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所用兵符之“虎符”,信陵君用它救了赵国,它究竟长什么样儿

古人所用兵符之“虎符”,信陵君用它救了赵国,它究竟长什么样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43 更新时间:2024/1/7 19:13:11

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的“虎符”,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章,讲得是信陵君,但其中关键物品就是虎符。

公元前258年,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指日可待,战争频发。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了赵降卒40万。之后,秦国乘胜追击,围困了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最终完成一统天下的愿望。

[var1]

赵国危在旦夕,然各国诸侯却慑于秦兵的威力,不敢轻举妄动。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于是便求援于魏及信陵君。魏王先是派出了10万军队,但又惧怕秦国报复,于是吩咐大将军先观望。

信陵君为了驰援邯郸,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于是如姬从魏王处偷来了虎符交给信陵君。在夺取了10万大军的军权后,信陵君一举破秦,既解救了赵国,也为魏国及其他诸侯国赢得了喘息之机。

[var1]

一个小小“虎符”居然有如此大的权力,它究竟长什么样呢?如姬所窃之虎符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过幸运的是,1973年,在陕西西安北沈家桥村出土了一件秦国的“杜虎符”,是秦惠文君使用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比如姬所窃虎符还要早50多年,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虎符。(如上参考图)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呈走动的姿态,昂首挺胸,虎尾上卷。不过可惜的是,这件虎符只有左半,背面有用于合符的凹槽。

[var1]

虎符属于兵符,是中国古代朝廷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其目的是保证君主的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准确畅通。它由两半组成,中间是空的,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发给统兵的将领,左右两半有齿可以相嵌合,左右合二为一,命令才能生效。而且虎背上都刻有文字,分别铸在两侧,内容相同。材质有多种,可以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

杜虎符虎体上有铭文40字,上面记录了右半符存在君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时,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如果有十万火急之事,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合君王的右符也可。

[var1]

陕西凤翔县还出土过金虎符(如上参考图),也是秦国之物。金虎符没有铭文,体量不大,高仅2.3厘米,长4.8厘米,重35.6克,呈卧虎状,表情比较夸张,也是仅有半符。

还有一件战国虎符名为秦新郪虎符,由法国巴黎陈氏所藏。呈伏虎形,尾部上卷,虎身有铭文40字,所述内容与杜虎符相似,大小也与杜虎符相近,长8.8厘米,前高3厘米,后高2.2厘米,重95克。据王国维考证,新郪在安徽太和县北,时间约在公元前253年之后所制。

[var1]

虎符一直到了宋代还有它的影子,汉代时的虎符大体与秦相同,只是铭文刻法有所不同。秦付铭文左右不用合符即可通读全文,而汉代的铭文则刻于虎背上,骑于中缝,需要合符才能通读。

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多采用错银工艺。到了唐代,唐高祖为了避其祖先李虎之名讳,兵符不再用虎形,而改为鱼符或兔符,武周时还用过龟符。鱼符与龟符皆可系绳佩戴,与后世的牌符相近。

[var1]

宋代以后,就用牌符了,只不过用虎豹之形加以装饰,故称“虎头牌”。直到诏书、军令等书面文件频繁使用后,兵符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逐渐减弱,后世令牌方向演变,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那么古代为何要把兵符做成虎形,这也是有原因的。虎在古代一直被尊为“山兽之王”,凶猛异常,一直被视为勇猛威武的象征。

[var1]

在军事制度中也有不少名或物借用虎的威望,如西周的勇武之士称为“虎臣”,君主的近卫军称为“虎贲”,将领的营帐称为“虎幄”,强劲的良驽称为“虎蹲驽”等等。用猛虎形象装饰的各种兵器也很常见,如用虎首装饰斧钺,甲胄上也有虎的造型。所以将兵符制成虎形也是合乎情理的。

由此可见,虎符成为兵符,作为传达命令的媒介,其本身及对后世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一,取虎之威严形象,寓意虎虎生威。其二,严格传达命令,结构上制成左右合符的嵌合之状,虎背上还要刻上铭文,非常严谨。其三,由此延伸出之后的新兵符,如其它动物形状的鱼符、龟符等,再之后的令牌,其影响深远。

更多文章

  • 此人是民国倒戈将军,反复无常被活埋,两个女儿的境遇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民国十大倒戈将军,冯玉祥为什么不断倒戈,倒戈将军

    可能是石友三这个人比较圆滑,懂得阿谀奉承,所以他在冯玉祥麾下逐渐发迹,从一个马夫逐渐升迁,当上了西北军第六军军长,并跻身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按照道理来讲,石友三的发迹与冯玉祥的赏识提拔有莫大的关系,他应该誓死效忠才对。可是,石友三不这么想,谁的腿粗就抱谁的腿,在冯玉祥通电下野之时,石友三改头换面

  • 读《红楼梦》:贾母知道夜抄后的态度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贾府的大观园,乱了一夜,岂会无人知道,贾母肯定知道了,为什么,贾府是没有秘密的,各处的丫环婆子,互为亲戚,互为家人,互为同事,能不快速传递,贾母的团队里,也有诸人的朋友亲戚,在大观园,这事,自然有人传播,有人汇报,鸳鸯不可能隐瞒如此大事,里面毕竟有双玉在大观园,这是大事,不能瞒。这样的事,哪个能瞒下

  • 红楼梦晴雯去世前告别宝玉,让人感动的不是送指甲,而是送肚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红楼梦宝玉祭奠晴雯,晴雯宝玉吻戏视频,粤曲宝玉哭晴雯旧版

    风流灵巧俏丫头,是四大丫鬟里最守规矩,从未和宝玉有风月之事,却被以狐狸精的名义驱逐出了贾府。晴雯走时,守园门的婆子们喜不自胜,道:“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净些。”可素日里的晴雯,其实除了口嘴厉害些,并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告别宝玉时,晴雯已经骨瘦如柴,咳嗽不住,拽着宝

  • 太监吴良辅以权谋私,孝庄打算处死他,顺治却说:免他全部罪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孝庄吴良辅,吴良辅被顺治斩,孝庄宣布顺治去世

    吴良辅是顺治身边的红人,也是非常受宠的太监。孝庄太后是顺治帝的母亲,她是个非常有眼光和手腕的女人,也习惯性为儿子操劳,希望为他打理好朝政。然而,顺治帝却也是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希望享受的是绝对的权威。他6岁登基称帝,前有大哥豪格虎视眈眈,后有叔叔多尔衮重兵在握,但即便如此,他还是非常霸道。下人为

  • 乾隆皇后为什么会以贵妃之礼下葬?其实有两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她活着的时候就不受皇上待见,而且在待遇方面跟常在差不多,后来生病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皇上也不愿意再见她一面,而在她死后,皇上不许她以皇后之礼下葬,只能允许她以贵妃之礼下葬,做皇后做到这个份上,不得不让人觉得可怜,而这个皇后就是历史上的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

  • 她出身包衣,17岁嫁给雍正,独享圣宠,生3子1女,结局却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最宠爱的五个女人,历史上嫁给雍正的女人,雍正最疼爱的两个儿子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个女人,她的家族就是上三旗的包衣,当时被内务府分配到雍王府之中服侍雍正(当时还是雍亲王),后来有幸被选为嫡福晋,等到雍正继承大统之后,她位列皇贵妃,一生为雍正生下了三个皇子一个皇女,可以说是圣宠不衰,但是她和她的家族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这个幸运而又不幸的女人就雍正皇帝的敦肃皇

  • 董鄂妃到底有多美,让顺治放着皇后不宠,偏对这位准弟媳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皇帝即位不久,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帝登基亲政之后,必须册封皇后,所以,顺治在刚登基之时就已经册封了皇后,但是仅仅不到两年,他便提出废后,这让满朝的大臣大为不满,但是在他的坚持之下,皇太后孝庄同意了这个要求。但是大清历来形成的规矩,皇后必须是满清八旗女子,应该有很高的出身,所以在大臣们的挑选之下,科

  • 她是民国著名才女,中国著名女建筑师,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设计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徽因设计八宝山公墓,八宝山公墓名单大全,钱学森八宝山公墓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公墓原来的这块地区,在封建社会时期,是明朝的护国寺,后来建国之后,就在这个基础上改建了公墓。能在这座公墓被埋葬的人,一定是我国有名的大人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这座公墓的设计者,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女林徽因,可能在很多人的心里,她是有名的女作家,一生也有不少的经典著作,但其实称她

  • 清朝最后的猛将,英武一时,最后却被一16岁的少年杀掉,实在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有了起义自然就会有朝廷的镇压,虽然国家,面临着外部的威胁,但清廷的目标主要是以“攘外先安内”为主,先对国家内部的这些不稳定因素进行镇压,然后再考虑与外国的关系问题,所以清廷这样的行为自然就引起了当时更多人的反对,清廷也成为人们反抗的焦点。当时清廷组织的有力的镇压起义军的力量主要是有湘军和淮军等。当然

  • 倡导教民禁欲的洪秀全,自己却后宫佳丽无数,太平天国的灭亡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洪秀全阳江祖籍,洪秀全的88个妃子下场,评价洪秀全

    洪秀全本人在早期的时候,和当时许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样,努力读书,希望一举高中,然后做官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但历史的齿轮好像偏偏就不往洪秀全这边倾斜,以至于洪秀全参加三次都未能中举,多次的失意让洪秀全本人对此条路径丧失了信心,希望能够谋求新的出路。结果一场大病让他与天父结缘,为他之后的传教活动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