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孝宗是如何为岳飞平反的?赵构为什么没有反对?

宋孝宗是如何为岳飞平反的?赵构为什么没有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79 更新时间:2024/1/16 9:44:34

赵昚,即宋孝宗,他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这可谓是世间共识。但有些时候这也会给人们带来苦恼,譬如在南宋时期,对于要不要给被秦桧等算计的民族英雄岳飞平反一事,大臣们就吵了许久才吵出结果。

一、 岳飞与莫须有之罪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里,冤案其实多如牛毛。但能让知晓事迹的每个人都心生同情,为其抱不平的,岳飞却是少数中的少数。

岳飞身上所背负的这个故事便是人尽皆知的“莫须有之罪”。而给岳飞加上这个罪名的是塑像至今仍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秦桧之妻王氏、张俊万俟卨

但在古代,党争也是时时都有的。因“莫须有之罪”而成为党争牺牲品的亦不在少数。可若是岳飞的悲剧只源于秦桧和他在政治立场上的对立,那么“莫须有之罪”或许也不会得到我们的太多注意。因而再看岳飞的身后事,我们大概不能忽略明人文徵明的观点:秦桧不过是奉命行事,真正害死民族英雄岳飞的人是宋高宗赵构。

二、 宋孝宗与不彻底平反

作为南宋开国君主,赵构在南宋自然是说一不二的存在。虽然就某些层面来看,赵构也算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但当初秦桧能嚣张地对岳飞下那般毒手也不可能与赵构对岳飞的打压脱开关系。且即便是在秦桧逝世后,赵构还是因为对岳飞的不满而阻挠了宋孝宗对岳飞的平反。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赵构主动禅位给太子赵昚,即宋孝宗。虽然看起来赵构待赵昚不错,但两人其实并非亲生父子,关于抗金复国的观念也大相径庭。所以当宋孝宗一继位就为了鼓舞士气而假借赵构名号宣布要为岳飞平反时,二人就爆发了一场冲突。

宋孝宗宣布要为岳飞平反一事发生在自己刚继位时。这时南宋至少名义上已归宋孝宗掌控,所以赵构倒也没有直接站出来反对宋孝宗的决定。但为岳飞平反就意味着推翻自己的决定,赵构还是不能容忍这样的“打脸”。于是在双方角力下,这次平反就成为一个“烂尾工程”。

宋孝宗确实颁布了为岳飞平反的诏书,不仅“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还追封岳飞为“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但对于岳飞到底遭遇了怎样地残害,官方诏书里却写得云里雾里。

事实上,宋孝宗的诏书并未直言岳飞一案是冤案。因为诏书仅用西汉周亚夫将军的冤案暗示了岳飞的遭遇,未见“冤狱”二字。对于岳飞的死因,文书也只说是“坐事以殁”,未说是“莫须有之罪”。且即便朝廷在文书中表示撤销了对岳飞的处罚,并对其进行追封,但秦桧、张俊等直接残害岳飞的主谋却并未一同定罪。

宋孝宗有心为岳飞平反,这丝毫不假。但彼时赵构虽退位却尚在人世,朝中许多大臣又是赵构时的老人。所以宋孝宗即便提出要为岳飞平反,也做不到彻底平反。因而就连正式追赠岳飞谥号,都是淳熙五年(1179),也就是赵构退位近17年后。

三、 南宋二帝与岳飞的含冤昭雪

虽然宋孝宗算是为岳飞平反的“第一人”,但他的好意最终并未实现对岳飞及其家人的弥补。在追封谥号等事上,因为受赵构限制,宋孝宗甚至还激起了人们对朝廷的不满和猜忌,让平反的负面效果盖过了平反。

是故随着秦桧、赵构等岳飞冤案的造成者和见证者的相继辞世,再加上秦桧在岳飞死后借由同党之手对官方史册记载的极度扭曲,人们对于岳飞冤案的认识越来越莫衷一是。宋宁宗和宋理宗对岳飞的平冤昭雪便也是困难重重。

嘉泰三年(1203),也就是岳飞去世六十二年后,岳飞之孙岳珂将自己与父亲岳霖搜集的为岳飞平反的资料呈送给宋宁宗。但由于宋孝宗之前不彻底平反带来的消极影响余波尚存,宋宁宗直拖到次年才把岳珂呈送的辩白文书送到编修史书的史官,并追封岳飞为鄂王。

因为给岳飞平反和给秦桧定罪就像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开禧二年(1206),宋宁宗又下诏明示秦桧的罪行,追夺其“申王”的爵位,并将谥号“忠献”改为“谬丑”。

宋宁宗的这次平反,既承认了岳飞的忠义,又惩罚了秦桧的奸邪,可谓是南宋最彻底的一次为岳飞的平反。但好景不长,在开禧北伐失败后主和派再次在朝中占据上风。在史弥远等权奸的主导下,岳飞又被污蔑,秦桧则被恢复谥号和爵位。

直到南宋末年,南宋最后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宋理宗才再一次为岳飞翻案。且这一次,朝廷还承认了当初的议和政策即是导致岳飞冤案发生的重要原因,并把岳飞与诸葛亮郭子仪并列,作出了官方的最高评价。

南宋经历九帝,其中四位都与岳飞的冤案产生联系。在152年里,赵构一手促成冤案,另三任帝王则努力平反。最后岳飞含冤昭雪,南宋则就此湮灭。

标签: 赵昚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后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后什么结果?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场政治冤案,是在洪武四大案中的蓝玉案的余波,而到最后朱元璋也没有处理恰当,反而酿成了日后大明中后期最著名的党争。南北榜案又称“刘三吾舞弊案”,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

  • 洪武之治时期,朱元璋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明初三大治世之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

  • 代善为什么主动支持皇太极继承汗位?他为何不推举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代善,清朝,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努尔哈赤之原配正妻佟佳氏的亲子,也就是皇八子皇太极和皇十四子多尔衮的兄长,先后拥立皇太极、福临继承汗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关于清朝前期的历史,我们往往聚焦在多尔衮和豪格的斗争,聚焦在入关后的第一代帝王福临身上。但多尔衮的“战场”只是入关后的清廷?其

  • 关于成无己的评价是怎样的?他的理论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成无己,宋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成无己临证经验丰富,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颇具经验。如其论述发热证,云:“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熇熇然散而成热者是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成氏提出发热当与潮热、寒热、烦躁之间的鉴

  • 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后,是如何对待柴氏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北宋,历史解密

    公元960年,赵匡胤趁着周恭帝年幼,根基不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称帝,夺取北周江山,建立宋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后周的第二个皇帝,他在三十九岁时驾崩,柴荣驾崩后,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后周恭帝。但是后来发生陈桥役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柴宗训被

  • 从残疾皇子到登上皇位,此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残疾皇子到登上皇位,此人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他们被人们视为“天子”,是所有人敬畏的对象。作为国家的脸面,皇帝在选继承人的时候,不仅要有文治武功,而且外型也不能差。有一位皇子他天生残疾,就连自己的父皇都嫌弃他,他却成为明朝最仁爱的皇帝。这位皇

  • 历史上鲁国是什么灭亡的?为何会被楚国吞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鲁国,战国,历史解密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周朝诸侯国。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是互相邻近的两个诸侯国。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在齐地,正式建立齐国。自姜子牙建立齐国以来,这个诸侯国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

  • 周朝诸侯国:齐国的建立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大国之一。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公元前100

  • 历史揭秘:古人一般喝什么饮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我们喝可乐的时候,古人在喝什么饮料?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饮料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类,其一为解暑消渴类、其二则是增加佐料类,另外则是养生类。谈及古代饮料,必然少不了两个大块,那就是茶和酒。茶的历史存在悠久,至于起源在《茶经》中描述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陆羽将茶的来及归结

  • 元载如何崛起的?全靠自己娶了一个好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人的成功基础是有许多的,元载从一个“拖油瓶”崛起为当了16年宰相的权臣。可以说其崛起的根基不是他的才智、能力。在唐朝,比他厉害的人物多得是。他为何能成功?其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功条件,就是元载娶了一个好老婆王毓秀。《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王毓秀野性刁蛮,动不动就要找自己的爹要了吉温等人的脑袋。但面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