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清朝皇帝只能在皇后寝宫住宿而不能住在妃嫔寝宫?有何缘故?

为何清朝皇帝只能在皇后寝宫住宿而不能住在妃嫔寝宫?有何缘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44 更新时间:2023/12/17 11:21:48

即便如此,愉妃也只能在乾隆的寝宫中待一炷香的时间(大概等于三十到四十分钟),时间到了就会有敬事房的太监在寝宫外提醒乾隆该离开了。这就是因为清朝的皇帝在紫禁城中按照礼法规矩是不能留妃嫔晚上与皇帝住宿,皇帝也不能在妃嫔寝宫住宿的,只有宠幸的时候才能过来,完事之后就必须得离开,否则就有违祖制,是对祖先制定的规矩的不敬。

清朝的皇帝住宿并不自由,主要是承袭于明朝的制度,而且比明朝更加严苛

都以为皇帝后宫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帝晚上想住哪住哪,其实这个想法不适用于明清时期的皇帝,明清时期的皇帝人身并不自由,他们可不是晚上想住哪就住哪,更不能想找谁住宿就能住的,尤其是清朝的皇帝比明朝皇帝规矩更多,更加严苛。

清朝在入关之前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没有这么多规矩,但是随着清朝入关,清朝的统治阶层逐渐被汉化,因此儒家的礼法在清朝统治阶层也十分受到重视。

在制度上清朝基本承袭了明朝的制度,而清朝的宫廷规矩又在明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因此清朝的宫廷规矩比明朝还要繁琐严格。

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由于担心子孙后代沉迷女色,更是制定出了皇帝身边不得有宫女服侍的规矩,因此清朝历代皇帝身边只有太监服侍,宫女只能去服侍后妃这些女主。

清朝皇帝不仅不能碰宫女,连晚上住宿自由都受到限制,清朝的规矩是皇帝可以召妃嫔侍寝,但是侍寝结束后,妃嫔必须回自己的寝宫,而皇帝不能留宿,更不能去妃嫔的寝宫住宿,住宿的话皇帝只能在自己的寝宫或者去皇后的寝宫。

其实这条皇帝不得在妃嫔寝宫住宿的规矩还得追溯到明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身上,在明朝嘉靖皇帝之前,皇帝晚上想在哪个妃嫔寝宫住宿是不受限制的。

嘉靖在位初期还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嘉靖新政的局面,但是嘉靖的转变主要在于中后期,他在中后期开始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怠政长达20余年,而让他如此转变就在于嘉靖中期发生的壬寅宫变事件。

在事发当夜,嘉靖住到了爱妃曹端妃的寝宫翊坤宫中,这一夜也让嘉靖毕生难忘,曹端妃手下的宫女和另一位宠妃王宁嫔手下的宫女联合要勒死睡梦中的嘉靖。结果嘉靖没有被勒死,被闻讯赶来的方皇后所救。

事后审讯得知系王宁嫔不得赏赐,再加上嘉靖平日残暴多疑,经常杖责宫女,因此王宁嫔就指使宫女想弑杀嘉靖。最终这件事以嘉靖下旨将王宁嫔、曹端妃以及宫女杨金英等人全部诛杀结案。

历经这件事之后,从此嘉靖变得更加多疑不再信任别人,他开始独居西苑潜心修道。他为了避免后世子孙再有自己这种遭遇,他又定下了后世皇帝要么独居自己寝宫,要么只能在皇后寝宫住宿的宫廷规矩,总之不能留宿妃嫔或者在妃嫔的寝宫留宿。

也就是从嘉靖之后皇帝们就失去了住宿自由,从此之后皇帝想要宠幸哪个妃嫔,那就只能把她召到皇帝的寝宫来,完事之后再让妃嫔回到她自己的寝宫,总之妃嫔不能留宿到皇帝的寝宫,皇帝也不能再留宿到妃嫔的寝宫。

嘉靖提出的这个规矩在当时受到了朝臣们一致的拥护,毕竟这个规矩可以避免皇帝沉迷女色,朝臣们当然愿意吹捧和赞成,于是从此之后明朝宫廷就有了这条规矩。而清朝承袭的是明朝的制度,清朝统治阶层认为这条规矩很不错,确实可以防止皇帝沉迷于女色,所以这条规矩也被保留下来。

顺治皇帝又在嘉靖皇帝的这条规矩制定了皇帝身边不得有宫女服侍的规矩,杜绝了皇帝随意宠幸宫女,也避免了皇帝沉迷女色。

此后清朝历代皇帝都严守这些宫廷规矩,按照清末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的宫廷规矩,他就写到过在清朝宫廷中的宫女主要是服侍后妃这些女主,皇帝起居必须只有太监服侍。宫女在宫廷中活动办事,必须得两名宫女同时行动才行,清朝的宫廷规矩是禁止宫女单独在宫中活动。

按照溥仪的回忆他在13岁时向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去请安,当溥仪进屋之后,服侍瑾妃的宫女就必须主动退到屋外,只留下一位年老的嬷嬷服侍瑾妃与溥仪说话。从溥仪的回忆就能看出来,清朝的宫廷规矩有多么严苛,连13岁的小皇帝都不许与宫女接触,就是为了防微杜渐。

清朝皇帝如果想宠幸宫女,必须是由内务府或者皇后再或者皇贵妃推荐侍寝才能纳其为妃,而且皇帝宠幸宫女时必须由内务府统一备案登记才行。

所以清朝的宫廷规矩在明朝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严苛,清朝的皇帝晚上不仅住宿不能自由,宫廷规矩的约束还更加严苛。

清朝皇帝不仅住宿不自由连妃嫔侍寝都有时间限制

不光清朝皇帝晚上住宿不自由,就连召妃嫔侍寝的规矩流程也很繁琐。清朝妃嫔侍寝流程通常都是每天晚饭前由敬事房的总管太监递上一个托盘,这个托盘里装的是这晚准备侍寝的妃嫔名牌,如果皇帝想让谁今晚侍寝,就会把牌子递给敬事房总管太监。

然后皇帝就开始享用晚膳,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就会立刻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被翻牌子的妃嫔,在皇帝用晚膳期间,被翻牌子的妃嫔就得立刻沐浴洗漱准备侍寝,皇帝晚膳小憩之后,被翻牌子的妃嫔就得过来侍寝了。

翻牌子也是有讲究的,不像清宫剧中演的还会把皇后的名字也放到翻牌子的托盘中,其实在真正的清朝历史上,皇后的名字是不会出现在牌子中。因为皇帝如果不想翻牌子他就只有晚上独居或者去皇后寝宫住宿,所以皇后的名牌是不会出现在托盘中。

而且皇后的权力还很大,皇帝翻牌子的妃嫔名牌必须经过皇后的凤章签盖才能生效,才能被敬事房太监把名牌放到托盘中供皇帝挑选。也就是只有皇后批准让谁去给皇帝侍寝才行,皇帝才有机会翻这个妃嫔的牌子,皇后如果不准,那这个妃嫔就没机会,所以皇后也不需要参与翻牌子。

清朝的皇后拥有如此大的权力还得是始于康熙时期,皇后能有权力替皇帝筛选侍寝妃嫔这种事情在顺治时期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顺治十分不喜欢母亲孝庄太后给他册立的两任皇后,所以他不可能赋予皇后这种权力。

顺治的儿子康熙就不同了,虽然康熙的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与康熙属于是政治婚姻,可是两人婚后感情很深厚,康熙十分尊重孝诚仁皇后,在祖母孝庄的许可下,康熙为了表示尊重孝诚仁皇后特意定下了皇后有权力替皇帝遴选侍寝妃嫔名单。

康熙对孝诚仁皇后的感情极为深厚,后来孝诚仁皇后在生育太子胤礽时早逝,康熙每逢她的忌日都不会召妃嫔侍寝,晚上康熙甚至感念孝诚仁皇后而哭泣,这种情况一直到康熙晚年才有所改变,足见康熙对孝诚仁皇后的感情之深,所以康熙为了孝诚仁皇后定下了由皇后替皇帝遴选侍寝妃嫔名单的规矩。

清朝的妃子侍寝时,规矩也比较多,清朝的宫廷规矩凡是侍寝的妃嫔都要一丝不挂,然后由宫女卷入大氅裹好,再由敬事房的太监们把妃嫔抬到皇帝寝宫侍寝。妃嫔来到皇帝寝宫后,敬事房的太监们把她裹着大氅放到皇帝的龙榻上后就退出到屋外,之后妃嫔就可以从大氅中由床尾逆床而上爬到皇帝身前,随后两人就进入“战斗状态”。

当皇帝在屋内辛苦耕种时,抬妃嫔的太监和帮着裹妃嫔的宫女以及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在屋外等候,敬事房的总管太监还得替皇帝负责计时,一炷香的时间敬事房总管太监就得在屋外提醒皇帝到点了。

之所以会有敬事房总管太监提醒皇帝办事的时间,这个规矩也是因为怕皇帝过度沉迷被掏空身体,所以才会对皇帝的办事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规定,通常情况下清朝皇帝的耕种时间大概就一炷香的时间。

因此就这么来看清朝皇帝的耕种时间十分珍贵,这个计时时间是从抬妃嫔的太监们退出到屋外开始计时,这也就意味着两个人基本没有太多的前戏时间,直接就得直奔主题了,在时间到了之后,敬事房的总管太监就会在屋外高喊:“皇上,是时候了。”

当然,这个喊点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喊第一次时,如果皇帝意犹未尽可以不用理会,大概过个一盏茶的时间(相当于五到十分钟左右),敬事房总管太监会喊第二次,如果皇帝还没尽兴也可以不用理会,再过一盏茶的时间,敬事房总管太监就会喊第三次,当敬事房总管太监喊到第三次时,皇帝就必须穿衣下床了,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俗语由来。

皇帝穿衣下床之后就会让宫女进来服侍妃嫔,帮她裹入大氅之中,再由敬事房的太监们把她抬回她的寝宫。妃嫔被抬走后,敬事房的总管太监会进来请示皇帝“留还是不留”,这意思就是皇帝刚才播种出去的种子要还是不要果实。

如果皇帝说不留,那么总管太监就会派专门的嬷嬷到侍寝妃嫔的寝宫按其后股穴道,让皇帝留在她体内的“龙液”即刻排出,这样侍寝妃嫔怀孕的概率就很低了。如果皇帝说留,那么敬事房总管太监就会执笔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宠幸了某某妃嫔,将来如果妃嫔怀孕了,这就是受孕记录,内务府会专门派人来核实查对的。

妃嫔给皇帝侍寝其实也不都是耕种之事,有时候皇帝也会专门召一些与自己聊得来的妃嫔聊天,就像81岁的乾隆召79岁的愉妃侍寝,还有60多岁的康熙召60来岁的雍正老妈德妃乌雅氏侍寝一样。按照清朝宫廷规矩,年过五十岁的妃嫔就可以不用再侍寝了,但是皇帝还破例找她们,说白了就是找她们聊天谈心,拿她们当老来说话的伴侣一样,不存在那些激情的事情了。

写在最后

所以清朝的皇帝很不自由,宫廷之中规矩繁琐复杂,皇帝还得按照规矩来,虽然规矩对皇帝束缚的很厉害,但是还没有哪个清朝皇帝敢冒着违反祖制的名头擅自更改宫廷规矩,清朝的皇帝基本也就都忍了下来。

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清朝的宫廷规矩仅限于在紫禁城中执行,如果皇帝离开紫禁城去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或者圆明园等皇家度假休闲场所,那就不用遵守这些宫廷规矩了。

因此这就能明白了为什么康熙和乾隆都喜好游江南,或者没事就去避暑山庄,而雍正虽然勤政没出过远门,但却独爱在圆明园居住,就因为只有他们离开紫禁城才不用遵守这些繁琐复杂的宫廷规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满江红》:假如刘备、关羽、张飞,穿越宋朝当个效用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即将上映,沈腾将“效用兵”这个宋代士兵的专用职称也进入了大众视野。为了让大家从那些半文不白、生搬硬套、虚头巴脑、概念混淆的名词解释中解脱出来。今天,老白就借用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的大名,让他们以穿越者的身份到宋代当一次效用兵。以他们的身份和际遇,讲清楚“效用兵

  • 贾国涛:《何以简约——透视宋代金银釦瓷“活”的器用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透视宋代金银釦瓷“活”的器用观念贾国涛重庆大学副教授摘要:金银釦瓷以洗练莹润的瓷体、筋骨流光的釦形的完美结合堪称宋瓷中的宋瓷。宋初将金银釦瓷替代金银器皿实现了内廷生活的器用更易,与之相应的“官家样式”及造作制度随之形成,并以“美之典范”引领时代乃至东亚文化圈的日用风尚。透过宋代金银釦瓷三百余年盛

  • 农民挖土挖出清朝古墓,女墓主死相诡异离奇,专家:曾在棺中复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千年古墓挖出46具少女尸骨,可怜女子深陷古墓多年后被挖出,古墓挖出46个女孩尸骨还原

    大家都信以为真,十分害怕,这里便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禁区”,直到后来,村子决定修路,几个大胆的村民在这片禁地上挖土,时不时会挖出几块青砖,顺着青砖往下挖,这一挖便发现了一面墙,凿开后,一股阴气扑面而来,两个棺材也显露在大家眼前。发现古墓随后,大家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村里便联系了有关保护部门,考古队之后

  • 景致记录:明朝末年广西南丹州沿途动荡不堪,纵有锡矿,难留居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全球锡矿缺口有多大,广西明朝地图,广西锡矿最多的地方

    (公元1638年)三月二十,徐霞客等村里派脚夫,从细雨霏霏的清晨,一直等到上午,才有脚夫扎了一乘轿子来。徐霞客与顾仆等人翻山越岭,穿过遮蔽道路的茅草,下到山坞底,小溪在坞底自南流向北。顺着溪流的大路有两条,一条朝南通往锡矿,一条往北通往南丹州。他们涉过小溪,向西登上横亘的山岭。山岭东侧道路旁,无数形

  • 正史中的甄嬛究竟有多惨?嫁给雍正为妾,死后拒绝与雍正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崇庆皇太后(也就是《甄嬛传》中的熹贵妃甄嬛。历史上的甄嬛出身卑微,长相也不出色,嫁给雍正后也只是和奴才不多,并不被雍正宠爱,只因她生了个好儿子弘历,也就是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她才母凭子贵成为清朝最长寿的皇太后。不过让人不解的是,她竟然拒绝与雍正皇帝合葬泰陵地宫。那么她为何会这样呢?她又

  • 《水浒传》中卢俊义的老婆贾氏私通管家,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许打死你你都不会相信,你的仆人李固和你的娘子贾氏会在你这个太岁头上动土,出其不意就给你戴上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你对这个李固,可真没得说。你不仅救过他,又养着他,再抬举他,还信任他,“一应里外家私,都在他身上”。受人点滴恩,必当涌泉报,你给他的可是天造地设之恩,别

  • 《雍正王朝》,八阿哥低估了康熙对太子的“偏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王朝康熙对皇子评价,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康熙和雍正哪个更强

    《雍正王朝》,八阿哥低估了康熙对太子的“偏爱”!剧中因为“张五哥顶罪”一事,康熙决定整顿刑部,这时候老八和老四都想领这份功,可同时也知道差事难当,便去请教他人。八阿哥请教的是佟国维,八阿哥一直在犹豫,他怕此事牵扯到太子,而佟国维给的建议是皇上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皇上急需一个人出来帮忙整顿刑部,而

  • 成吉思汗究竟长什么样?可能谁也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人说,成吉思汗的相貌,不就是历史课本上我们大家都看到过的那副画像吗?他脸庞方圆而丰满,脸色红润,耳朵大而且厚,眼神敏锐而犀利,充满火力,白色胡须,神情庄重,慈祥,威严。我告诉大家,你们都错了,那副画像是成吉思汗死后画的,生前画的一张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就从成吉思汗生前四不遗嘱开始说起。成吉

  • 清朝入关后最大的危机,八旗军被打的一溃千里,差点退回关外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努尔哈赤的儿子把国号后金改成了大清,这也是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了。一六四四年,大清部队攻破了明朝的防线,自此,明朝灭亡,中原迎来了新的霸主。一六六九年,康熙上位了,他年纪仅仅十五岁就想法把鳌拜抓住了,而且之后又是平定叛乱,可以说是把自己的政权巩固的十分坚牢。但是清朝刚刚崛起的时候,女真族

  • 明朝有庞大的寄生集团是个严重的问题,可有比这个更严重的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有多少寄生集团,明朝灭亡时如何治理瘟疫,明朝超一流武将集团

    后来,皇帝也把官田变为私产。天顺三年(1461年)司礼监曹吉祥和养子曹钦发动叛乱,被镇压下去后,没收了他的庄田,作为官田。宪宗即位就用这些土地建立皇庄。当时给事中齐庄就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朱见深对这种正确意见不予理睬。到弘治二年,根据户部尚书李敏所奏,京畿皇庄有五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