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血滴子
血滴子,又叫粘杆处,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1722年继位,年号雍正)创立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至其子清高宗后,逐渐被废除。
清朝早期设立的情报机构。“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n)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是个普通官署,亦称粘竿处。掌协助护卫并随侍皇帝钓鱼娱乐。管理大臣无定员,由王、公、额驸及满蒙大臣内特简。该机构,也只有收集情报的权利,并没有其他任何权利,里面的成员探听的消息也多是其他皇子的信息,所以信息量较单一,信息准确率也不算快准狠,效率不高。所以粘杆处在历史上,并没有起多大的波澜,威慑度也就很低了。
4、皇城司
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位于东京左承天门内。为宋代特务机构,性质类似明代锦衣卫。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皇城司属于文官编制,不归于三衙管理。其管理人员,是直属于皇帝的近臣。也就是说,并非明代喜欢用宦官来组建机构。
皇城司主要职责有两项,即刺探和护卫。其人员也分为两部分,负责警卫的叫亲从官,里面的人员都是从军中选出最骁勇的军士来担任,也负责其宋代都城的一部分的禁卫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员负责刺探,叫亲事官。在宋太宗时期的皇城司人员是不得离京的,他们只能在京内活动,负责探听大小消息。其人手分布在京城各处,下至花街柳巷、上至大臣,都有其人手安插在内。皇帝就以此来监视军队、侦察民间民情、官员活动、防备敌国。所以机构的执行力度还是很高的。但就威慑度来讲,由于皇城司和前面的粘竿处一样,只负责侦查,机构逮捕犯人都移交给开封府,自己没有审判权和监狱,其机构威力也就有限了。
3、厂卫
厂卫,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成立。就封建社会的特务机构而已,明朝特务机构发展是所有古代朝代中最好的,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西厂寿命短暂,东厂和锦衣卫是非常合作的,前期的东厂只是侦缉、抓捕,再交由锦衣卫关押审理。但是到了后期,东厂的权势越来越大,独挡一面。在辉煌时期,锦衣卫头领都得向厂主行礼。明朝锦衣卫,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啊,朱元璋让其大力发挥“盗贼奸佞,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的特务职责,《明史刑法志》说:“胡惟庸、蓝玉两(大臣)案,株连且四万(人)。”就可见其威力了。
2、中统
中统,又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
中统的党羽众多,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在对付共产党人员身上。对被其逮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采取“非叛即杀”的残暴政策;还制定“重用叛徒,扩大自首潮流,以毒攻毒”的政策,”为了摧毁共产党,他们扑风作影、乱抓捕,也制造了许多的冤案。
1、军统
军统,又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其中军统的领导者有戴笠和毛人凤。军统特务,穿军装,有军衔的,而且是需要经过特殊训练的军事人员,有着近代完美的特工的素质和技能,执行力非常高,军统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