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22大名将: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上)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22大名将:为什么在历史上存在感这么低?(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25 更新时间:2024/1/13 21:14:40

小编认为,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点:

1、这段时期的历史存在感很差。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上承西晋下接隋朝,共经历二百多年的乱世,时间虽然不短,但这段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小朝代,或者说割据政权变化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其中的一些乱子根本就理不清,如果不是专业学者的话可能看过一遍也看不懂,尤其是后来出现了十几个政权感觉比春秋战国还要乱。

估计是太过繁杂,所以这一段乱世在很少被提及。

2、没有演义小说的支持

仅仅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时期大家为什么都耳熟能详?甚至还出现了众多的三国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三国演义》等演义小说的出现,像其它朝代,汉朝有楚汉争霸,隋朝有《隋唐演义》,就连五代十国也有《残唐五代史演义》,而南北朝时期有什么?除了乱还是乱,没有演义小说的支持,大家怎么会对这么一个乱世感兴趣呢?

3、被误解的朝代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人们对这一段时期有一个误解。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审美变化的四大转折点之一,这一时期不仅女子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男子也不遑多让。这一时期男子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崇尚阴柔之风。

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所谓“名士”也带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是赤身行为的创始人,刘伶也是有名的赤身行为艺术家,他们动不动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脱衣舞,“裸袒箕踞”、“脱衣裸形游走”。

这样的一个时代怎么能出张飞项羽这样够爷们的猛将?于是南北朝名将就这样被坑了。

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盘点一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二十二大名将,以正视听。

一、尔朱荣

尔朱荣,契胡族,北魏名将、权臣。

尔朱荣早年袭封父位,担任第一领民酋长,成为很有地位的部落贵族。他招兵买马,壮大力量,将女儿嫁给孝明帝元诩,镇压农民起义。孝昌二年,尔朱荣举兵袭取肆州,自置官吏,成为一方军阀。武泰元年,得知孝明帝被胡太后毒杀,于是率军南下,迎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专断朝政。

尔朱荣虽然政治上比较幼稚,却是一个军事强人。在短短数年内,他扫灭葛荣、平定河北、击破南梁、荡平关陇,实现北魏国内的再统一,功劳甚大。凭此功劳,他强迫孝庄帝拜他为大丞相、大都督、天柱大将军,但这些都未能使尔朱荣满足,他进一步指使元天穆向皇帝请求“九锡”的封赏,随时准备谋朝篡位。

公元530年,尔朱荣不顾夫人和幕僚多方劝阻,一意孤行前往洛阳,孝庄帝以皇后生子为借口,邀请岳父入宫探视,并在暗中埋伏下大批杀手。尔朱荣不知是计,果然便兴冲冲地奔赴皇宫,结果在朝堂之上被乱刀砍死,时年三十九岁。

二、慕容恪

慕容恪是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四弟,被誉为十六国第一名将,其一生未尝一败。他执掌前燕军政时期,前燕所有的军事行动全部获胜,366年去世时,前燕据幽、冀、并、平四州之地,人口千万,是当之无愧的北方第一强国。

338年,十五岁的慕容恪第一次出征就以三千骑兵大破石虎,“恪乘胜追之,斩获三万余级。”

338年,慕容恪再次击败后赵大将麻秋,“皝遣子恪伏兵于密云。麻秋统众三万迎辽,为恪所袭,死者十六七,秋步遁而归。”

341年,慕容恪屡破高句丽军,使其不敢再入燕境。“慕容恪至平郭,抚旧怀新,屡破高句丽兵,高句丽畏之,不敢再入燕境。”

344年,慕容恪随慕容皝攻宇文逸豆,攻克紫蒙川,逸豆败亡漠北,平宇文部。

345年攻高句丽,拔南苏;346年2月攻扶余国,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352年,慕容恪连环马大破冉闵,灭冉魏。“闵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余里,朱龙忽毙,为燕兵所执。”

356年克广固,平段龛之乱,“恪遇龛於济水之南,与战大败之,遂斩其弟钦,尽俘其众,恪进围广固,克之。”

365年与慕容垂攻洛阳,一月克之,俘扬武将军沈劲。夺取洛阳后,又略地至崤、渑,关中大震,秦王符坚亲自到陕城进行防备。

此外,慕容恪人品贵重。他打仗不愿多牺牲士卒,即便是所俘敌将也不肯轻易杀害;他治军严苛,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得人民爱戴;他对待兄弟、同僚也多有爱护之举。当年慕容垂劝他杀死一同辅政的太师慕舆根,被他严词拒绝,后来慕舆根诬告慕容恪谋反,慕容恪也怕别人误以为他打击政敌,也忍住没有发作,直到后来慕舆根想裹挟太后和幼主回龙城老家,慕容恪才忍无可忍,奏明皇帝,明示罪状,将慕舆根及其党羽杀死。

三、陈庆之

陈庆之是南北朝历史上最具“玄幻”色彩的名将,毛主席在读《南史·陈庆之传》时曾满含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陈庆之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41岁那年,陈庆之受到梁武帝的重用,出任武威将军,开始领兵对外作战。

520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梁,梁武帝派陈庆之去接应,完成任务后又让他率军护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北魏二万大军抗拒,陈庆之率军二千大破之。

527年,陈庆之随领军将军曹仲宗攻打魏国的涡阳,北魏派常山王元昭率兵十五万增援。陈庆之率二百兵卒奔袭四十里,破魏前锋三万。然后陈庆之回师据守涡阳城,史载,自春至冬,陈庆之又与攻城的魏兵,打了“数十百战”。后来北魏在涡阳城周围修筑起十三座堡垒,被陈庆之先破了四垒,然后将四垒俘虏,全部割去双耳,威慑敌兵,“敌军胆寒”,又鸣金击鼓,奋勇进击,魏兵大败,“涡水为之塞流”。

同年,魏国大乱,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他回魏国为帝。魏军以七万精兵,分筑九垒抗拒陈庆之。陈庆之从早到午仅半天的时间就攻陷了三垒,魏兵退。魏济阳王元晖业以两万兵来救,又被陈庆之击败,晖业被擒。

北魏又派出大量援军,据守荥阳。陈庆之军中很恐慌,他对众人说:“我等才有七千,贼众四十余万,今日之事,意不图存,须平其城垒。”史书有载,陈庆之亲自击鼓,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登上了城墙。“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入城后,又被围,陈庆之率精兵三千大破之,魏军逃散降服。

史载,陈庆之护送北海王元颢以来,“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民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四、韦睿

韦睿,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

韦睿指挥果断,谋略过人。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小岘城。魏军出千人在门外布阵,诸将皆认为梁军远来疲敝不可进击,独韦睿以为,击败这些“勇悍之人”可一鼓作气拿下岘城,于是力排众议,率军出击,果然小岘城一战而定。

同年,韦睿又进军合肥,结果久战不下,他在考察四周山川地势后,决定引肥水灌城,最后大破魏军,斩俘一万余人。从此北魏人对其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

钟离之战,韦睿以20万梁军大破北魏百万大军,取得了“南北交战以来南朝未有之大捷”,稳定了新生的梁国政权,史家称“钟离之胜,功盖淝水”。

除了军事水平,韦睿为人所称道的还有他的稀世风度,史载韦睿爱兵如子,“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而且韦睿一生廉洁,家无余财,但对亲朋故友却颇为大方。

毛主席也对韦睿颇为赞赏,他对韦睿的批语有二十五次之多,除了特别推崇的“仁者必有勇”以外,还有像“躬自调查研究”、“机不可失”、“以少击众”、“善守”、“不贪财”等等这一类的批语,并多次提到:“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

五、斛律光

斛律光,字明月,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史书称他“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17岁时便于阵前生擒北周长史莫孝晖,被任命为都督。21岁时跟随齐世宗打猎,一箭射中一只大雕的脖颈,被时人称为“落雕都督”。杜牧有诗赞曰:“落雕都尉万人敌,黑槊将军一鸟轻。”

天保三年,斛律光做为先锋官率军出塞,多次败敌,“掳获甚多”;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俘获千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率五万步骑援救宜阳,在宜阳城下大败北周大将纥干广略,“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

自北齐立国后,斛律光与北周接战二十余年大小数百场仗,几无败绩,是南北朝时期最出名的战将。

不过后来斛律光因得罪北齐权臣祖珽和穆提婆等人,被昏君高纬所杀,本来有斛律光在,北周是不会也不敢兴兵伐齐的。关于这点,武帝宇文邕日后在攻破邺城后也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就连李世民都说“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

斛律光虽然勇武,却是一名实打实的智将,“智勇兼备”,用智不用力。

六、慕容垂

慕容垂,十六国后燕的开国君主,一代名将,有“战神”之称。

慕容垂一生波折不断,远比小说中慕容复之流传奇的多。

1、被皇兄慕容儁猜忌,却得到父王慕容皝和战神哥哥慕容恪的欣赏。慕容垂原名霸,排行第五,从小得父亲喜爱,当时的世子慕容儁因而不太高兴。慕容垂少年时曾折断了牙齿,慕容俊即位后,就命五弟改名为垂(古体字缺的半边)。

2、结发妻子段氏因与慕容儁的皇后不和,被其害死。

3、枋头之战以8000骑大破桓温5万北伐军,立下保国大功,却被太后和皇帝猜忌,被迫逃亡前秦。

4、到了前秦,又被十六国第一谋士王猛施“金刀计”陷害,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他最能干的儿子慕容令却被间接害死。

5、淝水之战前,力主苻坚出征,结果苻坚在淝水大败,慕容垂趁机复兴燕国,建立称霸中原的后燕。

6、其太子慕容宝在参合坡大败给曾经的小弟拓跋珪,英雄暮年的慕容垂不得不带病出征,随后发病加重,在退军时去世。

至于慕容垂的战功更是数不胜数,除了枋头之战击败桓温,还有奔袭速胜敕勒、虚张声势退桓冲、诱敌深入灭刘牢之、浮船巧渡黄河败翟钊等等。总之一句话,慕容垂13岁出征,71岁才退役,除了参合陂一战,也没有败绩。

七、桓温

桓温出身名门,祖上是东汉大儒桓荣,高平陵之变中被司马懿处死的大司农桓范是他的高祖辈。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桓温的父亲桓彝积极结交名士,混到了“江左八达”之列。

后来发生了“苏峻之乱”,桓彝固守城池,被造反的将领杀害,壮烈殉国。桓温听说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于是发誓要为父报仇,当时他才15岁,白天勤练武艺,晚上枕着兵器睡觉,不久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江播去世正在办丧事),手刃江播三子,终报父仇,由此为时人所称许。

史载,桓温不但为人豪爽,而且姿貌伟岸,风度不凡,所以娶了东晋的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345年,权臣庾冀去世后,桓温接管荆州。不久,素有野心的桓温在朝廷没有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发兵灭掉了成汉。朝廷见事已至此也不好追责,只好以升职来奖励桓温,他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354年,桓温率军北伐前秦,这是他第一次北伐。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顺利进入关中,驻军灞上。但是,因为粮秣不继,桓温选择携三千多户关中百姓撤退,结果被前秦军追击,伤亡惨重。

356年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再次北伐,这次北伐比较成功,不仅收复了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大片失地,而且在伊水之北大破姚襄,收复了洛阳。但是他还都洛阳的建议遭到了扬州刺史王述等人的反对,再加上他本人也不愿意长期离开荆州老巢,因此,他将洛阳周边降民共计三千多家迁到江汉平原,班师回朝。

369年桓温亲率步骑五万,与江州刺史桓冲、豫州刺史袁真第三次北伐,结果被前燕名将慕容垂大败于枋头,晋军死伤三万余人。

第三次北伐虽然以惨败告终,但桓温个人却依然捞到了实惠,徐州、兖州刺史从此由他兼任,豫州刺史不久被他儿子桓熙占据,京口兵也被他收入麾下,他的实力发展到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

八、萧摩诃

萧摩诃,字元胤,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一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萧摩诃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当时恰逢侯景之乱,南朝动荡,陈霸先进攻侯景之时,萧摩诃跟随姑父蔡路养率兵抵抗。史载,当时的萧摩诃年仅十九,单马出战,无人能敌。后来,蔡路养兵败,萧摩诃便归顺了陈霸先,深受器重。

陈霸先登基之后,便图谋北伐,萧摩诃也在其中。当时他跟随大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北齐大将尉破胡率军十万抵抗。

《陈书·列传·萧摩诃传》记载,当时北齐军有一员胡人将领,箭不虚发,有百步穿杨之能,连续射杀陈军多人,陈军士气大丧。吴明彻无奈只好找到萧摩诃说:“若能射死此胡人,齐军丧气,君有关羽、张飞之名。”摩诃说:“愿示其形状,当为公取之。”

吴明彻就给他描述了一番,此人身着红衣,手持皮弓,弓端有骨。然后效仿曹操,斟酒让萧摩诃喝,摩诃饮毕骑马冲出,在万军之中斩杀胡将,又杀死了十几个拦截他的齐军“大力”猛士,萧摩诃浴血奋战,如同死神一般,北齐将领和军士看到之后纷纷后撤,导致军阵涣散,退走。

此战后,萧摩诃升任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率兵突围,回朝任右卫将军。

陈宣帝死后,萧摩诃辅佐陈后主登基,追斩始兴王陈叔陵,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隋军南征时,陈后主不顾萧摩诃的再三建议,拒不出兵,以致错过战机。陈朝灭亡后,萧摩诃随陈后主降隋,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九、刘裕

刘裕,小名寄奴,刘宋开国之君,史称宋武帝。他的起点很低,最初只是东晋北府军的一个小兵,然后一路杀到了皇帝的宝座。

刘裕个人武力值爆棚,是正史中仅次于项羽的猛将,“独驱千人”的生猛事迹就出自他。

隆安三年,孙恩率领10万大军在浙江造反,刘裕带人去侦察敌情,结果被数千敌人发现,虽然奋力反抗,但刘裕的部下还是全都战死了,刘裕一个人连杀数十人,等部将刘敬宣赶来救援时,只看到数千敌军在前方逃命,后面跟着一个人在奋勇追杀,这个人就是刘裕!

除了个人武力,刘裕还是个用兵高手。他一生平定卢循、灭掉南燕、西征巴汉,向后秦讨还隆安失地,可谓战功赫赫,其中两次北伐成功,尤其可圈可点。

公元409年,刘裕第一次北伐,他的目标是邻近东晋的南燕,临朐一战,刘裕祭出了早已淡出古代战场的兵种——战车,来抵御鲜卑铁骑的冲击,然后又派骑兵迂回到敌后,侧击南燕后方,最终刘裕以10万军大破南燕的9万鲜卑骑兵,俘斩南燕皇帝慕容超,灭亡南燕。

公元416年,刘裕第二次北伐,这次他的目标是后秦,他兵分五路,齐头并进,一举拿下洛阳,华夏为之大振……

刘裕的进击迎来了北方另一个胡人政权北魏的武力干涉,于是乎,北魏大军和刘裕军队,在河南的黄河岸边,展开一场决战。此战中,刘裕祭出了一种全新的水、步、车三种兵种组成的新颖战阵——却月阵,最终大败魏军。次年,刘裕攻入长安,灭亡后秦。

正如辛弃疾词中所写:“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十、张蚝

张蚝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宦官名将,他本姓弓,十六国时期前秦名将,与邓羌齐名。《十六国春秋辑补》记载,张蚝天生神力,力能扛鼎,拽牛倒行,而且身手矫健,城墙无论高低,可任意攀越。史学家崔鸿所著的《十六国春秋》也称他是“万人敌”。

张蚝初为河东军阀张平的养子,后来因为一时按捺不住,与张平的妾室私通,后来事情败露,以自宫来谢罪。后来前秦来剿匪,两军相遇,张蚝披挂上阵,一人一马左冲右突,杀了个五进五出,秦军震慑,随后败退。

张蚝的勇武令苻坚见而爱之,悬出重赏活捉张蚝,两军混战中,几乎力竭的张蚝在前秦两大猛将邓羌和吕光的围攻下,被刺伤后擒获。

后来张蚝迫于无奈投降了苻坚,被任命为虎贲中郎将。此后张蚝先后平定前秦宗室五公之乱,攻灭前燕、代国,在璐川之战中又大破三十万燕军,被苻坚比作蜀汉名将张飞。

在与前燕一战中,张蚝先是亲率百余勇士突入城中,拼死护住城门,为攻下晋阳立下头功,后又与前燕大将慕容评率领的30万燕军对峙于潞川,决战中,他挥舞长矛冲阵,四进四出,如入无人之境,燕军胆寒,一败涂地。

后来张蚝又参与淝水之战,曾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东晋名将谢石,但因苻融中军溃败,张蚝军也独木难支。

苻坚死后,张蚝迎接长乐公苻丕在晋阳登基称帝,被任命为侍中、司空、上党郡公。前秦灭亡后隐居山林,不知所踪。

十一、檀道济

檀道济,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他自幼父母双亡,跟随兄长檀韶生活。后来加入谢玄创建的北府兵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檀道济作战勇猛,为人谨慎,很快得到北府军大将刘裕的赏识。

404年,刘裕讨桓玄入建康,任命檀道济为建武将军参军事,后来檀道济又讨平鲁山、镇压卢循起义、讨伐桓谦作乱、平定荆州司马休之,屡历功勋,迁为征虏司马、冠军将军。

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中原。当时檀道济就是先锋大将,他的大军渡江北征,一路望风披靡,直接攻取了东都洛阳。

后来刘裕登基为帝,檀道济作为开国佐命功臣,被封为永修县公爵,御林军护军将军。刘裕做皇帝两年不到,就病重不起,病逝前将他与徐羡之、傅亮、谢晦并列为托孤大臣。

刘义符继位后恣肆放纵,沉迷玩乐,引起了徐、傅、谢三人的不满,于是与檀道济商议废黜刘义符拥立宜都王刘义隆。

檀道济听了之后,劝说徐羡之等不要违背先帝的遗诏,可三人都不听。檀道济无可奈何,只好顺从了他们的意愿。

元嘉八年,宋文帝刘义隆任命檀道济为天下兵马大都督,替换大将到彦之北伐。当时北魏军力强盛,可檀道济还是一路杀到济河,攻克了魏军号为“铁壁坚城”的滑台,后来檀道济又与魏军大战三十余场,尽皆完胜。

檀道济大军一直杀到济南历城,最后因粮草不济退兵。当时有细作向魏军报告说宋军没有了粮草,可以沿途设伏将檀道济拦杀,宋军将士大半也一直挨饿,诸将都非常忧惧。

檀道济却安然如故,他命军中管粮军吏把装粮的布袋装满黄沙,将少许白米铺在沙上,以“唱筹量沙”之法骗过魏军,安然南返。

不久,宋文帝加封檀道济为大司空,位列三公。然而檀道济威名愈来愈大,终于引起了宋文帝的猜忌,当时有人对他说:“安知檀道济非司马仲达也!”

436年,刘义隆患病时,忌檀道济威名,召还杀之。檀被逮时,脱帻投地,怒云:“乃坏汝万里长城!”

450年,北魏霸主拓跋焘带兵打到了长江边的瓜步山,刘义隆在石头城登楼相望,见魏军气势极盛,吓得屎尿齐流,等侍从为他更衣之后,他竟瘫坐在龙椅之上,悲叹道:“若道济在,何至于此!”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分为上下两篇。

更多文章

  • 澶渊之盟:辽国看似占了便宜,实质北宋也没输,120年后结果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宋真宗在南城看到河对岸烟尘滚滚,心里直打鼓,只想留在南城,不去北城了。但宋军主力都在北城,如果不去,那所谓的皇帝亲征,连个过场都没走完,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被辽人笑话。在寇准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宋真宗等于被迫去了北城。之后他在北城城楼上完成了象征性的亲征,总算与广大官兵见了面,楼下士兵顿时士气高

  • 唐玄宗的内政、军事、选官、用人、法制、纳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当上皇帝的呢?这就要从玄宗的祖母女皇武则天谈起。武则天的丈夫高宗,饱受高血压和偏头痛的疾病之苦,朝政掌控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太子李显(中宗)当皇帝两个月,就被武则天废去。性格懦弱的李旦继位(睿宗),这是公元684年。当然,权力完全掌握在母后武则天之手,皇帝李旦仍然只

  • 湖南发现明朝“锦衣卫”世家,建文帝下落谜团待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漫枫醉酒跑错房间把建武认成建文,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建文皇帝下落之谜

    骆铭孙村村支书:骆智生 湖南永州新田县骆铭孙村近日被确认其保存的族谱及大量史料,证实骆氏一族数代人曾担任过明代特务机构“锦衣卫”的要职,是知名的锦衣卫后代聚落。当地六百多户、两千多人全都姓骆,自称都是明朝千户候洛以诚的后代,村名「骆铭孙」也是先人之名。据称,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当年朱元璋之子燕王朱棣起

  • 唐朝时期一代“巾帼宰相”,在政治和情场上是怎么行“贿赂”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要想在后宫站住脚,必须具备两样东西:头脑和姿色。而上官婉儿两样同时具备。但毕竟,女人的姿色不会长久,青春期也就几年,早晚像花儿一样凋谢。女人的头脑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在权贵面前也无法保命。上官婉儿进宫两年之后,母亲郑氏就死了,成了没人疼的孤儿,这可怎么办呢?正处青春的年纪,情脉初开、娇艳妩媚

  • 《大宋少年志》元仲辛为什么不能娶赵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少年志》中的元仲辛是非常喜欢赵简的,他们可以说是两情相悦。元仲辛原本也是很想娶赵简的,然而在王爷的逼迫和追问下他却没有答应娶赵简,这也令很多人都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也是有元仲辛自身的原因和苦衷的,他本是元家不被重视的庶出孩子,虽然聪明机敏,做事有条理和章法,却并不是很受家人的关注和喜欢。在元家

  • 唐代诗人杜牧37岁时和10多岁女娃定亲,十四年后成就名诗《叹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杜牧,是大家熟知的诗人。他不仅文采斐然,在多地做官任职期间,也是尽职尽责,清正廉洁。每任职一地,都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自古才子多风流,杜牧有一篇名诗怅别诗《叹花》,就是其才子佳人的趣事,在民间广为传颂。《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诗词的句

  • 离婚风波轰动朝廷,宋代文坛女巨星再嫁被批,500年后终于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高人预言,也没有天生异象,谁都没料到,这个女孩日后会和男性平分词坛半壁江山,成为引领词界潮流的一把手。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星空里,男性数不胜数,女性却寥寥无几。但总算有一个李清照,光辉不让须眉。文学史为她辟专节,“级别”仅次于李杜苏辛,这绝不是为了提高妇女地位。李清照的存在不仅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缺,更

  • 浅谈:武周时期,武则天的政治管理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登上皇帝之位后,她任贤用能、提倡民间荐举、自举,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在农业方面又关心农民疾苦,可以说种种治国策略体现了她独特的行政管理思想。那么,武则天执政时期她的治国理念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一、刑与赏的行政管理思想李治病情加重进而驾崩,随后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可是李显比较昏庸,最终武则

  • 全球视野下的明朝灭亡-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又真实发生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公元16世纪末的中国,即明朝灭亡前50多年的万历时期,抛开王朝晚期的积重难返和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问题,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时期之一。当时不仅在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大发展;而且军事还很强大,这时期的“万历三大征”,镇压了国内外的威胁,稳定了社会秩序。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明朝,某

  • 安史之乱中的香积寺之战—古代历史上阵斩巅峰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军一方:15万军队主帅,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实际指挥者是副元帅郭子仪。其中大唐军队有11万,安西军和北庭军为主,辅助部队有4万,包括有吐火罗叶护5千人(阿富汗军队),于阗军队5千,回鹘军队5千,西南蛮族军队。叛军一方:11万人左右。主帅,安庆绪所带领的11万叛军核心主力,副帅李归仁,安守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