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
一、墨家的分裂
墨家弟子精通兵略战阵,其中以守备最佳,除此之外还有辩论之术(称为“墨辩”)、械备制造之术。因为墨子倡导“兼爱”思想,这种普遍的爱更受民众的欢迎,由此还形成了一批信仰墨家学说讲求诚信、义气的墨家“游侠”。
墨家崇尚“尚贤”,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贤才,除了组织凝聚力和归属感外,还兼具了另一个特性——对于巨子的高度崇拜。
《庄子·天下》中记载:“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
因为墨家对墨子的依赖性,大家都以他为旗帜行动。但对于一种思想的理解,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墨家而言也是一样。在墨子死去之后,依据各自对墨家思想的不同理解,墨家分裂成了邓陵子为代表崇尚行侠仗义的楚墨、相夫子领导搞学问“辩论”的齐墨、负责研究科技的秦墨相里勤三脉,只是他们之间彼此都不认可对方为主家。
二、墨家的消亡
没了墨子的墨家却还是有自己的主心骨“巨子”,但由于分家的影响,墨家的巨子越往后越缺乏能够带领组织兴盛的人物出现。墨家人才出现断层这方面有两个原因:1、是因为墨家分支侧重不同,选出来的巨子也出现了某方面突出,其它科目偏科的现象;2、墨家讲究非攻,对于不正义的战争,墨家领袖总是遵循教义去帮助弱的被侵略一方,大量墨家优秀的人才前赴后继去践行正义的理念,因此战争带走了许多人才。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相里勤一脉为代表的墨者,认为只有统一才可以结束战争,部分墨者活动的重心就逐渐偏往秦国。秦始皇的计划中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工程,那就是汇聚百家学说,为他所用。此时的墨家在大秦铁骑之下,以军事化管理进行抵抗的游侠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擅长学术研究和器械制造的也逐渐融入这统一的浪潮中,包括一部分墨者的儒化。
墨家学说在统一王朝时期,像“非攻”“兼爱”等等思想的受众远比战国时期少得多,热门一点如朱家养几百门客和西汉第一女神算许负孙子郭解的游侠梦,还掀起了一股浪潮,搞得文景、汉武帝时期专门下令把这批规模较大的游侠团队招在一起,集中看管。
而且,这时候做一名游侠钱也不好赚了,你一个人去做什么呢?行侠仗义有法律规定,不能帮人守城,也就没有雇佣费用,君王也不怎么待见天天有人在他耳边让他放弃权力,与民同享。
时代的变迁,环境的改变,墨家文化也逐渐从显学成了一种特定人群喜爱的文化。原来的墨家已经消亡,但它的很多思想去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流传了下来,像“兼爱”“节俭”“尚贤”等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墨家学说在当代的继承人。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