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两位守边名将,李成梁与戚继光谁更强?

大明两位守边名将,李成梁与戚继光谁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70 更新时间:2024/2/4 12:24:11

万历时期明朝经历了一次中兴,这次中兴中,张居正居功至伟。在经济领域,明朝实行了一条鞭法,赋税结算改为以银两为主。在管理方面,全面实行考成法,明朝吏治焕然一新。在军事领域任用戚继光李成梁两大将领。那么,这两大将领中,谁才是明朝的中流砥柱?

李成梁和戚继光特点完全不一样,李成梁比较善于进攻,戚继光则比较善于防守。这也与两者所处的环境不一样,蓟门一带多山,这里的主要任务是防止蒙古人南下。毕竟跨过蓟门就是明朝的首都北京。辽东的情况不一样,一旦跨过辽西走廊就是一片大平原。这样的地形更有利于进攻方,所以李成梁的主要战绩都体现在进攻上。

辽西走廊

不过,两大名将的成就还是有区别的。李成梁在历史上其地位由于努尔哈赤的原因被拔高了,而戚继光因为抗倭事迹过于亮眼,守蓟门的功劳又被掩盖了。其实要对比两人,戚继光是要远强于李成梁的。

李成梁的战术是以攻代守,还没等敌人靠近就先对敌人发动进攻,并以此战法多次击败蒙古和女真军队。李成梁作战先是以大军阻挡敌军,然后率领精锐骑兵攻击敌人老巢。李成梁把这种战法称为“捣巢”。

比如卓山之战,李成梁命令手下赵完夹击敌军,然后趁着敌军首尾不能相顾直接进攻敌人老巢。这一战俘虏两名首领并斩首580余人。再比如剿灭建州指挥使王杲,就是利用副将杨腾、王惟屏吸引王杲兵力,然后自己带兵进攻王杲营寨。刚好赶上起大风,直接利用火攻攻破营寨。这一战斩首一千一百余人。

李成梁

李成梁虽然进攻打得不错,但与戚继光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甚至可以说李成梁是辽东防务恶化的罪人。李成梁第一个问题就是缺少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法。李成梁的所有战果都是千人以下的小战果,缺乏太亮眼的战绩。

李成梁的战法是利用大军吸引敌人主力,然后率领少量精锐攻破敌方营寨。这样的做法可以摧毁敌人指挥系统或者焚烧敌人后勤物资使他们退兵,但并不能做到完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游牧民族最根本力量就是人,如果不消灭对方人口,只是焚烧物资只能短暂让对方退兵。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成梁虽然不断在辽东取得大捷,但辽东各势力并没有多大损伤。最终结果就是建州女真成为明朝心腹大患。

李成梁的第二个问题是放弃军队建设。明朝后期的部队出现了不同的等级,第一个等级是亲兵。这些武装是将领的保镖,他们装备非常精良且赏赐丰厚。第二个等级是家丁,这部分是作战主力。他们军饷充足且战斗力强悍,对将领非常忠诚。第三部分是标营,他们的作用是当炮灰。由于缺额比较严重,很多时候需要大战来临时补充平民。

李成梁的战法就是利用这些炮灰牵制敌军,然后带着家丁直接攻击对方营寨。战法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军队建设。李成梁从来没有好好训练辽东兵马,只是不断从明军抽调精锐补充自己的李家军。一旦这些精锐遭到削弱,整个辽东防务就变得非常空虚。明朝抗日援朝后,辽东精锐遭到削弱,这个时候李成梁就有点守不住辽东了。

明骑兵

结果就有了下一个问题,随意丢弃辽东重镇。本来李成梁建立的宽甸六堡深入建州,可以很好的监视建州女真的一举一动。但由于李成梁执政后期,李家军军事力量削弱,李成梁就放弃了这些堡垒。整个建州女真慢慢开始坐大。李成梁甚至养寇自重,没有了当初的锐气开始作威作福起来。最终导致整个辽东防务恶化。

相比之下,戚继光让整个蓟门防务为之一新,还创立了车战营。与李成梁不断抽调各卫所精锐不同,戚继光到辽东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兵。戚继光在浙江抗倭的时候就深知明军的问题,所以到了蓟门就给明军一个下马威。

戚继光

他调集三千浙江兵到蓟门,当天正值大雨,这三千浙江兵就这么在雨中淋着一动不动。《孙子兵法》里的“不动如山”被浙江兵贯彻执行到位,这让蓟门兵大为惊骇。也是以这些浙江兵为榜样,蓟门兵也开始重视训练了。

戚继光到蓟门后总结了散兵游勇、邮驿不通、调遣不力、军心离分等七害以及士卒不练之失六、虽练无益之弊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训练蓟门士兵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等科目,甚至各级军官也得跟士兵一样训练。

戚继光自己此时已经贵为二品左都督,竟然亲自在士兵面前示范各种武器的使用,还攀登悬崖,骑马到各处巡视。连主将都这么干了,下属就是不想上也得上。

明朝军人

戚继光在蓟门期间赏罚分明,如果练兵期间成绩优秀就会得到奖赏,相反,如果成绩极差即便是军官也同样会受罚。戚继光非常注重军纪,如果出现打架斗殴、鱼肉百姓、奸淫妇女等问题,肯定是要重罚的。甚至是大小便时间过久,掉队三里以上都要受到处罚。

戚继光最擅长的就是练兵,戚家军就是他一手练起来的。戚继光在训练了一支能打仗的队伍后就编练了新的阵法。鸳鸯阵虽然很精妙,但这个阵法终究只是步兵阵法,面对北方蒙古铁骑还是不大合适。戚继光的车战营就是一个攻守兼备的阵型。每个车战营有士兵3100人,配备大将军炮8门,佛郎机256架,鸟铳512把,火箭15360枝。

如果碰到蒙古骑兵,明军骑兵先与敌军交战,然后慢慢把敌军吸引到车阵前。明军骑兵从车营缝隙退入阵中,步兵上前用拒马挡住敌军,拒马后面是长枪和狼筅。在将敌方骑兵挡住之后,战车上马上利用火器攻击敌军。等到敌军被大量杀伤,明军骑兵再次从阵中杀出攻击敌军。

明骑兵

万历三年正月,蒙古首领董狐狸和弟弟长秃率五万蒙古兵进攻董家口。戚继光从董家口、榆木巅出击迎战,然后让火枪骑兵队从两翼进行包抄。明军一攻一守,打垮五万敌军并追击至北安、聂门一带俘虏长秃。由于董狐狸遭到重创,弟弟长秃又被俘虏。三月初董狐狸带着残军三百多人投降戚继光,北方边境获得长达10多年的平静。

戚继光还十分懂外交,在消灭蒙古军事力量的同时还与蒙古人恢复了贸易。这就是李成梁与戚继光的不同,戚继光确实是一代将才。而李成梁最多是一个军阀,很多时候只是谋取私利而不是为明朝的长远利益服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给英国国王的一道圣旨,乔治三世看过后,假牙都笑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创下了中国正统皇帝中的两项最高纪录:一是掌权时间最久,在位60年,禅位后又当了三年多太上皇,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二是寿命最长,出生于1711年,去世于1799年,享年89岁,在寿命普遍不长的皇帝中,显得十分长寿。乾隆登基后,在康雍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发展汉学,发展农业生产,维稳社会,完善对西

  • 朱元璋落魄时去算命,先生见到他写的字后称: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农民起义虽然爆发了很多次,但是成功的少之又少,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据历史记载,朱元璋农民出身,他后来还当过和尚,走投无路时更是上街乞讨过。这样落魄悲惨的命运,一度使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也就在这时他正好看见一个算命先生,思虑再三便决定去算一算命,然而算命先生看见他的字立马下

  • 努尔哈赤最长寿的儿子,和继母私通,逼儿杀妻,却成了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代善小时候额娘就死了,没法,只能老爸带,当时的努尔哈赤正在创业阶段,主要工作就是打仗,抢地盘,他从小就在刀尖上长大,很快就成长起来,成为满洲勇士。他是一个天生的将领,冲阵杀敌,在军中颇有威信。为人又很谦和,但正是这样,同时又是个文盲,所以,皇位基本就跟他无缘。毕竟仁不言帝,慈不称王,加上生活作风还有

  • 袁崇焕被百姓食尽皮肉,他到底是功臣还是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不死明会亡吗

    袁崇焕被绑赴京城西市,刽子手用了三天时间,在他身上剐了3543刀,直到皮肉俱尽,袁崇焕仍然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后才气绝身亡。行刑之日,整个北京城万人空巷,大批百姓围观了行刑现场,他们一边痛骂袁崇焕“卖国贼”,一边竞相从刽子手手中买下袁崇焕被割下的皮肉,刽子手割一块,他们就买一块,然后就着烧酒生吃下

  • 和珅除了贪钱,还有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特殊癖好,谁都不敢他就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除了贪还有一个更出名的癖好,经典传奇和珅,和珅被嘉庆抄家

    和珅满族人,清朝乾隆时期的朝政把持的重要人物。受到乾隆的宠信,从一介都尉升到当朝首辅。和珅一次偶然的机会遇见乾隆,使用他那机智灵巧,和能说会道的嘴巴征服了乾隆。得到重用,先是侍卫,御前侍卫,户部右侍郎,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等一系列的官职。总之在一年之内那是连升好几级那是和喝水一样简单,之后就是

  • 和珅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他的结局又如何?现在就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死后丰绅殷德,和珅死后他的儿子结局,和珅临死前告诉儿子的几个秘密

    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和以上情况一样,只是一个名字,并没有姓氏。而丰绅殷德姓氏为钮钴禄,全称为钮钴禄·丰绅殷德,和珅完整的名字叫做钮钴禄·和珅。丰绅殷德是和珅之子,满洲正红旗人,在其5岁时乾隆赐名丰绅殷德,意为福禄兴旺之意,原来的你名字已经失考了。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和珅伏法,丰绅殷德因为娶了乾隆

  • 康熙为了雍正皇位,圈禁胤祥十年之久,帝王的御人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为什么圈禁胤祥,康熙如何保证皇位传给雍正,康熙与雍正的帝王之术

    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侠肝义胆的十三阿哥胤祥。所谓英雄仗义,侠士风流,十三阿哥胤祥他全占齐。了。十三阿

  • 乾隆南巡雨后摔倒,送行的官员都不敢上前,最后是他把乾隆扶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南巡的真实故事,乾隆王朝南巡视频完整版,宰相刘罗锅乾隆南巡

    分开时,乾隆预备乘船南下,可上船时却产生不测事情。由于那时正值雨后,路径泥泞,乾隆一不警惕,竟然摔倒在地。见老皇帝摔倒,送行的官员心都提到嗓子眼,但没有一小我敢上去扶持乾隆,唯恐乾隆责怪本身。清朝时代,皇权独尊,皇帝时辰都要在臣子面前保持高尚与神圣,如许臣子们更不敢扶乾隆,扶了岂不是陪衬出皇帝的为难

  • 侵略者抢圆明园时,意外发现了一件东西,透露了大清灭亡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十月,嚣张的英国人和法国人挎着洋枪推着大炮,从大沽登陆一路冲杀占领了大清的都城北京。最让人痛惜的是他们对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抢劫后,临了还放了一把火,把偌大一片园子,烧了个精光。这是一把耻辱的大火,把大清国烧的遍体鳞伤。然而,就在英法联军对圆明园洗劫的时候,几个英国小兵在一个库

  • 清朝一男子娶了自己妹妹,生下6个儿子2个女儿,其中一个留名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近亲(或称亲缘关系)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如果他们之间通婚,称为近亲婚配。近亲婚配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基因,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