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图里琛,打从一开始就知道八阿哥夺嫡没戏

雍正王朝最被忽略的人精图里琛,打从一开始就知道八阿哥夺嫡没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6 更新时间:2024/2/8 14:13:30

图里琛作为康熙亲信的带刀侍卫,常年侍奉在皇帝身边,以他精明圆滑的世故眼光,估计在《雍正朝》第一集乾清宫商议黄河赈灾时,就已经敏锐得嗅出,八阿哥胤祀绝没有继位的可能。

做此推断呢?首先还要从诸位皇子阿哥的出身说起。

太子胤礽的生母,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立长,胤礽作为当之无愧的嫡长子,按此惯例打从他出娘胎的那一刻起,太子之位就应该是他的。

且胤礽生母因难产而死,康熙对她颇为怀念,久而久之这份感情爱屋及乌得转移到了胤礽身上,故而康熙十分关爱这个儿子,很早就将其立为太子,严格按照皇位继承人的标准来悉心培养。

从这个层面来说,九子夺嫡的其余势力,无论大阿哥、四阿哥、八阿哥,还是最后冒泡的十四阿哥,统统都输在了起跑线上,丝毫没有可比性可言。

故而在康熙晚年夺嫡的前半阶段,众阿哥斗争的焦点,或多或少都有些“齐心合力”要把太子拉下马的态势。

追缴国库欠款,太子卖官还债,是大阿哥把内幕捅到的康熙跟前;

清查刑部冤狱,太子手下官员牵涉其中,是八阿哥费尽心思连夜诱审肖国兴,把责任可了劲得往太子身上推;

等到“百官行述”事件爆发,又轮到四阿哥给太子挖坑。通过邬先生和高福,胤禛故意把私藏的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传到了胤祀手里,借八爷党之手完成了拉太子下马的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知子莫若父,儿子们围绕着储君之位的上蹿下跳,作为父亲的康熙多多少少是看在眼里的。

这也是康熙为何最终默定了四阿哥胤禛当继位人,但却迟迟不将他推到前台、确认储君名分的良苦用心。这位老皇帝、老父亲是吸取了太子胤礽被明枪暗箭攻击,以至于精神失常、行为乖张,做出许多难以宽恕之事的教训。

等到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诸位参与夺嫡的皇子阿哥,仍旧不能说是基本上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八阿哥胤祀,生母的地位较为卑下,用康熙的话来说,是“辛者库贱婢所生”。

面对清王朝这么一个拥有庞大版图的帝国,康熙择立太子,除了观察众位皇子阿哥的品行、才学,还得考虑他们身后母家的势力。

后台太硬,极有可能出现外戚专权的祸根;势力太单薄,又支撑不起新皇对满洲八旗亲贵足够大的威慑驾驭能力。

这方面,八阿哥胤祀十分聪明,既然缺少强劲的母家做支撑,那就趁早拉拢要好的阿哥兄弟,以及朝里朝外举足轻重的亲信重臣,结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为将来的夺嫡之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对康熙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左右最高决策。

而且八阿哥的运作,的确也很成功。家庭里有老九、老十、老十四替他摇旗呐喊;朝中有上书房首席大臣佟国维为他出谋划策;外头的地界,还有任伯安、刘八女牵着一大帮扬州的盐大爷们为其敛财。

乍一看之下,八爷党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舆论有舆论,甚至连京城外围的丰台大营兵权,关键时刻也能轻易调动为其所用。

看到这里,小编要问一句,八阿哥胤祀扯起八爷党大旗的手段,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呢?

答案只有一个字,钱!

而且是很多很多的钱,多到只有国库能够支撑得起八阿哥拉帮结派、收买人心的钱。

明白了这一层猫腻,再回过头来观察乾清宫商议黄河赈灾时,各位皇子阿哥的立场和观点,一切就都摊在了明处。

八阿哥为何一上来就对康熙极尽一番阿谀奉承?比如什么

“自皇阿玛当国以来,殚精竭虑,百姓不受黄河之灾近三十年。古来治理黄河者,不但未有如皇阿玛之功,也未有皇阿玛之诚...”

哄得康熙很有些志得意满、暗喜于心,差点就对黄河水灾的严峻情形产生了误判,顺着八阿哥的话以为是底下的官员为了捞银子,故意夸大的灾情骗取朝廷赈粮款。

八阿哥胤祀内心中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国库空虚的现实。

国库为何空虚?结合下一步追缴国库欠款的情形,可知国库里的存银,大部分都被满朝上下的官员给挪借一空了。

而官员们为何能从国库里借到银子呢?要不是掌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祀存心开的口子,武百官们又如何能够轻易拿到库银。

可见,国库空虚的根本原因,是八阿哥胤祀利用国家的钱,干起了收买百官之心的勾当。

百官们或为维持奢靡生活,或为渡过俸禄微薄的难关,或用库银在外头做买卖放高利贷。得了好处的他们,自然要在外头为帮了他们的八阿哥胤祀说好话撑场面。

“八贤王”的美名怎么来的?恐怕就是用钱买来的吧!

只不过四阿哥胤禛的出现,立马打破了康熙“形势一片大好,祖国山河一片大红”的梦幻想象,同时也把八爷党极力掩盖国库空虚的图谋,从里到外给掀了个底朝天。

整个乾清宫商议黄河赈灾的过程,四阿哥胤禛将真实的情形告诉了康熙,因而得分也最高。

太子胤礽对于赈灾应对无策,在百官面前贻笑大方,也落得个康熙一脸的不满。

至于八阿哥胤禩,先是极力隐瞒灾情,继而被爆出管理户部严重渎职,而且往深处挖掘细想,更是心怀收买百官、威胁皇权的险恶用意。

事已至此,御国已达四十余年的康熙,岂有继续糊涂下去的道理?

康熙的情绪,被跟随他身边日久的图里琛看在眼里,由此开始刻意疏远八爷党势力,甚至还在后来的清查刑部冤案一事中,将胤祀诱供肖国兴、陷害太子的情形,巧妙得透露给了被蒙在鼓里的康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大奇案:此土匪王制造劫车绑票案,扑朔迷离,结局仍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孙美瑶是个纯爷们——典型的山东大汉,浓眉大眼,膀大腰粗,声如洪钟,气度不凡。他出身好,属于典型的富二代,祖上是当地北庄镇有声望的“地主”。因此,孙美瑶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潇洒而快乐。然而,民国的纷乱改变了这一切。当时山东地带军阀和土匪并存,形成了两股中流砥柱的势力。当然,两者的名字不一样,但生存之

  • 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和珅有权有势,为何没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其实和珅实在是没有料到乾隆暗地里还藏了一手。和珅的“开挂”人生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的人,可能一想到和珅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油腻大叔的形象,里面的人物刻画让我们一直以为和珅是一个肚子没有多少墨水的人。其实,历史上的和珅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可谓是天差地别

  • 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并不是因为愚昧与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皇权的加强史,在朝代更替间,始终不曾减弱的是皇权。历史课本中也曾写道:清朝军机处的出现,彻底将中央集权推至顶峰。一人独裁的弊端导致许多决策都出现了错误,乾隆皇帝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政策导致清朝快速衰落,最后灭亡。或许大家会认为是乾隆的愚昧与无知导

  • 清朝丢弃了太平洋出海口海参崴,为何它不能像港澳一样回归祖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领土一直是一个国家最在意的事情之一,没有了领土一个国家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不论什么时候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会十分注重自己国家的领土。自古以来我国的统治者都对国家领土十分重视,一直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到了明朝这种观念就越发突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明朝皇帝真实的写照。

  • 清朝公主救下一孕妇,却从此改变历史,使中国耻辱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人说,慈禧的奢侈无度,懦弱无能,使我国耻辱了一百多年,如果没有她的存在,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那大家知不知道慈禧能够顺利的活下来,还得感谢一位公主。在一次进城御花园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延辉阁”的建筑,晚晴时期它又被称为“佛手公主阁”而这个名称还来自于一段旧事,公元1855年,也就是咸丰五年

  • 民国最悲惨的女人,嫁给丈夫一生无爱无性,晚年一语,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朱安,她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束缚和毒害的可怜女子,从小接受的就是有关女德女诫方面的教育,被培养成了一个三从四德,只知道出嫁从夫的大家闺秀,而后更是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当时已具有反抗意识的鲁迅先生。然而一来朱安虽心地善良,却没有文化,不能和鲁迅先生建立起共同的爱好;二来当时的

  • 清朝寡妇出上联:“墙上画马不能骑”,将军巧对下联,令寡妇羞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辽国契丹人和金国女真人,都是马背上的健儿,初兴起时候,可以说所向披靡,但是随着立国日久,战斗力开始疯狂下滑,辽国七十万大军被女真不过万人左右打得大败而逃,而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面对蒙古同样是丢盔弃甲,不敢阻其锋芒。清朝同样是这样,在入关之前,满清八旗可是战斗力十足,浑河血战、萨尔浒之战、松锦之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说自己是女真人,为何皇太极却改国号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完颜氏的女真,和努尔哈赤的女真,是没有传承关系的。据考证,完颜氏女真是黑水靺鞨后裔,而努尔哈赤的女真是通古斯人后裔。那么血脉不同为何会是一族呢?这就要谈到女真族的由来。其实,女真族,是当年的辽帝国对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生活的所有部族的一个总称。东北地域广大,当然不会只有一个血脉传承。那

  • 明朝能够允许沐英镇守云南,为什么清朝却不允许吴三桂的存在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政治上——满汉之分沐英(1345-1392),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朱沐英,那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之一,而且是最出色的养子,他在平定云南后,被封为平西侯,世代驻守云南。朱元璋虽然大杀功臣,但对这个养子是十分信任的。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云南实行的土流结合的方式管理,多数以流官管理,少数民族聚集地以土司

  • 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是怎么死的?专家挖开坟墓,发现其死状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生和死是无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背景衬托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亚那李莲英是清朝时期,慈禧十分信任喜欢的一个太监。他出身贫穷低贱,7岁时起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当太监。幸运的是,他入宫后得到了一个为慈禧梳头的差事,因此得到了慈禧的喜欢,渐渐地越来越赏识他,使之成为了她身边的大红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