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扔进黄河

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扔进黄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31 更新时间:2024/2/5 4:52:55

华人在海外集中居住生活的地方统称“唐人街”,而这个“唐人”的称谓离不开中国的盛唐。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不仅与亚洲各国保持着友好邦交,更是与欧洲各国来往频繁,因而在唐朝之后,海外各国多称我们为“唐人”。

那么如此强盛的唐朝,又为何在灭亡之际,经历了皇室灭族,朝臣被投尸黄河等惨剧?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唐朝虽是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朝代,但国土面积增大,就势必会面临着“天高皇帝远”的局面。

边境地区大多是刚军事扩张得来的外族人士,为了稳固政权,中央不得不向边境派遣常驻军团。

常驻军团需要物资补给,可从内陆地区运往边境的时间又过长。中央便允许边境军队开垦私田,有了土地,自然也有了财政权。

人力财力物力均掌握在边境将领手中,权力的不断增大,加上不在天子脚下,慢慢就有将领产生“自立为王”的想法。

另一方面,盛唐人口不断增加,但可供‘均田制’分配的无主田地却越来越少,加之战乱影响,不少农民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地主便私自占有农民土地。

农民自己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为了活命,最后还是去给地主阶级打工。

当时的唐玄宗对于这种情况无法采取更好的措施解决,只能听之任之,因而农民阶级对朝廷的不满日益加重。

地方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和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都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是关键转折点。

在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加重的过程中,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本就是多个军镇的节度使,拥兵18万,而当时天子所在的长安城兵力不过4万。

同时还有不少边境士兵和没有土地的农民支持,安禄山很快便攻陷了长安城。

唐玄宗带着家眷和重臣逃出长安,留下太子李亨开始长达八年的平定叛乱之路。

八年时间,唐朝因战乱人口急剧减少,劳动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严重不足。

安史之乱结束后,在战乱中进一步扩大兵力的地方军阀们,更加不受中央控制。

在安史之乱中,太子李亨被唐玄宗留下平定战乱。

不过,太子被唐玄宗压迫多年,无法当机立断地下达军令。叛军当下,民心动荡,慌乱的太子在宦官李辅国的帮助下,逐渐走上正轨。

安史之乱后,因为唐玄宗过度信任朝臣导致八年战乱的教训,深深敲打着后世的皇帝们。

面对不敢信任朝臣的皇帝,时刻陪伴在皇帝左右的宦官们找到了机会。

尤其在唐德宗执政期间,因为他刻意削弱节度使们的权力,遭遇了兵变,再次在宦官保护下逃出长安。

劫后余生的唐德宗更加不信任朝臣,甚至将兵权派给了身边的宦官,有了兵权的宦官势力愈加强大,在唐中后期又成为威胁中央权力的一大隐患。

晚唐覆灭的三大原因,除了地方军阀势力过大和宦官弄权,还有一个便是农民起义。

由盐商黄巢发起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很快便攻打到了长安脚下。

在这场农民起义中,有一个人物的出现对唐朝灭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就是——朱温

朱温此人生性残暴,平时就横行乡里,在得知黄巢起义后,很快便去投奔了黄巢。

由于他作战能力强,得到了黄巢的重用,但那时正是黄巢起义的上升期,许多老将对新来的朱温并不认同。

这就导致在朱温被唐军围困,向黄巢请求支援时,消息被屡次截断,得不到支援的朱温干脆投诚了大唐。

唐军在镇压起义期间多次败于朱温手下,对于朱温的投诚,唐军大喜过望。

事实上,朱温的确带领唐军成功镇压了黄巢起义,并借此得到了皇室重用。

光化三年,宦官幽禁皇帝唐昭宗,当时的宰相与朱温关系尚可,于是联合朱温杀掉宦官一派。

本就拥兵自重的朱温,在杀掉宦官一派,为皇室除去一大隐患后,权力再度增强。

当时的皇帝——唐昭宗原以为宦官失权,终于可以一展强国抱负,可兵权不在手中,皇室再度沦为朱温的板上‘鱼肉’。

因为朱温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洛阳一带,所以朱温借机杀掉宰相等忠于李唐皇室的重臣,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在途中悄然杀掉了唐昭宗所有的心腹,全部替换成他的人。

等到唐昭宗察觉到异样时,他早已失去所有权力,无法反抗野心昭然的朱温。

朱温的举动也让各地军阀看到了他的野心,为了不让朱温一家独大,各地军阀打着“讨伐朱温,复兴皇室。”的名号,向洛阳发兵。

此举也让朱温再次意识到唐昭宗的威胁,于是他索性杀了唐昭宗,改立13岁的唐哀帝

次年又以宴请名义,将唐昭宗的九子骗入皇宫,在他们喝醉后,命手下直接勒死九子。

为了彻底清除隐患,他还赶尽杀绝了三十多名忠于李唐江山的重臣,并将他们尸身投入黄河,还声称,“看看他们这些自诩清流之士,能不能洗净这黄河水。”

在清除所有障碍后,他终于将唐哀帝废除,改立唐哀帝为地方王族,并在称帝后第二年杀死了年仅十六岁的唐哀帝。

自此,唐朝灭亡,开了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时代。

从天佑元年到天佑四年,不过四年光景,唐朝便从迁都走到了灭亡,朱温虽然兵力强势,但百年王朝一朝覆灭,归根结底还是阶级矛盾的不断加深。

盛唐时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朝堂稳固;晚唐时,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想要活命只能参军谋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的建立源于农民起义,也灭于农民起义。若想朝堂稳固比起扩大疆土,更应注重民生。

更多文章

  • 李白给杨贵妃写了三首诗,立马就被唐玄宗辞退了?这三首诗可真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小说,唐玄宗跟杨贵妃,李白给杨贵妃写的著名诗

    余光中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喝醉了之后在哪都是家乡人。就这么自由浪漫,纯粹而奔放的人,像极了他诗里行间透出的模样。往事越千年,李白不过写了曲曲三首诗,84个字,就能让贵妃羞笑,玄宗调羹,博得世人嫉妒,这是斗酒诗里的才气,更是骨子深处的浪漫。可是这短短的三首诗,为何一问世,就惹得玄宗不高兴,

  • 大臣上朝姿态,唐朝坐着、宋朝站着、明清跪着,封建制度灭亡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是曾经四大文明古国,是唯一传承过程中,连续着没有中断的一个文明。在不断的改朝换代中,每个朝代的制度不同,按道理,朝代应该是不断的进步,有了前人的教训,后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后面的朝代,应该是越来越发达的。为何到了清朝,封建社会走向了没落呢?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客观主观的原因,今

  • 武则天82岁被迫下台后,明明无权无势,为何却没人找她秋后算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出现了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而当我们去了解武则天的生平经历时,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情况:她在82岁的时候被迫下台,虽然无权无势,但却没人敢找她秋后算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神龙政变神龙元年,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

  • 大唐时,日本进贡2位绝色美女,唐高宗宠幸后吓得将其关进了笼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四大美女简介,唐高宗娶日本公主,唐太宗赏赐美女给大臣

    那个时候的唐朝包容开放、大气磅礴,不仅是在中原,甚至在全世界都举世瞩目,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推崇和赞赏,其中就包括日本。当时的日本只是一个弹丸小国,文明还没有开化,但是这个国家非常善于学习,于是就派出了遣唐使,同时还向当时唐朝的君主唐高宗进献了2个绝色美女。不过这两个美女被唐高宗宠幸一夜后,却将唐

  • 芈月是个啥样的人?中国第一个太后那是相当开放啊!堪比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评价芈月,芈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怎样的

    不幸的是,她不是嫡出而是庶出,楚威王死后,芈月被迫作为嫡公主芈姝的媵侍远嫁秦国。啥叫媵[yìng]侍呢?就是娶姐姐,陪送小姨子的意思,歌里不是唱了么“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上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虽然是陪送的零头,但是芈月还比较受秦惠文王喜欢,接连生下了3个儿子!

  • 考官卖考题被判死罪,临刑前为求生高喊“告变”,唐高宗:免去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高宗李治历史评价,唐高宗徐婕妤,唐高宗永隆元年

    到了唐朝开始完善科举制,并且为了保证科举的公平,采取了很多防范措施和惩治科举考试作弊的手段。但也不是就没有人不敢作弊了,唐高宗时期就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科举作弊事件,这也是唐朝第一个科举作弊事件。科举制的发展科举制贯穿了我国历史,现在的高考制度也可以说是科举制的延续,科举制创建于公元605年的隋朝,随后

  • 南北朝时一次小小的失误,令外国人带走一支竹竿,我国损失数千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简介,南北朝16国顺口溜,南北朝风云录视频

    在我国汉朝时期,西方同样也有一个强国,那就是罗马帝国,在凯撒统治时期,罗马帝国处于全盛状态。凯撒战功卓著,也喜欢在人前显贵,接受人民的膜拜和赞颂,因此华丽的服侍自然是少不了的。丝绸制品虽然是东方产物,但是在罗马市场上也能够以高昂的价格买来少许。随着凯撒经常穿着丝绸衣物,作为臣民自然也受到了领袖的影响

  • 武则天喝醉后给一小国赐名,沿用至今,如今已发展为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喝醉后给一小国改名,一代女皇惊艳片段武则天,武则天高清免费完整版

    而且这个国家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达国家。它便是亚洲著名的发达国家—日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日本名字由来的历史吧。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日本的起源历史还是不甚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得知的是,在我国悠长的历史中,日本都是作为我国的附属国存在的。根据历史材料的记载,最早关于日本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

  • 隋炀帝建了一伟大工程,死后备受唾骂,但却造福了后代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皇帝后代排名,隋炀帝工程,隋炀帝修了什么道路

    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由于一些历史人物距离我们实在是太过久远,这就导致我们通过文字去了解他们的时候,总会产生一些偏见。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隋炀帝,很多人都觉得隋炀帝是彻头彻尾的昏君,但事实上他在掌权期间,曾经主持修建了一项伟大工程,造福了后代上千年。而这项伟大工程就是“隋唐大运河”。尽管他死后

  • 李世民问大唐国运,袁天罡作画回复,李世民只顾高兴却没看懂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问袁天罡视频素材,李世民问袁天罡唐朝何时亡,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灭亡

    每至天下大乱或王朝鼎盛之时,史书上必会出现一些,“当世人看不懂,后世者却惊叹”的人物。其中隋唐之时这种人最著名,也最多。隋朝的章仇太翼是一位,隋文帝非要去仁寿宫里玩耍,章仇太翼急忙拦住表示:“皇上大哥不能去,此去凶险万分,恐怕去了你就回不来了!”(《隋书》:恐是行銮舆不反。)隋文帝一瞪眼:“妖言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