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并不是因为愚昧与无知

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并不是因为愚昧与无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777 更新时间:2024/1/20 6:32:15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历史也是皇权的加强史,在朝代更替间,始终不曾减弱的是皇权。历史课本中也曾写道:清朝军机处的出现,彻底将中央集权推至顶峰。

一人独裁的弊端导致许多决策都出现了错误,乾隆皇帝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其中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个政策导致清朝快速衰落,最后灭亡。或许大家会认为是乾隆的愚昧与无知导致的,其实并不是,这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众多古代皇帝中,有不少皇帝的能力是比较弱的,但这样的皇帝一般都很难长时间统治国家,而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时间长达六十三年零三个月,也就证明乾隆帝不仅不是庸君,而且是一位治世的明君。

在清朝时曾有过一段称为“康乾盛世”的繁盛时期,乾隆帝作为盛世的最后一任皇帝,就证明他不可能是蛮横专断,思想平庸之人。

第一次闭关锁国

顺治帝执政时期,国内经济正在稳步向上,但是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一股强大的明朝残余势力——郑成功所率领的明朝大军。郑成功大军凭借出色的作战,一直让清政府不得安宁。

后来由于粮饷短缺,郑成功只好率领军队横渡海峡登陆台湾,此时的台湾已经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成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地。郑成功大军依靠强大的实力,击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复了台湾,并以台湾为根据地,向大陆逐步扩张。

面对强大的郑成功军队,清政府选择以退为进,三次颁布了“迁界禁海”的命令。目的是为了断绝郑成功通过在沿海地区经商贸易获得财源。

“迁界令”命令从山东到广东之间的沿海地区的农民、商人全部往内陆搬迁,也禁止商船渔船私自出海。军队打仗靠的就是经济实力。没了经济的支撑,郑成功大军只能艰难度日。

直到康熙帝执政,郑成功大军缺粮断饷,选择了投降,清政府也立即解除了海禁政策。这算是清朝以来的第一次闭关锁国,为清朝清除了明朝残余势力,是一次成功的战略,但同时也阻碍了清朝经济的发展。

正式“闭关锁国”

到了乾隆时期,国外的资本主义壮大,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大量的殖民者进入中国倒卖商品。

乾隆帝在南巡时发现,大量的外国商船都携带了武器,为了不被殖民者来一波釜底抽薪的计谋,便与大臣商议关闭所有的通商口岸,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口岸,这一命令便标志着清政府正式施行闭关锁国政策。

一方面是为了阻止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实行殖民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发展,避免了国外经济入侵。但该政策明显是弊大于利,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没能学习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或许大家会认为乾隆帝并不懂这些,才做出“闭关锁国”的决定。事实上乾隆帝很明白通商带来的经济增长,但他有不得不施行“闭关锁国”的理由。

社会矛盾严重,不利于清政府的统治

古代皇帝的皇权随时都会受到国内与国外的双重威胁,而清朝统治者是女真族人,并不属于汉族,因此在执政期间自然会遇到许多阻碍,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意味着想要治理好国家,清朝统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乾隆皇帝一直兢兢业业执政,才让“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但俗话说盛极必衰,鼎盛的社会状态下,自然会产生许多矛盾。

自古以来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繁华盛世的背后仍然有大量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同时清政府为了同化汉族,实行“剃发令”等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行为也不断刺激着百姓。

因此民间一直活跃着大量的暴乱分子,嘴里喊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心中却想着推倒清政府统治,自己当皇帝的阴谋。虽然各个朝代都不缺拿着上个朝代的旗帜,变相为自己谋福利的人,但是在民族问题的基础上,这样的口号杀伤力会远大于同民族间的皇位置换。

从康熙帝到雍正帝再到乾隆帝,他们都明白,面对民族不同的社会矛盾,必须励精图治,让百姓安居乐业,才会听从朝廷的管理,从而达到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思想上杜绝谋反思想的滋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人们思想上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杜绝思想解放

封建制度下,想要更好地管控全国,离不开思想上的控制。从清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便能看出来。清政府将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八股文取自四书五经,内容大多是忠孝礼仪等内容,想要当官就必须熟读四书五经,清政府的目的不言而喻。

乾隆时期,社会内部矛盾日益严重。反清复明的残余势力,又开始出现,影响到了清政府的统治。而此时对外贸易的开放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国外思想。这对社会的矛盾起到了催化作用。

这是清政府所不愿看到的,为了控制百姓思想,便不得不施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帝不可能为了经济的发展丢弃掉自己的江山,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才是首要目标。发展经济在维护封建朝的统治面前便显得微不足道了,对乾隆帝来说,“闭关锁国”政策势在必行。

如今的我们看来,也许会认为如果当时乾隆帝不采取“闭关锁国”的措施就不会导致后来经历那么多屈辱的历史。然而时代的局限性就决定了决策者的局限性。

可能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乾隆帝,会认为他非常愚昧。但是人无完人,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古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不妥的。

当然了,作为一国之主,想要将国家管理好、发展好,离不开领导者长远的眼光,从这方面来讲,乾隆帝也做得不够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丢弃了太平洋出海口海参崴,为何它不能像港澳一样回归祖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领土一直是一个国家最在意的事情之一,没有了领土一个国家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所以不论什么时候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会十分注重自己国家的领土。自古以来我国的统治者都对国家领土十分重视,一直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到了明朝这种观念就越发突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明朝皇帝真实的写照。

  • 清朝公主救下一孕妇,却从此改变历史,使中国耻辱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人说,慈禧的奢侈无度,懦弱无能,使我国耻辱了一百多年,如果没有她的存在,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那大家知不知道慈禧能够顺利的活下来,还得感谢一位公主。在一次进城御花园的西北方向,有一个名叫“延辉阁”的建筑,晚晴时期它又被称为“佛手公主阁”而这个名称还来自于一段旧事,公元1855年,也就是咸丰五年

  • 民国最悲惨的女人,嫁给丈夫一生无爱无性,晚年一语,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朱安,她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束缚和毒害的可怜女子,从小接受的就是有关女德女诫方面的教育,被培养成了一个三从四德,只知道出嫁从夫的大家闺秀,而后更是在双方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当时已具有反抗意识的鲁迅先生。然而一来朱安虽心地善良,却没有文化,不能和鲁迅先生建立起共同的爱好;二来当时的

  • 清朝寡妇出上联:“墙上画马不能骑”,将军巧对下联,令寡妇羞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辽国契丹人和金国女真人,都是马背上的健儿,初兴起时候,可以说所向披靡,但是随着立国日久,战斗力开始疯狂下滑,辽国七十万大军被女真不过万人左右打得大败而逃,而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面对蒙古同样是丢盔弃甲,不敢阻其锋芒。清朝同样是这样,在入关之前,满清八旗可是战斗力十足,浑河血战、萨尔浒之战、松锦之

  •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说自己是女真人,为何皇太极却改国号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完颜氏的女真,和努尔哈赤的女真,是没有传承关系的。据考证,完颜氏女真是黑水靺鞨后裔,而努尔哈赤的女真是通古斯人后裔。那么血脉不同为何会是一族呢?这就要谈到女真族的由来。其实,女真族,是当年的辽帝国对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生活的所有部族的一个总称。东北地域广大,当然不会只有一个血脉传承。那

  • 明朝能够允许沐英镇守云南,为什么清朝却不允许吴三桂的存在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政治上——满汉之分沐英(1345-1392),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朱沐英,那是因为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之一,而且是最出色的养子,他在平定云南后,被封为平西侯,世代驻守云南。朱元璋虽然大杀功臣,但对这个养子是十分信任的。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云南实行的土流结合的方式管理,多数以流官管理,少数民族聚集地以土司

  • 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是怎么死的?专家挖开坟墓,发现其死状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生和死是无法挽回的,唯有享受其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背景衬托出生命的光彩。——桑塔亚那李莲英是清朝时期,慈禧十分信任喜欢的一个太监。他出身贫穷低贱,7岁时起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当太监。幸运的是,他入宫后得到了一个为慈禧梳头的差事,因此得到了慈禧的喜欢,渐渐地越来越赏识他,使之成为了她身边的大红人。他

  • 民国史学家,自由恋爱娶初恋,却因桥牌娶有夫之妇,败坏一生名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参评奖项以史为鉴·历史精品故事奖民国才子的梦想,是寻一个所爱对象,自由恋爱走入婚姻。那时,包办婚姻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最正统的婚姻礼节;那时,还没有登记结婚一说,聘礼送入家门,便视为已经缔结婚姻;那时,早婚盛行,民国才子们羽翼还未丰满,便早早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先成家后立业。如今最正常的男女关

  • 康熙王朝中,为何活埋苏麻喇姑前,太监要往她头上撒石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清代一代的传奇侍女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陪嫁丫鬟,她陪伴了自己的主人一生,是历经了多代帝王的传奇人物。可是在剧中,苏麻喇姑却在刚进宫的时候,却差点遭遇横祸被人活埋,若不是太后出马救下了她,恐怕她也成为了当时宫中游荡着的孤魂野鬼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苏麻喇姑的传奇。清朝传奇苏麻喇姑

  • 清朝“典妻婚”陋习:穷人娶不起老婆,租借别人老婆来传宗接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下,女性的地位一般都很低,因为这个社会还不需要女性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劳动。女性不能通过社会劳动获得生活来源,必须要通过家庭来获得生活来源,所以无法抗争家庭对她的压迫,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自由,尤其是在婚姻方面,更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在清朝末年,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朝的经济逐渐开始衰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