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女子专政乃为大不韪,而前前后后便有几位传奇女子专政谋权,不同于背负千古骂名的娄太后、吕雉、女太后慈禧等人的是,武则天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任正统女皇,世人对她评价褒贬不一。
后世史学家认为她祸乱朝纲,违反传统礼教,加上在位期间为了更快稳定政权,重用酷吏周兴,使大多官员后怕;但是另一方面,又无法抹去她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对大唐所做的贡献,后世俗称贞观遗风,也为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奠定长定久安的基础。
这样一位颇具争议的奇女子,逝世之后低调的“无言立下无字碑”,意指功过是非由后人审判。鲜少有人提及她未通过侍寝便被封为才人,赐名“媚娘”,堪称君主专制下的第一人,与李世民同房当晚更是创下历史记录。
武家有女初长成,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因为明媚娇艳的面容传遍洛阳,也正因为这副出色的美貌和正逢李世民需要安慰些许大唐开国功臣而顺利进入皇宫成为他的妃子,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曾资助李渊在晋阳起兵。
刚刚进宫的武则天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充满兴趣的,虽然还未被召见侍寝,但她处事不惊的大气模样也吸引了一众殷勤的宫人,或许是当时同李世民走过十余年,伉俪情深的长孙皇后的突然逝世令他伤神,无心男女之事。
而武则天当然不是坐以待毙的等闲之辈,家底殷实的她买通了那群殷勤的宫人,打听好李世民平时在宫中的路径,主动出击,日日在他必经之地御花园那里等待,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她遇到了李世民。
此时她正在石阶上闭目养神,突然听到脚步声走来,聪明如她判断出是李世民,就假装沉睡,而先前听闻武则天貌美,如今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由自己抱着回宫,当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李世民怀中,便恰合时宜地露出少女独有的娇羞。
回宫之后,武则天便精心准备,果不其然晚上李世民便召她前去侍寝,步步如她所愿。连老天都在帮她,侍寝当晚正逢雷雨交加夜,调情过后,正欲行男女之事时,天空闪下一道雷,轰隆一声,正巧劈到了寝宫的柱子上。
武则天见状凭借一身勇气,丢掉女儿家的娇羞胆颤,猛的推开李世民,张开双手亲自护在他的身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李世民也被此时的情景吓了一跳,看着眼前眼神刚毅的女子,心中不由得一阵悸动。
果真是“胆大妄为”,但却不是活腻了,而是为了往后更好地活下去。再后来李世民问她:当时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为何只身挡在他的前面,武则天当然回答得深得圣心,臣妾嫁予陛下,那此生都是陛下的人,是臣妾的天,更是大唐百姓的天,在任何时候保护陛下的性命都是最为重要的。
正是因为武则天这一番行为,在没有侍寝成功的前提下,被李世民封为才人,赐号:媚娘。这可以说是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录,而且直到封建社会结束,都无人打破。
初入宫的武则天便与其他寻常女子不同,她进宫想要一展鸿鹄之志,而并非只是依靠唐太宗的喜爱度过此生,那时年仅14岁的她侍奉的是年近半百的李世民,即使有幸获得他的宠爱,但不久之后李世民终于驾崩,到时候若有孩子作为依靠到也是条出路,若是没有孩子品阶又低那就只能被动剃发进入感业寺,凄苦度过此生。
所以在其他嫔妃一心争宠的时候,武则天便早早为以后做好打算,恰好这样一个时机,幸结识李治,这也是让她逆风翻盘的重要人物。
那时西域正盛自然不满大唐身处中原,特地派使臣献来一匹叫“狮子骢”的烈马,还附来一份战表,说:如若唐朝有能人降服此马,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若无人降服,唐朝必须称臣纳贡。
那时西域正盛自然不满大唐身处中原,特地派使臣献来一匹叫“狮子骢”的烈马,还附来一份战表,说:如若唐朝有能人降服此马,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若无人降服,唐朝必须称臣纳贡。
李世民当然不以为意,我大唐男儿个个骁勇善战,还降服不了一匹西域马?他当即应下此事。然而任此时大唐武将用尽何种方法都未能将此马驯服,就连人称“弼马温”的年轻武将上场也只是被甩出一丈远,眼看着李世民脸色越发铁青,众人唏嘘。
令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最终降伏这匹烈马挽回大唐颜面的竟是一位女子,用一支钢鞭,一个铜锤,一把匕首,我上去先用钢鞭把这匹狮子骢狠狠地揍一顿。揍不服,再用铜锤敲它的脑袋。要不还制不服的话,就索性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胆识过人,正因为如此吸引住身为皇子的李治。
本应该宠冠六宫的武则天却因为一句话:唐三代后,易主武氏,被冷落12年,位分停滞不前。当然她并没有坐以待毙,在李世民重病前昔,她日日进殿悉心照料,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偶遇当时作为太子的李治,长此以往,本就倾心于她的李治对其越发着迷。
身处绝境的武则天仅凭一首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让李治竟不顾道德伦常,将其纳入后宫,并且一路高升至皇后,此时李治身体每况愈下,便由武则天专政,等他驾崩之后,便自称武皇,做事狠戾。
回顾武则天的一生,十四岁入宫,获得盛宠之际却因一句话被冷落十二年之久,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在无数个凄冷的夜里徘徊着度过,李世民的喜爱抵不过钦天监的预言。
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便是遇上了李治这位良人,他能为武则天不顾众人反对,力排众议将武则天从无尽的深渊之中拉出来,大多数后人眼中李治只是武则天上位的一颗棋子,毫无感情而言。
但是武则天驾崩之后竟然选择和李治同入皇陵,并且立下无字碑,数千年之前的感情后人又如何说得清楚呢?但是不得不承认武则天并没有愧对大唐,在位时遗促进经济的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百姓安定,以至于被后世谬赞为“贞观遗风”。
参考文献:《如意娘》、《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