的祸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万历三大征之宁夏,明朝万历三大战役,万历三大征耗了多少兵

    哱拜之乱的起因,要从叛乱的主角哱拜说起。哱拜是蒙古鞑靼部人,曾在嘉靖中期因触犯本族首领,导致父兄被杀。为躲避追杀,哱拜藏身于水草之中,才幸免于难。逃过一死后,哱拜逃出部落,投靠了宁夏守备郑印,此后效力于郑印麾下。哱拜勇敢凶猛,多次立下战功,累官至都指挥使。万历十七年(1589年),已被加封为副总兵的

  • 1960年武则天孙女墓出土,墓中一人枯坐千年,牵出一段凄美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1960年武则天孙女陵墓,武则天孙女墓被挖出,武则天墓前的守墓人

    后来又邀请了专家来探查,专家发现了这个墓是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坟墓,让专家更感到惊奇的是,在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墓地附近,有一具坐立的白骨,最后,竟然牵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凄美的故事是什么呢?在墓陵墙壁上也是画满了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描述了当时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寓意也是非常的精彩。

  • 北宋末年,杨家将为什么没有抗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杨家将抗击辽国,北宋杨家将的真实事迹,北宋亡国的时候杨家将去哪了

    北宋建立于960年,灭亡于1127年,享国167年。按照二十五年一代人来计算,大概是六到七代了。从皇帝来说,也正是传了七代:北宋九位皇帝,其中太祖、太宗与哲宗、徽宗是兄弟,是同代相传。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话只是大致情况,并不是严格绝对。但是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原型,就恰好符合这个规律。传说中的

  • 史上最强美女皇后,历经6任皇帝屹立不倒,连李世民都为她神魂颠倒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历史上最美皇后,古代最贤能的皇后,古代最有骨气的皇后

    ▲萧皇后画像。(图/翻摄自微博)这位美女皇后,可以在激烈斗争中经历6 位帝王却依然屹立不倒,最后还善终,她就是“萧皇后”。▲萧皇后倾国倾城,连唐太宗都难以抵抗。(图/翻摄百科词条)萧皇后,谥号愍皇后,她50多岁时还可以把唐太宗李世民迷得神魂颠倒,从这看来倾国倾城绝对是有。萧皇后出生时就有人给她算面相

  • 湖州宋韵文化日历 | 1月22日:北宋赵昌《岁朝图》局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 星期日 ▲北 宋 赵昌 《岁朝图》局部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节庆高潮。收藏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日历版权归湖

  • 语文课本被学渣“玩坏”,闰土变“搞笑”达人,杜甫让人脸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闰土身价多少亿,闰土搞笑视频合集,课本上的杜甫搞笑涂鸦

    伴随着一些学生“聪明才智”的提升,他们不仅会讨论插画,还会在上课走神时自己“改造”课本里的插画,用他们的天赋造就一幅幅新的“插画”。学渣利用他们出神入化的画技,将一幅幅插图大变样,闰土变成了搞笑达人,而杜甫让人脸红。被学渣玩坏的插画政治书上的鲁迅插图也难逃被恶搞的命运,被学生恶搞过的鲁迅,背着一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