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理性分析:刘伯温到底死于谁之手 是朱元璋 还是胡惟庸

理性分析:刘伯温到底死于谁之手 是朱元璋 还是胡惟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9 更新时间:2024/1/16 23:29:29

刘伯

但这样一位亦官亦民亦仙亦鬼的传说中的人物之死却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据说,刘伯温在京中病重之时,胡惟庸曾特地带了医生去为他诊治。他们回去后,刘伯温服了这个医生开的药,从此更是一病不起,药石无效,不久就病重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刘伯温功高震主,受到朱元璋的猜疑,于是授意胡惟庸害死了他。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一块来理性分析一下!

但凡害人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我们来看朱元璋和胡惟庸是否有害死刘伯温的动机!

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关系:君臣相得

刘伯温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一批人,但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的势力还比较弱小,比同时期的张士诚徐寿辉都颇有不如,更不用说当时坐拥百万大军的陈友谅

刘伯温是朱元璋“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刘伯温来到军中之后,朱元璋对他非常礼遇。刘伯温也投桃报李,向朱元璋提出了十八条政策,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从此他对刘伯温言听计从,刘伯温也尽心替他出谋划策。

在朱元璋征战的岁月中,他始终与刘伯温形影不离,即使偶尔分开,也时常写信去向刘伯温询问事情。就算后来刘伯温辞官回家隐居,朱元璋还是时常写信给他,问一些问题,他也仔细地逐条解答回报。

朱元璋

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关系如此之好,但对于皇帝这一独一无二的“生物”,我们当然不能仅凭私人关系就断定朱元璋没有杀刘伯温之心,我们再来看动机!

朱元璋大杀功臣也并不是滥杀,他都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目的我们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为惩戒贪污腐败杀贪官,比如朱亮祖;二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杀宰相,比如李善长、胡惟庸;三是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杀权臣,比如蓝玉、冯胜。

朱元璋

刘伯温是其中一类吗?显然不是!刘伯温嫉恶如仇,刚直清廉,与贪污沾不上边,况且他很早之前就回乡归老了,既无权又无势,对朱元璋没有威胁,引不起朱元璋的杀心。

洪武四年,也就是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的第二年,刘伯温就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解甲归田,并谢绝了朱元璋的一切赏赐。朱元璋见他没什么野心,也就让他带爵回乡养老了。

刘伯温回到青田老家后,仍然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他知道明太祖派出很多锦衣卫,在各地巡行,监察官员们的言行。无论官员在朝还是在野。都逃不掉这些特务的监视,许多大臣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谨慎而遭到严惩的,严重的甚至为此而丢了性命。刘伯温深明此中利害,担心言多必失,所以回家后闭口不谈政事,也不与任何地方官员往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嫌疑。

刘伯温

而朱元璋也不会因刘伯温的威望而猜忌他。朱元璋曾下令减免刘伯温家乡青田的税收,而且让当地的百姓都记住这是因刘伯温而得到的恩惠。朱元璋在刘伯温死后,还感念他的忠诚,破例让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传承爵位,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胡惟庸和刘伯温的关系:互不顺眼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的第一任宰相,他因病辞官后,朱元璋找到已经归隐的刘伯温,问他新宰相应当任命何人。刘伯温从公正无私的角度出发,不偏不倚地评断当时朝中几个有可能当上宰相高位的官员。其中的一个人就是胡惟庸,刘伯温认为胡惟庸比其他几个人更糟糕,如果任命胡惟庸做宰相,没有发生事情就是国家的最大福气,批评胡惟庸骜不逊,成事不足,却是败事有余。

胡惟庸

后来刘伯温对胡惟庸的评价传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这让本就心胸狭隘的胡惟庸十分嫉恨刘伯温,因此多次向朱元璋说关于刘伯温的坏话。

后来,胡惟庸甚至抓住刘伯温寻墓地一事大做文章。实际上,刘伯温只是为自己找了一块风水宝地,让自己死后安葬在这里。但是胡惟庸却说,这刘伯温选择的墓地并不是一般的风水宝地,而是有天子之气的。

朱元璋对于胡惟庸所言,并不完全放在心上,只觉得是胡惟庸的嫉妒心太强。

所以,汇总来分析,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杀死早已告老还乡,无权无势,且已经年已六十五的一古稀老翁,而胡惟庸出于个人私怨而害死刘伯温的可能性却是有的。还有一种最大可能,就是刘伯温寿终正寝,没有死于任何人之手,以刘伯温的智慧要做到此点也是顺理成章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外出游玩偶遇一瓜农,离开后却叫侍卫杀了他,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才吃中间的那一部分,就笑着说道“中间的部分最好吃,你的吃法越吃越甜,但很多人都是从中间往两边吃,吃瓜就像是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百姓的日子就如同边上不甜的西瓜啊,”乾隆吃西瓜吃的美滋滋,也没多想,只觉得这瓜农说的话好有道理啊,待他吃完西瓜后就带着侍卫走了,路上越想越不对劲,仔细想了想西瓜老农的话

  • 朱楠:明太祖朱元璋唯一没有封号的儿子,他的死是不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高皇后生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周王橚。胡充妃生楚王桢。达定妃生齐王榑、潭王梓。郭宁妃生鲁王檀。郭惠妃生蜀王椿、代王桂、谷王橞。胡顺妃生湘王柏。韩妃生辽王植。余妃生庆王栴。杨妃生宁王权。周妃生岷王楩、韩王松。赵贵妃生沈王模。李贤妃生唐王柽。刘惠妃生郢王楝。葛丽妃生伊王㰘。而肃王楧母郜无名号。赵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分析元朝政府对阵殁群体的抚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战役的经典故事和英雄人物,古来征战几人回醉卧沙场君莫笑,醉卧沙场君莫笑全诗句意思

    引言众所周知,军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也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军队管理方面,每个王朝的军事政策都有所不同,但是历代王朝对此都十分重视在士兵的抚恤制度上,每个王朝也都制定了相关政策。一、“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比如,元朝在完成统一之后,元朝的皇帝根基并不稳定,皇位的更替相对于其他王

  • 年羹尧在江夏镇到底做了什么?老四对他不满,老八将他视为眼中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年羹尧为啥血洗江夏镇,雍正王朝老八,雍正为何杀老八老九却不杀老十

    血洗江夏镇可以说是年羹尧一生的黑点,这件事情也让雍正皇帝和八爷集团对他有点意见!不过当时的雍正皇帝还是需要借助年羹尧的力量,于是便没有对他多说什么!八爷集团因为他在江夏镇的所作所为而将他视为眼中钉,那么年羹尧到底在江夏镇做了什么事情,让皇帝和八爷党都对他心生不呢?皇子想要成为皇帝,自己手下能够拥有多

  • 大明两位守边名将,李成梁与戚继光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时期明朝经历了一次中兴,这次中兴中,张居正居功至伟。在经济领域,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赋税结算改为以银两为主。在管理方面,全面实行考成法,明朝吏治焕然一新。在军事领域任用戚继光和李成梁两大将领。那么,这两大将领中,谁才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李成梁和戚继光特点完全不一样,李成梁比较善于进攻,戚继光则比较

  • 乾隆给英国国王的一道圣旨,乔治三世看过后,假牙都笑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创下了中国正统皇帝中的两项最高纪录:一是掌权时间最久,在位60年,禅位后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二是寿命最长,出生于1711年,去世于1799年,享年89岁,在寿命普遍不长的皇帝中,显得十分长寿。乾隆登基后,在康雍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发展汉学,发展农业生产,维稳社会,完善对西

  • 朱元璋落魄时去算命,先生见到他写的字后称: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农民起义虽然爆发了很多次,但是成功的少之又少,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农民出身,他后来还当过和尚,走投无路时更是上街乞讨过。这样落魄悲惨的命运,一度使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也就在这时他正好看见一个算命先生,思虑再三便决定去算一算命,然而算命先生看见他的字立马下

  • 努尔哈赤最长寿的儿子,和继母私通,逼儿杀妻,却成了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代善小时候额娘就死了,没法,只能老爸带,当时的努尔哈赤正在创业阶段,主要工作就是打仗,抢地盘,他从小就在刀尖上长大,很快就成长起来,成为满洲勇士。他是一个天生的将领,冲阵杀敌,在军中颇有威信。为人又很谦和,但正是这样,同时又是个文盲,所以,皇位基本就跟他无缘。毕竟仁不言帝,慈不称王,加上生活作风还有

  • 袁崇焕被百姓食尽皮肉,他到底是功臣还是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不死明会亡吗

    袁崇焕被绑赴京城西市,刽子手用了三天时间,在他身上剐了3543刀,直到皮肉俱尽,袁崇焕仍然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后才气绝身亡。行刑之日,整个北京城万人空巷,大批百姓围观了行刑现场,他们一边痛骂袁崇焕“卖国贼”,一边竞相从刽子手手中买下袁崇焕被割下的皮肉,刽子手割一块,他们就买一块,然后就着烧酒生吃下

  • 和珅除了贪钱,还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特殊癖好,谁都不敢他就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除了贪还有一个更出名的癖好,经典传奇和珅,和珅被嘉庆抄家

    和珅满族人,清朝乾隆时期的朝政把持的重要人物。受到乾隆的宠信,从一介都尉升到当朝首辅。和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乾隆,使用他那机智灵巧,和能说会道的嘴巴征服了乾隆。得到重用,先是侍卫,御前侍卫,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等一系列的官职。总之在一年之内那是连升好几级那是和喝水一样简单,之后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