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为何要修建京杭大运河?有何历史意义?

隋炀帝杨广为何要修建京杭大运河?有何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51 更新时间:2024/2/24 8:36:14

隋炀帝,对于这个皇帝的看法,自古以来褒贬不一,其实应该说自他以后的王朝君主都是以他为反面教材,所以在封建社会时期杨广几乎没有褒扬的记录。

但是发展到现代社会,现代史学研究者和现代的很多普通人对隋炀帝此人有了新的见解,认为他依然有很多可取之处,特别说他大力兴修的大运河,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

那么1000多年前的隋炀帝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真的只是好大喜功?

简述隋炀帝的一生

1,登基之前

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即北周天和四年),出生地在大兴,也是隋朝建立之后的都城,杨广从小天资聪颖,加上他父亲杨坚在北周权势滔天和功劳巨大,才几岁的杨广被封为雁门郡公。

公元581年,杨广才13岁,因为杨坚在这一年建立隋朝,是为隋朝的开皇元年,杨坚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杨广封为晋王,并授予柱国、并州总管的官位。

公元588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杨坚再次委以重任,命他率领隋朝大军收服南朝的陈国,不过真正指挥全军打仗的是高颎,此战完全实现军事目的,当杨广胜利凯旋后,又被杨坚晋升为太尉。

此后杨广依然在各地稳定隋朝局势,屡建战功,后来杨广在扬州当主官,在管理江南期间政绩突出,同时作风简朴、谦恭谨慎,在朝廷和地方都受到赞扬,更是赢得了隋文帝夫妇的欢心。

在隋文帝的统治末期,太子杨勇被废,杨广博得母亲独孤伽罗皇后和右仆射杨素的支持,在公元600年(即开皇二十年),被立为储君。这一年还发生一件大事,突厥进犯隋朝,这次杨广率领大军出兵灵武,最后只是没有俘获而已。

杨广之所以被后人所诟病,还有一个重大原因是因为隋文帝在最后时期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在资治通鉴上有过记载,是说公元604年七月,隋文帝重病缠身,难以处理国事,所以杨广就想着提前做好准备。

于是给杨素写信,信中大体意思是向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的后事以及自己登基的事宜,而当杨素看完之后,立马就回信给杨广,可不知送信人出了什么差错,竟然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手中,隋文帝看完龙颜大怒,因此宣杨广进宫见他,他想看一下杨广是否要造反!

与此同时,杨坚的妃子宣化夫人来告御状,控诉杨广在她来的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瞬间认为自己立杨广做诸君是天大的错误,于是要重新立废太子杨勇当储君,废黜杨广。

杨广提前得知消息,立马将记录旨意的柳述元岩两位大臣拿下,并安排亲信右庶子张衡进入隋文帝的寝殿伺候,悄悄地把隋文帝周围的侍从给遣走了,随后不久就传出隋文帝驾崩的消息,最后杨广顺利登基为帝,因此这件事让杨广有了弑君背父的嫌疑,所以才会被世人所贬低。

2,登基之后

杨广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是迁都,在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杨广命人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只花了十个月就完工。

第二件大事,就是下令开凿大运河,并且还下令制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这些龙舟就是他带着后宫佳丽游览享乐的重要交通工具。

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延续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和人尽其用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他为了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虞世基、裴蕴等南方集团官员。

更是在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杨广御驾亲征,平定了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接着杨广又下诏集结113万余军士进攻高句丽,之后不断地用兵,导致隋朝当时有些穷兵黩武的意思!

后来,杨广在运河修建好之后,三次游玩扬州、两次巡视塞北等等,他的诸多行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民怨沸腾,所以引发隋朝末年的各种乱象,最终把隋朝拖入灭亡的深渊。

隋炀帝为什么要修大运河

1,为了打破关陇各世家的权力垄断僵局

有句著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面用到的王、谢两个世家虽然没落了,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其他世家大族的崛起和延续着,例如隋朝皇室杨家本就是世家大族,又是从他人手里夺得的皇权,不仅如此,追随杨坚建国的多数重臣要员都是来自一个关陇集团。

这个权力集团的各世家牢牢掌握着隋朝的半壁江山,等于隋朝皇帝想要真正的发展,还需要看这些世家的脸色!

因此,隋炀帝大力修造运河,就是因为关陇集团各世家的力量过于强盛,希望引入南方的权力力量来与关陇集团相互制衡,加上又大力支持和重要来自南方派系的官员,而隋炀帝自己只管看着关拢集团与南方派系相互在朝堂明争暗斗,最后自己掌握平衡和主动权就行。

2,为了实现真正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虽然在疆域上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北方与南方的发展和融合方面依然是在独立发展,甚至有些泾渭分明,仿佛难以真正的融合在一起!

为什么?因为魏晋南北朝,让南北双方的恩恩怨怨难以述说,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固化发展,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社会风尚等都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因此南北双方的人在潜意识里还认为各自是敌人,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样的局面严重削弱了隋朝作为大一统的王朝所应该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对于上任后的隋炀帝更是一件极大的不利因素,因此隋炀帝要打破这个局面,让南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而在古代一没有互联网,而没有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三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总不可能强行逼迫南北融合,所以隋炀帝想到的办法即修建大运河,先从地缘战略上打破这个僵局,让南北双方通过大运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从而促进隋朝自身前面发展,实现凝聚人心,实现真正的统一。

3,战略意义

首先是因为隋朝之前的都城是在大兴城(即后来的长安),而大兴城是处于隋朝西北一个角落,对于掌控全局的战略意义远远不够。

假如南方地区发生叛乱,凭着当时的消息力量,即便是以足够快的速度传递到京城,再等到朝廷作出反应时,不仅会贻误了战机,而且南方也许早已落入叛军之手。

因此,为了方便朝廷对南方地区的控制,隋炀帝把都城迁至洛阳,同时把洛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站,若是真的发生战争,通过大运河随时可以驰援南方或者其他地区。

其次,当时的南方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所以在粮食等农作物方面都培育得很不错,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北方的土地开发和人口不断往上升,加上气候和环境因素。

北方的粮食作物不再比南方有优势,反而南方的粮食作物生产数量越来越大,这时北方需要南方粮食作物的支援。因此,从整个战略意义来看,建造大运河,便于南方的粮食等作物运往北方,补充北方的不时之需。

大运河的历史性意义

在此之前,因为交通运输能力着实有限,在古代中国,陆地上的长途跋涉,只能靠马匹、牛车等交通工具助力,或者干脆选择步行,可是人力终究有限,有些人为了逃亡或者是为了生存没办法之下,选择跋山涉水,但是大多数人肯定选择生活在自己的原地。

而在当时水路交通要比陆上交通快得多,不仅如此,运载的物品也是陆上交通的几倍乃至几十倍,加上中国整体的天然地势是西高东低,水流也是从西向东流。

因此隋炀帝建设大运河,用水路把东南西北都融合在一起,实现中国古代史上真正的、地域都难以限制的大一统局面。

推动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往南方转移。

因为运河的开凿,沿途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在经历着很大的变动。在古代都是以水源而居,所以是先有河流,后有城镇;所以城市因河而生、也是因河而兴。

因为大运河让各地联系极为便利,不管是异地工作、做生意等都是推动着沿途城市的经济发展,从而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借助大运河的便利条件,快速的发展,推动扬州、杭州、开封等重要城市的形成。

从整个中国全面发展来说,不仅推动着政治局势的融合发展、经济领域的繁荣发展,还促使中国各地民族文化的交流,让中华文化传承更加的雄厚,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长达千年之久。

总而言之,隋炀帝杨广的大运河之举,并不是好大喜功,只是因为他的步伐迈得太大、太快,他在登基之后,连续做了两件关乎隋朝和后世千年的大事,第一件就是开凿大运河,但是他为了快速实现这个目标,他一下子动用的人力物力实在过于巨大,让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成为他灭亡的推手之一;

第二件事情是大力推进科举制,当时的隋朝各大世家掌控着半壁江山,并不是隋炀帝一人可以自由决定国家发展方向的,而科举制这个人才选拔制度,严重伤害了各大世家的根本利益,所以世家大族从助手变为杨广最大的敌人!

因此,最终杨广把好事变坏事,最终推着他和隋朝一起走向了灭亡!

更多文章

  • 杨玉环容貌复原,还原图撞脸女星,被唐玄宗疼爱:真不是因为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玉环和唐玄宗图片,杨玉环长大后图片,杨玉环年轻时最美照片

    说到美女的体态最常用的一词就是“环肥燕瘦”,人人都知道杨玉环比较丰腴,其他朝代都以瘦弱为美的潮流下,唐朝则宣扬以肥为美,杨玉环从中脱颖而出,集后宫三千宠爱于一身,“自此君王不早朝”,说她是红颜祸水似乎她也甩不掉这个锅,毕竟唐玄宗有过开元盛世,但也有过安史之乱,而杨玉环则是罪魁祸首。好奇心是每个人的本

  • 李世民临死前叮嘱太子李治:这个人太厉害,你镇不住,杀了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临终前嘱咐李治,李治是李世民跟谁生的,武则天与李治李世民

    唐朝贞观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文臣武将丰富的年代,武将有李靖、尉迟恭、秦叔宝等人;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太宗皇帝都可以很放心,唯有两人太宗皇帝不放心。首先是李靖,他这个人军事能力太强了,强到让千古皇帝武力第一的太宗皇帝都心有余悸,但是还好,李靖年纪大了,不会比太宗皇帝活的长

  • 李世民的四位夫人,两个是女犯人出身,她们给李世民带来了心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的四妃简介,历史上李世民最宠爱的女人,李世民的三大皇后

    李世民的一生中除了文韬武略之外,他的感情生活也颇为引人关注。光他与长孙皇后之间的半生夫妻情都可以写书立传了,更何况他的后宫还有那么多娇妻美眷。说起李世民的感情生活,那也是唐朝王室中一部血泪史。因为除了长孙皇后之外,李世民还册封了五个妃子,其中有两位还是女犯人出身,因此也注定了李世民与她们之间纠葛不断

  • 大成国兴盛一时,大汉国骄奢淫逸、贪婪残暴,最终为东晋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晋兴盛的原因,东晋黑暗统治例子,东晋的历史简述

    而大汉国时期的外部局势与大成国时期截然不同,东晋政府经过二十余年休生养息,国力已有所恢复和发展。而大汉国统治者却骄奢淫逸、贪婪残暴,在侨旧关系、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处理上都有失当,统治者失衡的政权建设导致大汉国内部叛乱不断,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加之统治者并未重视外防军事部署,东晋攻陷多个郡县也未能引起其

  • 科举考试中如何防止舞弊?从唐朝开始便创设了各种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科举舞弊,历史上最后一桩科举舞弊,唐朝舞弊处罚

    当然,在科考中利用各种舞弊手段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考官掌握着考生的去留大权,因此,对考官舞弊的监察成为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科举考官舞弊监察制度概述科举制度由隋朝创立,但隋朝仅经二世而亡,其后的唐朝继续沿用科举制度,以便帮助国家选贤举能。为实现这一初衷,唐代设置了锁院、别头试以及覆核与覆试

  • 新加坡第一家族内斗:李光耀7改遗嘱,李显龙三兄妹到底在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新加坡李光耀和李显龙是什么关系,新加坡李光耀家史,新加坡李光耀与李显龙

    然而即便古今中外都有数不清的反面教材,人们仍然不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越是在一些拥有超然财富或地位的大家族,内斗就越是激烈。就在近几年新加坡的一场豪门内斗大戏浮出了水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就是有新加坡第一家族之称的“李氏家族”——李显龙三兄妹之间的纠葛。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个集财富与权力于一体的新

  • 武则天侍奉李世民,创造了2个纪录,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前有吕后称制,后有慈禧垂帘,但是武则天确实是我国历史唯一一个登基称帝,改元建国的女皇帝。当然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有很多人是反对她称帝的,特别是当时的大诗人骆宾王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说她: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称武则天建立的朝代是

  • 匈奴子民如何看待王昭君?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真相,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莫高窟与王昭君的历史,莫高窟内部女人壁画,匈奴人和王昭君的关系

    汉元帝仅凭画师的画像就判定昭君相貌丑陋,遂将她嫁与匈奴以巩固邦交;可叹昭君那优美动听的琵琶音律,只能弹奏胡曲,曲中分明藏有哀怨,死后也仅在荒郊上留一座青坟。昭君出塞的典故家喻户晓,那么这位为国牺牲的女子,匈奴是如何对待她的?她又是否真的如诗中所说充满悲怨?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敦煌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中找到

  • 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王朝频繁更迭,谱牒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兴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后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又使南北方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形成了历史上对峙而立的南北朝时期。北方有陆续建立的十六国以及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方有东晋、宋、齐、梁、陈。直至589年,隋灭陈才最终统一了南北。谱牒学在这一时期发展兴盛,由多种原因促成。一、王朝频繁更迭从曹丕称帝到南北统一,历

  • 武则天发明的三种刑罚,名字格外好听,却一个比一个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发明的十大刑罚,武则天用了什么残忍的刑罚,关于武则天发明的刑罚都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有这样一位身份比较特殊的皇帝,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提到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了解,先是作为李世民的妃子,之后因受其冷落,转而和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相爱,在李治登基继位后顺势成为皇后,后来又从自己的儿子手中夺得了唐朝的政权。虽说武则天谋划了多年,也一一清除了前行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