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千人马控制京城,曹操袁绍被吓得弃家出逃,董卓这三招有多高明?

三千人马控制京城,曹操袁绍被吓得弃家出逃,董卓这三招有多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4/1/20 10:22:23

东汉除了正规军,地位较高的将领都有数量庞大的家丁私兵,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部曲”——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私人军队,与奴婢一样“身系于主,是为家仆”。

不管是正规军还是私人武装,消灭董卓的三千人马都并不困难,所以董卓耍了一个花招:部队头一天傍晚穿着便装分散溜出城去,第二天早上身披铠甲整队入城,反复几次,就让很多人误以为他有数万兵马了。

这其实是一种掩耳盗铃之术,是瞒不过稍有头脑或稍有军事常识的将军们的:你董卓号称有数万人马,这些人马驻扎在哪儿呢?

遗憾的是,包括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右校尉淳于琼在内,后来很有名的枭雄“名将”没有一个起来反抗,而是选择了弃官出逃,甚至连留在京城里的家眷也顾不上了。这就让我们想起了一个问题:董卓只有三千人马,却能吓得曹操袁绍弃家出逃,这个西凉莽汉到底用了什么高招?

董卓的第一招当然是虚张声势,先给那些只会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的朝中大佬们来了一个下马威。

在董卓进京前,外戚和宦官展开了不死不休的权力之争:十常侍杀掉了国舅大将军何进,袁绍又带兵进宫几乎杀掉了所有不长胡子的男人,却被中常侍段珪等人劫走了汉少帝刘辩——由此可见,袁绍的指挥能力实在不是一般的差,占绝对优势的有胡子兵将,没拦住一帮没胡子的宦官。

董卓半路上捡了一个大便宜,在宦官们纷纷跳河之后,接收了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这时候那些朝中大佬才想起来要摆一摆“社稷之臣”的架子,喝令董卓退兵,结果被一嗓子怼了回去:“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却兵之有?”

董卓这一嗓子,让我们想起了后来张飞在当阳长坂喝退曹军时的一句话:“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把一帮须发斑白老而惜命的公卿吓得噤若寒蝉之后,董卓大摇大摆进了京城,然后开始了咱们前面说的那番表演。

没等曹操、袁绍那伙少壮派军官探清虚实,董卓就施展了第二招:分化瓦解。

董卓分化瓦解的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丁原和吕布。当时董卓看上的不是吕布,而是丁原手里的“金吾卫”,就是当时最精锐的御林军:“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

董卓诱使吕布杀了执金吾丁原,不但吞并了并州来的地方军,还把皇宫乃至京城的治安大权抓在了手里,这时候的曹操和袁绍等人,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反击机会。

董卓是很会交朋友的吗,这一点在西凉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当时的地方豪强都跟他是好哥们儿,大家在一起杀牛宰羊欢呼畅饮,送礼的时候一出手就是“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董卓结交豪强可以用酒肉,收买朝中大佬,就得用官帽了:“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董卓进京,就像清军入关一样,也是大搞分化瓦解,原先的“党锢中人”纷纷上台,刘表就任荆州刺史,实际也是董卓提拔起来的,荀彧是叔叔荀爽能当上三公中的司空(后来是曹操),也要感谢董卓。

董卓这一手实在是很高明,那些被宦官打压的清流纷纷归附,四世三公的老贵族袁家、宦官的养子曹家说话就不好使了。曹操和袁绍振臂一呼,不会应者云集,只会招来劈头盖脸的砖头瓦块,这哥俩见势不妙,只好弃家出逃。

董卓在京城站稳了脚跟,也招揽、收服了一大批人才,就开始施展他的第三招了:杀鸡儆猴!

董卓霸京师,反对者虽然比支持者少,但是这帮人闹起事来也不好收拾,一向不太讲道理只知道拳头底下出真理的董卓,就开始大开杀戒了: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群僚内外莫能自固。”

董卓的暴行中,有些名词不太好听,半壶老酒只能略过。在董卓肆意妄为的时候,原先吆五喝六的威风八面文臣武将,看着董卓的军队有选择地进行劫掠,并没有组织起来进行抵抗,而是一夜之间变成了草鸡绵羊,乖乖地任他宰割。

小人畏威而不怀德,东汉末年的“大人”已经不大了,他们总是想着左右逢源独善其身,指望着大火别烧到自己家里,结果大火真烧过来的时候,也没人去救他了。

那些原本可以为一件小事在朝堂上大吵三天的“正人君子”,面对董卓的刀锋,都很知趣地闭上了嘴,转过头来“曲线救京城”,开始向董卓靠拢,并积极建言献策,当时的头等大文豪蔡邕就典型范例:“卓重董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董卓被杀后,当蔡邕也因为跟董卓关系不错而下狱庾死,太尉马日磾十分惋惜,并断言王允也不会有好结果。

董卓的分化瓦解策略和杀鸡儆猴做法肯定是见了成效,所以当董卓的残部李傕郭汜杀回马枪的时候,王允和吕布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董卓这三招或许不是十分高明,但却往往十分有效,这其中的奥妙,就很值得读者诸君探究一番了。

《三国志》说“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说董卓“折意缙绅,迟疑陵夺,擢用郑泰、蔡邕、何颙、荀爽等,尚有盗窃之道焉。”

不管哪种说法,都能从侧面印证当时朝中文武大僚的怯懦和无能:董卓只有三千人马,京师至少有数万之众,这些人在董卓挥动屠刀时引颈就戮而很少有人敢反抗,我们只能说东汉气数已尽,就是萧何韩信复生,张良陈平再世,也难以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了。

董卓这三招,曹操和司马懿也都玩儿得挺溜,刘备有时候也会借鉴一下。半壶老酒最后想请教读者诸君的问题只有一个:如果当时袁绍和曹操不弃家逃跑,而是联合起来跟董卓死磕,最后能有几分获胜的希望?

更多文章

  • 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儿子,夺嗣之争中,曹植为什么输给曹丕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植和曹丕谁大,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

    第一,曹植政治能力明显不如曹丕论文采,曹丕被甩了好几条街,但一个管理国家的接班人,明显不可能仅靠这个。曹操更加看重的是政治能力。相比之下,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这是他的优点,但同时也是他的缺点,可以看出曹植压根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双方的较量中,曹植充分暴露了他在政治上不成熟的一面。第二,曹植背

  • 人们说的“蜀汉四相”分别指的是谁?哪位丞相的能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诸葛亮的能力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他被刘备三顾茅庐给请出来以后,一心为了匡扶汉室。帮助其发展蜀地,是蜀汉建立的绝对功臣。刘备死后,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蒋琬蒋琬被誉为"社稷之器"。诸葛亮病逝,蒋琬执政,任尚书令。他执掌国政后,采取闭关息民政策,发展经济,调整战略,安定民生,协调君臣,对诸葛亮死后

  •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最后一计断绳埋棺,诸葛亮吊孝哭灵完整版,诸葛亮棺材南抬的意思

    第五次北伐,蜀军安全撤回,但诸葛亮去撑不到回家了。在他闭眼之前,他拿出了最后一个计策,不是为蜀汉,而是为自己。此计叫“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是诸葛亮在为他个人选墓地。 丞相的遗愿 作为蜀国的核心领导人,诸葛亮去世,肯定是要风光大葬的,但诸葛亮一生清贫,精力都放在助刘备光复汉室上了。且他手握蜀国大权多

  • 诸葛亮临终前点亮七星灯,表面是在续命,实际上暗藏着两个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诸葛亮为什么死在七星灯下,诸葛亮临死前十二字预言

    不过遗憾的是好皇帝很少,所以百姓又把希望寄托在官员身上,如果当官的个个都是清官的话,那么百姓受的苦也就相对较少,而现实就是清官也少的可怜。三国演义就恰恰满足了古人的清官梦,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书中,诸葛亮被刻画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无

  • 诸葛亮为什么会娶黄月英?因为她有一项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出生地方是在琅琊郡,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过世,诸葛亮很小就由叔父抚养长大,只是当时兵荒马乱的,一直到诸葛亮25岁还是没有成家娶妻,这在古代是很不平常的,古时候一般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成家早早的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诸葛亮会迎娶了一位长相丑陋的媳妇,并且还一起走到了老。这其中还

  • 韩信为什么35岁就死了?原来他干了这4大恶事,折损阳寿实在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死得有多惨,韩信在历史上死的有多惨,韩信是老死的还是被杀死的

    而在历史上,有些人离奇的噩运,也会被人认为是遭了报应,就算是一些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也是如此。而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历史名人,韩信就得属其中一个。大家都知道韩信早年孤苦,而后从军于项羽帐下,也不受重用,但是在刘邦手下做了将军之后,却屡次打出经典战役,最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被忽视的军事奇才。但是就是这么

  • 皇陵修建在地底下,没有空气流通,秦始皇的尸体会不会腐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皇陵能挖掘吗,秦始皇皇陵复原,秦始皇白发苍苍进皇陵

    就是因为他是一代伟人,所以后人对他才如此好奇,他的皇陵至今为何不敢打开,他的尸身经过千年的“洗礼”,是否腐烂,是否保存的完好呢?这些至今都无法印证,因为秦始皇的陵墓修建在地底下,而且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陵墓中存有大量的水银,来防止蚊虫等对陵墓的损害。他的陵墓中还安装了数十种机关,为的就是防止盗墓

  • 东吴大将军,孙权钦点托孤大臣,这位诸葛亮侄儿到底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托孤五臣,诸葛亮哥哥为什么辅佐孙权,托孤诸葛亮

    一战成名的诸葛恪居住于丹阳山上的山越民风彪悍,不服王化,孙权为之头痛不已。山越不仅拒接征召,还经常袭扰外地平民,丹阳山势险峻,百姓崇尚武力,历任丹阳太守都对这群强盗无计可施。然而诸葛恪却主动请求出任丹阳太守,并且夸下海口说:“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得到四万甲士。”当时别说其他人,就连他的父亲诸葛瑾都

  • 战术上诸葛亮是成功的,战略却输给了司马懿,原因只有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vs司马懿,司马懿空城计放走诸葛亮,诸葛亮比司马懿大几岁

    明知必败的卤城之战训练军队是诸葛亮的强项,即使是魏武帝亲自率领虎豹骑,在正面战场上也未必能够打败诸葛亮。从之前一直不肯应战可以看出,司马懿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要去打这一场明知必败的战争呢?而大军离开祁山去出击诸葛,若诸葛亮突袭祁山,如何是好?司马懿深知,应变将略并不是诸葛亮的强项,他肯定

  • 阿房宫到底是谁烧掉的?反正不是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烧阿房宫是真的吗,阿房宫被项羽烧了多久,项羽为什么烧掉了阿房宫

    直到秦朝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就将全天下所有的宫殿都移至咸阳,六国的妃嫔也都来到秦国,能工巧匠也络绎不绝。于是秦始皇就开始打造咸阳这个大帝都,夜以继日的建造阿房宫,整个皇宫也就一直在扩建,不过直到项羽灭秦国时,阿房宫也没有建设竣工。在秦始皇死前,就将渭河的水引流至京都,由此和阿房宫相得映彰,象征着宇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