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的一次“败家投资”,却让大宋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宋太宗的一次“败家投资”,却让大宋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81 更新时间:2024/1/21 2:39:20

而一切的大富国梦的开始,皆是由一个男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投资”,让大宋走上了商旅兴国之路。这个男人就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

也许他的一生在和他哥哥宋太祖相比,稍显逊色,但是纵观宋家朝,他的的确确让大宋富了起来。

宋太宗遍求南洋诸宝,宋朝开始富裕

咱们现在都普遍流行网购,还可以进行海外淘。买买买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即可如你所愿。这也就是在现在,以前别说海外买东西,国内购物都成问题。可是在宋朝,就有人实现了“人肉淘宝”,可以足不出户就享受购物的乐趣,而且还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人就是宋太祖赵光义。他传奇的一生不是从四方征伐开始的,而是从购物开始的。

北宋初年,刚刚结束了五代的战乱纷争,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土地也需要恢复活力。可是那时的大宋王朝最大的短板就是没钱,不光发展生产需要钱,北上抗击辽也要钱,奉养官吏也要钱。

这时候宋太祖想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解决办法,就是派人到国外给自己买买买,堪称宋版淘宝,来一次愉快的海外淘。据说是“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买了海外各国的珍宝。

当时前瞻性不足的的民众就很不满,国家都这么穷了,皇帝还要败家,直呼大宋要亡矣!但宋太祖赵光义可不是一般人,却积极地外界放出信息——大宋很安定。他这一弄国内很是骚动,可国外早已山雨欲来风满楼,都知道大宋就是一个字“富”,从此,海外四方的商贾都风起云涌,都来大宋做买卖。

不来不要紧,一来就跑不掉了,光商税大宋就已经赚得满钵满盆了,“禁榷”和“博买”制度的实行让大宋躺赢,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可见一个幸运的王朝遇上一个对的皇帝是多么的重要,而每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笔产出,无论刚开始多么的匪夷所思,结果会让人大开眼界。就像宋太祖的“购物癖”,谁能想到打开了财富的大门呢?

市舶司,外贸总长,宋太祖格外要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市场的存在就有市场,反正总归无论干什么都有一个管理者。大宋的贸易往来也是如此。挑选市舶司使时,宋太祖就没少下苦功夫,但凡要派任广州市舶司使,必须要经过重重考核,选用了差额择选,三名候选人每一位都要有三名官吏联保。

经过枢密院的考核后,还要进行一轮长达三年的考核,查究其是否有无贪污受贿,待到三年期满,若果真严己守法,则升为正式编制。繁琐的过程体现了大宋皇帝对商贸的高度重视,而每一丝一线的剪裁目的都是为了“衣服”有一个更华丽的呈现。

广州市舶司的成功设立,运转。让宋太祖看到了希望,他迫不及待地在东南沿海一带推广了此模式,并且卓有成效。大宋的大门完全给世界敞开了,这是一份自信,也是一种包容。

起初的市舶司使是由地方官吏兼职的,而后来逐渐成了专职官吏,并且整个市舶司也成了专门机构。国家对于此建设的高度建设,不仅稳定了整个商贸市场,还让北宋的商贸远超盛唐,商人的处境也能够得以改善。

可以说从一个念头到种子生根发芽,市舶司的成长见证了北宋的新兴始富,也让宋太祖成了一位值得后人玩味的皇帝。

: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大国的诞生

宋朝的开海贸易不仅引来了海外人,还让国内的商人能够出海贸易。还有相应完备的条例来管理出海商贾。可以说大宋出海进行贸易往来的人就是普通的沿海居民,朝廷是绝对不容许进行民间的走私活动的。

因此,会给出海商民编制,形式上是官方的,但实际上也在控制着他们。要知道宋朝的一大部分税收就来自商税,这些出海的商民回来后还要进行交税,以保证积贫积弱的大宋能够运作。

此外,由于指南针在航海中的运用,和相对发达的造船技术。使得宋朝成了商贾王朝。由于船的载量大 坚固 航程远,使得大宋迅速成了一个海洋大国。几乎可以说十有九商。

所贩运的货物也大多是丝绸和瓷器。这些精美的工艺品远销日本,印度 一直到波斯诸国海岸及东非埃及。受到了欧洲贵族的青睐。谁若是拥有宋朝的瓷器,穿着丝绸,说明他的身份的尊贵和非同凡响。

而且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宋代瓷器出口量空前绝后,在整个封建王朝当属第一。巨大的出口量,瓷器给古老的中国赢得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瓷国。

所以,由于那时宋朝的路上商贸不通,若想经商致富,便只能走水路,一走水路,便会下海,因此从那时起,下海经商风靡一时,直至今日,这一说法还在广泛使用,这是大宋气象。

宋商所行之所,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国的欢迎,这是有商贸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大宋开辟了国际贸易化的产地,使得宋朝能够输出商贸文化,主张国际贸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小结:

从宋太祖的海外淘,到市舶司的完善与推广,再到瓷国形象的出现。这个让世人看起来积贫积弱的宋朝,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富强路线,也许他的强大不在军事,可他实实在在的富过,而且一梦千年,说不尽的宋家情,唱不完的大运河,望不到天际的大宋商旅行船。

下海经商,永远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对于宋太祖赵光义来说,它是求富之路,它也的确是一条文化之路。宋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赚钱,还有文化交流,宋朝也绝不是一个只看钱的朝代,它的开放就是一种包容的文化,是一种大度的胸怀,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尽传奇的神奇历史宝藏。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袭人送给宝钗的7个投名状,都是什么?(2)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继续这个话题,袭人向薛宝钗递投名状。 第三个投名状是,让薛宝钗在宝玉房里绣鸳鸯。 王夫人因为袭人苦劝宝玉远离坏人,亲近好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获得了王夫人的首肯。王夫人把宝玉交给了袭人,让袭人保全宝玉。也就是让袭人监视贾宝玉和林黛玉,避免他们有做鬼儿的事儿。王夫人投桃报李,提拔袭人为准姨娘。薛宝

  • 宋代一尼姑“阴阳双体”,祸害了上百人,真身被戳破后判斩立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宋尼姑奇案,尼姑刘月婷为什么杀人,九华山尼姑照片

    尼姑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都是善良淳朴,为他人着想,更重要的是尼姑庵中普遍都是女性,但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的介绍的尼姑,并非我们刻板印象中的尼姑。因为她的性别不仅仅不是女性,就连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令人厌恶至极的,她凭借着自己尼姑的身份,祸害了上百人,但幸运的是,这中披着羊皮的狼并没有逍遥法外,而是受到了相

  • 《天下长河》孝庄怒回康熙那番关于谣言成历史的话值得读史者警醒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当康熙陪自己非正式名义上的额娘溜马时,这个被顺治废掉、头脑有点不清醒的皇后大概是想起当年被顺治冷落,董鄂妃却获独宠的事来,于是忽地吃起醋来,说了句“姓董的那个小狐狸”。尽管国史馆中对顺治后宫的记录有限,顺治的妃嫔中姓董的也不止一人,但能获顺治专宠、令其他妃嫔甚至皇后妒忌的只有董

  • 宋朝经济发达,要是家里没儿子,女儿能继承财产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因朝而异的。宋朝,国家政治的统一与繁荣的商品经济引起了宋朝法律与社会秩序的复杂化,使其更加发展和完备。由此带来的女性的财产继承权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中国法制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宋朝人要是没儿子,女儿能继承财产吗?一、宋代女性财产权的确立——因袭唐代,系统完善“

  • 康熙王朝:康熙提拔的九门提督,在扳倒鳌拜后为什么没有戏份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根据吴六一的人物形象,他的原型应该是——吴六奇。《康熙王朝》中,吴六一绰号“铁丐”,而吴六奇绰号正是“铁丐”。吴六一在扳倒鳌拜之后被康熙封为两广总督,而历史上的吴六奇虽然没有扳倒鳌拜的经历,但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吴六奇少年时即文武双全,但嗜酒好赌、不务正业,以致沦为乞丐。后来在浙江海宁遇到了名士

  • 朱棣迁都之后,为何不撤销南京六部,而且官员俸禄依旧从南京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迁都后的南京,朱棣给大臣的俸禄是多少,朱棣迁都事件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为什么朱棣在登基之后,还要选择搬到北京去呢?这主要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明朝在朱棣时期,虽然说是相当强盛的,但是此时的北方,依然存在着不少游牧民,专门侵扰边境,影响明朝的经济。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之下,要是还是定都在南京,那北方边境传来的情报早就过时了。然而要给边境的将军们放权的

  • 清朝最倒霉的太监,净身之后昏迷了3天,醒来之后发现大清被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时期最著名的太监,清朝灭亡后的太监下场,清朝最可怕的太监

    这个人就是孙耀庭,他是中国最后一名太监,他的经历可谓见证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他家有4个弟兄,但是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日子十分贫苦,后来他的父母甚至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早想把孙耀庭送去当太监。几年后,军阀袁世凯演出了称帝丑剧。此剧虽然顷刻散场,但封建主义的幽灵仍然游荡在神州大地,住在养心殿的

  • 朱元璋剥橘子给儿子吃,马皇后知道后却大惊失色:你爹要杀你快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34位功臣名录,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和陈友谅

    在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了。作为一个开国帝王,他前半生四处征战,历经艰辛,才开创了大明王朝。作为父亲,朱元璋虽然严厉,但也有父亲慈爱的一面,尤其对于长子朱标,更是寄予厚望,可是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变得比以前更加凶残。有一次,朱元璋给儿子朱棣剥橘子,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是马皇

  • 曾国藩:聪明人从不说的6句话,早点知道,小心祸从口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聪明人从来这不说六句话,到底是哪六句呢?这第一句是“人活着,少说直话”,这一看就很明白了,直白的话真的会令人讨厌,哪怕是真话,也是会招人烦感的,这种就叫出力还不讨好,所以直话能少说就少说,哪怕委婉一点的说出来,只要不伤人与人之间的和气。第二句呢“人活着,少说胡话”,胡话那

  • 宦官当道:明朝太监是如何走上权力的巅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史中,出了很多有名的太监,如秦朝的赵高、东汉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大唐的高力士、明朝下西洋的郑和、刘瑾、魏忠贤等。对于皇权来讲,太监只不过是有情感的工具而已,或者说是工具人。中国历朝历代大多借鉴赵高乱政亡国的教训,都明确规定太监不得干政。但是明朝却是个例外,明朝太监不但有权,还擅权专权,甚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