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大遗址|锁阳城调查勘探记:始于唐代,废于西夏

中国大遗址|锁阳城调查勘探记:始于唐代,废于西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8 更新时间:2024/2/7 16:38:03

甘肃省物考古研究所多年前曾组织调查勘探小组,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锁阳城始建于唐代,废于西夏,是目前保护最好,城内布局也最完整的一处西夏时期的城市遗迹。

“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废弃时间当定格于西夏军队撤出后的那一刻(天),历经七八百年的沧桑岁月,几乎没有人再进驻或使用过这座古城。”此次小组领队赵建龙在文中写道。

瓜洲锁阳城古遗址(唐瓜州郡,汉属敦煌郡冥安县地;两晋时期属晋昌郡冥安县地,县址在今锁阳城东北4.5公里处;西夏因之。),位于今瓜州县(原安西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锁阳城镇桥子村南约10公里处。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申报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地,是古丝绸之路河西戈壁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当地建有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设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对外展示、讲解等事宜。

那是在2012年11月份,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赵建龙领队,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朱志伟、朱永红、朱争强、闫金易参加的调查勘探小组,在瓜州县文物管理局和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勘探、采集标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锁阳城内外长期困扰人们研究思维的一些疑难问题。

本次对锁阳城的调查、勘探比较匆忙,笔者本在甘肃金昌市参加一个有关金昌市沙井文化三角城的学术研讨会,接到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的电话通知要我会后直接去瓜州对锁阳城古遗址进行一次调查、勘探,并有陕西龙腾勘探发掘公司的4人已经先去了。于是我就乘列车赶往瓜州,到达后见到了4名探工才知道一切行物品都没有,也没有带多的钱。于是就找县文物局借了一万元,购置了被褥、脸盆、巾等物,由县文物局派车将我们送到锁阳城,安置在锁阳城北约1公里处的临时出入路卡房,房内设有3个双层铁架床,还有一个煤炭炉子。冬天的戈壁滩上西北风呼啸而过,所以这个煤炭炉子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天我们就在锁阳城管理所李所长的带领下对锁阳城遗址进行了初步踏查和了解,第三天李宏伟局长前来看望,并提出了十几条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等,归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采集内外城墙、1,2号堡子、塔尔寺、引水渠道的碳十四测定标本。最终我们共采集碳十四标本样品97个(其中有探出的碳化小麦标本1个),同时在墙体上采集到两晋时期的陶片、铁渣等标本6个。

2.锁阳城内、外城的布局、建造年代、衙署所在地以及主要街区道路的走等。最终我们都给予了比较满意的答复或结论。

3.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也做了相应的勘探结论。

4.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及年代问题。原由当地人猜测为“锁阳城的监牢”,面积不大(内部仅180平方米左右)土墙高耸,经勘探底部有植物茎干或马粪类遗物,墙壁夯层中见有魏晋(或西凉)时期的陶片等。

一、锁阳城内外布局、建造年代、衙署所在以及主要道路的走向

锁阳城,据以往研究者或史书记载的情况为:“汉置”,两晋“晋昌郡故城”。唐代“瓜州郡故城晋昌县置”,后没于吐蕃。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西夏占领此地,仍名瓜州,西夏亡,州废。明代更名苦峪城,明末城废。“锁阳城”之名来源于后期民间,缘于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故因物命名为“锁阳城”。

锁阳城遗址全景照

我们一进去就可以看到的外城北墙其曲折较多,自西向东有两处比较大的曲折,西部曲折处内收约30米,东部曲折处再次内收约120米。东墙距内城墙约100米;南墙距内城墙约30米;外城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一个不规则的东西向长方形外围防御墙,同时也起到了内地城外护城河的作用。从外城围墙的多次修复以及弯环曲折的布局情况来看,在建城之后也时常有风沙、洪水侵蚀或破坏所致。如现西墙大部分就被历年洪水侵蚀冲刷,难以确定其原有墙基。根据调查或勘探的情况得知,锁阳城有内外城之分,外城墙体保存较差,特别是西部几无完体,其他各部还有断续的遗迹可寻,但多不规整,因地势而曲折扩收,均为夯筑土墙,墙体不大,宽1—1.5米,最高处残高3米,部分地段仅能找到根基。中部有链接锁阳城前墙(北墙)向西加筑有一道隔墙,主城位于外城的东南部,所以外城的西北部比较开阔。现知北墙东端拐折处开有一北门,基本正对内城两城区的分隔马面处,东墙偏北端有一东门,几乎掩盖于沙积中。西外城隔墙的东端冲毁处有一小门连通南北院区。其余无法确定。

锁阳城西的铃铛刺(风铃草)

此外,西区中部,即主城西城门外150米处,有一圈土包围成的小院形建筑遗址,似有3间小平房,院内栽种有7棵铃铛刺又名“风铃草”,属锁阳城特殊景观之一,在河西地区也是极少见的植物品种,据称为“世界稀有植物”。它形似白刺(白刺科属),茎杆普萨,春夏开小粉红花,秋后结果实如蚕豆状小气泡,冬天干瘪而不落,常挂在枝头,内部有小黑籽粒,风吹枝条摇摆,内部籽粒撞击硬壳发出“唦啦”之声,宛如风铃,别有一番情趣。此当属锁阳城的守军们从异地移植而来。

锁阳城西的铃铛刺(风铃草)局部

至于外城区东、北两区距主城墙20~30米处建有一道小墙,有人称其为“羊(养)马城”,实属内城的防护隔离地带,是一般人马不准随便靠近的警卫区,也是城上石块(雷石)攻击的危险区,主要是用于保护主城的东城区。

内城(主城)保存较好,中间有南北向一道城墙相隔,又将其分隔为东、西两城区,隔墙北段有一拐角,拐角处设有一宽3米左右的小门连通东、西城区。隔墙南端建有一角墩(烽火台),高于城墙上约6米,有后期修复增大的土坯包裹,破损处看的比较明显。主城西北角处也建有一个角墩(烽火台)保存较好,城墙上高约10米,下部城墙高8米,上有敌台(瞭望室)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由于沙积原因,本次勘探面积约占1/3,堆沙之地探铲打不成。

西城区大体呈南窄北宽的倒梯形,城内北边宽395米,南边宽305米,南北长510米。共开有四道城门,在北城墙中部(即西城区的东北部)开一北门,并建有外瓮城,当属锁阳城的正门。西城西北角处向北也开有一角门,同样建有外瓮城。西城墙中部开有一西门,亦建有外瓮城,是连通西外城的通道。西南角处内向拐入,亦建有一角门,却独设了一个内瓮城,更有利于“瓮中捉鳖”。

西城区内分布着比较密集而大小不等的圆形土包,站在城墙上举目望去犹如大小不等的火山口,北半部比较密集,南半部比较松散,就近观之都有一门道,形似蒙古包状建筑。这些土包大者外径约20米,残存高约9米左右。小者外径约10米,残高约3米左右。它们都是用粗大的草泥条叠砌,逐步内收而成。也有一些是用短截泥条修筑,类似土坯砌成的墙体。土包排列虽不太整齐,但可看出中间有南北两条通道将其划分为三个小区。又自北门入直通南墙为一主干道。在主干道中部西边有一个南北向长方形土台建筑,上有夯土墙基遗迹,土台长25、宽15、现高约3.5米,可能是城内部将的居住区或指挥所。

锁阳城西城区土包形状

锁阳

主干线中部西侧,距城内隔墙墙约15米处有一方形土台,经勘探验证其为城内粮食仓库的所在,土台堆积4米下有碳化小麦颗粒,周围有夯土墙体,底部铺有青灰色砖。仓库外围边长约南北20、东西25米,西边有夯土台阶上下。又西去10米处建有一夯筑瞭望台,台高7米,边宽5×8米,紧靠大道,面对指挥所有一出入口,向北也有一出入口,使其仓库门前形成一个10米宽的小院,运粮车马可以正入侧出。

锁阳城西城区粮仓遗址

西城区各门内正对门口处都有一个土包建筑遮挡,车马必须拐弯绕道而行,如同今天公路上设置的减速带。在西城区,西北部还有一口水井,现已坍塌填满风沙,直径约1.5,探深7米有砖石,当属城内唯一发现的一口水井。

另外,西城区西南部沙丘上有一曲尺形土坯墙建筑,土墙基部用芦苇、红柳等铺垫加固,墙基宽约1米,残存最高处约3米,东西残长约25米,西边南北残长约12米。墙南面建有居住的房屋遗迹4间,房屋西墙外有大量木炭块和硝碱土壤等遗存,推测此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58年)附近村民烧煮芒硝时的居所,不是该城的原有建筑。这样芒硝加工点在西城区内有三处,北城门外也有一处,总共有煮芒硝遗迹4处。

东城区面积较小基本呈长方形,城内北边宽140米,南边宽155米,南北长500米。仅见有西墙拐折处的小门与西城区相通,其他位置再无通道。城内四周空旷,唯有南北中轴线上有一些小院形建筑。

北边有一汉式小院落式堆积,有夯土墙基,大概有40米见方的范围。其南边(中间)约15米处有一东西向长方形土台,长30、宽20、高于现表约2米,当也属一院落。再约15米处还有一方形堆积,应该也为一小院。

南部有一道东西向的屏风式大墙相隔,墙宽1.5~2米,残存高度4~6米不等,墙北中部有一大土台,近方形,东西长30、南北宽25、高于现地表约3米;土台两侧大墙上均开有一缺口通南城墙根,距南城墙约20米,大墙南边有房屋建筑的夯土隔墙,推测似为车马停歇区或下人居住区。

锁阳城调查勘探示意图

由此得知其东城区当属该城的首脑机构所在地,具体哪是“郡衙”,哪是“县衙”不得而知。同时也验证了李宏伟先生的推测或看法,其东城区就是该城的首脑之地,也是当时瓜州郡和晋昌县的“衙署”所在。

二、城西北的1、2号堡子遗址的属性问题及年代

锁阳城西北部有两座小堡子,原定为1号、2号遗址,由于面积比较小又建有高大的墙体,所以有人称其为“土牢”。两堡子相互距离约80米,均近方形,南向开门,内容面积11×14和12×15米,墙基均宽5米,高约9.5米,夯土层厚0.12米,西侧墙外均有一沙土堆积,下有红柳树枝等物,当属积薪堆积物。堡子内2.4米下见有踩踏路土和少量黄色植物灰及秸秆等。四周墙壁顶部均未见安放椽木的建筑痕迹,可见其为流动岗哨的临时“避风港”或外部无法及时进城人员的临时“避难所”。既非烽燧,也非土牢。从夯层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时代与锁阳古城为同期建筑。

锁阳城西北1号堡子遗址

三、城东塔尔寺遗址的布局与年代问题

锁阳城城东北方向约1公里处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原定为元代建筑。寺内主要有残存高12米的大白塔、北部有10座小土塔、大塔南部有“大雄宝殿”台基、再南部有山门遗迹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山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方形钟、鼓楼台基。东侧有配殿遗迹3间。山门西侧有火庵遗迹2间。钟楼台基东侧有僧房6间。外部有小土墙包围,组成了一处简单明了的寺院。经勘探该寺下部有早期建筑残留,据说曾在白塔下挖出唐代断碑的情况来看,唐代在此就有寺庙建筑是可信的。据说唐玄奘曾在这里讲过经,故塔尔寺东测现树有“玄奘法师讲经处”石碑。详情另有介绍此不赘述。

锁阳城东塔尔寺平面布局图

锁阳城东塔尔寺遗址

四、结语

锁阳城的具体筑城年代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无从考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城中探铲打出的开元通宝(这次于东城区东南角处大墙与城墙间1.5米下也打探出半枚“开元通宝”圆钱),唐代器物残瓷片和城外曾在白塔下挖出一块唐代断碑以及城南山坡上发现较多唐代墓葬的情况来看,城的始筑年代当不晚于盛唐。又从城内、城外散布的大量两晋时期的陶片,以及西夏时期的米黄釉和黑褐釉雕花瓷片,塔尔寺小塔中清理出的梵小塔和曾清理出西夏文“六字真言”等。又城东南分布着较多两晋和唐代墓葬的情况分析,两晋时期该地已经有一部分人在居住。那么该城始建于两晋时期,又设定为“晋昌郡”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存在,但城墙夯土中出现两晋时期的陶片又证明其晚于两晋或两晋后期。所以唐代兴盛建瓜州于此是比较可信的。西夏利用并加固修建也是合乎情理的事。城内遗留的大量圆形土包建筑,也可能是西夏时期的产物,而且又重建了塔尔寺,并在东南30公里的山沟中开凿了“东千佛洞”,现存有大量的西夏佛像与壁画,西千佛洞(榆林窟)也有较多的西夏遗迹等。从城内残留遗迹分析,其废弃时间当定格于西夏军队撤出后的那一刻(天),历经七八百年的沧桑岁月,几乎没有人再进驻或使用过这座古城。要说有人进入利用,也只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煮芒硝的暂住人口居住过几个月,或每年有挖锁阳和放牧的流动人口出入其间。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锁阳城其始于唐代,而废于西夏。在这次调查、勘探的过程中,没有发现元、明、清时期的陶瓷片以及这些朝代使用过的遗迹遗物等。也就是说“明代废弃”说者,没有科学依据,又明长城修到酒泉设嘉峪关为门户,玉门、瓜州、敦煌就成了撂荒之地。也可以说,瓜洲锁阳城是目前保护最好,城内布局也最完整的一处西夏时期的城市遗迹。

锁阳城采集的西夏瓷片

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调查、勘探的结论,工作结束后我们在锁阳城管理所吃饭的时候我就讲了这次勘探的结果,有一位讲解员就提出:“许多专家都说锁阳城一直延用到明代,怎么说?”我的答复是:“我们考古的都是以事实说话,不是只靠文献记载或想当然来做决定的”。

(本文作者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唐好汉里面谁的战马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演义评书之中,多有各种宝马。隋唐演义系列中基本每一个好汉都有一匹优质战马,比如雄阔海的黑煞兽、伍云召的照夜玉狮子、伍天锡的乌骓、罗成的西方小白龙、杨林的抓蹄白虎马、魏文通的九点桃花兽、定彦平的银点花斑豹、秦琼的透骨龙黄骠马、尉迟恭的抱月乌骓马、单雄信的青鬃马等等。这些马名字特异,也是极其骏异,都是

  • 价值67.91亿!杜甫酒业变身“小巨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 新出土唐代墓志,字字都有《兰亭》的影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他曾说:《兰亭序》从文字到书法都是假的!今天有了打脸的证据了,看来乱说话,终究是要还的。唐代新出土了一件墓志,非常出人意料!因其字字《兰亭序》的影子…太意外了,请容我静静地捋一捋逻辑关系…我所第一感受到的是,唐代学《兰亭序》的时髦,都已经溢到地表下边了。继续观察这些字,有些与《兰亭序》如同刻本一般,

  • 武则天男宠薛怀义,争风吃醋的悲剧,自然是不作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信佛,薛怀义其实并不是因为是和尚才得到武则天宠幸,而是因为当了和尚才方便武则天宠幸。最初的时候薛怀义并不是和尚,只是街头的一个小混混,千算万算谁也算不到,这个小混混能被千金公主看上,看来运气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很显然薛怀义运气不错。薛怀义被千金公主看上仅仅只是起点,把薛怀义送给武则天

  • 此人是节度使,他要杀杜甫,临出门发生一件怪事让他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是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严武的父亲是曾任中书侍郎的严挺之,为中唐名相,他的人品及声望在当时都是非常好的。由于有个好的出身,所以严武在仕途若是和杜甫相比,也确实是顺风顺水。当然,这与他本人的才能和卓著的战功是分不开的。做为诗人,严武远没有杜甫

  • 武则天杀了那么多李氏宗亲,为什么最后还是把江山还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自从武则天掌权以后,就开始对李氏宗亲打压,甚至都快把高宗的儿子给杀完了,其中还包括李家党羽之类的,前前后后杀了差不多上百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李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当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晚年的武则天并不得势。关于传位的问题,武则天也是非常苦恼,有一天她把狄仁杰叫来,

  • 历史总是让人很无奈,秦朝和隋朝太多巧合,难道真的是所谓的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秦朝和隋朝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兴也好衰也好,都充满了无数的巧合。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新政,举世闻名堪称千古一代,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开创科举,同样是举世闻名堪称千古一帝。秦朝时期修筑长城,隋朝时期修建大运河,虽然都是对国家有益的工程,但是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也都是劳民伤财。秦朝灭亡在二世,隋朝依然是灭

  • 在宋朝,新娘的嫁妆最后都归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题图:电视剧《梦华录》剧照在我老家一带,直到今天,若按民间习俗,女儿是没有财产继承权的,因为人们认为,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我不知道这一习俗形成于何时,但可以肯定,不是形成于宋代,因为宋代的女性是拥有财产继承权的。——吴钩本文节选自知名历史作家,2018年度“中国好书”奖得主吴钩新作《大宋之法》。本

  • 三国半壁是郭嘉,若不是英年早逝,哪来西晋50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此话,随着说的人越来越多,郭嘉的光环也就越来越明亮耀眼。郭嘉只不过是位智力稍微超群的儒生军师。未必与同期的贾诩、荀彧、司马懿、田丰的能力要强。之所以身处同时代,拥有旗鼓相当的才能,郭嘉的声誉要远远大过其他人,主要是郭嘉的命好。郭嘉的命好在,有个言听计从的主子,而且这个主子生性多疑,

  • 安禄山打下了长安建立了政权,一片大好的形式,为何被儿子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这么一个忤逆之人,差点儿把唐朝毁灭,最后却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安禄山是一个胡人,而且他出生的时候发生了奇特的事情。据说安禄山的母亲是一位突厥的巫婆,自从和他的父亲结婚之后一直都没能生下子嗣,后来还是他的父亲去祭拜山神,才生下了安禄山。但是没过多久他的父亲就过世了,之后安禄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