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佛教的发展,是如何达到高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佛教的发展,是如何达到高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32 更新时间:2024/2/6 8:02:55

不论是哪个文明,自古以来皆有神话。

神话跟统治权,本是密不可分。

而随着第一阶段的神王体系崩溃,宗教信仰才会随之诞生。

说得更准确一些,当人们确实体会到现实(王)与超现实(神)的区别后,文明将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统治者。

大汉天威,是一个建筑在“真命天子论”上的王朝。而东汉三国两百年,逐渐在演绎着人人可能是天子的现象。

西晋一统,却成了神话的终点。

此后百年,每一个自称神之子的人,都无法掌握天命。

来到南北朝,特别是从外国来的这些鲜卑人,有着跟中土地区不一样的神话。

当你的神不是我的神,所产生的是“研究价值”。

姑且称为神秘学吧。

我们就来看看,《魏书》最“神秘”的篇章:释老志。

中国的神秘学,要追溯至伏羲

当北魏展开“太武灭佛”时,这件事就被提上了政治舞台。

伏羲留下了“神言秘策,蕴图纬之文”。能够看破其中的奥秘,就能了解天地,规范世道,统率万民。

秦始皇没有勘破,一样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他可不希望未来有人能凭着伏羲秘法颠覆王朝,遂决定烧毁相关典籍。

史称“焚书”。

……我可不是在写《天子传奇》的开场白,这就是《释老志》的翻译。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后人所谓的“焚书坑儒”,当时确实是针对方士与方术在进行肃清。那随着汉朝推翻暴秦,大家就纷纷把保留下来的断篇残章聚集起来。

也是司马迁,就分门别类,整理了六家之学:“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啊其实是他爸爸做的《六家要旨》啦,外国人就写个简洁不要太吹毛求疵。

六家学问日渐茁壮,在两汉至今大放光彩。

然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释氏之学”,却不在这六家当中。

根据我们的考证,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征讨匈奴,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率领族人降于汉朝。

这边插一个八卦,同时代的作品《后汉书》,其实有意指“昆邪王”就是卫青的暗示。

来降的匈奴,带来了一尊近三公尺“长”的大金人。汉武帝认为这是蛮族之神,就陈列在他的甘泉宫。

那根据匈奴的说法,这个大神不能拜牲礼祭品,也没有特殊的仪典,就是烧香礼敬即可。

后来,从通西域的博望侯张骞那里才知道,这个大金人乃是天竺国“浮屠教”的神明。

其实汉代说身高,也都说“身长八尺”,所以看到写“金人率长丈余”也没特别觉得怎样。

等到发现这是浮屠教的金人,就不得不发挥一下想象力了。

是的,公元二世纪开始,佛教就已经出现所谓的犍陀罗佛陀雕像。

这是吸收了希腊的雕刻技术所产生,所以当时的佛像长得非常阿部宽。

虽然主要保留至今的以石像为主,但犍陀罗佛像也是有金属铜像的。

在历史通论中,中国人知道铜很好用,但其实产铜不多……贵金属才拿来作钱?

做铜像自然是一件奢华至极的事情,也难怪汉武帝会认为金人为神。

喔,鲜卑人胡话很多的,这种都仅供参考。

再来是汉哀帝年间,就是王莽准备要上位之前。

有中国博士弟子跟大月氏使节团接触,请大月氏人口述浮屠教经典作为记录。

这比《四十二章经》还早,不过口说无凭嘛。

《四十二章经》,则是东汉第二任,明帝时来到中土。

故事大家就熟悉得多,汉明帝夜梦金人,遂问群臣,有人就说这是天竺的“佛”。

然后就去取经了。

不只取回《四十二章经》,更得释迦立像,并沙门东来,遂立白马寺。

序言到这边,接着开始说的就比较是北魏自己的理解。

包括把浮屠正“字”为佛陀,反正是外来语。

浮屠的“华言译之则谓净觉”。

提到“华言”一定要引一下原文。

佛教的宗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所以最重要就是“修心”。

魏人认为佛教的修行跟儒家的修身是很类似的。

比如佛法僧三归,跟中土的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差不多。

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与仁义礼智信的要求也是一样的。

遵守戒律你就会转生到好地方,一直触犯就去鬼畜道。

当时也就已经开始要剃须发,离家门,拜师守戒群居修行这些规矩。

这些修佛的人,称为沙门,也是外来语有各种不同,正“字”为僧。

沙门是修行者,比丘是负责行乞……化缘啦阿弥陀佛。那刚开始修行的,就叫沙弥。

妇女也欢迎入教,一律都叫比丘尼。

气势满满。

沙弥修十诫就可以沙门了。

比丘尼要修五百诫,根据你的修行情况增加哇哩咧。

关于释迦牟尼的生辰,在这里也是有记载的。

“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

距离作这个记录的(北)魏武定八年,已经过了一千二百三十七年。

中国历法也是很厉害的,用得太习惯反而常常遗忘。

对了,一开始的翻译不是“释迦牟尼”,而是释迦文。

姓释迦,明文。

鲜卑人对于这种音译姓很习惯的,不要说两个字,鲜卑自己连三个字的都有。

佛教设定不要介绍太多,我们先回到时间流里,《魏书》记录的佛教踪迹。

汉明帝取经之后,他的弟弟楚王刘英就觉得很好很棒开始信奉佛教。

东汉末年,汉桓帝时,博士襄楷也以佛道来劝诫桓帝。

这个,其实《后汉书》是说,襄楷主要是拿佛教跟道家的学问,来跟汉桓帝推荐《太平清领道》。

懒人包就是,襄楷基本上是南华老仙的原型啦。

后来,魏明帝曹睿在修建宫室时,想要打掉西边的浮屠。一个外国沙门就来表演了神通,曹睿才打消念头,反而为浮屠增建周边。

曹睿是大建筑家,整治假山假园林一把罩,后来他弄的园林还变成西晋灭亡后,洛阳城的主要驻军点,帅吧?

从这边可以注意到的是,最少曹丕就对佛教相当尊重了,不然哪来的宫西浮屠。

而曹睿弄了这个佛教建筑群,就引来了一个沙门昙柯迦罗,颁布了佛教戒律本。洛阳也开始重建白马寺,兴建浮屠。

到了晋朝,洛阳共有四十二座浮屠了。

喔,浮屠建筑普遍解释是“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木有?

那值得注意的是,昙柯迦罗颁布戒律时,已经是曹芳时代。后续能够蓬勃发展起来,事情就很明显:司马家也愿意“尊重佛教”。

考虑到曹爽时代的青年革命,司马师也是其中一员。“有限度”信佛的人,搞不好是司马懿。

想象一下司马懿施展如来神掌大战诸葛孔明七星灯……

好,那句是多余的。

晋惠帝时,又有胡沙门翻译《法华经》等。

不是我在换前缀,《魏书》真的有分:外国沙门,胡沙门,后面还有常山沙门。

放心他不是赵子龙也不是燎原火。

读懂南北朝之前的中国史就会清楚,胡是中国人,所以外国人要另列。

到了西晋,所谓的胡,当作居住地来看待就行了。所以胡跟常山可以并列,都是指他们的出身地。

接下来五胡乱华啦。

佛图澄,是第一个被称为“大和尚”的沙门,堪称后赵国师。

其弟子道安大师,同样对政局有着巨大影响力,这些《魏晋风云》都提过的。

不过后来后赵崩盘,北方大乱,道安就带着门徒来到新野,不做刘备做孔明。

啥意思?道安让弟子往四方诸国传教,或入蜀,或往晋,而他自己坐镇襄阳,等到北方明珠苻坚出世才又北归。

在传播中国佛教上,道安系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那待在前秦,就又碰上了胡沙门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西域胡,虽然他爸算天竺人。

在两大佛师的共同努力下,经典大盛。中原佛教,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峰。

但前秦马上就垮台了。

新兴的佛教,与新兴的北魏,即将在中原相逢。

更多文章

  • 李白最深情的一首诗,居然是写给这个骗子的,小学生背得滚瓜烂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写给妻子的离别诗,李白写给三年级学生的诗,李白最长又最难背的诗

    在世人眼中,李白是鼎鼎大名的诗人,而李白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是他的“剑术”,而非“文才”,就连他向别人的自我介绍中,都特别强调“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关于这一点,《新唐书·文苑传》中有证明,说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自幼就有一种侠客情结,25岁时便开始仗剑走天涯,据李长之的《李白传》记

  • 唐朝一位美貌才女,被父亲送入道观修行,导致她被乱棒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四大才女杀两人,唐朝豪放才女图片,唐朝才女鱼玄机完整版

    李冶从小就长得天生丽质,而且很有才华,后来她之所以去道观,主要还是因为父亲的思想,李冶六岁时写下了一首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一看到这句诗,就把她送入道观里,原因是这首诗里的“架却”跟“嫁却”同音,以后对她的出嫁定然不祥,而且这首诗也体现出六岁一个女孩子,心中紊乱的情愫,父亲思来想去,这孩子

  • 隋朝灭亡当真杨广的错?其实根本原因在杨坚,房玄龄早就看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朝只有杨坚和杨广吗,隋朝杨坚杨广的下场,杨坚 杨广

    “替罪羊”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在历史上被这么冤枉的人也不少,例如我们的“炀帝”杨广。现在提起杨广的历史,无一不是“好战欺民,昏庸无度”的评价,甚至绝大部分的人认为,隋朝之所以覆灭,基本就是因为有杨广这个祸害,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房玄龄一言道出根本,不在杨广,在杨坚。晚年多疑杨坚出生于公元前541年,在

  • 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隋文帝废了杨勇而错选了杨广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再来分析一下问题的主角杨勇。作为最开始的太子,杨勇并没有积极地建功立业,为自己接任大统做着准备,而是在太子之位就迷失了自我,以为自己已经高枕无忧。做事开始不计行为后果,任性妄为。身在太子之位,竟然逾越礼制接受百官朝见,足见杨勇作为大统继任者的心智不全。杨勇作为太子,明知隋文帝喜好节俭,竟逆皇命而为之

  • 武则天“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墓被发现,考古专家看后心都凉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 婉儿,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墓,武则天与上官婉儿故事

    近年来,随着上官婉儿的墓穴被找到,被研究,考古专家揭秘说,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明确的记载着:上官婉儿曾先后嫁给唐高宗和唐中宗两位父子皇帝,这都是历史上所不曾记载的,她的经历堪比武则天。而且,墓志文中也没有提到武则天,大家都知道上官婉儿是在武则天时期才发挥才能的,史书上记载倒是挺多,为什么墓志铭中却有意回

  • 《奉天靖难记》对朱棣形象的塑造:仿照唐太宗,为自己正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奉天靖难成功,朱棣靖难路线图,朱棣靖难成功后都杀了哪些人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多达四百位左右的皇帝。虽然这些皇帝性格不一,政策不一,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都各不相同,但如果细细探究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却能够发现他们不少人之间所存在的不少相似之处,而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便因为自己曾经的造反行为,彼此之间建立起了诸多联系。即便从时代上来看,这

  • 唐朝的御史台制度,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御史台官职一览表,唐朝官媒制度,唐朝实行什么制度

    唐朝作为古代监察制度的成熟期和强化期,形成了从制度架构到官吏选任,比较全面完备的的监督体系,从建立监察权的制度设计目的上来看,是为了保证在监察机构在审慎用权、约束权力的基础之上使监督效能最大化,在保障监察部门独立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那么,唐朝的御史台制度,又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

  • 李渊其实是想让李世民自杀的,但李世民爆出一件丑事化险为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渊咒李世民,唐砖李世民带众人跪拜李渊,晋阳起兵李渊和李世民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登位的关键是玄武之变,可大家知道李世民为何发起玄武之变,弑兄杀弟吗。这算起来也是被天象赶出来的大事之一了。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君父李渊收到一封密报,这封密报可不简单,他出自太史令傅奕之手,太史令掌天文历法,观测天相正是其职责所在。密报上书: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

  • 杨玉环为啥独爱吃荔枝?如今科学揭开真相,难怪被李隆基宠爱16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骑红尘妃子笑。”一首诗让众人把目光放到了古代历史上那一位宠冠三宫,艳绝天下的宠妃——杨玉环。她身上的谜语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直到今天,也很少有人能破解出这位神秘而美丽的妃子身上奇异的秘密,只能结合当今的猜测去追溯曾经那段埋葬起来的岁月。美人之爱关于杨贵妃的去世,民间有很多种传闻,有的人说她在安史

  • 五代十国,文人为何如此崇尚物质、人情放荡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代和十国的关系,五代十国的著名文人,五代十国衣食住行

    五代十国是中国史上空前混乱分裂的时期,社会动荡,伦理意识单薄,称得上礼崩乐坏。自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定都了五个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东汉、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灭亡唐朝后,在中原地区修建后梁,在东京定都开封政府,此后王朝陆续更迭,战乱不断,而中原以外的地区也有政权割据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