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巡狩:穷奢极侈是表象,巩固隋朝政权才是目的

隋炀帝巡狩:穷奢极侈是表象,巩固隋朝政权才是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61 更新时间:2024/1/24 0:49:25

与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开皇之治带给隋朝的繁荣鼎盛不同,隋炀帝在位期间,不顾经济与粮食的困难,修建洛阳城、兴建运河、四处巡游,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自己过着穷奢极侈生活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的负担,进而造成了隋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尽管后期曾改革官职,创立科举,但依旧无法避免起义国灭。

那么隋炀帝这样的做法是否只造成了负面影响?隋炀帝尽举国之力四处巡狩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1.隋炀帝为巡狩所做的准备

隋炀帝即位的初期,国家依旧如隋文帝在位期间一般强盛,但隋炀帝依旧决定修建完善东京和洛阳,并迁都洛阳。

同时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区,修建粮仓以备洛阳之需。洛阳周边地区都是如此,更别说洛阳本地了,隋炀帝为修建洛阳城花费兵夫70万人筑造城墙,工速之快60日便已筑成。

城内诸殿基、墙院又役10万多人,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再役10万多人,加监工常役80万人,用工总量达到170万人,极尽奢华的宫殿、如此人力物力堪称历代皇宫建造之最。

在营建东京和洛阳的同时,隋炀帝还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造龙舟。

隋炀帝似乎很早就已经做好的巡狩的打算,在营建东京的第二天,隋炀帝就下达了“巡历淮海”的诏书。

于是为了方便南下巡游,隋炀帝下诏开凿连接黄、淮的通济渠,开通自洛阳至江都的运河。

几天之后,隋炀帝接着下令造船。《隋书·炀帝纪》记载,当时建造的龙舟、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庞大的龙舟船队中就有5191艘。

而隋炀帝所乘的龙舟也十分豪华,堪称水上宫殿。《大业杂记》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

为了尽快建成而出游,自然大量的人力是不可避免的,粗略计算,开凿运河以及造船的民夫也不下数百万人。果然,历时五个月,通济渠造成,自洛阳至江都的水陆全部贯通,船队也按时完工。由此便为隋炀帝南下巡狩创造出了条件。

耗费如此人力物力,打造宫殿、修建运河、建造船只,我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为满足自己欲望、不顾百姓压力,穷奢极侈的皇帝形象。

甚至杜牧有诗云:“锦缆龙舟隋炀帝,平台复道汉梁王;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更是将隋炀帝开凿运河看做了亡国的祸端。

然而我们虽然无法否定隋炀帝这些举措中涵盖着自己的私欲,也无法否定隋炀帝为建造这些所实行的暴政,但事实上,真正的情况远不止于此。那么隋炀帝迁都、修建运河的目的还有什么?

《隋书》记载:“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认为洛阳具有“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优势,说明了之所以迁都洛阳是出于隋炀帝充分意识到洛阳在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另外上文知,开凿运河是为隋炀帝巡狩而做的准备,而开凿运河不仅利在千秋万代,更是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意义。至于有什么意义,我们在了解开凿运河之后,隋炀帝四处巡狩的目的及结果之后便可得知了。

2.隋炀帝的三次南巡

中国古代有天子“巡狩”之礼。《孟子·梁惠王天下》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由此可知,巡狩就是古代皇上巡视国家疆土。

隋炀帝在位期间,就曾三次北巡,一次西巡,三次南巡,三次东征,可以说他将在位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巡狩这件事上。

首先就是隋炀帝的三次南巡之旅。大业元年及605年8月,隋炀帝自洛阳西苑出发开了南巡之旅,随后在大业六年、十二年又两次巡狩江淮。

这几次南巡除了皇帝、嫔妃、文武百官之外,隋炀帝还命令携带“内位百司供奉之物”,再加上船队中的士兵以及船夫,总计二、三十万人向着江南徐徐前行。

这表面看来是隋炀帝的浮华之举,为了游山玩水,可事实上隋炀帝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首先,江南地区是隋炀帝的政治生命所在,他在任扬州总管的10年里,早已熟悉了江都的风物,对该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执政的30年中,就有13年是在江都度过的。

他在自己的诗中,也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感情“黄梅雨细麦秋横,枫叶萧萧江水平。飞楼绮观轩若惊,花簟罗帏当夜清。”“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

而隋炀帝来到江都,带给江东父老的第一件礼物就是宣布大赦江淮以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所谓给复就是免除租赋。

从军事方面,隋炀帝南巡是为征伐高丽作积极的准备。魏晋之后,北方人大量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江淮以及太湖一代,更成为天下的粮仓。

而在南巡之前,隋炀帝曾征伐过高丽,此次征伐中大多数人力物力都出自与江南地区。由此可见江南地区是征伐高丽的战略后方。所以隋炀帝巡狩江南地区,还为此后再次讨伐做足了准备。

从政治方面来说,隋炀帝南巡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隋朝自北周而起,对南朝地区素有戒心,再加上隋文帝在位期间灭陈,地方氏族以及豪强纷纷反抗,如开皇十年苏州沈玄桧、越州高智慧等聚众反隋(隋炀帝就是那时被任命为江都总管的)。

而隋炀帝大张旗鼓的多次南巡,从政治上就起到了震慑当地豪强的效果,对维护自己的统治以及全国的统一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隋炀帝南巡还促进了南北地区的融合发展。隋炀帝率文武百官下江南“观省风俗,眷求谠言”;“令上先人家,宴故老”等,在江南地区亲自主持南北儒臣制定礼乐和服仪制度,对于南北地区的文化融合极其重要。

3.三次北巡以及一次西巡

说完隋炀帝大张旗鼓的三次南巡之旅,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其西北巡狩的旅程。

“自古帝王莫不巡狩”,而帝王巡狩的政治手段与军事征伐一直是紧密联系的,先是耀兵威震,不服则转为征伐,对手屈服则转为巡狩安抚,隋炀帝西巡、北巡塞外运用的正是这种政治手段。

隋炀帝首次北巡就下诏曰:“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自蕃夷内附,未遑亲抚,山东经乱,须加存恤。今欲安缉河北,巡省赵、魏……”诏中河北就是指河套以北的东突厥。可以看出隋炀帝本质的目的其实就是震慑突厥等部。

在几次巡狩的过程中,隋炀帝首先实行耀兵、怀柔的策略。其巡狩随驾士兵50余万,马匹50余万,千里不觉。

大业五年五月在拔延山举行大规模狩猎“分四十军,军万人,骑五千匹。”可见与上文提到的南巡一样,隋炀帝西北巡不仅是天子威仪天下而举行狩猎礼的传统行为,更是中央王朝实力显赫的彰显,以对“不安分”的突厥部落起到震慑的作用。

另一方面,隋炀帝实施“以夷制夷”的策略,在第二次北巡时联合突厥启明可汗进攻伊吾国,迫其投降。大业六年,西巡时又攒动西突厥酋长打败处罗可汗,并命处罗将五百常从车架巡行。从此西突厥的势力几乎被完全遏制,而隋朝西北疆域再无后顾之忧。

此外,这几次巡狩还成为汉代张骞班超经略西域的重要条件;调动民兵修建长城以加强边疆防御;并使得魏晋以来中国与西域各国的阻隔以及隋初“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胡贡不通”的局面彻底解除。

4.隋炀帝三征高丽

最后,再说说隋炀帝的三次东征之旅,这三次东征也称为三征高丽,而这三次巡狩更是符合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际上,我们分析隋炀帝北巡、南巡、西巡的目的,其根本上就是要消除高丽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后顾之忧,并为征战高丽,调动、征集军队,筹划军事部署,并为人物资源方面做好准备。

高丽于西周时曾为封地,汉晋时代都是中国的郡县,在五胡十六国时代高丽趁机进攻古乐浪郡,并向辽河流域扩张。

在隋朝统一中国的时候,高丽入境参加了陈朝军的反叛,“不供职贡,无人臣礼”、“杀害边人,心不在宾”。故长期以来,高丽一直是隋朝的一大威胁。

大业六年,隋炀帝北巡出塞,在突厥启民可汗牙帐中居然见到高丽私通使,于是大怒曰:“联以启民诚心奉国,放亲至其帐,明年当我往逐那。而还片语高丽王: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如启民,敬或不朝,将率启民往巡彼土。”

大业七年,隋炀帝在镇抚西北突厥后,下诏征讨高丽。于次年正月,共调集全国113万大军,分为24军,浩浩荡荡杀向辽东。从军事角度隋炀帝这么做一是为了以武力震慑高丽欲其畏惧屈服;二是若震慑不成便可以直接通过武力征服。

而从政治角度,隋炀帝的作法,是暗示高丽应恪守藩属的尊卑之礼,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在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和对外传统政策方面确立政治上的藩属关系,避免武力征伐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隋炀帝在大业七、九、十年三征高丽的结果都不近人意,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其本质的目的就是征服高丽。

总结

隋炀帝,作为隋朝的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世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实施暴政打压百姓,有人认为其政治军事举措有利于后人发展。

究其在位期间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巡狩来说也是如此。巡狩之前,隋炀帝迁都洛阳,在其周围及内部大修宫室,兴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此类举措虽劳民耗力,但从正面的意义上来看,一是充分考虑了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二是为巡狩做足了准备。

而隋炀帝的多次巡狩,表面上是为满足自己游山玩水的私欲,实际上在军事上是对隋朝存在威胁的西北少数民族以及高丽民族产生了震慑作用,使其不敢来犯;在政治上更是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加强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参考文献

1.《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之原因考》

2.《隋炀帝巡狩政治军事战略析论》

3.《再论隋炀帝的巡狩》

4.《建国以来隋炀帝巡狩研究述评》

5.《隋炀帝开运河为巡游史事辨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六位猛将,在他的手中用的相当好,帮助他成就了一番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四大猛将,隋唐英雄第三部李世民,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排名

    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人民,人民过得不幸福快乐,自然这个国家就不会繁荣昌盛下去。于是,就在各地爆发出了起义活动,试图推倒隋朝的统治。这个时候,李渊和他的儿子们就是起义军当中的领导者。他们能征善战,最终推翻了隋朝的暴政。并且建立了唐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面极其繁荣的朝代。在李渊的众多儿子当中,其中最优秀的也

  • 李世民临终之前留下两位大臣,力保大唐江山,却被武则天残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哪8个字,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李世民武则天杨玉环的关系

    在李世民晚年,关于“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等一系列颇具忌讳的言论可是让他心里甚为沉重,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李世民明白大唐帝国有如今之鼎盛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天子,李世民更是一位意志坚定之人,他知道,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不惧怕任何外部势力,但内部的颠覆则很有可能让大唐这艘大船倾覆。

  • 一生只留下2首诗,仅一首击败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最著名的三首诗,杜甫与李白最出名的诗,谁在唐朝留下两首诗却能压过李白

    (唐朝景象)在众多的诗人之中,李白和杜甫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说这两位被合称为“大李杜”的大诗人所著作的作品概括了整个唐朝也不为过。他们的作品被现代的教育家收录在教学课本之中,就算是几岁的孩童也能背上几首。但是在唐朝有这样一个诗人,他并不出名。在经过历史的洗礼之后,他唯一留下的两首诗却击败了李白和杜甫,

  • 被李隆基独宠15年的杨贵妃,为什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贵妃死了后李隆基活了多少年,杨贵妃和李隆基有哪些关系,李隆基和杨贵妃关系

    作为李隆基最得宠的爱妃杨玉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在成为李隆基的爱妃之前,她曾是李隆基儿子李瑁的妻子。杨玉环和李瑁可谓是一见钟情,在李瑁生母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最终册封杨玉环为寿王妃。在婚后,李瑁和杨玉环的感情非常要好。之后,李隆基最喜爱的武惠妃早早逝世,李隆基变的郁郁寡欢起来。

  • 西安出土李建成陵墓,墓室内刻有55个字,才知道李世民的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世民历史记录,唐朝李建成李世民人物简介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一个人不管曾经有过什么样的功绩,得到什么样的重视,但最终,如果一败涂地,那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那个曾经在唐朝初期被唐高祖李渊立为太子的李建成便是如此,哪怕曾经他和李渊征战沙场,有过不少战功,但最后玄武门之变,他的一生就此终结,哪怕贵为一朝太子,也只能归于尘土。后

  • 武则天和狄仁杰是何关系?当看见狄仁杰遗物中所写的八字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和狄仁杰是什么关系,狄仁杰武则天刘晓庆,狄仁杰武则天全集免费

    在中国诸多的封建王朝中,一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可在这几百位皇帝之中,有这样一位皇帝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位皇帝便是唐朝时期的女皇武则天,在那个男权社会作为女儿身武则天能够从妃子转变成皇帝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而她在位期间也不失一位有作为的君主,继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后,武则天又在此基础上打造

  • 刘邦集团、李渊集团和朱元璋集团,三个集团谁的综合实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集团vs朱元璋集团,刘邦李渊朱元璋团队哪个更强,刘邦班底和朱元璋班底

    毕竟这几个朝代都是由乱世演变而来,却浮现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使得汉族人民在这几个朝代里能够安稳度日、得享太平,这些太平都持续了数百年,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像所有乱世之中所建立的朝代一样,汉朝、唐朝和明朝成功的过程都极其的艰苦卓绝,说到这里就不禁有人会问了,建立这三个朝代的三个集团——

  • 唐朝千牛卫官职多高?为何李元芳常挂嘴边炫耀?和现在一称谓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元芳千牛卫真实历史,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照片,李元芳被封千牛卫

    而李元芳每次的出场都离不开“检校千牛卫”,这检校千牛卫究竟是什么职位,以至于每次李元芳将其挂在嘴边时都能让敌人畏惧三分?其实李元芳只是《神探狄仁杰》中虚构的人物,但在我国唐朝时期,却实实在在的有一个职位名为千牛卫,也许但从字面上并不能理解这属于哪一种官职。千牛卫始于唐朝,是古代一种带刀侍卫的官职称呼

  • 杨玉环容貌复原,还原图撞脸大明星,被唐玄宗疼爱:可不是因为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杨玉环与唐玄宗共泡温泉,对唐玄宗杨玉环故事的评价,杨玉环复原相貌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我们就不得不聊到杨玉环。准确地说,杨大美人是中国古典美女中最独特的一个,因为一方面她代表着我们审美的极致,但另一方面她似乎又摆脱了传统苗条美女的局限。正如苏轼的诗句所说,燕瘦环肥,就提出杨玉环是比较胖的。对此我们很难理解,一个比较胖的女生,是如何成为四大美女之一的呢?而且比

  • 隋炀帝杨广为何要修建京杭大运河?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广为什么要修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起止点,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隋炀帝,对于这个皇帝的看法,自古以来褒贬不一,其实应该说自他以后的王朝君主都是以他为反面教材,所以在封建社会时期杨广几乎没有褒扬的记录。但是发展到现代社会,现代史学研究者和现代的很多普通人对隋炀帝此人有了新的见解,认为他依然有很多可取之处,特别说他大力兴修的大运河,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那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