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为何没有伤及性命?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为何没有伤及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41 更新时间:2024/1/16 20:48:11

新旧唐书对这件事都有记载。事件过程和细节描写基本一致。李世民李建成那里喝了“毒酒”,心中剧痛,吐血“数升”。幸亏淮安王李神道也在场,扶着李世民狼狈不堪地回到了西宫。

李渊的反应很奇怪,他虽然亲自探望了李世民,但是处理器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两个,却是轻描淡写。只是提醒建成兄弟,说李世民不能喝酒,以后不许再让李世民夜里喝大酒了。

另外一点不合理的地方是,既然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鸩杀”李世民,那就代表着完全撕破脸,以杀死李世民为最终目的。请李世民喝酒的地方又是在李建成的太子宫内。那为什么见李世民吐血数升,而不直接下手除掉李世民呢?

李建成给李世民喝毒酒算是玄武门之变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就意味着是李建成李元吉兄弟首先“不仁”,所以李世民就可以“不义”地发动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也就变成了李世民无奈之下的正义之举。那么,借玄武门之变而登上大唐皇帝位的李世民的继位合法性也就有了。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先说李建成有没有“鸩杀”李世民的动机。这个不可否认是有的。这是因为“杨文干事件”激化了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

“杨文干事件”看似简单清晰。就是留守长安的太子李建成,趁高祖李渊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到长安以东北的仁智宫过暑假,要谋反,结果因部下告密而失败的事件。

这次事件首先站不住脚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根本没有必要搞这次叛乱。因为他是太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他最该做的,就是呆在长安什么也不做。让部下给庆州都督杨文干送盔甲,也只不过是壮大自己实力的一个举动而已。

坏事就坏在,运送盔甲的两个部下害怕了,认为太子居心叵测,于是跑到仁智宫告状。而李渊派去传召杨文干的宇文颖竟然把有人告密的事告诉了杨文干,杨文干只好扯起反旗。

宇文颖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李世民的人。宇文颖的正常做法,本应该是像李渊传召李建成一样,找个借口把杨文干骗到仁智宫,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杨文干是李建成原来的宿卫出身,他扯反旗,就等于是李建成扯反旗。对已经受召跑到仁智宫申明自己没有反意的李建成一点好处都没有,几乎可以说是陷李建成于死地。

得利的反而是秦王李世民。李渊听说杨文干扯反旗,第一时间就把李世民找来,让他平叛,许他平叛之后当太子。

再说了,如果李建成有心扯反旗,何必亲自跑到仁智宫把自己“扔”到地上,以证明自己确实没有反意呢?

可以说“杨文干事件”让太子李建成明白了,他和李世民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所以说,李建成“鸩杀”李世民确实有动机。

但是,正是基于这一点,李世民喝了“毒酒”,吐血数升,却没有死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竟然没有趁机“补刀”,致李世民于死地,就更让人迷惑不解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他们不可能不明白。

所以,从李建成的举动来看,我们可以判定,他有动机,但是这次所谓的毒酒,应该是李世民借机诬告。

我们再看李渊的反应。应该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他只是告诫建成兄弟,李世民酒量浅,晚上就不要让李世民再喝这么多了。

这和李渊对“杨文干事件”的最终处理原则差不多,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杨文干事件”李渊既没有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位,也没有对李世民有什么具体的处理。只是抓了李建成的两个人,李世民的一个谋臣流放了事。

也就是说,李渊对这“毒酒”事件的看法就是,李世民只是喝多了,结果吐血了。而李建成兄弟则是没事找事,非得灌李世民喝酒,结果反被李世民运用了这个“吐血”的机会倒打一耙。等于在警告李世民不要逮住机会就闹矛盾,同时警告李建成兄弟不要再这么没心没肺,轻易就被人利用。

再说吐血数升这个细节。其实咱们没必要纠结。因为,毕竟《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根据唐朝的历朝实录来写的。尤其是上半部,基本没有参考别的资料。咱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借口要从史书中找自己为政的缺点,而不顾历代君王都不可以看当代国史的规矩,看到了大臣们不得已提供的删减版《高祖实录》。

他说要“削去浮词”,没有必要替自己掩饰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换句话说,吐血数升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推测是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的。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人看来,吐血数升,并不足够致死。这样在国史中记载并不会引起人们对这件事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李世民在登基之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并在贞观二年下葬。对李建成的“余孽”,也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态度,一概不予追究。

看起来,似乎更证实了李世民在这件事上心底无私,事无不可对人言讲。但是我们从近期的一个考古发现,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

2005年,西安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有位工人在施工时,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块石碑。这位工人觉得这是个古物,就偷偷藏了起来。后来他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姓刘的文物贩子。这个姓刘的文物贩子看到碑文如获至宝,竟然没有倒手,而是当作心爱之物,收藏了起来。

直到2012年,该文物贩子因为别的案件被抓获。那一大一小两块石碑才重见天日。随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这两块石碑就是唐太子李建成和他的王妃郑观音的墓志。墓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处修改的痕迹。

大唐息隐王李建成墓志

息字没什么好奇怪的。是李世民在继位之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但是李建成的谥号“隐”有明显的修改痕迹。比别的字矮了0.12厘米。经过专家仔细辨认,原来应该是个“灵”字。

这件文物的出土,验证了《唐会要》对李建成谥号拟定过程的记载是真实的。一开始大唐的群臣们建议给李建成的谥号是一个“戾”字。这不是啥好字,是有错不改的意思。

杜如晦的叔叔杜淹建议改为“灵”字。李世民还不是很满意。因为“灵”字也算是个恶谥,是作乱但没有造成损失的意思。但是对李建成的评价,关系到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结果,等墓志铭刻好了,李世民却又改了主意,命令抠了重刻,于是“灵”字最终换成了“隐”字。幸亏李世民没有再改主意,否则李建成的墓志铭碑上恐怕要被扣出一个洞来。

“隐”这个字就比较平和了。甚至有些哀怜的意思。

李世民给李建成改谥号,却又不重新选一块碑材,只是把原谥号抠去重新刻新谥号。这举动,很耐人寻味。

如果单从《唐会要》的记载看,很容易让我们认为,李世民是在用“隐”这个谥号来表达对自己的亲兄弟的宽恕之意,也是为了让李建成的那些“余孽”安心,表示玄武门之变这事就不再讨论了就此“隐”去,大家一起建设大唐,更能体现一个君王宽广的胸怀。

不过,李建成墓志铭碑的发现,让我们知道,李世民的内心是有挣扎的。对李建成仍然芥蒂难去。不然,换个新的墓志铭碑对大唐皇帝来说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整个墓志铭碑的碑文只有五十五个字,重新刻一个碑,没这么复杂。

换句话说,只改谥号,而不换墓志铭碑,代表李世民对李建成的态度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这和史书中对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前的种种“不义”的表现的记载是一致的。是服务于李世民维持继位合法性的需要的。

所以,综上所述,所谓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鸩杀”李世民的事件,应该是李世民自己酒量不好,导致吐血,而借机在高祖李渊那里抹黑李建成兄弟的一次行为。这件事告诉我们,在竞争中,你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是疏忽的事情,你的对手一定会“替”你做到,甚至会比你自己做的更好。所以无论什么形式的竞争,都必须做到时时提高警惕,防止被对手钻空子。努力做到最好,是战胜对手的最好形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忠烈民族英雄——铸铜文天祥人物雕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为太子之位还是逼父交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在历史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手足兄弟之间为了夺取皇位闹得鸡犬不宁,甚至是大开杀戒。不仅如此,还有为了自己的皇位,迫不及待杀掉父亲或者逼父亲让位的人。在古代,很多事情都讲究天意,在当上皇帝这件事上更是如此,人们更讲究玄学,来彰显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所以,虽然发生了很多夺取皇位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在正史中

  • 李世民最聪明的儿子,被外戚陷害至死,死前发下毒咒,6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最严重的时候,这些外戚还能直接决定皇帝的废立,严重地影响到了皇权。这些外戚权力过大会严重地导致皇权不集中而影响政治的决策。但是这头一旦开启,就很不好收拾了。历代皇帝不得不一边依靠外戚,一边又想尽办法压制着外戚。这样的事情昏庸无能之君避免不了,连一些被称之为圣明之君的皇帝也避免不了。就像李世民,他就算

  • 李世民有六大猛将,却被一菜农杀了俩,李渊:看来必须李建成出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之所以能在隋朝之乱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最后帮助父亲建立了唐朝,除了他自身的军事天才之外,就是因为他的手下有着一群猛将。以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为首的六大猛将,就是李世民在战场上有底气的保证,但是在唐朝初年,因为一次叛乱,六大猛将中的两位竟然被一个菜农斩于马下,这其中发生了什么?窦建德之死因为杨广的残

  • 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堪称“大唐好媳妇”,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老话:“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李世民这样的伟大帝王也不例外,那么站在他身后的女人是谁呢?毫无疑问是著名的长孙皇后。公元636年7月,长孙皇后病逝于长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管是“玄武门之变”还是“贞观之治”背后,都有她的影子,甚至潜移默化中她的功劳也不容小觑,用李世

  • 查理一世,比宋徽宗更惨的英伦宋徽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新出炉的英国国王,被称为“查尔斯三世”,但如果沿袭传统的话,也可以称为“查理三世”。查尔斯或查理甚至查理斯,都只是中文的不同译法。比查理三世早出生三百四十八年的查理一世,英文名一样是Charles而非Charlie。查理一世是跟法皇路易十六、俄皇尼古拉二世并列的三个被处死的欧洲君王,但不太为今人所知

  • 李世民杀死弟弟李元吉后,不仅将其妻子纳入后宫,还生下一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手刃亲兄弟后,李世民为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又将李建成与李元吉家中的全部男性诛杀,只留下他们的妃子和女儿,让她们居住在后宫的一间狭小的院落中,算是保留了一丝人性。不过,李世民却在十五年后做了一件“杀人诛心”的事情,他竟然“临幸”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无依无靠的杨氏面对李世民的淫威也无法拒绝,只能委曲求全

  • 岳飞从军后具体都担任过什么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岳飞于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诞生于相州汤阴县(河南安阳汤阴县),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绍兴十一年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还要急着逼迫李渊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7月5日,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9月4日,李世民在显德殿即位。短短两个月,李世民便当上皇帝。有人疑问,李世民已经是太子,皇位早已是囊中之物,况且李渊在世。李世民为何还要“逼迫”李渊退位呢?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皇帝位置早已是名存实亡。为什么这么说?虎牢之战,李世民名震

  • 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挖开他的坟墓,结果只见六个字:开棺见尸者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提到历史上足智多谋的人物,大家首先应该会想到诸葛亮,确实如此,几乎每个人对他都很熟悉,这样的一个头戴纶巾,手持羽扇, “运筹帷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