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六国竟然早已注定?司马迁曾四次记载一句话,成功预言此事

秦灭六国竟然早已注定?司马迁曾四次记载一句话,成功预言此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10 更新时间:2024/1/24 10:42:27

要不是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历史,相信大多数人都难以想象原本极为弱小的秦国,最后居然能统一天下。但是在有些人眼里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在这之前就有了相关的预言,并且还被司马迁记载了四次。

[var1]

这句话就是: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焉。这句预言第一次是出现在《周本纪》中,记载着是由周朝太史儋对秦献公诉说的,接下来则是出现在《秦本纪》《史记·封禅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老子对秦献公说的。

[var1]

“始周与秦国合而别”意思是秦本是周的封地,两者是合在一起的。但是后来形势大变,秦成为了一个国家,而周已经衰败,两者在慢慢分离。在西周被灭后,周平王东迁,一路上有秦襄王护送。周平王很感动,便说现在失去的领土他不要了,如果秦国能自己打下来,就归秦国了。

[var1]

“别五百岁复合”意思是在西周灭亡500年后,东周再次出现大问题,又分为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势力。最终这两个势力都被秦庄襄王所灭,周朝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周拥有的领地就归于秦国,这样一来相当于两者再次合二为一,同为一片土地,这便是别五百岁复合。

[var1]

至于“合十七岁而霸王出焉”则是指后来的西周被灭的第17年,这一年是秦王嬴政登基后的第九年,也是秦王嬴政正式掌权,成为秦国真正的君主。他一掌权就清除了国内的忧患,平嫪毐之乱、驱走吕不韦势力。至此,秦王彻底掌控了整个秦国,拉开了秦国灭六国的序幕。

[var1]

所以根据后来的事迹,这句预言可以说完全实现了,秦国从弱小慢慢变得强大,最后还灭掉了曾经的老大周朝,然后嬴政就是预言中的霸王,完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难怪这个预言会被司马迁连续在四个不同的地方重点记载,这样看来秦国能够灭六国就像是早已注定的。

[var1]

虽然看上去这件事有点梦幻,但是仔细想想还真是玄乎。秦国历代君主不敢说都英明,但是起码不会像其他六国那么昏庸,所以才有了奋六世之余烈的说法。在他国昏庸君主的对比下,就显得秦国真的是天命所在啊。

更多文章

  • 最没有作为的宋襄公,为何会被列入春秋五霸?主要是性格太鲜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七霸全文,春秋5霸大结局,春秋宋

    [var1]事实上所谓的五霸的说法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人承认。对于宋襄公,恐怕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对他也是一种看笑话的态度来看待他的。一直到唐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考证《史记》里面的人物,就增加了一个春秋五霸的说法。里面就把宋襄公给罗列了进去。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可是不仅仅是战国时期的那几个,大大小小的诸侯有几十

  • 史上最没立场的间谍,本想害死秦始皇,做此事竟为败六国打下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灭亡六国全过程,秦始皇攻打六国,秦始皇六国统一

    [var1]但并不是所有的间谍都有这种特质。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位专家型的间谍,尽管没有完成自己上司交给的任务,但却足以名留青史。他就是郑国。[var1]战国末期,秦国是绝对的超级大国,无人能敌。许多国家想尽了一切办法对付秦国。比如合起伙来一起算计秦国,派遣刺客刺杀秦王,离间秦国君臣等等。但这些技俩最

  • 康熙一直都以明君示人,为何却不肯拜孔子?都是面子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拜孔子不肯下跪,康熙是一位圣君还是明君,康熙下跪孔子为什么不跪

    [var1]清朝期间,皇帝东巡一般前往塞外祭拜祖先,到祖先陵墓以表寄托,表达子孙的孝顺心。相传到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因此康熙一生前往五台山的次数便有五次之多。除此之外,皇帝还会沿途考察民情,走访吏治。并对塞外少数民族安抚慰问。这对于皇帝的政治方面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还可以通过提察民情,竖立皇帝爱民

  • 是秦国最耀眼的年轻将领,比蒙恬还受秦王看重,史书上却少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名将蒙恬,秦国时期蒙恬是谁,秦国八大名将谁最厉害

    [var1]在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国的各大将领最为耀眼,有王翦、王贲、羌瘣、蒙武等老将,也有蒙恬、王离等耀眼的年轻将星。老将里自然是以王翦为首,那么说到年轻将星里以谁为首,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蒙恬,以其功绩的话的确如此。但是最开始的话其实并不是以蒙恬为首,而是另一位年轻将星,他就是名将李广的祖先——李信

  • 从奴隶到宰相,他奠定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宰相,秦国军人是奴隶吗,蔡泽之后的秦国宰相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黄福芳百里奚自小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可惜出身贫寒,再加上当时的等级制度深严,人才选拔制度苛刻,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安放。百般思索之下,百里奚得出结论:唯有出游列国求仕,才能拼出一线希望,不被埋没。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百里奚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求仕之路。他首先到了宋国,后又到了齐国。然

  • 柏举之战中,楚国能够逃离灭国之灾,竟取决于秦楚之间的联姻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楚之战楚国经常失败吗,秦楚联姻,大秦帝国秦楚联姻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的激烈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之间的斗争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在吴楚之争中,吴国一直处在上方,吴王阖闾能够击败楚国大军,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两个原因。首先是吴王用人准确,他手下的两员大将,也就是伍子胥和孙武,是吴楚斗争中吴国的优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两个人具有

  • 战国名将王翦,可谓是功高盖主,可为何能够得以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名将王翦简介,战国名将王翦有什么著名的事迹,战国四大名将王翦能善终

    秦大王一看书信,嘿嘿一乐,同意,当即派中不溜将军李信接管王翦的大部队,继续追剿燕大王父子俩。秦大王召回王翦,赏给他许多金银宝贝,让他回封地频阳养老去了。中不溜将军李信也非常能干,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燕大王父子和魏大王。不用说,下一个冤大头就轮到楚国了。[var1]秦大王就问李信了,嗯,你说,这次出兵

  • 管仲全方位的改革,不仅成就齐国霸业,还为后世变法提供了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谈起历史上的变法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商鞅变法,这一场变法不仅改变了秦国羸弱不堪的局面,甚至还影响了中华大地的历史走向。[var1]然而,春秋战国时期真正称得上“第一场变法”的是七国的管仲变法,亦或者是管仲改革,这一次改革图强使得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作为春秋时期的一次跨时代意义的改革,管

  • 诸葛亮之死,不但是蜀国的一大损失,而且害苦了魏国,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联络东吴夹击魏国失败,诸葛亮死后蜀国还打得过魏国吗,诸葛亮死亡多久后蜀国灭亡

    [var1][var1]我们知道,诸葛亮穷其一生伐魏,六出祁山都以失败而归,最后在五原丈含恨而终。可能诸葛亮做梦都没有想到,他的死给了魏国最大的毒害,害苦了魏国,最终导致曹魏政权走向覆亡,司马家一统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二。其一:三国后期,曹操,刘备等一代枭雄都以作古,唯独剩诸葛亮一枝独秀,司马

  • 盗墓界“祖师爷”挖出战国古剑,专家:再不夺回来,就来不及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盗墓史上最邪门的古剑,盗墓祖师爷姚玉忠儿女,盗墓的祖师爷

    盗墓界“祖师爷”挖出战国古剑,专家:再不夺回来,就来不及了!我们曾经写过很多盗墓界的故事,也和大家介绍过几个盗墓界的“祖师爷”,比如最熟悉的盗墓界鼻祖曹操,再比如近几十年名声大噪的姚玉忠,但是盗墓行业深藏不露,很多高手十分低调,他们各自有“门派”,各个不容小觑。[var1]盗墓贼最喜欢“光顾”的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