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夺位后,在宫内发现一道密旨,顿时大哭: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朱棣夺位后,在宫内发现一道密旨,顿时大哭: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4/1/25 21:23:33

其实,明朝虽然是朱元璋打下来的,但却实打实是在朱棣时期达到了顶峰。

电视剧中,朱棣一生中费尽心机要去改变的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自己“地位不正”。我们都知道,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才从建文帝手中抢过的皇位。

但我们都知道,那时候建文帝是大明朝正统,为什么在朱棣面前却节节败退,这一直让人们想不通。

因此,民间也一直有传闻,说是建文帝并不想跟朱棣打,为此还有了一些传言说:朱棣造反成功后,在皇宫内发现一道圣旨,哭着喊:父亲你害的我好苦

那么事实究竟为何呢?

朱元璋的错误

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在电视剧《朱元璋》中甚至曾描述:朱重八(朱元璋)捧着的碗里只有十三粒米。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成为了一个和尚,当时当和尚是有区别的,这个团体属于特殊阶级,朱元璋没什么背景,自然混得也不好,后来他实在过不下去,索性就造了反。

其实一开始时,朱元璋一直都很忐忑,如果不是活不下去,他不会造反,因此他极度缺乏安全感,这种情况一直到他遇见了马皇后

马皇后是他的妻子,有了妻子朱元璋觉得什么都是可以熬过去的,马皇后在给他生下儿子朱标时,朱元璋并不在身边。得知儿子朱标出世后,朱元璋非常激动,还说自己现在是在给儿子攒基业。

后来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到最后成功夺得天下,登基称帝。那时候的朱元璋已经不只有一个儿子朱标,还有好几个儿子,但朱元璋却对朱标非常偏爱。

他将朱标当接班人培养,从小就找来天下名家儒士给朱标当老师,此外,还让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给朱标讲军事,朱标22岁的时候,朱元璋又让大臣们将政事先交到东宫给太子审阅,再给自己看。

在这种情况下,朱标确实拥有了一个皇帝的各种能力。当时满朝文武,加上所有皇子,几乎都认为朱标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皇帝,这其中,也包括常年在外作战,军事指挥能力极强的朱棣。

对自己的大哥,朱棣非常佩服,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标先为朱元璋而死。朱标的死让朱元璋措手不及,也让朱棣等一众藩王,有了一窥天子宝座的机会。

但朱元璋却亲自下旨,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嫡长孙立为王储,这就是后来的建文帝。有朱元璋这个老爹在,藩王们自然不敢造反,但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又实在是个缺乏培养,没什么能力的皇帝。

在建文帝执政的几年里,明朝在边境上和少数民族的战斗屡战屡败,加上当时国内出现几次大灾难,建文帝在民生上也没什么才能。

“逼”朱棣造反

这一切都让当时朝内和朝外对建文帝有非议,这其实不能怪建文帝,当年朱元璋满心准备的是让朱标继位,到时候朱标自然会培养建文帝这些能力。

但朱标的死,让年幼的建文帝直接上任。此外,朱元璋还没给建文帝留下什么将帅,在建国后朱元璋就将一众开国名将都给各种理由开了,军事方面交给了燕王朱棣掌管。

后来为了防止朱棣造反,朱元璋又将朱棣给调走,这才导致了边境上与外族作战的失败。

不管怎么样,问题终归是发生了,但建文帝想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担心有人会造反。为了自己的皇位,他将当时的许多藩王,自己的一众叔叔和兄弟,都给削了个遍,其中还逼死了湘王。

这让本就看不起自己大侄子的朱棣更加有了造反之心,为了先下手为强,朱棣派出内奸到宫内,来个里应外合,起兵与建文帝打战。

但毕竟出兵无名,于是朱棣就找了个“靖难”的名义,也就是说皇帝身边出了奸臣,自己要去勤王,在这个名义下,朱棣竟然一路从北京打到了南京城。

建文帝无奈之下只能火烧宫殿,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进入南京城后,朱棣命令士兵找到建文帝,但建文帝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也找不到。

不仅如此,士兵还发现了一张圣旨,朱棣看过圣旨后,大声喊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啊!”

朱棣的功绩

原来,圣旨是建文帝写的,上面说的是:燕王朱棣可能会造反,若真有这一天,请不要为难他,朕不想落下个谋害王叔的罪名。

看着这张圣旨,朱棣对自己这个大侄子的内疚就更深了,他将这一切都怪罪到朱元璋的身上。毕竟,如果自己的大哥朱标死后,朱元璋遵守“兄终弟及”,让自己当皇上,不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吗?

可惜的是,朱元璋满心想的都是朱标。

其实,这件事的真伪是存在疑虑的,并不存在真凭实据。这种说法的一个依据是,当时建文帝手握明朝大军,朱棣却只有一万多人,如果不是建文帝下令让人不要为难朱棣,朱棣怎么可能打得过?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首先当时建文帝已经开始不得人心,而且朱棣在边境驰骋多年,朝中武将几乎都与朱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朱棣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

不管怎么样,朱棣还是夺得了大明天下,但他的功绩同样斐然,直追他的父亲朱元璋。

朱棣朝也叫永乐朝,在永乐朝,外族俯首称臣,内政一片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外交上还有郑和下西洋这样的故事。而他的后代也延续他的管治,将大明朝推到历史的高峰,国力也达到了大明的巅峰。

小结:

这一切,相信朱棣看到后一定不会后悔自己夺得天下,虽然他可能会后悔自己对大侄子的背叛,但他也绝不会后悔自己成为大明朝的皇帝。至少历史上,他是明朝“二祖”之一,从这就可以看出朱棣的功绩是多么的高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明孝陵600年来为何无人敢盗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纵观古代帝王的陵墓大多都有被盗过的痕迹,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皇帝,墓葬中自然会有非常多的陪葬品,为何无人敢盗呢?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谋略的皇帝,在选择陵寝上也是如此。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将自己的陵寝位置选择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寺。看过《康熙王朝》的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这样一个片段:康熙南巡,到南京祭

  • 朱元璋给建文帝留下一大底牌,可防朱棣造反,建文帝却没有用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耿炳文的父亲名为耿君用,很早之前就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在和张士诚的战中,耿君用战死,耿炳文接替了父亲的军队,继续战斗。在朱元璋的统一战争中,耿炳文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是由于徐达、常遇春的主角光环太过耀眼,才显得耿炳文有些暗淡。事实上,朱元璋排定功臣名单之时,耿炳文和徐达是同样的等级。洪武三年,耿炳文被

  • 朱棣已经攻进南京为何没有乘胜攻进皇宫,反而是自己退出城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可谓是一位苦命天子,有着仁君作风,但是未来得及有所作为,便是因为削藩,引发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后被叔叔燕王朱棣赶下皇位,是不知所踪,本来有可能成为一代仁君,受万人敬仰的建文帝,最后只是在历史上留下是失败者的记载。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之谜,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这点在

  • 朱元璋对蓝玉起杀心到底是为什么?仅仅是因霸占蒙元妃子这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欢迎来到史学胡侃。你心里有过不去的侃么?那就一起胡侃下历史。关注我,胡侃不一样的历史。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蓝玉,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与胡惟庸是老乡,他天生高大威猛,做事也有胆有谋,投奔朱元璋后,因为屡立战功,职位也越升越高。他每战必做先锋,不仅受到这些名将徐达、汤和的认可,更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 岳飞诗词21首:用铁血丹心,铸至清忠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

  • 陆游纪念岳飞的诗词三首:碧血丹心,至清忠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才华横溢,一生戎马生涯,为国为民,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诗作,其中他为纪念少时偶像岳飞也留下诸多笔墨。1书愤 陆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更多陆

  • 此人为破案出了一上联,书生对出下联后,包拯:此人就是杀人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在公元1027年,即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上进士,被朝廷受任为大理评事。但因为其体谅父母年迈,请求朝廷给他案拍一个离家较近的地方就职,后因为父母重病,他便辞官回家照顾父母,直至双亲离世,尽孝完成后,才开始正式上任。景佑四年,包拯开始担任天长知县(位于安徽省)。相传,包拯在担任天长知县时,遇到了一件扑朔

  • 蹴鞠在我国最早出现,为什么现在中国足球水平不行,这得找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古代,很多的朝代都是发展的比较不错,所以在古代也就会出现很多的国家,都派使节来到我国进行学习,而且还会把我们国家的一些规章制度跟许多的东西带回去,直接来运用。当时的鉴真东渡日本,就是为了去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作为体育运动,小球转动大球。这些体育运动在外交时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说起体育运动,

  • 草民成皇的朱元璋,有这么一个“穷习惯”,让妃嫔始终难以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中国历史上面,更替了很多的朝代,更是更替了太多的皇帝。但是在这些众多皇帝当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帝王当数朱元璋。朱元璋的出身十分低位,但就是以一个贫民的身份,愣是一步一步的走上了统治者的位置,并且还开创一代盛世。但是晚年的朱元璋,为了后继之君,各位了自己的江山,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大肆将往

  • 此清官为回家凑路费,将自己女儿卖掉,你看朱元璋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朱元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当年朱元璋为了反腐败,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严格的。本身朱元璋出身就比较贫苦,更是受尽了贪官污吏的压榨勒索。所在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则是自己掀起了全国反贪的行动。并且朱元璋规定,只要是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官员,一律格杀勿论。并且不管是在地方县,还是到中央六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