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什么被黑得那么惨?只因为他为百姓谋福利而得罪了两种人

朱元璋为什么被黑得那么惨?只因为他为百姓谋福利而得罪了两种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98 更新时间:2024/4/6 5:46:00

可是一查史料,这些人都有后代,而且开国六公爵只有李善长冯胜被赐死而没有株连,五十二侯爵里,有两个根本就不是朱元璋册封的,死的比朱元璋还晚,而另外五十个中的淮安侯华云龙、巩昌侯郭兴、南安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蕲国公康茂才(淹死小明王那个,侯爵后升为公爵)、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航海侯张赫、海西侯纳哈出等三十多人,正史记载不是“卒”就是“战殁”,长兴侯耿炳文也一直活到了明成祖永乐二年。

至于后来册封的凉国公蓝玉,有没有取死之道,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朱元璋在位时候封的公爵中,鄂国公常遇春乐浪公濮英战死,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都是善终,可是也被编出了“蒸鹅杀徐达”的天方夜谭。

有一点不容否认,那就是朱元璋确实杀了不少公侯,但是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大明开国之后,很多功臣迅速腐化堕落,成了比元朝贵族还可恶的恶霸,他们杀人放火、恃强凌弱、霸占土地、逃税漏税、奸淫妇女、吃喝嫖赌、贪污纳贿,甚至造刀枪、穿龙袍,可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民怨沸腾,要不是朱元璋铁腕反腐,大明朝绝对挺不过二十年,这一点大家查一查朱亮祖周德兴犯了啥罪就知道了——一个是欺压百姓一个儿子秽乱宫闱。

至于后来那些公侯身死国除,也是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试想每个公侯家的官二代三代四代都这么继承下去,再加上后世帝王分封,岂不是中华大地举目皆公侯?凭什么功臣的子孙就能仪仗祖先的功劳而一直作威作福当总督开钱庄官商一体耀武扬威?

于是还掌权的功臣后代和因为违法犯罪而被剥夺特权的功臣后代都对朱元璋恨之入骨:你把我们管得这么严,我家老祖的鲜血不是白流了?

按照现在正常人的眼光看来,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你们的祖先抛头颅洒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更腐朽的政权,更不是为了让你们拥有欺压百姓的特权。

平民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执政后,只对老百姓好,而且也经常自称“淮右布衣”,但是对官员和文人却比较苛刻,破碎了很多读书人的升官发财梦,于是就得罪了文人和官员两大集团,而这两大集团恰恰是掌握了话语权和史书编纂权的,老百姓虽然承受了朱元璋的恩惠,但是人微言轻,能不跟着文人和官员人云亦云地咒骂朱元璋就不错了,想让老百姓给朱元璋正名,那得等黄河水清。

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得罪官员的。在给元朝当了近百年下等奴才之后,很多官员已经把“人分三六九等”看成理所应当,他们掌权之后,自然也不会把老百姓放在眼里:“这下老子翻身做了主人,可以想欺负谁就欺负谁了!”但是朱元璋一道命令彻底破灭了他们的幻想:“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反腐反到全民总动员,老百姓可以把贪官污吏绑赴京城,这让高高在上的官儿老爷们如何接受?所以他们一定要把朱元璋抹黑成一个暴君。

文人们呢?下场也不好。本来指望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他们做官的目的就是敛财,而朱元璋铁腕反贪也断了他们的念想:某年选派三百六十四名进士监生到各地当官,一年后全部腐败,朱元璋毫不留情:腐败者抓,罪大者杀,三百六十四个“新官上任先烧三把敛财火”的文人一个也没跑了。文人们倒是挺有记性,他们一看当官没啥油水,就开始改行去写小说,但是为了博眼球混稿费,除了当喷子骂时局,就是写黄色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一大批描写男女关系的限制级小说纷纷出版,纵观整个中国封建史,明代的淫秽小说数量及影响力独占鳌头。

至于老百姓生活好不好,我们简单查阅一个数字就知道:明朝直到崇祯年间才出现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而在此之前的隋朝乃至唐宋,也是几乎年年造反处处冒烟。

对百姓好的朱元璋正被老百姓骂,我们是该怪官员(包括官几代)和文人的刻意误导,还是怪大家的人云亦云呢?好人难做,为民谋福利而得罪官员文人的好人更难做。笔者无意借古喻今,只是想问一个问题:当我们痛斥朱元璋“屠戮功臣”的时候,是否会先翻一翻史书,看看朱元璋杀了哪些功臣,那些功臣是否因欺压百姓而罪有应得?更要问一句:朱元璋铁腕反腐到底对不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每一次出征前,都要将战士们的妻子聚集起来,用途令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妻子郭玉婷,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妻子,朱元璋临死前叮嘱子孙

    根据明代刘辰所著的《国初事迹》一书中记载,朱元璋每每将军队派出作战的时候,就会把作战将士的妻子组织到一起,打着方便照顾,解决将士们的后顾之忧的旗号,专门设置了这么一个营地。按理说,这好像是朱元璋对下属的一种福利,让他们的家人不会因为顶梁柱的离开而受到欺负。其实呢,朱元璋这是在“挟家属以令将士”,作战

  • 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国,直接采用生化细菌战,领先时代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带领20万蒙古大军达到石河上游,很快双方就交战了,不过当时的花刺子模过城墙非常牢固,而且军队数量比成吉思汗的军队还要多,想要取得胜利难度肯定是很大的,成吉思汗采用了许多攻城战术,结果都没取得显著效果,比如投石、火箭等。连翻攻克不下,这让成吉思汗非常恼火,自己的军队反而被象牙部

  • 宋代卖货郎:独具韵味的吆喝,街头行走的杂货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货郎卖货,古代卖货郎怎么叫卖,穿越古代做货郎

    “卖货郎”这一词很有年代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左右时,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是那个年代的孩童最期盼的,他们的担子里总能拿出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各种零食、针线、柴米油盐等等,这样的场景似乎离我们并没有很远,但卖货郎这一行业其实已经存在了上百年了,这其中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一路留下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一、商人

  • 朱元璋为什么要让义子沐英镇守云南,原因在于云南形势太复杂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敢让一个家族替自己干活长达两百多年以上,说明这个家族肯定是大有来头的,这既考验着君臣间的信任,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早年的朱元璋收养了不少养子,在这些养子当中不乏一些得力干将,比如朱文忠(原名李文忠,朱元璋大姐的儿子),朱文辉(何文辉)、朱文刚(柴舍)、徐司马、平安,还有就是云南王沐

  • 岳飞死后,10万岳家军为何没有一个人去为岳飞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首《满江红》已被收入教材,而此诗正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绝唱。北宋末年,精忠报国的岳飞誓要从金人手中夺回中原,但最终却被奸人秦桧所害,被迫入狱,直至冤死。然而,在岳飞死后,十万岳家军居然没有一个想要为他平反的,这是为何呢?尽忠报国的岳飞1103年,岳飞出生在一个非

  • 元军击败花剌子模,掳走近50万女性,成吉思汗是如何处置她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攻破花剌子模,成吉思汗能打败花剌子模的原因,成吉思汗为何要攻打花剌子模

    引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对于当时的世界局势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动。很多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因他的征伐,而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很多文明与城市因他而成为废置的一角。他是毁灭与征服的代言人,屠城灭族无数,席卷东亚,中亚与西亚及欧洲地区,似乎唯有征服掠夺才能证明他的功绩与野心。在征战40多国的过程中,对于中

  • 永乐年间为何倭寇绝迹?只因朱棣比鞑靼更狠更强大威慑倭使蒸熟倭酋取悦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打倭寇,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徐妙云与朱棣

    倭寇之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直到被唐高宗派去的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和三朝元老刘仁轨、能手格猛兽的刘仁愿,在白江口用一百艘战船干掉了倭寇全部四百艘战船,几万倭寇不是被杀死淹死就是被活捉,一个都没跑掉,这才消停了几百年。到了元朝,蒙古大军两次跨海远征,倭寇也没敢抗议或者报复。直到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倭寇才

  • 溥仪讨要祖宗牌位却被呵斥:光从国外赎回乾隆牌位就花国家400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溥仪偷偷坐龙椅发现了什么,溥仪出宫珍贵影像,溥仪索要祖宗牌位

    宣统皇帝,也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在他身死后牌位是没有办法进入故宫的,首先一个问题就是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就单单是被迫将皇位让出去就已经让溥仪失去了和列祖列宗并列牌位的资格。 新中国成立之后,明确知晓自身牌位无法和祖宗们列在一起的溥仪,便想将祖宗们的排位迎接到自己的住所供奉、祭拜。在溥仪

  • 溥仪回故宫,发现光绪住处摆放的是他爹的照片,顿时脸黑成一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溥仪看光绪照片,光绪和溥仪什么关系,溥仪兼祧同治和光绪

    溥仪,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前半生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见证了清王朝的覆灭,后来都沦落成为了日本的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被拘禁起来,不仅没有人生自由,还没有尊严! 为此,溥仪早已经麻木不仁,心态早已经没有什么不服气,清王朝灭亡了,这是事实,而中国人不需要朝廷了,这也是事实,溥仪能做的只能是

  • 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身傲骨名垂青史,子孙后代结局如何,有何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林则徐虎门销烟简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及影响,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

    他顶着多方压力,靠着一身铮铮傲骨,将大批鸦片付之一炬,用最彻底,最激烈的做法向世人展示我们的民族尊严。 可惜,后来等待他的不是政府的赞许和人民的爱戴,而是被革职查办,发配边疆。幸运的是,林则徐留下了不少血脉,在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中,让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得以传承。 四子四女,才华横溢 林则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