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为统一奠定基础

商鞅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为统一奠定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779 更新时间:2024/1/21 16:58:16

这次变法是进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谋求富国强兵。主要有下列六点:

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

《史记》说:“卫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开”就是开拓的意思。蔡泽说:商君“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决裂”的目的是为废除井田制,董仲舒就曾指出:商君“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阡陌”是指每亩田的小田界,“封疆”是指每一顷田(百亩田)的大田界,合起来可以总称为“封”。

具体地讲,“开阡陌封疆”,就是废除井田制,把原来“百步为亩的“阡陌”和每一顷田的“封疆”统统破除,开拓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重新设置“阡陌”和“封疆”。《说文解字》说:“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末句,徐铉本无,徐错本有)。”唐代《一行算法》说:“自秦孝公时,商鞅献三术,内一,开通阡陌以五(当作“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

杜佑《通典》又说:“按周制,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商鞅佐秦,以一夫力余,地利不尽,于是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可知这时“开通阡陌”,采用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亩制,用来分授无田耕种的农民,依然实行着“百亩给一夫”的授田制度。

早在春秋晚期,晋国六卿中的赵氏已废除井田制,改用二百四十步的大亩制,这时卫鞅变法该是吸收了过去赵氏改革的经验,并进一步加以发展,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商鞅变法

这时卫鞅的改革,是在秦国境内正式废弃井田制,确认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制,并扩大政府拥有土地的授田制度,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增加地税收入。

还必须指出,卫鞅这次对农田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是破除了旧的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即所谓“坏井田,开阡陌”;另一方面是重新设置了新的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保护了土地私有制,所以后世有人说卫鞅“灭庐井而置阡陌”。《秦律》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法律答问》有一条律文:“盗徙封,赎耐。”就是把私自移动田界看作“盗”的行为,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但允许出钱赎罪。接者又对这条律文解释说:“何如为封?封即田阡陌、顷畔封也,是非是而盗徙之,赎耐。何重也?是不重。”说明田界不应该这样“盗徙之”,这是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应该判处耐刑,并认为这种刑罚“不重”。

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卫鞅这时把许多乡、邑聚(村落)合并为县,建置了四十一个县。《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六国年表》作“三十县”,设有县令、县丞等地方官吏,还设有县尉。县令是一县之长,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

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初为县有秩史”,就是在县官之下,开始设置有定额俸禄的小吏,从此县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才正式确立。县制的普遍推行,是为了把全国政权、兵权集中到朝廷,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的政治体制,以便于巩固统治,发展小农经济。

《商君书》

《商君书·垦令篇》说:“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迁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置其举。”就是说,各县的政治制度都是一个形态,则人人遵从,奸邪的官吏不敢玩弄花样,接替的官吏就不敢变更制度,犯了错误而罢免的官吏就不敢掩盖其错误行为。《垦令篇》还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民不劳”、“民不放”,做到“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

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这时秦国为了争取中原图谋向东发展势力把国都从雍城迁到咸阳。咸阳位于秦国的中心地点,靠近渭河附近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而旧都雍,旧贵族的习惯势力较大,不利于变法的开展。同时仿效中原各国国都的规模,修建冀阙(古时宫廷门外的一种高建筑,用以悬示教令)和宫殿。

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这是在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具体实施的,对于统一赋税制度、俸禄制度和发展商业,都有一定的作用。传世有这一年颁布的商鞅方升(现藏上海博物馆)。经上海市标准计量管理局测定,商鞅方升的内容,秦一升的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又据这个升的铭文,容积是当时尺度的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以此推算,每立方寸的容积为12.257立方厘米。再由此推算,当时秦的一寸是2.305厘米,一尺是23.05厘米。

开始按户按人囗征收军赋

周显王二十一年(前348年)秦“初为赋”,这是按户按人口征收的军赋,就是云梦出土《秦律》所说的“户赋”,也称“口赋”,为汉代“算赋”的起源。

《秦律》规定,男子成年要向政府登记,分家另立户口,并缴纳户赋。如果隐瞒户口,逃避户赋就成为“匿户”要严加惩罚。如果男子成年而不分家登记户口的,要加倍征收户赋。

卫鞅

卫鞅曾下令:“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当时卫鞅没有采取鲁国季孙氏那样用田赋(按田亩征赋)的办法,而采取按户按人口征赋的办法,这是为了奖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杜佑指出这是“舍地而税人”;马端临也说,这是由于“任民所耕,不计多少,于是始舍地而税人”。

《商君书·垦令篇》说:“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情之民无所于食。”这是说禄厚而收入田租多的,家中养着众多吃闲饭的人,这对发展农业生产不利。政府按“食口”征收口赋,并加重他们的徭役,那么这些游荡懒情的人就没处吃饭。

这说明卫鞅采取这项措施目的之一,是为了限制官僚地主豢养的食客的数目。但是征收口赋的结果受害最大的还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因为这样大大增加了贫苦劳动人民的负担。

卫鞅

卫鞅规定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必须分家另立户口,否则就要加倍征赋。这是为了确立以一夫一妇为单位的农户,以便于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

这种对不分家的成年男子加倍征赋的法令,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是给贫苦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汉代初年贾谊就说:“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家贫子壮则出赞。”就是说比较富裕的人民,子弟一到壮年就分家另立门户;贫苦的人民因为负担不了户赋,只能典质给富户成为家奴性质的“赘婚”了。

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由于秦国的西南和西北都是少数部族,秦国统一了许多少数部族地区,因而秦国残留的戎狄风俗是较多的。这时卫鞅按照中原的风尚、习俗把残留的戎狄风俗革除,目的还是在于加强统治。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卫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卬,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一部分过去夺去的西河地。卫鞅由于这个大功,受封於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十五个邑,号为商君,而他所主导的变法也被后世称为“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的成功及其被杀害

卫鞅的第二次变法,从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结果太子也犯法了,卫鞅因此对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等用刑,于是遭到公子虔等人的强烈反对。

秦惠文王

周显王三十一年(前338年),秦孝公薨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卫鞅“欲反”,秦惠王要逮捕他,他回到封地商邑发兵抵抗,出击郑(今陕西华县)。但因寡不敌众,被秦兵杀死于彤(今华县西南)并被处以车裂的刑罚。

卫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三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了度量衡制,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并且“燔《诗》《书》而明法令”,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

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正如汉代王充所说的:“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更多文章

  • 姜子牙身世成谜?1972年,甘肃一古墓发现端倪:他的出身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墓真实照片,姜子牙墓的历史,姜子牙的古墓到哪里发现了

    然而,历史上的姜子牙却并非如此,他做过小贩、当过屠夫,虽有一身本事,却仕途坎坷。幸好姜子牙对自己“推销”十分精妙,得到了姬昌的赏识,这才有了后来姜太公助武王伐纣有功,建立齐国。可是一介屠夫,更是年岁老矣,他凭什么获得了姬昌的青睐与信任?他的身世更是成为了后世无数人想要探求的秘密。直到甘肃一古墓的发现

  • 夏朝之前还有一个华朝?为什么把我们叫做华夏子孙,华朝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夏朝之前的华朝和虞朝,夏朝以前有华朝吗,华夏民族夏朝之前有华朝吗

    我们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地区,史称中原,在早期并没有发明文字,人们都是靠语言来交流和记事,早在夏朝之前,就出现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而当时统御人们的是三皇五帝。一般的传说中,三皇分别是指燧人、伏羲、神农,而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些传说中,他们执掌大权的时间超过了千年,而在正经

  • 一个被称为昏庸帝王,一个被骂成祸国妖妃,商朝真是因美色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祸国妖妃阿姜结婚,夏商朝简历,一口气看完商朝

    是夜,纣王站在窗前,他伸手虚抓了一把浮光,叹息:“多美的朝歌啊。”再回头,身后妲己手握尖刃而来,他问她:“你为什么还不走?寡人已经没有江山了。”妲己道:“大王,娘娘让我把你的心挖出来,朝歌得保。”纣王听后笑着张开双臂,把胸膛暴露在妲己面前:“只要爱妃开心。”闻言,妲己终究还是在她的大王面前哭了:“没

  • 古代值得同情的三位女子,一个妲己,一个潘金莲,一个霍成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霍成君结局,云中歌刘询宠幸霍成君,刘病已和霍成君吻戏

    妲己,封神榜中的妖精,祸国殃民的祸首,纣王的妃子,让纣王成了一个暴君,并且发明了很多残酷的刑罚,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实际上,历史上的纣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大王,在他的领导下,商朝发展很快,所到之处战无不胜,当打到有苏部落的时候,部落贡献了很多美女,妲己也在其中。妲己在进入商朝宫廷之后,并没有得到纣王的

  • 妲己虽然被称作狐狸精,可她发明了一样东西,我们每天都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妲己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吗,狐狸精逃离妲己身体,狐狸精美女妲己图片

    富大龙饰演的昏君形象纣王在得到妲己美人后,便荒废朝政,整日和妲己厮混在一起,沉溺女色不可自拔。有一天纣王在和妲己吃饭,就连吃饭的时候纣王还要美人在怀搂着妲己,而妲己就用手托着盘子将菜肴喂进纣王的嘴里,但是当妲己拿起一块肉要喂给纣王时,却发现这块肉很烫,但是纣王已经将眼睛闭上,嘴张开等着肉入口了。妲己

  • 一个让孟子、郭沫若赞扬的纣王,为何会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纣王是怎么灭国的,纣王灭国过程,孟子谈纣王

    但凡说起商纣,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他的残暴一面。商纣是帝乙的儿子,在帝乙临终的时候,便让一位特别有才能的太师闻仲为辅政大臣。闻仲是一个特别具有才能的人,用学撤古今来形容这个人是一点不为过的,而且此人是一个特别能辨忠奸的高手,有了他的辅佐,再加上有着盖世武功的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的保卫,可以说商纣王得到如

  • 国外网友:为了证明夏朝的存在,中国对夏朝的考古有多少进展?加拿大网友的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朝存在的考古证据,经典传奇夏朝考古,考古发现夏朝

    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我们用来否认外国人这一想法的证据也变得多了起来,在河南省郑州市的新寨遗址中,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就证明了夏朝存在的真实性。二里头文化中的窖穴有圆形和袋状两种,墓葬多为瓮棺葬,里面还葬着一个不足周岁的婴儿。在考古中还发现1500平米的宫殿被分成了6个部分,宫殿有高低的走向,可能

  • 历史上真实的纣王,“天喜星”实至名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纣王的天喜星是什么,纣王的真实历史,天喜星图片

    纣王是我国商朝最后的君王,名字叫殷受,国号帝辛,据史料记载其实纣王小时候是非常聪明伶俐的,而且具有天生的巨大神力,非常受到自己父王的喜爱,在其父王死后就将位子传给了他,在他刚刚登记之后,其实纣王也是有远大抱负的,出兵征讨了东夷地区,有效的阻止了东夷的扩张很侵略,而且还非常勤政爱民,发展农桑事业,让国

  • 消灭3大文明古国的雅利安人,为何到了中国却被送进商朝殉葬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雅利安人在商朝的惨状,雅利安人怎么灭掉三大古国的,剩下的三大文明古国为啥消失了

    人类文明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中国。这四大文明都在他们所在的地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璀璨文明。但是,除了古中国文明延续至今外,其他的三大文明都被同一个“野蛮”人雅利安人消灭。为何雅利安人成为文明古国的梦魇?为何雅利安人来到古代中国时却折戟沉沙?这还要一一说起。物竞天择,恶劣

  • 渔民一网获得千年前商朝文物8件,其中一件成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古董文物,商朝历史文物图片,夏商周出土的最出名的文物

    可别小瞧这些普通百姓上交的文物,有的经过考古专家的认真鉴定之后,发现是国家一级文物,有的上交之后,竟然成为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这么一件文物,它就是被一个打渔的渔民用渔网给捞起来的,在上交之后,成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件文物,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五大镇馆国宝之一的龙虎纹铜尊。这件龙虎纹铜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