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料记载的三件事表明:关羽进攻襄樊前梦见大耳朵动物咬他,就没想要活着回来

史料记载的三件事表明:关羽进攻襄樊前梦见大耳朵动物咬他,就没想要活着回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32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1:15

综合三国史料记载,我们发现有三件事可以表明:关羽原本不想打襄樊,去了也没准备活着回来——他当时已经处于风口浪尖,进退维谷之际,战死沙场是他最明智的抉择。

关于襄樊战役,《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这样看来,孙权要袭取荆州,刘备和诸葛亮事先是知道消息的,但是他们给关羽的命令不是严加防范,而是让他离开大本营向襄樊进军。

这样的描述很不靠谱,因为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称得上是当时一流甚至超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明知后篱笆要进狗,却到前栅栏去打猫,岂不是要把关羽往绝路上送?

荆州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也是“隆中对”的战略支撑点,更是刘备的一半家当,为了把关羽送上绝路而舍弃荆州,刘备和诸葛亮都不会如此“大方”。

“隆中对”和战略目标,是在天下出现有利于西蜀而不利于曹魏的情况下,才派大将出荆州,与从益州出秦川的刘备分进合击,夺取对大汉天子刘协的控制权,进而“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就属于刘备的“霸业”,也就是把刘备变成比较“谦恭”、“忠心”的董卓或曹操。

诸葛亮的计划可能是三步走:第一步,鼎足三分;第二步,灭曹称霸;第三步是不是成就帝业,那得看情况。

据刘备诸葛亮得到的可靠消息,荆州出现了不利于蜀汉的变化,这绝不是挑起襄樊战火的最佳时机——甚至连最差时机都算不上,想攻取攻城拔寨以震慑曹操和孙权,是把曹仁当泥捏的,还是把樊城当纸糊的?即使关羽攻克了樊城,曹操和孙权就会被吓得缩回去吗?

《三国演义》的说法靠不住,《三国志》的记载,好像是曹操起了打关羽的心思,庞德于禁带领七军驰援襄樊之前,就应在曹仁指挥下跟关羽开战了。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三国志·卷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

《三国志·卷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襄樊战役是谁先动的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羽似乎并不想打这一仗,他在出征前就曾对儿子关平说过:“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关羽如此悲叹,足以证明他对襄樊之战没有半点信心,甚至已经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他说的运气不好,很可能是认为现在发动进攻的时机不对——关羽在曹营也是有朋友的,孙权想在背后捅刀子,他早就有所察觉并进行了必要的防范,防范的措施就是建了很多烽火台。

据说关羽之所以发出流年不利的感慨,是因为他梦见自己被猪咬了。

古人也知道男不梦孕女不梦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梦见一个长嘴巴大耳朵的动物咬他,我们不禁想起了刘备的长相:能自顾其耳的“露涿公”!

关羽为什么会梦见大耳朵动物咬他,或者有没有真做这样一个梦,都是真假难辨,但是他预言自己有去无还,却是多部史料都有记载的——这就是咱们说的第一件事:关羽为什么有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关羽就这样怀着“不得还”的悲壮心情出发了,在出发时,还做了三方面的安排:其一,留下部分人马防范东吴偷袭,负责人应该是刘备任命的荆州治中从事、典州事潘濬;其二,命令糜芳“照顾(看守)”出征将士的家属,因为荆州本土派跟曹操和孙权都有来往,很多将军都接受过曹操的任命(黄忠也称被曹操任命为假行裨将军),不得不防;其三,让驻守上庸三郡的刘封孟达抽调一部分兵力跟自己一起打樊城——樊城之战宜速战速决,本方军队自然是越多越好。

这时候史料记载的第二件事发生了:王亲国戚们根本就不听招呼。

《三国演义》说关羽是败走麦城才向刘封孟达求援,事实是关羽早就命令他们参加攻坚战了:“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如果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之后,数月激战,似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所以眼看着樊城即将拿下,却再也无力进攻,连粮草也出现了短缺。

樊城就像一枚熟透的桃子,只要加一把劲儿就能摘下来,但是糜芳的粮草供应不及时且数量不足,刘封和孟达也迟迟不到,而徐晃和张辽却昼夜兼程往樊城赶,关羽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这时候的汉寿亭侯,肯定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拿下樊城,我进去固守,拿不下樊城,我就埋在这儿了!

既无后援也无粮草,围攻樊城的关羽被徐晃反包围,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很有趣,也很令人忧伤:关羽可以撤回荆州而不撤,很直接地拒绝了曹操和徐晃的“好意”。

曹操的战略目标,是让关羽解开樊城之围而回头痛击孙权:“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关羽此时撤军,已经接到曹操“缓击”命令的徐晃一定会网开一面,但是关羽犹豫了:回去?回哪里去?回南郡让糜舅子看我笑话吗?

关羽坚持不撤军,但是军心离散,已经没有力气对樊城发动最后一击,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场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大战,以关羽败亡告终——古文中的“禽”,有时候也表示斩杀,关羽是死于乱军之中,还是兵败势危时横刀自刎,不同的史料记载各不相同,裴松之是不相信关羽曾被绑到孙权面前的:“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

在半壶老酒看来,关羽出征襄樊前,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很多荆州文官都逃到了成都,万人敌关羽和强悍的儿子关平却没有突出重围,这只能说明一点:从糜芳刘封这对王亲国戚的态度上,关羽已经感到了严重的危机,襄樊之战,就是他最后一战,不管胜负,他都不可能活着去西川报捷了。

当然,半壶老酒从史料记载的这三件事中分析出的结论,并不能作为最后的定论,有很多问题还要请教读者诸君:关羽既然知道此行有去无回,为何还要向襄樊进军?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当世人杰,怎能不察觉孙权对荆州的觊觎之意?如果刘备给予关羽必要的支持,让关羽有力气拿下只差一点就被洪水淹没的樊城,即使张辽徐晃一起到来,又能奈何?

更多文章

  • 从庞统和诸葛亮的求职经历看:“妆”不出好形象,哪有贵人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第一次见庞统,诸葛亮庞统简历,诸葛亮刘备庞统

    从庞统和诸葛亮的求职经历看:“妆”不出好形象,哪有贵人来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关于导致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起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很值得回味,那就是二人的社交形象干扰了主公们的抉择。当初刘备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给他的印象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

  • 关羽的师傅为什么说是孙悟空?这是什么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是三国中杀过名将最多的人,死在他青龙偃月刀刀下的名将有华雄、颜良、文丑、庞德。如果算战绩的话,他应该当之无愧排在三国第一!那大家都会好奇,关羽的师傅是谁呢?对就是孙猴子,那是为什么呢?从时间上来算,三国到唐代差不多五百年,而孙悟空正好被压了五百年,五百年后被中国撕名牌始祖唐僧撕掉了名牌,成功逃离

  • 四川发现刘备葬身处,方圆30里没有蚊虫,真的是刘备墓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墓四川,刘备墓发现全过程,刘备墓真的在四川吗

    在东汉末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刘备挺身而出要安汉兴刘、兴复汉室,虽然这个理想比较狭隘,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比较有正能量的。刘备安汉兴刘自然要实现百姓的安居乐业,所以他在自己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是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着想的,往往能做到与民秋毫无犯。刘备自己的出身并不高贵,是个织席贩履之徒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60岁以后的曹操、刘备、孙权,都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孙权曹操三人互相评价,对刘备孙权曹操的评价,孙权刘备曹操谁的人品最好

    花甲之年又称耳顺之年,指的是人活到60岁后,就象六十花甲循环一样,已经将世间的人情世故阅览了一遍。这个年龄段的人修行成熟,对任何事都抱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即使听到刺耳的话也很少会在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倾向于修身养性,对人生和事业不再有过高的追求。那么,作为汉末三国的3大“主角”,曹操、刘备、孙权

  • 跟上级作对!荀彧收到曹操送的空盒子,知其意后,便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网络配图 荀彧的治理想是兴复汉室,这点同诸葛亮,及前半生的曹操一致。荀彧初始辅佐曹操也是看中曹操能用人,善谋略,是救世之人。可曹操在不断的胜利中忘记了复兴汉室的理想,这点与荀彧的政治理想渐行渐远,两人之间早有隔阂(从赤壁之战结束后,荀彧在曹操集团里就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曹操也意识到这点,对荀彧也刻意

  • 赵云生前最后一战,英雄不迟暮却无奈岁月催人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云晚年的巨大遗憾,赵云一生成长史,赵云生平最霸气的一战

    他没有张飞的鲁莽,也没有关羽的自负,不似吕布三姓家奴,更不像马超惶惶如丧家之犬,少年成名,白袍银铠,一杆枪上下翻飞,如入无人之境!长坂坡一战封神,在曹营百万军中,携阿斗七进七出,斩杀曹营名将50余员,无名士卒更是不可计数! 但是自此之后,赵云再也没有大的出征场面了,似乎一直被刘备雪藏一样,充当起了刘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杨仪除掉魏延后,也入狱自尽,刘禅成了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延杀杨仪原因,杨仪杀魏延有没有刘禅授意,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发生了什么

    刘禅登基后,诸葛亮大权总揽,殚精竭虑的兴兵北伐。国家用兵之际,必然会对武将所有侧重。随着关、张、赵、马、黄等大将相继凋零,魏延成了当之无愧的蜀军翘楚。可魏延这个人,性格太过孤傲,很快变得居功自傲起来。诸葛亮在重用魏延的同时,又不得不提防他。为防止魏延尾大不掉,开始提拔和重要杨仪,使之牵制魏延。而这样

  • 焚书坑儒是错的?那你知道秦始皇焚的是什么书?坑的是什么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请问大家,你知道哪个皇帝没有杀过人?秦始皇就烧了几本书,杀了几个文人,就被骂的够呛。汉高祖刘邦,在得到天下之后,开始诛杀异姓王,不也是生灵涂炭?我就得有一句话很对,那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在探讨秦时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无疑是较为权威的史书资料。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史记》虽然经典,

  • 三国第一刺杀案:诸葛亮的接班人被刺死,改变蜀汉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死前杀谁,三国诸葛亮著名事件,历史上的诸葛亮被谁杀的

    一、后诸葛亮时代234年,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费祎先是被封为后军师,接着代替蒋琬出任尚书令。由于诸葛亮刚刚病死,所以蜀汉国内“远近危悚”。蒋琬“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费祎“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

  • 相士预言他夫人能生天子,他激动的说:那我和刘邦项羽拼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项羽最成功的预言,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事,台湾柳相士预言

    此人叫做魏豹,本来是魏国的贵族。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魏国被灭。他就和自己的长兄宁陵君魏咎一起逃难,躲在深山之中隐居起来。他们自然过不惯这种粗茶淡饭的生活,时刻等待机会复仇。机会说来就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不光是百姓响应,积极推翻暴秦,六国的贵族也纷纷归附,其中就包括魏豹兄弟。陈胜也利用他们的身份和