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书生身边总会跟着一个书童 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古代书生身边总会跟着一个书童 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26 更新时间:2023/12/31 20:26:02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书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书生赶考,为都要带上一位书童?他们具体有什么作用?

从古至今,读书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古时候有科举考试,如今有高考,两者都是学习生涯所必须经历的环节。古时候的读书人被人们称为“书生”,现在人们称读书人为“学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一群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前人们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有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之后,才算真正的有所收获,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而现在读书学习是每个青少年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拥有相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起“书生”,影视剧中的每一个书生,都会在学习或者是赶考时带上一个书童,书童的年龄和书生相仿。

那么书童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陪着书生一起学习吗?或者是照顾书生的饮食起居?他们具体有什么作用?

一、何为书生?

书生其实泛指古代的读书人,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四书五经是他们学习的基础,并且书生的目标就是考取功名,成为造福一方的官员。

影视剧中书生,往往都是温尔雅,知书达理的形象。其实绝大部分一心考取功名的书生往往很无趣,他们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面,很少有时间思考其他的事情。这些书生虽然熟读经书,但是缺乏实践经验。

再加上古代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和“重男轻女”的观念,只有男性才能上学,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才有机会去私塾旁听。因而书生这个群体之中都是男性,并没有女性的身影。

后世常听到的几个书生的名字便是,《聊斋志异》中的宁采臣,风流才子唐伯虎等等。这些书生满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便是知书而不知现实,不能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他们从小就开始在私塾中学习,此后便立志考取功名,并为之付出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梦想。这些书生深谙孔孟之道,也有人会在学有力的时候,涉猎很多其他领域的知识,以此来扩充知识面。

可以说书生的目标很明确,但是实现目标却并非易事。从科举制度来看,书生要从乡试逐级通过,最后在殿试中拔得头筹才能入朝为官。

相较于现在的高考,科举考试的难度更大。一方面是因为朝廷名额较少,另一方面赶考者需要通过层层筛选。

自隋朝设立科举制度以来,这套人才选拔制度延续了上千年之久。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最后殿试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这也是无数书生梦寐以求的称号。

二、书童的作用

书童是时时刻刻陪伴在书生左右的人,他们的地位其实并不高,也就相当于大户人家的家奴。由于和主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也深得主人的信任。

这些书童的作用并不是陪读,因为书童大部分都来自家境贫寒的家庭,为了维持生计才会做书童。

书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监督。很多书生都是来自大户人家,难免会有人自认为清高,在外面做出一些影响家族颜面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书童在旁边时刻提醒。

第二是管理,每当自家公子要外出的时候,书童需要准备好出行的工具,安排好出行计划,并且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第三则是服务,公子在读书的时候,书童需要在旁边端茶代水,或者是帮公子捏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生都有自己的书童,只有一些大户人家的公子哥才有能力请书童。这些大户人家的公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未干过体力活。所以书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忙背书。

因为古代没有纸,很多时候经书都是抄写在竹简上面,若是需要的书籍很多,背书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书童就是专门帮忙搬运竹简的仆人。

由此可见,做书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能文能武。也不需要书童熟读四书五经,但至少能够识字,并且不能太瘦弱,否则干不了体力活。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书童的作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并不是局限于搬运书籍了。所以,书童在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结语

不得不说,做书童也需要一些智慧,不能仅仅听从一家之主的吩咐,呆板的监督自家公子。换句话说,书童其实是书生比较亲近的人,应该一心为公子考虑。但是对于公子的一些出格行为,也是及时劝诫,这样才能不失家族颜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口谕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皇帝口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时候如何判断皇上的口谕是真是假?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想必对“皇帝口谕”这种传令方式见怪不怪,一般就是太监或者大臣通过口头转述的方式,把皇帝的命令下达下去。那么就会有朋友问了,口谕既然是口头转述而来的,万一太监或者传谕的大臣记错了怎么办?

  • 张之洞意外成探花,感恩慈禧却不盲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之洞,清朝,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张之洞这个名字,他曾担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署理)、军机大臣等职务,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然而,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张之洞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身份:一、他是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湘军名宿,与曾国藩齐名)唯一的入室弟子,另外他还有两位老师——丁诵先、韩超也不得了,一个

  • 除了“断袖”,古代还有哪些比喻男同之间亲密关系的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朝时期,男宠之风在宫廷中颇为盛行,几乎每个汉朝皇帝都有男宠,他们能与皇帝同起同卧,这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是公开的秘密。“断袖之癖”的典故就是出自汉哀帝刘欣与男宠董贤,如今“断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断袖断袖是古人对同性恋的代称,或者说“隐语” ,典故出自《汉书·佞幸传》:常与上起卧。又尝昼寝,

  • 阿伊努:东亚国家日本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库页岛和北海道的原住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阿伊努,日本,历史解密

    阿伊努(日语:アイヌ),或翻译成爱努人、爱奴人、阿衣奴,是居住在库页岛和北海道的原住民。在其他的移民来到日本列岛之前,阿伊努是在大陆和附近的群岛之间还没有造成广大的海峡的时代,从亚洲东北渡海而来。他们现今被认为是日本的土著,曾经占领过全日本。但其后逐渐被中国人、高丽人、马来人、印度尼西亚人(包括印度

  • 蓟属于什么品种的植物?又该如何栽培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世界,蓟,历史解密

    不知道大家对蓟有了解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蓟相关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蓟的外形特点与品种简介蓟为菊科蓟属的植物,一般多生于荒地、山坡、路旁等,现在常被人工栽培作为药用。蓟又名大蓟、刺蓟、山萝卜,花期为6-8月,花语为谨慎、严谨、稳重、沉默的爱。蓟蓟为多年生草本,有多数肉质

  • 古代官府为何禁止私人买卖食盐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日常生活中,食盐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食盐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很多方面,食盐都可以涉及的到。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武林外传》这部搞笑电视剧中出现过的一个场景,李大嘴为图便宜从小贩手中购买了私盐,却差一点被判刑,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之中,食盐一

  • 三国时期曹魏五谋臣分别指的是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三国时期曹魏五谋臣的故事。曹魏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成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所以,把他们叫做曹魏五谋臣。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

  • 孙策的五个兄弟,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的五个兄弟,分别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孙权兄弟五人,大哥是孙策,长于孙权七岁;三弟是孙翊,小于孙权四岁;四弟是孙匡,生平年岁不详。另一位弟弟孙朗,不见于《三国志》的本传,而见于虞喜所著的《志林》,是孙坚的一位姨太太所生的儿子。在这里,小编先介绍一下孙权的四个兄弟。孙策,公元1

  • 李凤娘那么坏,为什么没被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凤娘那么坏,为什么没被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欺凌丈夫、染指朝政、顶撞公婆、言行恶毒,怎么看都不是个好儿媳,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实在是让宋孝宗难以忍受,宋孝宗也是想要将其给废黜的,但却没有成功。李凤娘入宫,是因为宋高宗选中了她,没想到这个毒妇成为太子妃与皇后之后,本性暴露,她的公公宋孝

  • 春秋时期,宋国是如何灭掉曹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国,周朝,历史解密

    曹国是武王的弟弟振铎的封国,国都是定陶,与齐、晋、宋、卫、郑等国接壤。在春秋时期,曹国作为“华夏村”里的小个子,之所以总是被人殴打,除了地理位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太皮了”!1. “老宋啊,我才不服你呢”!曹国跟宋国是邻居,但这哥俩似乎关系并不好。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这时的曹国和宋国都是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