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已经攻进南京为何没有乘胜攻进皇宫,反而是自己退出城外?

朱棣已经攻进南京为何没有乘胜攻进皇宫,反而是自己退出城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98 更新时间:2024/1/29 3:02:17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可谓是一位苦命天子,有着仁君作风,但是未来得及有所作为,便是因为削藩,引发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后被叔叔燕朱棣赶下皇位,是不知所踪,本来有可能成为一代仁君,受万人敬仰的建文帝,最后只是在历史上留下是失败者的记载。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之谜,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这点在《明史》的记载中表现最为直接。

《明史》是这般记载的: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也就是说权威的《明史》对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也是不敢下定论,而是直接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宫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终,后来燕王朱棣派遣宦官找到建文帝朱允炆及其皇后的尸体,将其埋葬。二是建文帝有很大可能是由地道出逃,从此亡命天涯不知所终。

但仔细看看明史,其中有一个细节,其实很是耐人寻味,在卷五成祖记载中,有着这样的记载:

“乙丑,至金川门,谷王橞、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

大概意思就是朱棣打到南京金川门下,谷王朱橞、李景隆等开门投降,南京城被攻破,朱棣于是派诸将守城,但自己则是回到了应该是距离金川门十五里的龙江驿,下令安抚军队和百姓,并没有趁势攻进皇城。

关于这个细节,著名历史小说作家高阳(许晏骈)在《明朝的皇帝》一书中曾特意分析过,认为朱棣没有趁势攻进皇城的原因,应是给建文帝朱允炆考虑的时间,结果不外乎是逊位让国或者自裁,结果建文帝朱允炆选择了自裁的方式,于是宫中火起,建文帝被烧死。

关于这个细节的挖掘,还有分析看法,可以看出高阳老师的历史功底是相当的炉火纯青。但宋安之还有个比较腹黑的看法,不是说不认为高阳老师的看法是错的,只是在此说一下自己的分析。

关于“还驻龙江”这个记载,可以腹黑的以朱棣的作风,还有朱棣起兵时,建文朝中不少宦官曾多次给朱棣提供情报结合来看。

首先来看朱棣的作风,还是喜欢把握主动的,喜欢选择权在自己这方,所以建文帝在削藩开始,朱棣就未雨绸缪的做准备,等到建文帝对他下手时,直接就冒险的反了,开了长达四年靖难之役,最终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而朱棣这么喜欢把握主动权的人,真的会放弃攻打皇城,给建文帝考虑时间,会相信建文帝只会选择投降让位或者自裁吗?

万一建文帝不按常理出牌,大摇大摆的出去说道你是来清君侧的,如今都打到这里来了,该清的赶紧清清,然后班师回去可好?

朱棣的武力固然占据上风,但是事情讲究的是名正言顺,到时候自己撤吧,根本不可能。直接杀了建文帝吧,建文帝如此做法,若是死了,自己再隐瞒,天下人都知道他朱棣弑君了,是大逆不道,将来后世之人如何看自己呢?

到时候可谓是进退两难,怎么样都不对,毕竟想要登上皇位,成就大业,当下要考虑的尽量的名正言顺,或者说不背弑君的罪名,往后考虑的是千秋万代以后,世人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朱棣这样喜欢把握主动权的人,肯定考虑过这点,万一建文帝不按常理出牌,就真的麻烦了。

我们再结合建文帝身边不少宦官与朱棣这方勾勾搭搭来看,所以很有可能就是朱棣攻下南京城以后,害怕背下弑君罪名,或者说不知该如何处置建文帝,于是并没有顺势攻破皇城,而是“还驻龙江”。

而在此短短时间内,精明的朱棣想出一个好办法,那便是秘密派人,在宫中宦官接应下,杀死建文帝,再放火制造建文帝自焚而死的假象。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只是这样做,肯定还有人不相信就这么简单,所以朱棣刻意营造出建文帝很有可能已经出逃的假象。比如说派遣给事中胡濙打着寻找仙人的名义,遍行天下去寻找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下落,这样一来,给人一种建文帝已经成功出逃的感觉,给很多人留下一个开放式并且可预见的不错结局。

这样一来,无形中使朱棣的弑君罪名大减,甚至人们的关注点都在于建文帝的生死之谜,到底逃到哪里,而不是朱棣造反了,逼死建文帝什么的,在当时使朱棣登基皇位的阻碍大减,最大程度上是名正言顺。在后世,人们更多讨论的是建文帝的去向,而不是朱棣造反,并且很有可能杀侄的事情,可谓是相当的聪明。

可以说深析《明史》中“还驻龙江”的细节,这样的可能还是有的,当然这只是宋安之个人较为腹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是绝对对的,旨在为大家对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之谜看法提供一个全新视角,还请切勿过度理解。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最后再向大家推荐一下高阳老师的作品《明朝的皇帝》。

高阳老师是当代有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历史功底是相当深厚,并且文笔幽默风趣,观点也与众不同,总是给人不一样的视角和惊喜,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来形容其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一位作家。

只是高阳老师病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知名度不是那么广泛。如果活跃在今天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想必以其幽默的文风,独特的观点,写出的趣味历史,必定是个网红作家。

何为“历史比小说更精彩”呢,看看高阳老师的趣味历史就可以明白历史其实还是很精彩的。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或者家里有孩子的朋友,强烈推荐购买高阳老师的《明朝的皇帝》一书,原价98元,现价51.94元,一本书读懂明朝十六帝的风云往事,还是很不错的,孩子看了以后,肯定也是获益匪浅,不说其他的,光是这幽默风趣的文笔,对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很有用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对蓝玉起杀心到底是为什么?仅仅是因霸占蒙元妃子这件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欢迎来到史学胡侃。你心里有过不去的侃么?那就一起胡侃下历史。关注我,胡侃不一样的历史。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蓝玉,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与胡惟庸是老乡,他天生高大威猛,做事也有胆有谋,投奔朱元璋后,因为屡立战功,职位也越升越高。他每战必做先锋,不仅受到这些名将徐达、汤和的认可,更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 岳飞诗词21首:用铁血丹心,铸至清忠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

  • 陆游纪念岳飞的诗词三首:碧血丹心,至清忠魂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才华横溢,一生戎马生涯,为国为民,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诗作,其中他为纪念少时偶像岳飞也留下诸多笔墨。1书愤 陆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更多陆

  • 此人为破案出了一上联,书生对出下联后,包拯:此人就是杀人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在公元1027年,即宋仁宗天圣五年考上进士,被朝廷受任为大理评事。但因为其体谅父母年迈,请求朝廷给他案拍一个离家较近的地方就职,后因为父母重病,他便辞官回家照顾父母,直至双亲离世,尽孝完成后,才开始正式上任。景佑四年,包拯开始担任天长知县(位于安徽省)。相传,包拯在担任天长知县时,遇到了一件扑朔

  • 蹴鞠在我国最早出现,为什么现在中国足球水平不行,这得找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古代,很多的朝代都是发展的比较不错,所以在古代也就会出现很多的国家,都派使节来到我国进行学习,而且还会把我们国家的一些规章制度跟许多的东西带回去,直接来运用。当时的鉴真东渡日本,就是为了去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作为体育运动,小球转动大球。这些体育运动在外交时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说起体育运动,

  • 草民成皇的朱元璋,有这么一个“穷习惯”,让妃嫔始终难以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中国历史上面,更替了很多的朝代,更是更替了太多的皇帝。但是在这些众多皇帝当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帝王当数朱元璋。朱元璋的出身十分低位,但就是以一个贫民的身份,愣是一步一步的走上了统治者的位置,并且还开创一代盛世。但是晚年的朱元璋,为了后继之君,各位了自己的江山,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大肆将往

  • 此清官为回家凑路费,将自己女儿卖掉,你看朱元璋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朱元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当年朱元璋为了反腐败,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严格的。本身朱元璋出身就比较贫苦,更是受尽了贪官污吏的压榨勒索。所在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则是自己掀起了全国反贪的行动。并且朱元璋规定,只要是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官员,一律格杀勿论。并且不管是在地方县,还是到中央六部以

  • 驸马喝花酒,朱元璋欲杀陪酒女,老头出了个歪主意,救了她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位开国皇帝,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最为低微,甚至连刘邦都比不上。但是朱元璋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步步从四处流浪的乞丐成为了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在成为了皇帝之后依旧非常痛恨那些贪官污吏,甚至规定只要贪污超过60两白银的就要

  • 黄河淹没开封,百姓呼天喊地,而崇祯却只想从水里捞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崇祯14年的时候,闯王李自成的大军攻下了洛阳,这是他们第一次攻取大城市,大大提高了李自成起义军的自信心。很快,李自成就找到了下一个目标,那就是曾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开封是黄河一线的重要战略城市,明军也布置了重兵在这里把守,李自成动用大军攻打了三次,都没拿下开封。当时,开封在明朝的意义很重要,在开封

  • 都说宋朝经济发达,那“积贫积弱”怎么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观点甚嚣尘上,然而历史学家对宋朝有一个明确的评价,那就是积贫积弱。如果宋朝富裕,那“积贫”又该怎么解释呢?如果要找一些证据的话,那就是宋朝的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一亿六千万贯铜钱,而且这其中主要是工商税,而非是土地税。这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而且宋朝对待工商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