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亡: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

明亡: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4/2/7 2:52:31

作者:我方特邀学者风飘石

一:回天无力崇祯帝

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大明王朝虽然没有了洪武、永乐年的强盛,但也没有到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程度。有学者分析认为,自“隆庆新政”到崇祯年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多达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可以说,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五年是明王朝的国运中兴时期。

然而,一个强大的帝国何以在短短的数十年间灰飞烟灭,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与满清呢?有说是因为崇祯皇帝平庸无能;有说是因为李自成有勇无谋;也有说是因为吴三桂卖国求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崇祯皇帝是大明朝的“瓢把子”,他的责任自然是不可推卸的。但是,在大明一朝,除了太祖朱元璋以外,恐怕要数崇祯皇帝的工作责任心最强了。他的前任天皇帝是一个优秀的木匠,但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才满心的懊悔,深感对不起列祖列宗和全国人民。

天启七年的一天,天启皇帝拉着崇祯皇帝的双手含着眼泪说道:“吾弟当为舜。”然后怅然而逝。十七岁的崇祯皇帝跪在哥哥的床前,深感重任在肩,决心要做一个挽大明于将倾,救生民于水火的一代圣君。于是,身怀兼济天下之志,中兴大明之心的崇祯皇帝,迅速掀起一场帝国大改革:清除阉党,起用忠良,裁减冗员,增加赋税,巩固边防。真可谓大刀阔斧,轰轰烈烈。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写过一本叫《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书。在这本书里他写下了一句传世名言:“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它开始改革的一刻。”崇祯皇帝掀起的正是这样一场不合时宜的改革。他简直就是在用一把杀猪刀去做一台没有麻醉的手术。这场改革的最大成果是改出了一个李自成,付出的代价是使大明帝国痛死在手术台上。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政治医疗史上最大的一次医疗事故。为了逃避责任,作为这台手术的主刀者,崇祯皇帝也为自己拙劣的“医技”而引咎自杀。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崇祯八年,农民军攻克明朝中都凤阳,掘朱元璋皇陵。崇祯皇帝走出了令他的自尊十分难堪的一步:第一次颁布“罪己诏”,向天下臣民首次承认,朝廷的政策失误,及天下局势的险恶。此后又于崇祯十年、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崇祯十七年再下“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检讨自己的过失。最后,在大顺军攻入北京的时候,命付三丈白绫以谢天下。

二:官逼民反李自成

李自成是延安府米脂(今陕西省米脂县)人。因世代养马,有些祖传的经验,十九岁的李自成便在银川的一座驿站里负责管理马匹,也算是吃着皇粮。李自成得了这样一份官差自然是心满意足。

只因崇祯皇帝苦命,上任伊始便碰到一个死缠烂打的皇太极,骑着马风一样地来去无常,搞得辽东边境不得安宁。西北地区又连年干旱,老百姓都不肯种地(种也是白种,有种无收),专爱杀官劫财。崇祯皇帝既要攘外又要安内。百分之八十的财政收入都用着军费,还是捉襟见肘。崇祯二年,刑部给事中刘懋急皇上所急,建议裁撤驿站,说是每年能够节约八十万两白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崇祯皇帝立即批准。银川驿站恰在裁撤之列。就这样,李自成失业了。

失业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诏书上说得很清楚,裁减冗员是为了节约开支补充军费。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李自成只好卷起铺盖,回了老家自谋出路再就业。可见得李自成也算得上是一个模范青年。回家后他向一个姓艾的举人借了银子做生意。但因为世道离乱,官匪一家,一路上关卡重重,屡遭盘剥,生意十次九亏。到了年底无钱偿债,艾举人便将他告到米脂县衙。

本来这只是债务纠纷,但是米脂知县晏子宾想必是得了艾举人的好处,便将李自成“械而游于市”。这对于一个曾经吃过皇粮,多少还有些身份的血性青年来说,自然是奇耻大辱。雪上加霜的是等他坐了几个月的黑牢出来,老婆韩氏又与他人勾搭成奸。李自成忍无可忍,怒杀艾举人和韩氏。两条人命在身,走投无路的李自成被迫投了农民义军。

崇祯年间所谓的农民义军,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些草莽流寇。他们杀官劫富为的只是填饱肚子,毫无什么政治目标可言。什么“神一魁”、“过天星”、“独头虎”、“小红狼”,还有什么“不沾泥”、“鞋底光”、“三只手”、“一片云”等等,单从这些首领的绰号来看,你就知道都是些什么队伍。

李自成开始是投到“不沾泥”的手下。这支队伍的革命理想,显然只满足于做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土侠。李自成必竟是读了几年书的文化人,觉得在“不沾泥”的手下不会有什么出息。今天打劫脚“不沾泥”,说不定明天就要人头沾泥。后来就投了闯王高迎祥。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发兵百万东征。所谓“东征”,其实也是虚张声势。檄文上虽然大喊要“诛灭昏君”,而真实的战略目标只是为了扫清西安周边的威胁。号称的百万大军也只有区区六万民军。想不到的是明军守将望风而降。大顺未出山西,即收降明军十万余人。十万降军杀之失信,放之成敌,收之难养,成了李自成的心头之患。

胜利者李自成像一个失败者一样开始向崇祯皇帝求和,第二道檄文还吹捧崇祯皇帝“君非甚暗”,再也不提“诛灭”一词,只要求崇祯皇帝禅位自降为藩王,把钱交出来就算了。要钱要位都没有,要命有一条!崇祯皇帝自然是坚决不答应。

李自成骑虎难下,只得硬头皮继续“东征”,这一打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崇祯皇帝难过,李自成更难过。大顺的口号是“均田免粮”,这吃的穿的用的从何而来呀?李自成便向崇祯皇帝送去了第三道檄文,建议崇祯皇帝接受他投降,只要承认他的“顺王”地位,把山西、陕西封给他做藩国,并给他提供粮饷就行了。你看,李自成虽然兵临城下,就差没给崇祯皇帝磕头了。

而执拗的崇祯皇帝,就是不肯答应,结果把李自成逼进了北京城。

三:引清入关吴三桂

历史记载,进北京后,李自成吩咐手下大将刘宗敏,向大明遗臣“拷饷”。所谓“拷饷”就是以筹饷为名大肆勒索。这件事情是事实存在的,原因就是大顺军占领北京后,得到的实际上只是一座空城。想不到大明王朝家徒四壁,几十万大军要吃要喝,“拷饷”不得不为。

至于说铁匠出身的刘宗敏利令智昏,竟然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抓来“拷饷”,同时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使吴三桂“冲冠一怒”。这些事情,都是在吴三桂时反时复的过程中发生的。

当时,吴三桂手上有一支战无不克的铁骑部队。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吴三桂正在入京勤王的路上,走到永平便得知崇祯皇帝煤山自缢的消息,感到明朝大势已去,便有“决意归李”之心。他率领所部继续西进,虽然沿途大张告示,宣称要进京“朝见新主”。但此时江淮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明朝地方官员和各地亲王的控制之下。关外的满清军队也是厉兵秣马虎视眈眈。此时的吴三桂举棋不定,正在玩“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游戏。

是吴三桂的狡诈让李自成失去了耐心,发兵讨吴,并且大败吴三桂。吴三桂在兵败之时惊闻老父也在“拷饷”之列,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走投无路,只得献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将李自成的大顺军赶出了北京城,从此青史留下骂名。

满清亡明,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其实再怎么讨论,最终只得个掩卷叹息,只想说,大明,可惜,可惜。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his-tory)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最受宠的蓝齐儿根本不存在,固伦公主才是青铜王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最后一次见蓝齐儿,蓝齐儿骂康熙,康熙王朝50集版蓝齐儿最后怎样了

    在这部剧情里,我们知道康熙帝有一个很宠爱的公主,叫蓝齐儿。这对父女相处的模式也经常令观众倍感温馨,可惜后来蓝齐儿被当做政治道具给远嫁了。小编查了一下历史,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名字,但是找到了一个和蓝齐儿生平经历颇为相似的公主。她是康熙帝的第三个女儿,叫固伦荣宪公主。在清朝,只有皇后生下的公主才

  • 清朝最后一支军队,被遗忘近百年无人管理,1987年才正式解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最后的清朝军队,清朝末期各个军队照片,清朝后期都有哪些军队

    之后袁世凯登基称帝,乱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后军队混战,队伍几经易主。清廷军队也就在此期间消散。但实际上,清廷还有一支队伍在乱世中得以保留,直到1987年才得以解散。这支队伍就存在于香港九龙寨。九龙寨从宋朝开始就有政府在此地设立管控食盐贸易的军事哨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因此割九龙

  • 清朝的“宰白鸭”到底有多残忍?父母亲自陷害,审案官于心不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宰白鸭图片大全,宰白鸭有多残忍,清朝宰白鹅多么残忍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句诗: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地方父母官,时刻要把百姓冷暖记在心上,他们的每一件小事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郑板桥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源于清朝司法官场里出现的一种乱象:“宰白鸭”。白刃如霜初出匣,市上争看宰白鸭。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了每

  • 慈禧60大寿时的乱象,预示着晚清已经穷途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过60大寿发生的奇事,慈禧63岁大寿,慈禧六十大寿纪实

    文|四季文史慈禧,晚清实权的掌控者,她可以说是清朝的终结者。为何这么定性呢?总的来说,慈禧在清朝时期属于过大于功。不论从其骄奢淫逸、贪图享受,还是她不顾大清危亡,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只选择奕留下来跟他们谈判,自己则选择携带光绪西逃,毫不理会大清的危亡。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慈禧不是一个合格的掌权者,更不是

  • 清朝最短命的皇帝之一,6岁就登基,因妃子去世伤心过度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大清朝,也有一位更爱美人的皇帝,甚至因为她的死想要出家做和尚。他是很痴情很痴情的少年天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一组董鄂妃影视剧剧照)顺治帝这皇帝啊,也算是捡来的便宜吧,想当年多尔衮和豪格两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说:不要再打啦,打下去也没什么结果,你我都不要当皇帝,就找一个第三者来当吧。

  • 她是富察皇后独女,乾隆赐护身符5240件,晚年生活凄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最爱的女人富察氏,富察皇后死后乾隆最宠爱的女人,历史上乾隆富察氏皇后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的确生有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先后被乾隆立为皇储。但皇子们都因病早夭,让乾隆爷心痛不已。但是另外,富察皇后还生下了三个女儿,其中前两个姐姐也是早夭,所以最小的女儿也就成了乾隆的嫡长女,她就是固伦和敬公主。固伦和敬公主出生于雍正九年,因为前几个孩子都接连早夭,所以乾隆对这个孩子很是上心

  • 民国奇女子:与戏子私奔,狠心送走5个儿女,创下了周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民国四大才女故事,民国周氏三姐妹结局,民国为父报仇的奇女子

    但是在民国时期,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女性逐渐崭露头角,无论是在文学层面还是在革命层面,总是有一些女性成为了时代的先驱者。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一个家族可能因为母亲的一次决定而彻底改头换面。在民国时期有一奇女子,她曾经出身于豪门,但选择与戏子私奔,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住上了小洋楼,但是她为了

  • 殿试出上联挖苦考生长得丑,男子淡定作出绝对,乾隆大喜赐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下江南路遇一百姓办事出上联,乾隆殿试出题,乾隆殿试视频全集

    清朝的一位叫做刘凤诰的书生就是如此,虽然满腹才华,但是相貌平平,再加上他是独眼就更加难看了。不过刘凤诰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外在虽然不可以改变,但是内在却是可以改变的,只要自己有真正的才华,相信一样可以有一番作为。所以刘凤诰在家庭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专心读书,刘凤诰也的确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不仅一手书法秀劲

  • 势如破竹的太平天国大军,为何没直攻京城?老农几句话毁了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不得不承认洪秀全在最初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领导,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他很擅长洗脑。利用老百姓容易对美好事物产生盲目信仰的缺点,对大家描绘出了跟随他后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拥有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于是大家都迷之相信他,坚决跟随并拥护他。洪秀全开始集结人马并且发展壮大,很快占领了武汉。这个时候,只要他再坚决一点,

  • 边境哨所赛图拉:死士建立的边防要塞,清朝灭亡17年清军还在镇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我国国土便深入亚欧大陆,拥有着漫长的边疆线。为了守卫边疆,历朝历代在这漫长的边境线上设置了无数个哨卡,派遣了无数的将士进行驻守。正是有这些将士常年驻守边关,我国的国土才得以保全,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在祖国西境的喀喇昆仑山脉中,有一个个屹立不倒的哨卡,如钢铁长城一般,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