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苏武"郝经:出使南宋,被无故囚禁16年,只因抢了贾似道的功

元朝"苏武"郝经:出使南宋,被无故囚禁16年,只因抢了贾似道的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94 更新时间:2024/1/11 11:18:37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理宗晚年的一大错误乃是重用贾似道,贾似道上台执政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贾似道从开庆元年入朝执政到理宗去世,擅权乱政,理宗则沉溺于享乐中去了。

理宗也给其皇位继承人度宗留下了一个权臣专政的局面,理宗在世时对贾似道尚能驾驭,度宗对贾似道却是低声下气,甚至屈身下拜,体统全失,完全成为一个傀儡皇帝。

懦弱无能的宋度宗一直在深宫中醉生梦死,三十五岁就死去了。

贾似道(1213一1275),字师宪,浙江台州(浙江天台)人。在理宗、度宗两朝,他任相擅政近十五年,其中理宗朝占了六年。

贾似道的高光时刻就是在鄂州之战意外取得的“胜利”,然而也因此而拘押蒙古使臣16年,最终给了蒙古灭宋的合理借口。

1、不战而胜的鄂州之战

不久发生的蒙古攻宋的“鄂州之役”,给贾似道增添了政治资本,贾似道乘机爬上丞相的宝座。照理宗重用贾似道的固有思路,贾似道即使没有援鄂之功,也会给他创造机会让他走上权力的顶峰。 因为无论是董槐,还是吴潜,还是别的大臣,都不能称理宗之意。

理宗变得非常专横和固执,朝中几乎没有大臣能让他称意,除了那些佞臣、奴才们。他们能给理宗带来他需要的声色享乐和花言巧语。

宝祐六年(1258),蒙哥派蒙古大军从四川、京湖、广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灭亡南宋。好相丁大全隐瞒军情不报,使理宗蒙在鼓里。

丞相吴潜以年将七十岁高龄,不愿落误国的骂名,于是挺身而出,向理宗愤恨地指出:

“今鄂渚被兵,湖南扰动,推原祸根,良由近年奸臣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军,其祸一二年而愈酷。附和逢迎,辩阿谄媚,积至于大不靖。臣年将七十,捐躯致命,所不敢辞。”

吴潜尖锐地揭露了宝祐年间的黑暗政治局面,正是群小谀佞成风,翕聚得狂,正直官员避祸惟恐不及,岂敢奢望有所成就?

其实,吴潜本人的遭遇就是一个典型,他忧劳国事,揭露丁大全的奸恶,及时向理宗报告开庆元年的军事危机之势,使南宋渡过了一场危机,但是理宗对他仍然不予信任。

由于吴潜向理宗坦陈了危急的形势,使一直迷恋于声色犬马的理宗被震惊并清醒过来,立即采取挽救措施。

一方面,拜贾似道为右丞相,督师授鄂。另一方面,理宗下罪己诏,承担责任,惩丁大全,挽救人心。十月,理宗下诏罢免了丁大全的宰相职务,后又将其流放远方,丁大全在被押赴海岛的途中,落水淹死。

开庆元年(1259),蒙古三路大军攻宋,蒙哥汗自己率军攻蜀,皇弟忽必烈率军攻鄂州,兀良哈台率军由云南入广西,进入湖南,从西、南、北三面攻宋,形成军事大包围,南宋形势十分危急!

宋、蒙两军在鄂州相持数月,不分胜败,而这时蒙哥汗的死亡消息传至鄂州,忽必烈为了赶回北方争夺汗位,于是主动撤兵北返。鄂州之所以能够解围,主要是由于忽必烈因汗位之争而主动退兵。

而贾似道却抓住这个机会,向朝廷奏捷报,“上表以肃清闻”,称蒙军已被击败而去,整个形势转危为安。理宗闻报大喜,称赞贾似道有“再造宋室”的丰功伟绩。

贾似道以少傅、右丞相被召入朝,贾似道班师时,理宗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仿效北宋文彦博故事,典礼极其隆重。

2、被吹起来的战功

贾似道督师取得鄂州之役的胜利而入朝后,理宗便把吴潜贬出朝廷,朝政全面委托贾似道处理。理宗朝进入了贾似道专权的时代。贾似道的专权使南宋王朝更加衰败。南宋江山最终葬送在他的手里。

贾似道执政后,便从宣传鄂州之功与整顿朝政入手,提升他的威望,巩固他的权力。贾似道主要做的事就是大肆宣扬他在鄂州前线的抗敌之功,神机妙算,功勋盖世。

贾似道指使门客廖莹中撰写了一本叫做《福华编》的书,专门为他在鄂州的战功吹嘘。

廖莹中,字群玉,号药洲,邵武人,颇有文学艺术才能。他登第后成了贾似道的门客。廖宝中在贾似道的授意下,专门组织一些文人学士,撰述夸耀贾似道战功的诗文。

如廖莹中的词《木兰花慢》(寿贾师宪)咏道:

请诸君著眼,来看我、福华编。记江上秋风,鲸漦涨雪,雁徽迷烟。

一时几多人物,只我公、以手护山川。争睹阶符瑞象,又扶红日中天。

因怀下走奉橐峡。磨盾夜无眠。知重开宇宙,活人万万,合寿千千。凫鹥太平世也,要东还、赴上是何年。消得清时钟鼓,不妨平地神仙。

在词中,廖莹中赞颂贾似道“以手护山川”,“扶红日中天”,“重开字宙”,“平地神仙”等等,极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之能事。

那部最有名的《福华编》则更是将贾似道打扮成挽救国家危亡而且举重若轻的大英雄加以吹嘘,实为贾似道弄权服务,对政局走向昏暗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贾似道兵败遭贬后,廖莹中也选择自杀。

《福华编》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据宋末周密介绍,此书“备载江上之功,中虽夸而文可采”。

3、郝经的使命

正在这时,蒙古使者郝经抵达宋朝边境,持有国书,要同南宋修好,并落实“鄂州之役”期间贾似道曾经许下的“议和”内容。贾似道唯恐遣宋京求和的事情暴露,损害他的英名和功勋,密令淮东制置司将郝经囚禁在真州(江苏仪征)忠勇军军营。 由于当时人们不知贾似道曾与蒙古议和之事,而《福华编》一书问世,天下人皆知贾似道的功劳。理宗也在同臣子的谈话中将鄂州之战与涩水之战相提并论,颂扬贾似道。

在这种情况下,贾似道心怀鬼胎,当然要千方百计地阻挠郝经的议和活动,以防止昔日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郝经(1223一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人(山西陵川)。出身于儒学世家,自幼博览群书,很有才气。最初被张柔看重,聘为上宾。后又经张柔推荐,为忽必烈赏识,成为忽必烈的重要谋臣。 “开庆之役”时,随忽必烈南下鄂州,逢蒙哥汗受伤而死,蒙古汗位空虚,郝经就力劝忽必烈北返争汗位,郝经不仅满腹经纶,胸怀天下,而且有治国之才,颇具远见卓识,深为忽必烈倚重。

在潜邸诸臣中,郝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他参与帷幄,密谋大计,对忽必烈的夺取汗位和即位后某些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均有积极贡献。

忽必烈继汗位,蒙古的形势非常严峻,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各自称汗,进行殊死较量,蒙古贵族也分为两派,互相倾轧。李璮等汉族军阀也专制一方,不尊号令。他们慑于忽必烈的威望,不敢公然抗拒蒙廷旨意,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与朝廷分庭抗礼。

面对这种内外交困局面,忽必烈必须进行整顿,巩固政权,他希望与南宋保持一段和好时期,以减轻其外部压力,以便腾出手来对付阿里不哥。

当时,蒙古在宋蒙边境还驻扎着重兵,分散了忽必烈对付阿里不哥的力量。郝经使宋目的就是与南宋议和,让蒙宋边境紧张关系暂时缓和下来。 从南宋方面看,出现这样的局面也是有机可乘,虽然这并不能阻止日后蒙古对南宋的大举进攻。

郝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使宋的,忽必烈为了配合这次出使行动,下令沿边诸将不得出境侵扰南宋,以缓和边境的紧张气氛,显示蒙古议和的诚意。

4、郝经的迷惑

景定元年(中统元年,1260)四月,忽必烈派谋臣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赐佩金虎符,充国信大使,携国书出使南宋,“告登宝位,布弭兵息民”之意。

这次郝经使宋,忽必烈十分重视。起程时,忽必烈亲赐葡萄酒,为他送行。

蒙古自灭金朝后,又与南宋交兵,使社会经济与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了巨大损失。北方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所以衷心希望郝经使宋能成功完成使命。在郝经出使之日,人们夹道欢送为他壮行。郝经对和议充满信心。

但郝经使宋遭到了蒙古内部一部分汉人世侯的反对。 因为这批手握重兵的汉人世侯出于维护他们割据一方的利益,想通过战争来扩大势力。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山东淮南行省长官李璮。 郝经一行人经过山东时李璮还派兵不断骚扰宋境,挑起宋蒙争端,以达到反对议和,进一步扩大势力的目的。郝经没有理睬李璮的阻挠,继续南下。

此时的理宗被“开庆之役”的侥幸取胜冲昏了头脑,开始轻视蒙古起来。

当郝经把对宋议和的书信传呈理宗时,宋廷进行了讨论。当时贾似道正在组织撰写歌颂鄂州之功的《福华编》,为自己的所谓“再造宋室”之功吹嘘,不希望看到郝经的到来使理宗明白鄂州之役是侥幸获胜的,于是便反对与蒙议和。

李瑾在此时派兵进攻淮安,也使南宋对蒙古议和的诚意产生了怀疑。

南宋方面认为,蒙古一方面派人前来议和,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宋地,并无诚意。

宋廷在回复郝经的书信中公开质疑郝经使宋的真实目的,一时朝廷上下很多人都认为是蒙古在玩弄阴谋,加上理宗这时对蒙古有了轻敌之心,于是理宗布告天下,“誓不与北和”,并令人毁掉亭驿以表示不接待蒙古使者的决心。

景定元年(中统元年,1260)八月,郝经率从者三十七人渡过淮河,进入宋境。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决定不与蒙古议和了。 贾似道命令两淮制置使李庭芝扣留郝经使团全体人员,安置在真州(江苏仪征)忠勇军营。

郝经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囚禁生活。

5、郝经的“副业”

南宋方面虽然对郝经等人在生活方面优厚有加,但却严格限制他们的行动,时间一长,有些使团成员就失去了议和的信心,开始烦躁不安,打架闹事,还有人员死亡。郝经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与他们共同生活,同几个随从移居到了新馆居住。

郝经在拘囚期间多次上书南宋君臣,向他们陈述和战之利害,力争达成和议,要求南宋方面接受和议,或放他回蒙古。但宋廷对此拖延不决,既不同意郝经到临安入见,也不放他回蒙古。 从郝经《郝文忠公集》所收的使宋文书中,计有《再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上宋主请区处书》、《与宋国丞相书》、《再与宋国丞相书》、《复与宋国丞相论本朝兵乱书》、《过总管回降与贾丞相书》、《与贾丞相书》、《上宋主陈请归国万言书》等多篇,向理宗和贾似道反复陈说出使谋和的目的以及恳请准许归国的愿望,然而理宗对此不置可否。

郝经长期处于拘囚之中,苦苦等待重获自由的机会,为了让随从保持生活下去的信心,一方面要求随从忍辱负重,不辱使命,另一方面利用拘囚时间,教授随从读书。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郝经的众多随从坚持学习,有的还在后来的元朝政府里做了高官。郝经也充分利用拘囚时间,著书立说。

蒙古方面得知郝经被囚后,便开始与宋交涉。

景定二年(1261),忽必烈派崔明道、李全义两人到淮东制置司处询问郝经被拘之事,并指责南宋方面拘留信使,南宋方面对此不予理会。

忽必烈见南宋态度傲慢,不释放郝经,便于同年七月发布了一道措词严厉的伐宋诏令,声明蒙古有与南宋议和的愿望,但南宋方面却毫不理会,并且扣留使者,是对蒙古的严重挑衅,下令水陆并进,讨伐南宋。忽必烈颁布这道诏令的目的只在于恫吓南宋,“以为问罪之举”,逼南宋方面释放郝经。

因为忽必烈当时正忙于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与整顿蒙古内部事务,没有精力与兵力兴师伐宋。

6、郝经的漫漫归家路

对南宋方面而言,自“开庆之役”后,理宗对蒙古的畏惧心理减弱,甚至还有点轻视蒙古,同时也识破了蒙古的真正意图,知道忽必烈忙于争夺汗位而无心伐宋,所以没有因蒙古的恫吓而释放郝经。

景定四年(中统四年,1263),忽必烈又以王德素为国信使,刘公琼为副使,再次出使南宋,致书理宗,诘问南宋拘囚郝经的缘故。南宋方面对此仍然不理会。

就这样,郝经被囚的问题便因理宗与贾似道的消极对待而拖延下来,最终成为元朝大举灭宋的借口。度宗咸淳十年(1274),元世祖忽必烈以伯颜为统帅领兵攻宋,果然以南宋拘囚郝经为由,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宋战争。 在道义上,元朝占据了主动。

郝经在囚居期间,想方设法与蒙古取得联系。景定五年,郝经用信雁北飞传书,将自己被囚禁的情况报告蒙古方面。据《南村辍耕录》记载,元至元十一年(1274):

“先是有以雁献,命畜之。雁见公,辄鼓翼引吭,似有所诉者。公感悟,择日率从者具香案北向拜,界雁至前,手书尺帛,亲系雁足而纵之。后虞人获之苑中,以闻。上侧然曰:‘四十骑留江南,曾无一人雁比乎?”

郝经在帛上书写了五十九个字:

“霜落风高恣所如,回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

信雁北飞后为人所得,将它传送忽必烈。

后来,元军在丁家洲大败宋军以后,忽必烈派礼部尚书都哈雅与郝经之弟入宋,责问宋拘郝经之事。这时贾似道正值兵败逃至扬州,连忙命人以厚礼送郝经并将他释放。

郝经在归元途中染病,元世祖派近侍慰劳,对他关怀备至。 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1275)夏,郝经回到元大都,忽必烈为他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郝经返元后不久就病逝于大都。

理宗晚年在贾似道的影响下,做出了拘囚郝经的错误决定,对南宋而言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在郝经使宋和议时,蒙古主动求和,这对南宋而言是一个缓和危机形势的好机会,虽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南宋王朝,但至少会使南宋获得一段短暂的喘息时间。

但是理宗与贾似道把“开庆之役”的侥幸获胜视为国力强大的表现,盲目沉醉于一次侥幸成功之中,不能审时度势,正确处理与蒙古的关系,拘囚郝经长达十六年之久,激化了宋蒙之间的矛盾。

即使是要显示抗击蒙古的强硬态度,采取拘囚来使的办法,也是不正当的,不会给抗蒙战争带来什么好处。 贾似道为了一己之利,拘留邻国使臣,这种做法既是十分愚蠢,又十分卑劣,从而造成了极端严重的恶果,这就为后来蒙(元)的大规模南侵提供了借口。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退位一年为何突然死去?专家:并非老死,史书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成为女皇后,她为唐朝做出了许多贡献,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繁荣起来。武则天生活很长。她活到82岁才去世。她退位后第二年去世。关于她真正的死因有很多传说,所以她真的是什么死因?让我们来看看编辑器。武则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 14岁那年,他被李世民录入皇宫,被冠以“吴才仁”的头衔,并被冠以“武媚”的头衔

  • 商丘出土的这批文物何时展出?官方回复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2011年在商丘睢县出土了一座明代官员夫妻合葬墓,墓葬内服饰丝织品等文物保存完好。保存如此之好,全省少见,对研究明代服饰有重大意义。2016年曾招标修复,请问文物何时能修复完整?何时能在商丘博物馆展览?展示这些丝织品一方面既能丰富商丘博物馆展品,另一方面睢县(古时的襄邑)是古时全国织锦中心之一,更加

  • 玉体横陈夜,国破家亡时:南北朝头号“红颜祸水” 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俘于长安,终被杀于敌国。人生起起伏伏莫过于此,她就是北齐后主的宠妃冯小怜,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看一看她的传奇人生。冯小怜原是高纬的皇后穆邪利身边的侍女,她不仅能歌善舞,她还精通按摩。也许是冯小怜入齐宫前,学过医道吧,她对人体的构造及脉络系统非常精通。在侍候穆皇后时,小怜曾以独特的按摩手法为穆皇后

  • 杨贵妃跟着唐玄宗,这么多年都没有子嗣,这才有了马嵬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问题就是杨贵妃没有。跟着唐玄宗这么多年,而且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为啥就没有子嗣呢?杨贵妃嫁给唐玄宗的时候,其实年龄已经不小了。当时是26岁,现在26岁的女孩子没结婚的一抓一大把,但是在古代却不行,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很早,十五六岁甚至更早就已经嫁人了。杨贵妃并不算年轻,或许真的很美吧。都说杨贵妃很

  • 专权15年,贾似道的"打算法"有多阴?看似救国,却生生把南宋搞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贾似道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是宁宗统治晚期大臣贾涉之子,是贾涉之妾胡氏所生。胡氏系湖州德清(浙江德清县)人。胡氏本是一个民妇,一个偶然的机会贾涉遇见她,将其纳为妾,后不为正室史氏所容,又嫁为民妻,等贾似

  • 武则天真实雕像曝光,颜值出众,身高似模特,容貌秒杀现代女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有两个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人,一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着“羞花”之美誉的杨玉环杨贵妃。另一个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称帝的女性武则天。在人们的印象中,杨玉环靠美貌而扬名,正如李白诗中写的那样“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杨玉环的美貌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而武则天却是以心机和手段闻名,为

  • 宋江的这108将,到底是一群什么人,北宋真的是他们搞垮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在宣和元年聚众36人在梁山泊起义,攻打今天的山东青州,后辗转十几个州县。后来徽宗曾经招安宋江等人,但是宋江没有领命,后来宣和三年,在连云港附近,遭到伏击,宋江被俘,起义失败。真实的宋江团队一伙36人,能够坚持战斗这么长时间,而且《宋史·徽宗纪》中记载,得到数万官兵的围捕,而且多次逃脱,可见战斗力

  • 杨贵妃是庞然大物?绝色美女杨贵妃到底有多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记载,赵飞燕身高165厘米,而体重只有90多斤,拿现在的审美标准来说这样的身材是非常苗条的,甚至可以成为女性的标准身材,拥有如此好的身材、再加上她婀娜的舞姿和绝色的容貌,俘获皇帝的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如果赵飞燕出身在唐朝,恐怕就不如杨贵妃得宠了。杨贵妃本是唐玄宗儿子寿王之妻,她的婆婆武惠妃是唐

  • 朱元璋驾崩前,下令38位妃子陪葬,3岁公主一句话救了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朱元璋建立了许多摧毁人权的制度,比如“诏狱”和“廷杖”。而且,朱元璋生性多疑,他在成为皇帝后,先后处死了许多曾经和他一起打拼的天下得力手下。而一些官员甚至要通过装疯卖傻,来摆脱掉朱元璋对自己的怀疑与不信任。除此之外,在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虽然一生没有再立皇后,但是他的后宫嫔妃却无数。朱元璋一生残

  • 隋唐中“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你知道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中“青龙四出世,白虎三投唐”指的是:一转世:单雄信(青龙) 罗成(白虎);二转世:盖苏文(青龙) 薛仁贵(白虎);青龙三转世:苏宝同(青龙);青龙四、白虎三转世:安禄山(青龙) 郭子仪(白虎)当然,这些称谓也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并非真实存在。一转世:单雄信(青龙) 罗成(白虎);罗成与单雄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